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妬乳:小兒變蒸口內(nèi)微腫惡乳不食,名曰妬乳。方用青黛一錢 元明粉二錢 硼砂一錢 薄荷五分 冰片一分 研細(xì)末擦口內(nèi);兩頤,吐出惡涎即愈。
602.吐乳:方用蓮子七粒焙干 丁香三粒 黨參五分共研末。乳汁浸一宿燉熱令兒吮食即不吐甚效、
603.遺精:秘方加減地黃丸治遺精極效。方用熟地六錢 山萸肉 山藥各四錢 芡實(shí) 丹皮 茯苓各二錢 蓮須一錢 龍骨飛研三分 魚螵蛸四錢 蛤粉炒成珠二錢共研末蜜丸。桐子大。每日早午晚服四錢一次。一月即止。屢試如神功在諸方之上。
604.腹痛泄瀉:小兒腹痛泄瀉,嘔吐痰濁,惡寒頭重,胸窒,苔白脈微口不渴,用六和湯加減治之。方用:藿香六分 木香六分 殼砂仁七分 姜炒樸八分 南楂炭三錢半夏三錢 炙草五分 赤芍三錢 鹽陳皮七分 絲瓜絡(luò)七寸 水煎服。服后癥見微汗出,舌黑,便短色黃,腹?jié)M,飲食不進(jìn),轉(zhuǎn)以丹梔通解三焦加減理之。丹皮二錢 梔子二錢 郁金一錢苦杏一錢半 連翹三錢 通草一錢水煎服。
605.痞塊:消痞膏治積年惡痞至重兩張即消。屢試神驗(yàn)。
莧菜十斤 不拘紅白。洗去泥,不必去根。以河水煎湯兩大缽,用活甲魚即穿山甲一個(gè)
重十二兩者,不必切碎入莧菜湯連骨煮爛如膏。去渣將甲魚膏薄攤曬末。研末。用麻油八兩,熬至滴水成珠,下甲魚末四兩,如甲魚膏不足以鉛粉添配。攪勻成膏收之。用青布裱紙一層。量塊大小攤貼。七日即消。重者貼至兩次。永不再發(fā)神效。
又方用樗白皮二斤熬膏。先以生姜擦去垢以麝香一分摻在膏中烘熱貼痞上,微痛,半日即止。脹滿腹硬過臍者兩張即愈。真神方也。孕婦忌貼。
又方雄黃末 白丸末各一兩 面糊調(diào)膏貼之。大便必脹即愈。此秘方也。
606.囊脫:陰囊腫爛,腎子落出名曰囊脫。又名囊癰。用紫蘇煎湯日日洗之。并用紫蘇梗為末日敷用青荷葉包好。內(nèi)用黃連六分 歸尾 連翹 云苓各一錢半 甘草木通各二錢 煎服。后仍以生肌散搽之。用鳳仙花子 生甘草各二錢為末。麻油調(diào)敷。老母雞蒸食。而愈。
607.下疳莖爛:徐靈胎先生治下疳后,玉莖爛盡再用長靈根方,五十日玉莖復(fù)生,其方列后;煅乳石三錢半琥珀七分 朱砂六分 人參一錢 真珠七分 牛黃四分 真水粉五分胎狗一個(gè) 雄黃六分何首烏 威靈仙 牛蒡子蓼草汁煮一日夜炒如銀色,右為末每服三厘。日進(jìn)四服。臥又一服。俱以土茯苓半斤陰陽水十二碗煎五碗。連送五服七日驗(yàn)。按煮一日夜而炒如銀色之藥品。即上文乳香水粉九味也。胎狗乃初生之狗。用泥裹定火上煨透煨燥色黑為末。分兩必?cái)?shù)倍于諸藥。必同炒十味。炒如銀色也。
濮院沈維德患下疳。前陰連根爛盡。溺從骨縫中出。瀝灌腎囊中,哀號痛楚。肛門亦復(fù)爛彌半寸。載至余家。只求得生為幸。余亦從未見此病。故勉為治之。內(nèi)服不過解毒養(yǎng)血之劑,敷藥屢易,以不痛為要。兩月后結(jié)痂能行。惟陰莖僅留根耳。余偶閱秘本,有再長靈根一方,內(nèi)有胎狗一個(gè),適余家狗生三子。去其一泥裹煨燥。合藥付之。逾兩年忽生一子。舉族人大嘩。謂人道已無焉能生子。蓋維德頗有家資。應(yīng)繼者懷覬覦之心也。其岳徐君密詢之。沈曰我服藥后,陽道已長。生子何疑。徐君乃集其族人共驗(yàn)之。陽道果全。但累生如有節(jié)而無總皮。再期又生一子,眾始寂然。遠(yuǎn)近傳之。以為奇事。今猶有述之以為異聞?wù)摺?/FONT>
