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世傳秘方955例(7)【轉(zhuǎn)】

 寒冰水鎏 2013-06-26
 

世傳秘方955例(7)

 

 

 

 
 
 

701.抵擋湯并丸:治傷寒蓄血并治癥瘕,追蟲攻毒甚佳。水蛭熬 虻蟲去翅足 桃仁 酒大黃 水煮去渣溫服。當(dāng)下血。
702.
小柴胡湯:治傷寒五六日,寒熱往來。胸肋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耳聾,脈數(shù),此是少陽經(jīng)半表半里之癥。此湯和解之。柴胡三錢 黃芩二錢 人參二錢甘草二錢 半夏三錢 生姜三錢 大棗四枚 水煎溫服。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瓜蔞實。若渴去半夏加人參花粉,腹中痛去黃芩加芍藥,若肋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心下悸小便不利去芩加茯苓。不渴有微熱,去人參加桂枝??日呷ト藚ⅰ⒔獥椉游逦陡山?。
703.大柴胡湯:治熱結(jié)在內(nèi),往來寒熱者。柴胡三錢 半夏三錢 黃芩一錢 芍藥一錢 枳實六分 生姜五分 大棗三枚 水煎服。

704.
柴胡桂枝湯: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此太陽少陽并病也。柴胡桂枝合半湯主之。柴胡四錢 黃芩一錢半 人參一錢半 生姜一錢半芍藥一錢半 桂枝一錢半 甘草一錢 半夏一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705.
桂枝加芍藥加大黃二湯: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桂枝 芍藥 甘草 生姜 大棗即桂枝湯加芍藥。大痛者即原方加大黃煎法如前。
706.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少陰病。始得之。發(fā)熱脈沉,無里證者。麻黃一錢 炮附子一錢 細心二千先煮麻黃去沫,后入二味去渣溫服。熱微者以甘草易細辛。微發(fā)汗。
707.
干姜附子湯:下后復(fù)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身無大熱者此湯主之。干姜三錢 附子一錢 水煎服。
708.
茯苓四逆湯: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主之。茯苓 人參 甘草 干姜 附子 水煎服。
709.
旋覆代赭石湯:治汗吐下解表,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旋復(fù)花三錢 代赭石一錢 人參二錢 炙草三錢 生姜五錢 半夏三錢 大棗四枚,水煎服。
710.
赤石脂禹余糧湯:主治久利不止,大腸虛脫,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赤石脂五錢 禹余糧五錢 水煎去渣溫服。
711.
真武湯:治少陰水氣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嘔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減。白術(shù)二錢 茯苓三錢 白芍三錢 炮附子一錢生姜三錢水煎去渣溫服。
712.
黃連阿膠湯: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黃連四錢 黃芩一錢 芍藥二錢 雞子黃一枚 阿膠三錢 先煮藥去渣,內(nèi)膠溶小冷內(nèi)黃攪令相和得溫服。
713.
當(dāng)歸四逆湯: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主之。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加吳萸生姜。當(dāng)歸三錢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細辛二錢 甘草二錢 通草二錢 大棗五枚 水煎服。
714.
吳茱萸湯:治厥陰病,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少陰癥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陽明病食糓欲嘔者。吳茱萸五錢 人參三錢 生姜六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715.
