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秘方955例(8)

801.桃花湯: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少陰病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此湯主之。赤石脂一兩 干姜二錢 粳米五錢水煎服。 802.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此主之。麻黃 連翹 赤小豆 梓白皮 甘草 生姜 大棗水煎服。 803.小青龍湯: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麻黃 芍藥 細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先煮麻黃去沫,水煎服。 804.大青龍湯:治太陽中風(fēng),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二煩躁者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fēng)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膶此為逆也。麻黃 杏仁 甘草石膏 桂枝 生姜 大棗 水煎服。 805.楊氏少還丹:治脾胃俱虛,飲食無味,面少精采,腰膝無力,夢遺或少年陽痿等癥。山萸肉山藥 茯苓 熟地 杜仲 牛膝 肉蓯蓉 楮實子 小茴香 巴戟天 枸杞子 遠志 石菖蒲 五味子各二兩 紅棗百粒,姜煮去皮核,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錢 鹽湯下。此交通心腎之方也。 806.風(fēng)引湯:除熱癱瘓,巢氏云腳氣宜此湯主之。大黃 干姜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 各六兩合研篩末井水煎服。此乃臟腑之熱,非草木之品所能散,故以金石重藥清其里。 807.黃土湯:治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甘草 熟地 白術(shù) 炮附 阿膠 黃芩各三錢 灶中土八錢 水煎溫服。 808.赤小豆當(dāng)歸散: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上方赤石脂易黃土,炮姜易附子,加側(cè)柏葉四兩 竹茹半斤)。赤小豆五錢 當(dāng)歸三錢 水煎服。 809.牛角腮灰散:治卒下血。黃牛腮一具燒赤色為末,煮豆豉汁和二錢服。重者日三。 810.豬臟丸:治大人小兒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饑,腹不痛里不急,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白者為末 木賊草煎湯調(diào)下,三日后效,后用黃連二兩 嫩豬臟二尺去肥,以黃連塞滿豬臟扎兩頭煮十分爛。研細添糕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811.解毒活血湯:凡時疫初起服之最良。葛根 柴胡 連翹 生地 當(dāng)歸 赤芍 桃仁 川樸 甘草 西藏紅花各等分。水煎服。 812.苦參白術(shù)散:治渴瀉。薏苡仁 桔梗 山藥 蓮子肉 砂仁 扁豆殼 合四君子湯煎服。 813.七味白術(shù)散:治渴瀉。藿香 干葛根 木香 合四君子湯煎服。加冥蛉土三錢更妙。 814.瘟疫良方:無論已傳未傳陰癥陽癥皆可服之。金銀花三錢 生甘草二錢 好黃土五錢 炒黑豆五錢 白礬二錢 水煎服。 815.華氏大建中湯:辛甘化陽法。人參 桂心 歸身 川椒 炙草 白芍 茯苓 飴糖 蘭棗 干姜 水煎服。 816.華氏加減小建中湯:人參 歸身 桂枝 白芍 蘭棗 生姜 干姜 水煎服。 817.神仙九氣湯:治水腫膚脹如神。