608.肺癰:唐宋古法治肺癰用甘涼之藥以清其火,滋潤之藥以養(yǎng)其血,滑降之藥以祛其痰,芳香之藥以通其氣,更以珠黃之藥解其毒,金石之藥填其空,兼數(shù)法而行之屢試必效??捶▋赡_骨疼痛者或腳骨不痛而舌下生如細(xì)豆一粒者,再心口之上內(nèi)微痛或兩肋微痛及咳嗽口渴喉干皆肺中生毒之癥也,即用甘草桔梗各二錢煎服,服下如覺稍安肺之患毒無疑矣。以犀黃丸服至一料全愈,此即預(yù)識預(yù)治百無一死,世人但知腳痛醫(yī)腳咳嗽醫(yī)嗽,舌下一粒,便以刀刺且此一粒癰未成膿定然色淡癰愈亦消。重者其色紫黑如用刀刺立害。諸書皆云口吐臭痰胸中發(fā)腥作痛者肺癰也。又稱三不治。時(shí)吐臭痰久如粳米飯者不治。嘔膿不止者不治。白色變赤者不治。惟嘔而膿自出者易治。并無預(yù)知早治之法。此癥吐膿色白用犀黃丸治無不效。貧者用陳年芥菜鹵每早取半杯用豆腐漿沖服。服后胸中一塊塞上塞下,數(shù)次吐出惡膿,數(shù)日膿盡自愈神效。此癥永戒食鴨蛋白鲞紅蘿卜石首魚 甲魚等。食則復(fù)發(fā)難治。林屋山人秘法也。又法用棉花卷竹片上蘸油點(diǎn)火使本人觀之。如肺癰看火頭是兩個(gè)。腸癰火頭只一個(gè)。
治法用炒薏苡仁為末同糯米湯調(diào)服,常服當(dāng)下膿血而安。
又方竹葉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自愈。又方用元參半斤 天冬四兩 桔梗二兩 炙草一兩 水十碗煎至兩碗。另加蒲公英 金銀花再煎至一碗。食后即服。初起即消。日久即愈極效無比。
又方:炒生芪 白芨 銀花 桔梗各一錢 苡仁五錢 貝母一錢半 陳皮一錢二 甘草一錢二 甜葶藶八分 生姜一片水二鐘煎半食后徐徐服。初起去黃芪加軟防風(fēng)一錢。久不愈者加槿樹皮一錢。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而愈其效如神。
609.桔梗湯:療中滿而振寒,脈數(shù)咽燥而不渴,時(shí)時(shí)吐出臭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是為肺癰。方用炙甘草二兩 桔梗二兩 水煎服吐出膿血則差。
610.桔梗白散咳胸中滿而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時(shí)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肺癰也。桔梗三錢 貝母三錢 巴豆一錢去皮心熬研作脂右三味搗篩。強(qiáng)人飲服。病在上必吐。在下必利不止者飲冷水一杯忌豬肉筍。
611.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癰喘不得眠者主之。葶藶?zāi)┐髼椡杓宸?o:p>
612.仙枕方:丁公仙枕方:山西總兵丁其泰康熙時(shí)人年七十無嗣。遇異人授此方不二年精力強(qiáng)壯至八十一歲已生二十一子矣。其方用槐木做枕一個(gè)高三寸三分寬死寸五分長一尺二寸,如天蓋地式而上鉆孔一百二十八個(gè)如桐子大用后藥裝入枕中。百日后諸病消除。精神倍長。長壽高多子真仙方也。如夫婦皆以此做枕至見奇效。其藥料三五個(gè)月一換按此法開藥鋪之人最便利宜可以行之也。真川椒桔梗 荊實(shí)子 柏子仁 姜黃 吳萸 白術(shù) 薄荷 肉桂 川芎 智仁 枳實(shí) 當(dāng)歸 川烏 千年健 五加皮 藜蘆 羌活 防風(fēng) 辛夷花 白芷 附子 白芍 藁本 蓯蓉 北細(xì)辛豬牙皂 蕪荑 甘草 荊芥 菊花 杜仲 烏藥 半夏 共三十四味,每味一兩務(wù)要頂好鮮明 咀片研為細(xì)末絹袋盛之裝入枕中。按官桂以桂枝木代之亦可。
613.疳疾:消疳丸。蒼術(shù)米泔浸去皮炒 白術(shù)土炒 酒炒當(dāng)歸 麥冬去心 薏米 山楂肉去核 石斛去蘆 炒神曲 炒麥芽 枳殼 炒萊菔子 陳皮 厚樸 使君子肉茯苓 檳榔 炙草各一兩 青皮 莪術(shù) 木香 砂仁 各五錢 炒干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半湯送下一丸。專治小兒泄瀉無度。嗜食無厭肚大青筋四肢嬴瘦或發(fā)夜熱或腫面目 或腫手足瘦弱垂死者,但能進(jìn)食瀉止食調(diào)肌肉自生。小兒周歲后乳食雜夾則易成疳。預(yù)服此丸脾胃充實(shí)保無疳疾?;蛉比槌绅嵴咭粦?yīng)服之。此藥大合脾胃生氣血多服有益無病真妙方也。