白頭翁湯:治厥陰熱利下重脈沉弦,渴欲飲水者。白頭翁三錢 黃連二錢 黃柏二錢 秦皮二錢 水煎服。
716.
四逆湯:治脈沉厥逆等證。甘草二錢 干姜一錢 附子一錢 水煎服。
717.
通脈四逆湯:治少陰病下利消糓,里寒外熱,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厥陰下利清糓,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亦主之。干姜三錢炙草三錢 附子一錢 水煎服加蔥九莖。腹中痛去蔥加芍;嘔加生姜;咽痛去芍加桔梗;利止脈不出去桔梗加參。
718.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前方加豬膽汁半匕燉服。
719.
麻杏甘石湯:溫?zé)醿?nèi)發(fā)表里俱熱,頭痛身疼,不惡寒反惡熱。無汗而喘,大煩大渴,脈陰陽俱浮者,用此發(fā)汗而清火,若脈弱沉緊、沉細、惡寒惡風(fēng)汗出而不渴者禁用。麻黃四錢杏仁五錢 甘草二錢 石膏八錢 水煎服。
720.
附子湯:治少陰病身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口中和,惡寒脈沉者。附子二錢 人參二錢 白術(shù)四錢 茯苓三錢 芍藥三錢 水煎服。
721.
人參三白湯:治汗下后微虛少氣發(fā)熱,口燥去柴胡名人參三白湯。人參 柴胡 白術(shù) 白芍 白茯苓 姜棗 水煎服。
722.
濟生腎氣丸:治腎虛脾弱腰重腳腫,小便不利,腹脹喘急,痰盛已成鼓癥。其效如神。熟地四錢 白茯苓三錢 牡丹皮一錢 淮山一錢 澤瀉一錢 山茱萸一錢牛膝一錢 肉桂一錢 附子五分 水煎服。蜜丸空心米飲下。
723.八味地黃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下元衰憊,臍腹疼痛,也多漩溺等癥。熟地黃八錢 干山藥四錢 山茱萸四錢 牡丹皮三錢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肉桂一錢 附子一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724.
六味地黃丸:主治腎精不足,虛火炎上,腰膝萎軟,骨熱酸疼,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遺精,夢泄,水泛為痰,自汗、盜汗、亡血、消渴、頭目眩運、耳聾、齒搖、尺際虛大者。熟地八錢山茱萸四錢 茯苓四錢 淮山藥四錢 牡丹皮三錢 澤瀉二錢 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淡鹽湯下。
725.
天王補心丹:主治心血不足,神智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癥。人參 酸棗仁 當(dāng)歸 生地 柏子仁 麥冬 天冬 遠志 五味子茯苓 丹參 元參 桔梗 為末蜜丸白湯下。
李東恒方
726.
朱砂安神丸:治心神昏亂,驚悸怔忡。寤寐不安。朱砂另研 黃連各五錢 生地三錢 當(dāng)歸二錢 甘草二錢 為末酒泡蒸餅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臥時津液下。
727.
枳術(shù)丸:治胃虛濕熱,飲食壅滯心下痞悶。白術(shù)二兩 麥炒枳殼一兩為末 荷葉煨陳米飯為丸,白湯下。
728.
四神丸:治脾腎雙虛子后作瀉,不思食,不化食。肉果二兩 炒破故紙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五錢 右為末 紅棗四十九粒 生姜四兩 切水煮棗熟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空心鹽湯下。
729.
滋腎丸:治肺萎聲嘶喉痹咳血 煩躁腹悶欲吐等癥。酒炒黃柏二兩 酒炒知母二兩 肉桂一錢 為末米丸桐子大空心下。(通關(guān)丸也亦治下焦?jié)駸崮珩豢剩?/FONT>
730.
虎潛丸:治腎陰不足筋骨萎軟不能步履。龜板 黃柏各四兩 知母熟地各二兩 牛膝三兩半 鎖陽 虎骨 當(dāng)歸各一兩 芍藥一兩半 陳皮三錢半 右為末。煮羯羊肉搗為丸,桐子大。鹽湯下。
731.
越鞠丸:治臟腑一切痰、食、氣血諸郁為痛、為嘔、為脹、為利者。香附 蒼術(shù) 撫芎 山梔仁 神曲 水泛為丸。每服百丸。(六郁越鞠丸加減法:血郁紅花下,濕加白芷、熱加燈心、食加山楂、痰加生姜、氣加木香送下。)
732.
封髓丹:治夢遺失精及與鬼交。黃柏 砂仁 甘草 右蜜糊丸。每服三錢。