姜黃 香附 為末每服六錢空心鹽湯下。 818.導(dǎo)水茯苓湯:治水腫頭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按而塌陷,腹?jié)M,喘,不能轉(zhuǎn)測安睡,飲食不下。小便秘濇,溺出如割,或如豆汁,而絕少服。喘咳氣逆,諸藥不效者,用此漸利而愈。光澤瀉赤苓 麥冬 白術(shù) 每件各三兩 桑白皮 紫蘇葉 檳榔 木瓜各一兩 大腹皮 陳皮 砂仁 木香各三錢半 燈草三十根 煎八分,食遠服。病重者可用五六兩,濃煎五更服。 819.麻黃甘草湯:此方上宣肺氣,中助土氣,外行水氣,其功居于濟生之上。且水從汗出,不怕亡陽。麻黃三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820.連理丸:治腹脹如箕,時吐酸水者,又治久泄瀉如神。人參 蒼術(shù) 干姜 川連 炙草 蜜丸米湯下甚效。 821.吳氏還原飲:治疫瘧。檳榔 厚樸 草果 知母 黃芩 芍藥 甘草 水煎服。 822.瘴瘧良方:芳香化濁法,治嵐瘴毒瘧如神。藿香 佩蘭 陳皮 半夏 腹皮 厚樸 鮮荷葉 水煎服。 823.又方。宣竅導(dǎo)痰,治痰熱昏迷之瘧最良。遠志肉 石菖蒲 杏仁 瓜蔞 僵蠶 皂角炭 天竺黃各等分,水煎服。
824.龍牡救逆湯:治汗多厥脫之瘧。龍骨 牡蠣 炙草 大棗 桂枝 生姜常山 水煎服。 825.邪瘧俗名鬼瘧良方。用驅(qū)邪避祟法。龍骨 茯苓 蒼術(shù) 木香 柏子仁 石菖蒲 桃葉 雄黃少許 水煎服。 826.溫瘧良方治寒濕瘧。藿香 白蔻 神曲 厚樸 陳皮 蒼術(shù) 草果 薏苡仁 水煎服。 827.暑瘧良方:用清涼滌暑法。甘滑石 甘草 青蒿 扁豆 連翹 茯苓 通草 西瓜翠衣 水煎服。又方:治溫暑伏,少陽經(jīng)血分之瘧。青蒿 桑葉 丹皮 花粉鱉甲 知母 水煎服。 828.溫瘧良方用桂枝白虎湯。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桂枝木 水煎服。又方:清涼透邪法,亦治溫瘧。蘆根 石膏 連翹 竹葉 豆豉 綠豆衣 水煎服。 829.癉瘧良方用清熱生津法。但熱不寒為癉瘧。天花粉 石膏 知母 沙參 洋參 生地 石斛 麥冬 甘草 蔗汁 梨汁 水煎服。 830.銀菊散:治白痢之清劑也。銀花三錢 白菊三錢 連翹二錢 白芍三錢 杏仁三錢 桔梗三錢 梔子二錢 木香一錢 牛蒡子三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有宿食加清寧丸一錢更妙。831.白虎湯:治白痢,煩躁、口渴、潮熱、下白膿連綿不已。生石膏三錢 煅石膏三錢 甘草一錢 粳米三錢 知母二錢 再加黃芩三錢白芍三錢 杏仁三錢 桔梗二錢 厚樸二錢 水煎服。外寒加荊芥 葛根,小便不利加桑白皮 甘滑石。 832.白頭翁湯:治紅痢。白頭翁五錢 黃柏三錢 黃連三錢 秦皮三錢 加杏仁三錢 檳榔二錢 當(dāng)歸三錢 地榆三錢 赤芍二錢 荊芥一錢 生地三錢 青蒿二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 833.霹靂散:治痢癥,脹閉有宿食,發(fā)嘔等癥。生大黃一錢 黃連二錢 黃芩三錢 吳萸一錢 水煎服。 834.大承氣湯:治奇恒痢。生大黃二錢 厚樸二錢 枳殼一錢 芒硝三錢 水煎服。后進金銀花湯。 835.三黃酒:治痢癥發(fā)嘔吐者。黃連一錢 黃芩三錢 生大黃二錢 用好燒酒煎服。徐咽嘔止勿服。 836.救胃煎:治噤口不食之痢疾。生地三錢 白芍三錢 川連三錢 黃芩三錢 玉竹三錢 花粉三錢 杏仁三錢 桔梗二錢 石膏四錢 麥冬三錢 枳殼八錢 厚樸一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 837.開噤湯:治噤口不食之痢疾。潞黨參三錢 麥冬三錢 天冬三錢 石膏三錢 梔子二錢 黃芩一錢 黃柏一錢 生地一錢 白芍三錢 當(dāng)歸三錢 射干二錢杏仁三錢 檳榔一錢 枳殼一錢 甘草一錢 花粉二錢 白頭翁三錢 水煎服。服后生津進食,除腸胃之炎癥,力量周到妙方也。 838.歸地養(yǎng)榮湯:為治痢愈后調(diào)補良方。