614.脫皮腐肉疽方:小兒生脫皮腐肉疽,疽小如芝麻在后腕先起痛癢不堪,膿所到之處必潰爛。須先藥洗之后。又用藥擦之。韋陀簕(火秋簕)白芷 仙人掌 岸邊蓮(即塘巖芋) 九里明各一錢半煎洗患處。雄黃精一錢 大楓子肉 蛇床子末 赤小豆末各一錢半 梅花冰片五分 搽之即愈。其效如神。
615.白喉雙哦:急救白喉雙哦一切喉癥經(jīng)驗(yàn)仙方。紅牛膝生的搗汁草藥店中可買 射干 桔梗各等分煎水兌牛膝汁服下立愈,即危險(xiǎn)之癥灌入亦可回生。惟陰寒之癥禁用。
616.贅瘤:贅瘤草方用。馬錢子以荸薺即莓梨也取汁磨涂患處。早晚二次不匝月而脫。
617.稀痘:三豆湯治小兒出痘或天花盛行可以預(yù)服。綠豆 小黑豆 赤小豆 甘草 每日水煮任意食豆飲汁,痘自不出。雖出必稀。
618.痘癥泄瀉:泄有二端而糞黃臭穢小便赤澀者,此毒氣奔越熱泄也。痘色必紅紫加味四苓湯主之。泄而糞青白滑利者虛寒也,痘色必淡白參術(shù)散主之。如虛泄不止用七味荳蔻丸無不止矣。此聶久吾先生秘訣也。
加味四苓散治痘癥熱泄如神虛泄者斷不可服。赤苓 木通 澤瀉 朱苓各七分 炒川連 炒黃芩 牛蒡子 車前子各五分 燈心一團(tuán)水煎空心服。
參術(shù)散治痘癥虛泄如神。黨參 土炒術(shù) 白茯苓 砂仁 炙草 炒薏苡仁 白蓮肉 神曲 陳皮 南楂肉 南木香 肉蔻,右藥為末空心米湯下。
七味荳蔻丸:肉豆蔻 訶子 木香 赤石脂 枯礬 龍骨 砂仁 稀粥為丸綠豆大。米飲下。
619.痘后目閉:痘后兩目難開方用。兔糞二錢 密蒙花 蟬蛻 谷精草各一錢共為末用豬肝以竹刀剖開每肝一兩入末一錢包肝內(nèi)蒸熟去藥飲汁食肝神效。
又方用蛇蛻一條洗凈焙干 天花粉二錢 為末納羊肝內(nèi)(青羯者佳)用麻縛定米泔水煮熟切片食之。痘后毒上攻目內(nèi)成障不見人者。(食此旬日無不愈也)
620.治麻良方:孟士治麻方用發(fā)表透肌清毒活血理肺消痰清胃解結(jié),不拘四時(shí)皆可用之。誠治麻之良方也。干葛 荊芥 薄荷 桑白皮 桔梗 甘草 赤芍 牛蒡子陳皮 枳殼 川貝 甘草 紅花 石膏 歸尾 地骨皮 水煎服。
621.血癥要藥:瓊玉膏治虛勞干咳申先生方此為血證第一方。沉香 血竭 琥珀粉各一錢半 淮生地四斤 白茯苓十二兩 白蜜一斤 黨參一兩 右以地黃汁同蜜熬數(shù)沸用絹濾過將參、茯?yàn)槟┤肭八幹蛣蛞源善坑镁d紙十?dāng)?shù)層加箬葉封瓶口,入沙鍋內(nèi)以長流水沒瓶頸,桑柴火煮三晝夜取出。換紙擦口以蠟封固。懸井中一日取起仍煮半日調(diào)服。此方制法各殊以此為正當(dāng)。
622.至寶丹治中惡氣絕中風(fēng)不語,中諸物毒熱疫,煩躁氣喘吐逆難產(chǎn)悶亂死胎不下,以上并用童便一合生姜自然汁三五滴和溫化下三丸至五丸神效。又治肝肺積熱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fēng)秘神魂恍惚頭目昏??诟刹幻邆裾Z并治之。生烏犀屑生玳瑁屑 琥珀研 朱砂研飛 雄黃研細(xì)各一兩 龍腦麝香研各一分 牛黃五錢研 安息香一兩半酒研飛凈一兩,熬膏。水安息香尤妙銀鉑箔各五十片。細(xì)研為衣,右將生犀 玳瑁為細(xì)末入余藥研勻?qū)蚕⑾愀嘀販竽珊笕胫T藥中和搜成劑丸如桐子大。用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又治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煩躁風(fēng)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下。本事方多人參南星 天竺黃。安神定魂必備之方真神丹也。