733.
左金丸:治肝臟火實,左肋作痛。麻仁二升 杏仁一斤 枳實 厚樸 芍藥 各八兩 大黃一斤 為末蜜丸白湯下十五丸。
734.
更衣丸:治津液不足大便不通。朱砂五錢 蘆薈七錢 研細滴好酒少許和丸。每服一錢。好酒送下。
735.
備急丸:治寒氣冷食稽留胃中,心腹痛,大便不通者。大黃 干姜 各一兩 巴豆一兩 先搗大黃 干姜 為末巴豆合搗千捶,和蜜丸如豆大。每服四丸,暖水或酒下。凡中惡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禁如卒死者,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dāng)差,不差更與三丸,當(dāng)腹中鳴,即吐利便差。若口禁者,亦須折齒灌之。
736.
礞石滾痰丸:治實熱老痰之峻劑,虛寒者不宜用。黃芩 大黃酒蒸各八兩 沉香五錢 礞石一兩為末水丸,溫水送下。
737.
指迷茯苓丸:治中焦停痰伏飲。半夏二兩 茯苓一兩 風(fēng)化硝二錢半 枳殼五錢 為末姜汁糊丸。
738.
平胃散:治濕淫于內(nèi),脾胃不能克制,有積飲,痞膈中滿者。蒼術(shù)五斤 陳皮 厚樸三斤 炙草三十兩為末每服三錢,姜湯下。
739.
天水散:治夏時中暑,熱傷元氣,內(nèi)外俱熱,無氣以動,煩渴欲飲,腸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積聚水畜,里急后重,暴注下迫者。宜之。桂府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辰砂三錢為末 新汲水調(diào)服三錢。
740.
阿膠散: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咳而哽氣者。真阿膠一兩半 牛蒡子二錢半 馬蔸鈴五錢 炙草五錢 杏仁七錢 糯米一斤 每服兩許水煎服。
741.
玉屏風(fēng)散:治風(fēng)邪久留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防風(fēng) 黃芪 白術(shù)各等分為細末酒調(diào)服。
742.
五淋散:治膀胱有熱 水道不通,淋澀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汁,火熱沸便血。赤茯苓一錢半 赤芍一錢 山梔仁一錢 當(dāng)歸一錢 甘草一錢燈心水煎服。
743.
失笑散:治產(chǎn)后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省人事。五靈脂 蒲黃每服三錢酒煎服。