多服大有裨益。當(dāng)歸三錢 生地三錢 山藥三錢 麥冬三錢 白芍三錢 蓮子心三錢 桑葉三錢 荷葉三錢 石斛三錢玉竹三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839.柴胡荊芥湯:治痢癥有寒熱,表里兼治者。青蒿八錢 荊芥一錢半 竹茹三錢 銀花二錢 連翹二錢 白芍三分 杏仁三分 木香一錢 黃芩二錢 甘草一錢水煎服。 840.葛根黃連黃芩湯:治外感發(fā)寒熱并下利者。葛根八錢 川連三錢 黃芩三錢 甘草一錢 杏仁三錢 水煎服。 841.黃芩湯:治痢癥主方。若嘔加半夏生姜,隨癥加減。黃芩三錢 炙草三錢 芍藥二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842.黃連湯: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主之。黃連 炙草 干姜 桂枝各三錢 人參二錢 半夏三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843.盜汗專方蓮棗麥豆湯:蓮子七枚 黑棗七枚 浮麥半升 馬料豆半升 水煎服。 844.黃汗效方。黃芪芍藥桂心酒湯:黃芪五兩 芍藥三兩 桂心三兩 醋水煎服。 845.八正散治諸淋。瞿麥 梔子 萹蓄 大黃 滑石 木通 車前子 甘草各一錢 燈心二十條 水煎服。熱淋加白茅根 血淋加天青地白(青草) 死血做淋加牛膝桃仁 當(dāng)歸 白芍 生地 水煎服。 846.通關(guān)散:治喉閉或卒然喉癬生哦等癥,吹入甚效。豬牙皂角 白礬 川連各等分,瓦上焙干為末吹入良。 847.稀痘仙方:胡少泉先生傳小兒初生十八日內(nèi),令其出痘,永保不染痘患。若過十八日后則不驗也。金銀花一錢 紅花一錢 桃仁一錢 生地二錢 荊芥穗一錢赤芍二錢 當(dāng)歸二錢 甘草五分 用水二茶杯煎一酒杯。再用本小兒臍帶約二三寸,焙干研末調(diào)入藥內(nèi),分數(shù)次服盡。頭日服藥,次日出痘,三日收功。不灌漿,不結(jié)厴面。此方屢試屢驗。為須于十八日內(nèi)為要。焙臍帶法:先將瓦用炭火焙爽,去盡濕氣,再將臍帶放上,細火滿烘,不可全焦。以黃脆為度。取出研末。放瓶內(nèi)蓋好。退去火氣然后調(diào)入藥內(nèi)用。但焙時切不可用煤炭。 848.小兒初生關(guān)鎖:南星 烏梅為末用五厘,陳皮湯下。即開日飲乳,應(yīng)驗無比。一切關(guān)鎖能治。勿視為尋常忽之。 849.小兒叫乳:白豆蔻七粒 砂仁七粒 甘草二錢 共為末擦口中,任其咽下,或用朱砂五厘 石榴皮八厘 同金銀器煎茶飲之即效。 850.小兒猝然不省人事,兩手拘攣,此癥類似中風(fēng),驚風(fēng),不可用藥誤治。但用陰蟲俗名肥豬三十只燒存性,一半吹入鼻中,一般沖茶服。自愈。 851.霍亂良方。修合濟人功德無量。天生術(shù)姜汁炒二兩 正川樸二兩 鹽陳皮二兩 白檀香一兩 降真香一兩 同研末,外用廣藿香煎湯泛丸。如龍眼核大。每服三丸,細嚼和津咽下。其病自解。 852.急救白喉雙哦一切喉癥經(jīng)驗仙方。紅牛膝生的搗汁(草藥中可買)射干三錢 桔梗三錢 各等分。煎湯兌牛膝汁服下。立愈。即極危險癥亦可挽回。 853.男女交合精脫方:黃芪四兩 當(dāng)歸二兩 附子五錢 水煎服。 854.陽痿妙方:即陽事不舉也。藥酒一杯作二三百口緩緩飲之自能生精養(yǎng)血,其功不可盡述。防黨參熟地 枸杞子各五錢 沙苑蒺藜 淫羊藿 母丁香各三錢 遠志 沉香各一錢 荔枝核七個,共浸上好酒二斤,三日后蒸三炷香久。取起以器載之。封固。浸冷水中拔出火氣,過一月內(nèi)飲之。 855.又方用蜂窩新瓦上焙枯為末。新汲水調(diào)服二錢,終夜不倒極效。 856.溫脾湯:治寒積臍腹絞痛,并治久痢赤白,脾胃冷實不消。人參 附子 甘草 芒硝各一錢 大黃五錢 當(dāng)歸 干姜各三錢 水煎服。 857.六和湯:調(diào)和六氣。治傷暑寒熱吐利身疼等癥。藿香 厚樸 杏仁 砂仁 半夏 木瓜 茯苓 扁豆 甘草 生姜 大棗 白術(shù) 水煎服。能御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故曰六和湯。