623.圣濟(jì)大活絡(luò)丹治一切中風(fēng)癱瘓萎痹痰拘攣疼痛癰疽流注跌打損傷小兒驚癇婦人停經(jīng)。白花蛇 烏稍蛇 威靈仙 兩頭尖 草烏 天麻 全蝎 首烏 龜板 麻黃 貫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烏藥 黃連 熟地 大黃 木香 沉香 以上各二兩 細(xì)辛 赤芍 沒藥去油另研末 丁香 乳香另研 僵蠶 天南星 青皮 骨碎補(bǔ)白蔻 安息香酒熬制附子蒸 黃芩 茯苓 香附酒浸焙 元參 白術(shù) 以上各一兩 防風(fēng) 一兩半 葛根 炙虎脛骨 當(dāng)歸 各一兩半 血蝎另研七錢 炙地龍 犀角 麝香 松脂各五錢牛黃另研 片腦另研各一錢半 人參三兩 右共五十味為末蜜丸如龍眼核大金箔為衣陳酒送下。
凡頑痰惡風(fēng)熱毒淤血入于經(jīng)絡(luò)非此方不能透連。凡治肢體大癥必備之藥也。
624.戒煙妙方:用棉花秸曬干,搗絨,每癮一次后用五分開水沖服。不可間斷。以斷為度。方用南瓜藤汁一錢,拌煙煮服,亦可斷癮。解洋煙方用:白礬末涼水調(diào)服。
625.疥瘡兩方:先用石灰泡水洗,后用陳蒜瓣燒灰香油調(diào)涂搽。
626.膿耳生韭菜汁點(diǎn)之 。
627.雜物入目刮自己左指甲末用燈草蘸點(diǎn)自出。。又方用好京墨點(diǎn)之。
628.胎衣不下羊耳血飲之。
629.風(fēng)火牙疼細(xì)辛地骨皮煎漱。
630.偏墜皂角皮為末涼水調(diào)搽。
631.頭疼燒酒和麥面貼之。又方醋炒麥面貼之。
632.產(chǎn)后血迷高梁米湯一碗紅糖二兩調(diào)服。
633.塵芒入目:藕汁滴之。
634.傷力吐血蘿卜一兩 蜜一兩 黑豆四兩 煮食。
635.陰暑肚疼:先用皂角 白礬 生姜搗敷。后用燒酒和蕎面敷之。
636.赤白帶下:蕎面雞子清為丸每服三錢。
時(shí)方匯要
637.地骨皮飲:治陰虛火旺骨蒸發(fā)熱,日靜夜劇者。婦人熱入血室。胎前發(fā)熱者。四物湯加地骨皮三錢 牡丹皮三錢水煎服。
638.瀉白散:治肺氣熱盛、咳嗽而喘、面腫身熱。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水煎服。
639.小半夏湯:嘔家本渴。渴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半夏三錢 生姜一錢半水煎服。
640.外臺茯苓散:治心胸中有痰飲,宿水自吐出水,復(fù)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茯苓 人參 白術(shù)各三兩 枳實(shí)二兩 桔皮一兩半 生姜四兩。水煎服。
641.清脾飲:治痰積成瘧。青皮 厚樸 草果 半夏 柴胡 白術(shù) 甘草 茯苓 黃芩 水煎服
642.溫膽湯: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竹筎 枳實(shí) 茯苓 半夏 甘草 陳皮 生姜水煎服。
643.導(dǎo)赤散:治心熱小便黃赤莖中痛熱急不通。生地黃 木通 甘草稍水煎服。
644.犀角地黃湯:主治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生犀角 生地黃 白芍 牡丹皮三味水煎去楂入犀汁熱服。
645.二黃湯:治上焦火盛頭面腫大目赤腫痛心胸咽喉口舌耳鼻熱盛及生瘡毒者。黃芩 黃連 甘草各等分。水煎食后服。
646.升麻葛根湯:治陽明表熱下利兼治痘疹初發(fā)。升麻 葛根 芍藥 炙草 右四味水煎服。