744.獨圣散:山楂肉二兩 水煎用童便 砂糖和服。凡兒枕作痛可以立止。
745.
清胃散:治胃經(jīng)濕熱,牙齒牙根腫痛?;驙恳^腦或面發(fā)熱。生地 當(dāng)歸 川連 升麻 丹皮 水煎服。
746.
龜鹿二仙膠:大補精髓,益氣養(yǎng)神。鹿角血十斤 龜板五斤 枸杞子二十兩 人參十五兩 右用鉛罈如法熬膠。初服酒化一錢半。漸至三錢 空心下。
747.
竹葉石膏湯: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二把 石膏一斤半 半夏半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糯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納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
748.
補中益氣湯:治陰虛內(nèi)熱,頭痛口渴,表熱自汗不任風(fēng)寒,脈洪大,心煩不安,四肢困倦,懶于言語,無氣以動。動則氣高而喘。黃芪 人參 云術(shù) 炙草陳皮 當(dāng)歸 升麻 柴胡 姜棗水煎溫服。
749.
瓜蒂散:邪結(jié)胸中,胸中痞硬,寸脈微浮,氣上沖咽喉不得息,或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手足厥冷,脈乍緊者,或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fù)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皆宜用此吐之。亡血。虛家不可與也。瓜蒂一錢赤小豆一錢各搗為末加香豉五分煮縻去渣溫服。不吐者少加得吐乃止。
750.
烏梅丸:治厥陰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不欲食,食即吐蚘。又主久利。烏梅三百枚 黃連一斤 細辛 炮附 人參 桂枝 黃柏各六兩 干姜十兩 當(dāng)歸蜀椒各四兩 為末篩盡以苦酒浸烏梅去核,蒸飯丸桐子大,白湯下。
視力衰退(老光、老花、視物不清):
白菊花*2錢,枸杞子*2錢,每日用開水泡飲(一劑可泡3遍),連飲半至一月,有清火明目之功效。忌吃辣物、海帶。
偷針眼:
用大蒜頭切片,蘸好醋擦患處,一日3次,連用3~5日。
白內(nèi)障(晶體混濁、使視力下降):
用白菊花3錢,魚腥草*5錢,加水一碗,煮開后服湯,并用少量洗眼,每日2次,連15~20天。忌吃蔥、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
青光眼(眼球內(nèi)壓力太高,角膜水腫或呈霧狀,視力下降):
豬眼1對切碎,加綠豆一兩煮熟,再加油、鹽適量,每日吃一劑,連吃半月,能使眼內(nèi)輕松,眼睛明亮。
中耳炎(耳內(nèi)長期流水、流膿、脹痛):
鮮韭菜汁5錢,加入明礬*半錢,融化后滴入耳內(nèi),一次1~2滴,一日2次,連用5天。
耳鳴、耳聾:
用烏龜尿滴入耳內(nèi),一次2滴,一日一次連用7~10天。(取烏龜尿法:用一只鏡子,對烏龜頭照,即撒尿最好用荷葉接)。又方:口含鐵片,耳處放一磁鐵,聽5分鐘,每日2次,連用20天。此方對先天性耳聾無效。
蟲入耳:
用貓尿兩滴,滴入耳中,蟲子會自動出來。(提取貓尿法:用一瓣大蒜頭去皮,擦貓鼻子,貓即撒尿。)

口腔潰瘍:
用2個石榴的皮燒一碗水,服湯,一日2次,連用3天,忌吃辣物。

咽喉炎(咽部干燥疼痛、有異物感,急、慢性均可):
用綠茶葉泡濃茶約2次水量,加入半兩蜂蜜攪勻,每日分幾次漱喉并慢咽下,沒日一劑,連用3~5天。消炎鎮(zhèn)痛,濕潤咽喉,治急、慢性咽喉炎,忌吃煙、酒、一切辣物和有刺激性食物。

751.石斛夜光丸: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空中有黑花及觀物成二。神水淡綠淡白色者。天冬 人參 茯苓各二兩 麥冬 熟地 生地各一兩 枸杞子 菟絲子 甘菊花 石斛干山藥 杏仁各七錢 肉蓯蓉 蒺藜 川芎 炙草 川連 防風(fēng) 青葙子 枳殼 羚羊角鎊 烏犀鎊 各五錢 牛膝六錢半 草決明八錢 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送下。
752.四生丸:治陽盛陰虛,血熱妄行,或吐或衄者。生地 生柏葉 生荷葉 生艾葉搗爛為丸雞子大,滾湯化服。

