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宣虎在2011-04-09 10:28重新編輯 001李002王003張004劉005陳006楊007趙008黃 009周010吳011徐012孫013胡014朱015高;016林017何018郭019馬020羅021梁022宋023鄭024謝025韓026唐027馮028于 029董030蕭;031程032曹 033袁034鄧035許036傅037沈038曾039彭040呂041蘇042盧043蔣044蔡045賈;046丁047魏048薛049葉050閻051余052潘053杜054戴055夏056鐘,057汪058田059任060姜;061范062方063石064姚 065譚066盛067鄒068熊069金070陸071郝072孔073白074崔075康; 076毛077邱078秦079江080史081顧082侯083邵084孟085龍086萬087段088章 089錢090湯;091尹092黎,093易094常095武096喬097賀098賴099龔100文101龐102樊103蘭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顏111倪112嚴113牛114溫115蘆116季,117俞118章019魯120葛;121伍122韋123申124尤125畢126聶127叢128焦129向130柳131邢132路133岳134齊135沿;136梅137莫138莊139辛140管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時147舒148耿149牟150卜;151路152詹 153關(guān)154苗155凌156費157紀(jì)158靳159盛160童161歐162甄163項164曲165成;166游167陽168裴169席170衛(wèi)171查172屈173鮑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181景182薄183單184包185司186柏187寧188柯189阮190桂191閔92歐陽193解194強195柴;196華197車198 冉199房200邊201辜202吉203饒204刁205瞿206戚207丘208古209米210池;211滕212晉,213苑214鄔215臧216暢217宮218來219嵺220茍221全222褚223廉224簡225婁;226蓋227符228奚229木230穆 231上官232燕233郎234邸235冀236談237姬238屠239連240郜;241晏242欒243郁244商245蒙246計247喻248揭249竇250遲251宇,252敖253糜254鄢255冷; 256卓257花258仇259艾,260藍261都262鞏263稽264井265練266仲267樂268虞269卞270封;271竺272冼273原274官275衣,276楚277佟278栗279匡280宗281應(yīng)282臺283巫284鞠285僧;286桑287荊288諶289銀290揚291明292沙293薄294伏295岑296習(xí)297胥298保299和300藺。 最新百家姓排名,“王”姓成為我國第一大姓,公安部公布了我國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張分列前三位,其總?cè)丝跀?shù)就已達2.7億,這接近了美國總?cè)丝跀?shù)。排在前10名的還有劉、陳、楊、黃、趙、吳、周。根據(jù)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全國戶籍人口的統(tǒng)計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國的第一姓,有9288.1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25%。也就是說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姓王,這相當(dāng)于四川省的總?cè)丝?,比德國的總?cè)丝谶€高1000萬人。 中國青年政治學(xué)院姓名研究專家王大良昨天分析了王姓在北京的特點。“北京歷史上就是移民城市,這里的姓氏符合北方各個地方的特點,王姓在北京也是大姓。”他說,北京城的王姓一部分來自河北、東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移民,還有一部分元代的蒙古皇族、清朝貴族,沒落之后改為漢姓“王”。相傳王姓漢族人是周陵王太子晉的后代。 王大良認為,這次最新排名是有史以來最準(zhǔn)確的一次,這對了解姓氏的分布與人口遷徙過程都有著重要意義。王大良說,“以前的排名方法,是在全國抽取50多萬人進行抽樣調(diào)查,然后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確定排名順序,這些姓氏也主要是漢族的姓氏。“而此次的排名,是依托公安部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tǒng),其準(zhǔn)確率更高,而且涵蓋了56個民族的姓氏。如排在94位的‘覃’姓,就是土家族的一個姓氏。 新版百家姓排名 1王 2李 3張 4劉 5陳 6楊 7黃 8趙 9吳 10周以上姓氏人口總數(shù)在2000萬人以上。 11徐 12孫 13馬 14朱 15胡 16郭 17何 18高 19林 20羅 21鄭 22梁 以上姓氏人口總數(shù)少于2000萬人、多于1000萬人。據(jù)分析,前100個姓氏總?cè)丝谡既珖丝诘?/span>84.77% , 謝 23 宋 24 唐 25 許 26 韓 27 馮 28 鄧 29 曹 30 彭 31 曾 32 肖 33 田 34 董 35 袁 36 潘 37 于 38 蔣 39 蔡 40 余 41 杜 42 葉 43 程 44 蘇 45 魏 46 呂 47 丁 48 任 49 沈 50 姚 51 盧 52 姜 53 崔 54 鐘 55 譚 56 陸 57 汪 58 范 59 金 60 石 61 廖 62 賈 63 夏 64 韋 65 付 66 方 67 白 68 鄒 69 孟 70 熊 71 秦 72 邱 73 江 74 尹 75 薛 76 閆 77 段 78 雷 79 侯 80 龍 81 史 82 陶 83 黎 84 賀 85 顧 86 毛 87 郝 88 龔 89 邵 90 萬 91 錢 92 嚴 93 覃 94 武 95 戴 96 莫 97 孔 98 向 99 湯 100 。 