647.防風(fēng)通圣散:治風(fēng)熱雍盛表里三焦皆實(shí)者,此方主之。防風(fēng) 川芎 當(dāng)歸 大黃 薄荷 麻黃 連翹 芒硝各五錢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三兩荊芥 白術(shù) 梔子二錢半 生姜每服三錢水沖服。
648.藿香正氣散:治外受四時(shí)不正之氣。內(nèi)停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吐泄或作瘧疾。藿香桔梗 紫蘇 白芷 厚樸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陳皮 甘草 姜棗水煎服。
649.防風(fēng)黃芪湯:治中風(fēng)不能言脈沉而弱者。防風(fēng) 黃芪 等分水煎服。
650.四磨飲:治七情感傷上氣喘急煩悶不食。人參 檳榔 沉香 臺烏。先濃磨水取七分煎數(shù)沸空心溫服。
651.稀涎千緡湯:治風(fēng)痰不下,喉中聲如牽,或中濕腫滿。半夏十四枚 豬牙皂炙一錢 甘草一錢 白礬二錢 各研末以生姜自然汁少許,沖溫水調(diào)末一錢,灌之得吐痰涎即醒。虛者以六君子加牙皂白礬末 以吐之則庶幾矣。
652.麥門冬湯: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上逆下氣者主之。麥冬 半夏 人參 甘草 粳米大棗 水煎服。
653.神術(shù)湯:主治三時(shí)外感寒邪,內(nèi)傷生冷,而發(fā)熱及脾泄腸風(fēng)。白術(shù)三錢 防風(fēng)二錢 甘草一錢 無汗用蒼術(shù)加蔥白。有汗加白術(shù)生姜水煎服。
654.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內(nèi)消,已成膿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圣藥也。穿山甲 白芷 防風(fēng) 皂刺 乳香 沒藥 歸尾 赤芍 花粉 貝母 陳皮甘草 銀花 酒水煎服。
655.脫里消毒散:人參 黃芪 白術(shù) 茯苓 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金銀花 白芷 甘草 連翹 水煎服。
656.麻黃加術(shù)湯:治濕家自煩疼。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白術(shù) 水煎服。
657.小青龍加石膏湯: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麻黃 桂枝 細(xì)辛 芍藥 甘草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石膏 水煎服。
附加減法:咳去半夏加括蔞根。微利去麻黃加茯苓。喘者加杏仁。
658.黃芪建中湯:治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諸不足。黃芪 膠飴 白芍 甘草 桂枝 生姜 大棗 水煎服。
659.歸脾湯:治思慮傷脾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睡少食,月經(jīng)不調(diào)。人參 黃芪 甘草 白術(shù) 茯苓 木香 酸棗仁 當(dāng)歸 遠(yuǎn)志 龍眼肉姜三片。水煎服。
660.保元湯:治氣虛血弱之總方也。小兒驚痘家虛者。最宜。黃芪三錢 人參二錢 甘草一錢 肉桂三分 水煎服。
661.四君子湯:治面色萎白言語輕微,四肢無力,脈來虛弱者。若內(nèi)熱或飲食難化作酸乃屬虛火,須加炮姜。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各二錢水煎加姜棗溫服。