753.
當(dāng)歸龍薈丸:治肝經(jīng)實火,大便秘結(jié),小便澀滯,或胸膈作痛,陰囊腫脹,凡屬肝經(jīng)實火皆宜服之。當(dāng)歸 龍膽草 黃連 黃芩 梔子仁各一兩 大黃 蘆薈青黛 各五錢 木香二錢半 麝香一分半 右為末神曲糊為丸。姜湯下。
754.
資生丸:治婦人妊娠三月脾虛嘔吐或胎滑不固兼丈夫調(diào)中養(yǎng)胃,饑能使飽,飽能使饑,神妙難述。人參三錢 云術(shù)三錢 茯苓二錢 山藥二錢 苡仁一錢半蓮肉二兩 芡實一錢半 甘草一錢 陳皮二錢 麥柏二錢 神曲二錢白豆蔻八錢 藿香一錢 川連四錢 砂仁一錢半 扁豆一錢半 山楂一錢半右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二丸米飲下。
755.
磁珠丸: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中行有黑花,及觀物成二體,及內(nèi)障神水淡綠色,淡白色又治耳聾耳鳴。煅磁石二兩 辰砂一兩 神曲三兩 作餅煉蜜為丸。空心米飲下。
756.
龍膽湯:治肋痛,口苦耳聾耳腫筋萎,陰濕熱癢陰腫血濁溲血。龍膽草 柴胡 黃芩 梔子 木通 車前子 澤瀉 生地 當(dāng)歸 甘草 水煎服。凡濕熱肝邪可治。
757.
甘露飲:治胃中濕熱,色黃溺赤,口瘡?fù)卵跔€齦縻。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 枇杷葉 黃芩 枳殼 石斛 茵陳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758.
五皮飲:治脾虛膚腫:陳皮 茯苓皮 生姜皮 桑白皮 五加皮 水煎服。
759.
瀉白散:秋傷燥令成痰嗽。桑白皮一錢 地骨皮一錢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水煎服。
760.
一味白術(shù)酒:治傷濕一身盡疼。白術(shù)一兩 酒煎服。不能飲酒者以水代之。

761.腎著湯:治寒濕腰痛如帶五千錢。此帶脈為病,名曰腎著。甘草二錢 白術(shù)干姜 茯苓 各四錢 水煎服。即金匱姜苓術(shù)湯。
762.濟生烏梅丸:治大便下血如神。炒僵蠶一兩 烏梅肉一兩半共為末,醋糊丸。每服四十丸??招拇诇?。

763.
圣濟附子湯:治洞泄,寒中,注下水糓,或痢赤白,食已即出,食物不消。炮附子 炒烏梅肉各一兩 炒黃連二兩 炒干姜一兩 為末煉蜜為丸。米飲下。
764.
涼膈散:瀉三焦六經(jīng)諸火。連翹一錢半 酒軍 芒硝 甘草各一錢 梔子 黃芩 薄荷各五分 竹葉二十片 生蜜一匕,煎服。膈上如焚一服消。
765.
蘇子降氣湯:治痰嗽氣喘。蘇子 桔皮 半夏 當(dāng)歸 前胡 厚樸 各一錢 沉香 炙草各五分 甚加肉桂去沉香。水煎服。然此方不如用桂枝湯加厚樸杏仁之為愈也。
766.
圣愈湯:治一切失血或血下虛。煩渴燥熱,睡臥不寧,五心煩熱,作渴等癥。即四物湯加人參 黃芪 各三錢水煎服。
767.
八珍湯:氣血雙補加桂芪,名十全大補湯。四物歸地芍川芎,血證諸方括此中。若與四君諸品合,雙療氣血八珍崇,桂芪加八珍煎,大補功宏號十全。再益志陳五味子,去芎辛串養(yǎng)榮專。
768.
人參養(yǎng)榮湯:治脾肺俱虛,發(fā)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等癥。若氣血兩虛,變見諸癥,勿論病脈,但用此湯諸癥悉除。
769.
五味異功散:健脾進食為病后調(diào)補之良方。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二錢 水煎服。
770.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脾滿痰多。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 水煎服。
771.
香砂六君子湯:治氣虛腫滿,痰飲結(jié)聚,脾胃不和,變生諸癥者。即六君子湯加木香 砂仁 各一錢 水煎服。