858.痛瀉要方:劉草窗先生方也。土炒白術(shù)三錢 酒炒芍藥四錢 陳皮一錢半 防風(fēng)一錢 水煎服。 859.胃虛呃逆桔皮竹茹湯:人參 桔皮 竹茹 甘草 生姜 大棗 水煎服。后人加半夏 枇葉 麥冬 茯苓 亦可用之。 860.痰后寒呃丁香柿蒂湯:丁香 柿蒂各二錢 人參一錢 生姜五片 加竹茹 桔皮更妙。 861.呃喘定喘湯:治肺寒膈熱喘哮癥。白果炒黃三十枚 麻黃 半夏款冬花各三錢 桑白皮蘇子各二錢 杏仁 黃芩各一錢八分 甘草一錢 生姜二片 水煎服。 862.槐花散:治便血,腸風(fēng),寬腸,涼血。逐風(fēng)之品合成甚妥?;被?柏葉 枳殼 荊芥為末米飲下。 863.小薊飲:治血淋。藕節(jié) 蒲黃 木通 滑石 生地 當(dāng)歸 甘草 黑梔子 淡竹葉,血淋熱結(jié)服之良。 864.復(fù)元活血湯:治損傷積血。柴胡 花粉 當(dāng)歸 山甲 桃仁 紅花 大黃 甘草 酒水煎服。 865.縮脾飲:治溫成消暑,吐瀉煩渴,用此清暑氣。砂仁 草果 烏梅 甘草 葛根 扁豆水煎服。 866.實脾飲:治便利不渴而腫脹者,為陰水虛寒,陰水最宜。茯苓 土炒術(shù) 木瓜 甘草 木香 大腹皮 草果 炮附子 干姜 厚樸 姜棗煎服。 867.大桔皮湯:治水腫泄瀉濕熱。結(jié)茯苓一錢 肥豬苓 土炒術(shù) 光澤瀉 肉桂各八分 甘草一錢 滑石六錢 陳皮一錢半 木香 檳榔各三分 姜三片 水煎服。 868.腎消茯苓丸:花粉 茯苓 川連 萆薢 人參 元參 熟地 覆盆子 各一錢 石斛 蛇床子各七錢八分 雞內(nèi)金三十具 微炒蜜丸。磁石湯下。 870.胃熱消渴丹溪消渴膏:瀉火生津益血之品合成?;ǚ?川連 藕汁 生地汁 牛乳 姜汁 蜜煎膏沖服。 871.豬腎薺苨湯:治下消之癥。莖長興盛,不交精出名強中。緣服邪術(shù)熱藥而毒盛也。此湯解毒治腎消。豬腎一具 大豆一升 薺苨 人參 石膏 各三兩 磁石棉裹 茯神 知母 黃芩 葛根 甘草 花粉 各二兩 先煮豬腎豆后,入藥煎服。去腎豆之渣。然后下藥。
872.局方清心蓮子飲:治心火淋渴,燥煩,消渴,崩淋等癥。石蓮肉 人參 柴胡 赤苓 黃芪各三錢 黃芩地骨皮 麥冬 車前子炙草各二錢 水煎服。 873.脾胃郁火發(fā)為口瘡用錢乙瀉黃散。升麻 防風(fēng) 白芷 各一錢半 黃芩 枳殼 半夏 石斛 各一錢 甘草七分。清胃熱,開郁,升火,平胃,調(diào)中,水煎服。甚效。 874.濟生桔梗湯:治肺癰嗽吐膿血,或咽干便秘,可加大黃一錢。防己 桑白皮 貝母 瓜蔞仁 枳殼 薏苡仁 當(dāng)歸 黃芪 杏仁 百合 甘草 桔梗 姜煎溫服。 875.清咽太平丸:治肺火咯血,膈熱早間咯血,兩頰常赤。薄荷十兩 川芎 柿霜 甘草 防風(fēng) 犀角各二錢 桔梗三錢 蜜丸。此木盛生火,火克金,出此方也。 876.滌痰湯:治中風(fēng)痰壅舌強,神昏,不語等癥。姜制半夏 南星膽各二錢半 桔紅 枳實 茯苓各二錢 人參 石菖蒲各一錢 竹茹一錢 甘草五分 加姜煎服。
小兒科要方; 877.瀉青丸:治肝經(jīng)實熱,急驚搐搦。羌活 大黃 芎藭 山梔仁 龍膽草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右為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半丸。竹葉湯入砂糖下。 878.瀉黃散:治脾胃實熱 。藿香葉 甘草三錢半 石膏五錢 山梔仁一兩 防風(fēng)三兩 右用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879.生犀散:治心經(jīng)虛熱。地骨皮 赤芍 柴胡 干葛各一兩 甘草五錢 犀角二錢 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880.白玉散:治丹瘤。白土二錢半 寒水石五錢 為末米醋或新水調(diào)敷。 881.柳華散:治熱毒口瘡。炒黃柏 炒蒲黃 青黛 煅人中白各等分為末敷。