662.香砂六君子湯:治氣虛腫滿,痰飲結(jié)聚,脾胃不和變生諸癥。人參一錢 白術(shù)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七分 陳皮八分 半夏一錢 砂仁八分 木香七分 右生姜三片水煎服。
663.四物湯:治一切血虛血熱血燥諸癥。當(dāng)歸 熟地三錢 川芎一錢半 白芍二錢 水煎服。
664.圣愈湯:治一切失血或血虛煩渴,燥熱睡臥不寧,無心煩熱作渴等癥。四物湯加人參 黃芪 一方去芍藥。水煎服。
665.當(dāng)歸補(bǔ)血湯:治男婦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脈來洪大而虛重按全無。當(dāng)歸一錢 黃芪五錢 水煎服。
666.酸棗仁湯:治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水煎服。
667.養(yǎng)心湯:治心神不足,夢寐不寧,驚悸健忘等癥。白芍 當(dāng)歸 人參 遠(yuǎn)志 麥冬 黃芩 山藥 芡實(shí) 茯神 蓮須 酸棗仁 石蓮子 水煎服。
668.獨(dú)參湯:治元?dú)馓摱恢?,脈微欲絕及婦人血崩,產(chǎn)后血暈。蘇黨參四兩濃煎頓服?;蚣油?姜汁附子 黃連 隨癥加減治之。
669.炙甘草湯:治傷寒脈結(jié)代,心動悸者。外臺又治肺萎咳吐,多心中溫溫液液者。甘草 生地 麥冬 人參 桂枝 生姜 大棗 阿膠 麻仁 酒水煎服。
670.逍遙散:治肝家血虛火旺,頭痛目眩,頰赤口苦倦怠煩渴,抑郁不樂。兩肋作痛。寒熱少腹重墜,婦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脈弦大而虛。當(dāng)歸 白芍 白術(shù) 茯苓 炙草 柴胡 各一錢加丹皮 山梔炒各五分名丹梔逍遙散。
671.二陳湯:治肥盛之人濕痰為患,喘咳脹滿。半夏二錢 陳皮三錢 甘草一錢 姜二片 水煎服。
672.參麥飲:生脈散治熱傷元?dú)鈿舛叹氲?,口干出汗。人?麥冬 五味子 水煎服。
673。理中湯:治中氣不運(yùn),腹中不實(shí),口失滋味。病久不食,臟腑不調(diào)與傷寒直中太陰自利不渴寒多而嘔等癥。人參 白術(shù) 炮姜 炙草 各一錢半 水煎服。甚者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674.三因芪附,術(shù)附,參附三湯治陽虛,自汗,寒濕,沉痼,陽虛陰盛。黃芪一兩 附子五錢 ,名芪附湯。 白術(shù)一兩 附子五錢 名術(shù)附湯。 人參一兩 附子五錢名參附湯。水煎服。衛(wèi)陽不固自汗用芪附。脾陽遏郁自汗用術(shù)附。腎陽浮游自汗用參附。凡屬陽虛自汗,不能舍三方為治。然三方之用大矣。芪附治虛風(fēng)。術(shù)附治寒濕。參附壯元神。
675.清暑益氣湯:長夏濕熱炎蒸,四肢困倦,精神減少熱氣高心煩,便黃,渴而自汗,脈虛者此方主之。人參 黃芪 甘草 白術(shù) 蒼術(shù)各一錢半 神曲 青皮升麻 干葛 麥冬 五味 當(dāng)歸 黃柏 澤瀉 廣皮水煎溫服。
676.竹葉黃芪湯:治消渴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淡竹葉 生地各三錢 黃芪 麥冬 當(dāng)歸 川芎 黃芩 甘草 芍藥 人參 半夏 石膏 水煎服。
677.清燥救肺湯:主治諸氣膹郁,諸萎喘嘔。經(jīng)霜桑葉三錢 石膏一錢半 甘草一錢 人參七分 炒研胡麻仁一錢 真阿膠八分 麥冬一錢半 杏仁七分 炙枇杷葉一錢水煎服。痰多加貝母 瓜蔞。血枯加生地 熟地 甚加犀角 羚羊角 或牛黃。
678.當(dāng)歸六黃湯: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當(dāng)歸 生地 熟地 黃芪 黃連 黃柏 水煎服。