772.正元丹: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吐逆厥冷,有時陰火上沖,則頭面熱,眩暈,惡心。濁氣逆滿則胸肋刺痛,臍肚脹急。即四君子湯加淮山 黃芪各三錢水煎服。
773.
雞鳴散:治腳氣第一品藥。不問男女皆可服。如或風(fēng)濕流注。腳痛不可忍,筋脈浮腫者,并宜服。其效如神。檳榔七枚 桔紅 木瓜各一兩 吳萸 蘇葉各三錢桔梗 生姜各五錢 水三碗煎一碗,候冷服之。天明當(dāng)下黑糞水。早飯時必痛住腫消。
774.
近效白術(shù)湯:治風(fēng)虛頭重??鄻O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即術(shù)附湯減半加炙草一錢半 生姜二片 大棗二枚,水煎服。(白術(shù)五錢 附子二錢半)
775.
參附 術(shù)附 芪附三方合括歌。陰盛陽虛汗自流,腎陽脫汗參附求(人參一兩 附子五錢);脾陽遏郁術(shù)和附(白術(shù)一兩 附子五錢),若是衛(wèi)陽芪附投(黃芪一兩附子五錢)。
776.
三生飲: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陰厥。生附子 生南星 生川烏各去皮各五錢 木香二錢 參一兩另煎沖藥 調(diào)服風(fēng)痰卒倒效神靈。
777.
益元湯:治陰盛格陽之證,面赤口渴,欲臥于泥水之中,為外熱內(nèi)寒乃熱因寒藥,為引用也。此白通加人尿豬膽之變方也。蘄艾葉 炮附子 北干姜 麥冬五味子 知母 黃連 人參 炙草 蔥白 童便 水煎服。

778.百合湯:治心口痛,服諸熱藥不效者,亦屬氣痛。百合一兩 烏藥三錢 水煎服。
779.
丹參飲:治心痛胃腕諸痛多效,婦人更效。丹參一兩 白檀香 縮砂仁各一錢 水煎服。
780.
金鈴子散:治心腹痛,及肋痛等癥。脈洪數(shù),及服熱藥而增痛者如神。元胡索 金鈴子等分 搗末清酒調(diào)服。
781.
左金丸:治肝臟實火,左肋下痛或吐酸水。黃連六兩 吳茱萸十一兩 為末煉蜜為丸。
782.
香連丸治赤白?。狐S連二十兩 吳茱萸十兩 木香五兩 研末醋糊丸,空心米湯下。
783.
萆薢分清飲:治遺精,白濁,急淋等癥。烏藥 益智仁 石菖蒲 萆薢各三錢 甘草一錢半 煎成加鹽少許頻服。
784.
斗門密傳方:治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下血片。日夜無度,及噤口惡痢,他藥不能治者。立見神效。黑豆一兩半 干姜四錢 炙地榆六錢 甘草六錢 白芍三錢罌粟殼八錢 水煎服。
785.
脾約丸:治臟腑不和,津液偏滲于膀胱,以致小便多,大便秘結(jié)者。白芍 火麻仁 杏仁 枳實 厚樸 各五錢 大黃一兩 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白湯送下。大便利即止。
786.
防風(fēng)通圣散:風(fēng)熱壅盛,表里三焦皆實乃發(fā)表攻里并用法。大黃 樸硝 荊芥 麻黃 山梔白芍 連翹 甘草 桔梗 川芎 當(dāng)歸 石膏 滑石 薄荷 結(jié)茯苓 白術(shù) 蔥姜 水煎服。
787.
越鞠丸:治臟腑一切痰,食。氣。血諸郁為痛,為脹,為利者。六郁宜施越鞠丸。芎蒼曲附并梔養(yǎng),食停氣血濕痰火,得此調(diào)和頃刻安。香附(氣) 撫芎(血)蒼術(shù)(濕) 梔子(火) 神曲(食) 麥芽煎湯泛丸。濕加茯苓 白芷,火加青黛,痰加南星半夏 瓜蔞 海石。血加桃仁 紅花,氣加木香 檳榔,食加麥芽山楂,挾寒加吳茱萸。
788.
稀涎湯:治風(fēng)痰不下,喉中如牽鋸,或中濕腫滿。皂角一個 大半夏十四枚 炙草一錢 白礬二錢為末每服一錢。生姜少許。溫水沖灌,得吐痰涎即醒。此奪門之兵也。風(fēng)初中時宜之。

