美軍“協(xié)防”臺灣,使蔣介石感到其立身的基地從此無憂,便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不過此時國民黨軍除去機關、勤雜人員,能作戰(zhàn)的部隊不過30萬人,臺灣因人口少又沒有多少后備兵員,而解放軍僅華東軍區(qū)在1951年就有100萬人左右,內陸還有雄厚的后備兵力。何況解放軍是勝利之師,國民黨軍則是新敗之軍,蔣介石政權在大陸上剛剛人心喪盡,沒有什么可依靠的社會基礎。當時解放軍領導機關內部都議論,如果國民黨軍大舉登陸,“真要開歡迎會”,這就能找到一個求之不得的殲滅殘軍的機會。
蔣介石也深知憑自身之力無法反攻大陸,因此一直要求美國參戰(zhàn)。美軍在朝鮮這一局部戰(zhàn)場尚且沉陷難拔而無法打贏,自然不愿再涉入中國內陸,卻鼓勵國民黨軍襲擊大陸沿海,以此牽制中國軍隊的力量,從戰(zhàn)略上配合在朝美軍作戰(zhàn)。
1951年內,國民黨軍對大陸沿海進行了數(shù)以百計的小股竄擾,大都遭受覆沒性打擊。1952年國民黨將攻擊規(guī)模提升到團一級甚至更高,在浙江沿海仍屢次挫敗,卻在10月間進攻福建南日島時占了便宜。進攻南日島時,國民黨軍投入陸軍9000人登陸且有??哲娧谧o,解放軍守島部隊連同增援部隊僅1400人。經(jīng)兩天激戰(zhàn),國民黨軍雖傷亡近千人,解放軍卻死亡、被俘1300多人,全島失陷三天,政權也遭摧毀。解放軍調集重兵反攻時,國民黨軍卻以“抓一把就走”的方式撤退。中央軍委和福建軍區(qū)經(jīng)過此仗敲了一記警鐘,又重新思考沿海守備和反登陸竄犯問題。
缺乏??樟α康囊环椒朗芈L的海岸時,如處處分兵守衛(wèi),很容易陷入防不勝防、被動挨打的態(tài)勢。當時僅福建省海岸線就長達1000多公里,又有幾十個大、中島嶼,當?shù)亟夥跑娭挥?0萬多人,又沒有海軍、空軍進駐,因此只能采取以少數(shù)部隊守備要點,在縱深配備機動兵力隨時準備增援。由于駐閩解放軍大都是徒步的步兵,平時沒有多少汽車,便同當?shù)亟煌ㄟ\輸部門實行了協(xié)作,規(guī)定了如遇緊急情況地方民用商車、客車立即卸貨下人,車輛全部集中歸軍隊使用,并事先進行了演練,這就保證軍隊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機動。
對國民黨可能進攻的島嶼,解放軍也增強了守軍。東山島在1952年只有一個營守軍,1953年初增加為一個公安團(編制小于野戰(zhàn)部隊)1200余人。通過學習在朝鮮部隊坑道戰(zhàn)的經(jīng)驗,東山島守軍在全島制高點公云山也挖了兩條坑道,能夠抗御飛機和火炮的攻擊。
事后證明,能掌握機動車,挖好坑道,這是后來東山島反登陸戰(zhàn)成功的兩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