678.桂苓甘術(shù)湯: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又曰短氣有微飲當(dāng)從小便去之。桂苓甘術(shù)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茯苓四錢 桂枝三錢 白術(shù)三錢 甘草三錢水煎服。
679.葛根黃芩黃連湯:治太陽誤下,邪熱入里,脈促,喘而不利。葛根 甘草 黃芩 黃連 水煎服。。
68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此湯主之。小便利則愈。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減芍藥為要。
681.黃芩湯:治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若嘔者加半夏 生姜。黃芩三錢 甘草二錢 芍藥三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682.黃連湯: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 甘草 干姜各三錢 人參二錢 桂枝三錢 半夏三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683.小陷胸湯:治心下痞,按之則痛,脈浮滑者。黃連 半夏 括蔞實(shí) 水煎服。
684.大陷胸湯:治傷寒發(fā)熱,不發(fā)汗而反下之。表熱乘虛入于胸中。與不得為汗之水氣結(jié)而不散,會心下至小腹,鞭滿而痛不可近,其人身無大熱,但頭汗出或潮熱燥渴,脈沉緊者,如水腫腸澼,形氣俱實(shí)者亦可用。大黃芒硝 葶藶子 杏仁 甘遂 水煎服。
685.五瀉心湯: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柴胡證具而以它藥下之。但滿而不痛此為痞,宜半夏瀉心湯。半夏 黃芩 干姜 人參 黃連 大棗 甘草 水煎服。
686.傷寒大下后復(fù)發(fā)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dāng)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 。攻痞宜大黃 黃連 瀉心湯。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大黃二錢 黃連一錢 黃芩一錢 附子一錢 水煎服。
687.傷寒汗出解之表,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生姜瀉心湯。
生姜四錢 甘草三錢 人參三錢 干姜一錢 黃連一錢 黃芩三錢 半夏一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688.傷寒中風(fēng)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糓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鞭而滿,干嘔心煩不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fù)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jié)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鞭也。甘草瀉心湯。
甘草四錢 黃芩三錢 干姜三錢 半夏五錢 黃連一錢 大棗四枚 水煎服。
689.桂枝甘草湯:治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四錢 炙草二錢 水煎服。