789.通關(guān)散:細辛皂角 為末吹鼻中得嚏得生。
790.
五積散: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背拘急,惡寒嘔吐、肚腹疼痛及寒濕客于經(jīng)絡(luò),腰腳骨髓酸痛及痘瘡寒勝等癥,本方去麻黃,酒水同煎。治痢后鶴膝風(fēng)甚效。當(dāng)歸麻黃 蒼術(shù) 陳皮各一錢 厚樸 干姜 芍藥 枳殼各八分 半夏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草 茯苓 肉桂 人參各五分 川芎四分 姜蔥少許,水煎服。
791.
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行,此謂少陰氣厥不至急當(dāng)溫之。名曰痱證。肉桂 附子 肉蓯蓉 茯苓 熟地 麥冬 五味子 遠志 石菖蒲 山茱萸巴戟天 石斛各五錢分 薄荷七片 水煎服。
792.
小續(xù)命湯:六經(jīng)中風(fēng)之通劑。如六經(jīng)中風(fēng)歪斜不遂語言澀謇及剛?cè)岫d,亦治厥陰風(fēng)濕等癥。防風(fēng)一錢 桂枝 麻黃 酒芍 人參 杏仁 川芎 黃芩 防己甘草各八分 附子四分 姜棗煎服。
793.
資壽解語湯:治中風(fēng)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與地黃飲子同意。但彼重在腎,此重在脾。羌活五分 防風(fēng) 附子 羚羊角 酸棗仁 天麻各一錢 肉桂八分甘草五分 竹瀝五錢 生姜汁二錢調(diào)服。治腎氣不榮于舌,加枸杞 首烏 天冬 菊花 石菖蒲 元參 甚效。羚羊角一味妙甚。
794.
升麻葛根湯:治陽明表熱下利,兼治痘疹初發(fā)。升麻三錢 葛根 芍藥各二錢 炙草一錢 水煎服。
795.
香蘇飲:治四時感冒發(fā)表輕劑。紫蘇葉二錢 炒香附 陳皮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加姜蔥 水煎服。
796.
人參敗毒散:治傷寒瘟疫,風(fēng)濕,風(fēng)眩,拘攣,風(fēng)痰頭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疼。老人小兒皆可服。人參 茯苓 枳殼 桔梗 柴胡 前胡 羌活獨活 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 加生姜煎服??诟蔁峒狱S芩。
797.
大補陰丸:降陰火,補腎水,凡陰虛發(fā)熱最宜。黃柏 知母各四兩俱用鹽酒炒 熟地龜板各六兩為末。豬脊髓蒸熟和末煉蜜為丸。空心姜湯鹽湯酒均可,隨意送下。
798.
黑錫丹:治脾元久冷,上實下虛,胸中痰飲,或上攻頭目及奔豚上氣,兩肋膨脹 并陰陽氣不升降,五種水氣、腳氣上攻?;蜃浔┲小oL(fēng)痰潮上膈等癥。黑錫硫磺各三兩同研炒無聲為度 胡蘆巴 沉香 熟附子 肉桂各五錢 茴香 破故紙 肉豆蔻 金鈴子 木香各一兩 研末酒煮面糊丸桐子大。姜湯下。
799.
二加龍骨湯:治虛勞不足,男子失精,女子夢交,吐血,下利清糓,浮熱汗出,夜不成寐等癥。即桂枝湯拿過加龍骨牡蠣各三錢水煎服。一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 亦效。
800.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 盜汗 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調(diào),心脾疼痛,瘧痢郁結(jié)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變癥者最宜之。白術(shù)炙芪茯神各二錢 人參 酸棗仁 炒研各二錢 遠志 木香各五分 炙草一錢 當(dāng)歸二錢 龍眼肉五枚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