882.保和丸:治食積。山楂 神曲各二兩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陳皮 連翹 蘿卜子各五錢 右為末粥糊丸,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883.鉤藤飲:治吐脾胃虧損虛風(fēng)慢驚。雙鉤藤三分 蟬蛻 炒防風(fēng) 炒白僵蠶 全蝎去毒尾炒 炙草 川芎 黨參 麻黃絨 每服三錢水煎服。 884.羚羊角丸:治小兒行遲。羚羊角鎊 醋炙虎脛骨 焙生地 酸棗仁 白茯苓 各五錢 肉桂 防風(fēng) 當(dāng)歸 黃芪各二錢半 右為末蜜丸。每服一錢白湯下。 885.蟬蛻鉤藤散:治肚疼驚啼。鉤藤 天麻 茯苓 芎藭 白芍各二錢 甘草 蟬蛻各一錢 燈心煎服下。 886.治癩方:不拘頭面遍身痛癢黃水出俱效。黃連一兩 蛇床子五錢 五倍子一兩 輕粉三錢 黃柏 枯礬各五錢 川椒二錢 梅花冰片一錢 同研末麻油調(diào)涂。 887.治骨蒸方:銀柴胡八分 地骨皮酒洗一錢 青蒿八分 川連 犀角 丹皮各五分 甘草二分 元參一錢 竹葉二十片 蘆根一兩 水煎服。 888.治遺尿方:炙雞內(nèi)金一具 炒桑螵蛸三枚 炙甘草三分 黃芪 煅牡蠣各五錢 為粗末,每用一錢水一杯煎去渣服。 889.治吐乳方:焙蓮子心七枚 丁香三粒 人參三分 右同研乳汁浸令兒允食。
890.妬乳方:青黛一錢元明粉三錢 硼砂一錢 薄荷五分 冰片一分 右同研末擦口內(nèi)兩頤吐出涎,一日用四五次。自愈。
以下婦科藥方: 891.桂枝茯苓丸:治婦人宿有癥病經(jīng)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jīng)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dāng)下其癥此主之。桂枝丹皮 茯苓 桃仁 芍藥 為末蜜丸兔屎大,日食前藥一丸不知至三丸。 892.當(dāng)歸芍藥散:治婦人懷娠腹中疼痛。當(dāng)歸三錢 芍藥五錢 白術(shù)四錢 澤瀉八錢 川芎三錢 杵末酒水煎服。 893.干姜人參半夏丸:治妊娠嘔吐不止。干姜 人參各一兩 半夏二兩 生姜汁糊丸。梧子大服十丸日三。 894.葵子茯苓散: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右粌?茯苓三錢 水煎服。 895.當(dāng)歸貝母苦參丸: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dāng)歸貝母 苦參為末蜜丸如豆大。 896.當(dāng)歸散:婦人妊娠宜常服。當(dāng)歸 黃芩 芍藥 川芎各三錢 白術(shù)一錢半 為末酒水沖服。 897.黃龍湯:妊娠寒熱,頭疼嘿嘿,不欲飲食,肋下痛,嘔逆,痰氣及產(chǎn)后傷風(fēng)熱入胞宮,寒熱如瘧,并經(jīng)水適斷,病后勞復(fù),余熱不解。柴胡一兩 黃芩 人參甘草各八分半 炙,右四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渣溫服。 898.小調(diào)經(jīng)散:治產(chǎn)后敗血循經(jīng)流入四肢,腐爛如水,服此血行腫消則愈。沒藥 琥珀 桂心 白芍 當(dāng)歸各一錢 細辛 麝香各五分 為末姜汁酒各少許調(diào)服。此方治血分病最良。 899.佛手散:調(diào)經(jīng)。芎藭二錢 當(dāng)歸三錢 酒水煎服。 900.溫經(jīng)湯:主婦人曾經(jīng)半產(chǎn)瘀血在少腹不去,其證唇口干燥。吳茱萸三錢 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人參 桂枝 阿膠 丹皮 各二錢 生姜三錢 甘草二錢 半夏三錢麥冬三錢 水煎服。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過多及至期不事,此方調(diào)經(jīng)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