690.芍藥甘草附子湯:發(fā)汗病解反惡寒者,虛故也。此方主之。芍藥三錢 炙草二錢 附子一錢 水煎溫服。
691.小建中湯:治傷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煩,或腹中急痛而脈陽濇陰弦者。桂枝三錢 芍藥六錢 甘草三錢生姜三錢 大棗四枚 膠飴六錢 水煎去渣納飴溫服。
692.五苓散:治脈浮小便不利,熱微消渴者。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中風(fēng)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癥,渴欲飲水。茯苓三錢 朱苓三錢 白術(shù)三錢 澤瀉五錢肉桂三分 為末沖服。加茵陳治酒積黃疸。
693.茵陳蒿湯:治陽明病發(fā)熱,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郁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腹微滿者本方主之。茵陳蒿六錢 梔子三錢 大黃二錢 水煎服。
694.梔子豉湯:治陽明病脈浮而緊,咽干口苦,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zé)┰?,心中憒憒,怵惕懊憹目疼鼻干不得臥。梔子三錢香豉二錢 先煮梔子,后入豉,溫服。少氣加甘草,嘔加生姜 下后心煩腹?jié)M起臥不安者去豉加厚樸,枳實(shí)。若醫(yī)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去豉加干姜;若身熱發(fā)黃去豉加甘草黃柏。
694.豬苓湯:治陽明病,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 茯苓 澤瀉 滑石 阿膠各一錢 先煎四味后入阿膠溶化溫服。
695.白虎湯:治陽明癥,汗出渴欲飲水,脈洪滑不惡寒反惡熱。石膏三錢 知母一錢 甘草五分 粳米三錢 先煎米后入藥溫服。
696.白虎加人參湯:治太陽中熱汗出惡寒身熱而渴暍是也。
697.大承氣湯:治陽明病潮熱,手足戢然汗出,譫語,汗出多胃燥,獨(dú)語如見鬼狀,喘冒不能臥,腹?jié)M痛,脈滑實(shí)。又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又少陰病,初得之??谠镅矢烧?,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燥舌干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大黃四錢厚樸八錢 枳實(shí)三錢 芒硝一錢 先豬樸枳入大黃后入芒硝去渣溫服。得下即停后服。
698.小承氣湯: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此湯主之。大黃 厚樸 枳實(shí) 水煎服。
699.調(diào)胃承氣湯: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病,大便反溏,腹微滿,郁郁微煩,先其時(shí)自極吐下者,與調(diào)胃承氣湯。大黃四錢 甘草二錢 芒硝二錢,先煮黃草后入芒硝少溫溫服。
700.桃仁承氣湯:治血結(jié)胸中手不可近,或上焦蓄血,寒熱胸滿,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此方治敗血留經(jīng)通月事。桃仁五分 大黃一錢 樸硝三分 肉桂三分甘草三分 姜一片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