中國100大姓排名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②第101—200名 101龐 102樊 103蘭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顏 111倪 112嚴 113牛 114溫 115蘆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魯 120葛 121伍 122韋 123申 124尤 125畢 126聶 127叢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齊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莊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時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關(guān) 154苗 155凌 156費 157紀(jì)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歐 162甄 163項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陽 168裴 169席 170衛(wèi) 171查 172屈 173鮑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單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寧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閔 192歐陽 193解 194強 195柴 196華 197車 198冉 199房 200邊。 ③第201—300名 201辜 201吉 203饒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晉 213苑 214鄔 215臧 216暢 217宮 218來 219嵺 220茍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簡 225婁 226蓋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上官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談 237姬 238屠 239連 240郜 241晏 242欒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計 247喻 248揭 249竇 250遲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藍 261都 262鞏 263稽 264井 265練 266仲 267樂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應(yīng) 282臺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荊 288諶 289銀 290揚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習(xí)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藺。 在中國姓哪個姓的最少? (音“亞”)這個姓是中科院研究組在安徽省郭陽縣和遼寧省彰武縣偶然發(fā)現(xiàn)的,共有2000人左右。有意思的是,這些人互相都沒有聯(lián)系,但都清楚自己姓的來源,他們都稱自己是岳飛的直系后代,當(dāng)年遭到秦檜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岳”字上下顛倒,組成了這個新姓。 研究組幫助他們互相之間取得了聯(lián)系,同時,考證了姓氏的來源,確實如他們所說。 倒數(shù)第二:死“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shù)民族的四字復(fù)姓發(fā)展而來,目前人數(shù)呈減少趨勢。 倒數(shù)第一:難(讀去聲)分布于河南省,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姓發(fā)展而來,原本是一種鳥類的名字,由于當(dāng)時人崇尚鳥類,把姓起成了“難”,后北遷,大部分遷徙到了朝鮮半島,中國已極少存在。[ 此帖被游宣虎在2011-04-09 10:28重新編輯 ] 全國百家姓排名http://www./時間:20120513 (一)人口在1500萬人以上的姓氏 1、李姓:9528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7.94%; 2、王姓:8892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7.41%; 3、張姓:8484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7.07%; 4、劉姓:6456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5.38%; 5、陳姓:5436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4.53%; 6、楊姓:3696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3.08%; 7、趙姓:2748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2.29%; 8、黃姓:2676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2.23%; 9、周姓:2544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2.12%; 10、吳姓:2460 萬,占全國漢族人口比例2.05%; 11、徐姓:2000萬;12、孫姓:1848萬;13、胡姓:1572萬;14、朱姓:1512萬。 (二)人口在1000—1500萬人之間的姓氏 15、高姓:1452萬;16、林姓:1416萬;17、何姓:1404萬;18、郭姓:1382 萬;19、 馬姓:1260萬;20、羅姓:1032萬;21、梁姓:1008萬。 (三)人口在500—1000萬人之間的姓氏 22、宋姓:972萬;23、鄭姓:936萬;24、謝姓:864萬;25、韓姓:816萬;26、唐姓:780萬;27、馮姓:768萬;28、于姓:744萬;29、董姓:736萬;30、蕭姓:708萬;31、程姓:689萬;32、曹姓:684萬;33、袁姓:658萬;34、許姓:650萬;35、鄧姓:648萬;36、傅姓:614萬;37、沈姓:600萬;38、曾姓:600萬;39、彭姓:588萬;40、呂姓:564萬;41、蘇姓:564萬;42、盧姓:562萬;43、蔣姓:562萬;44、蔡姓:552萬;45、魏姓:540萬;46、賈姓:504萬;47、丁姓:504萬;48、薛姓:504萬;49、葉姓:504萬。 (四)人口在300—500萬人之間的姓氏 百家姓復(fù)姓有哪些 50、閻姓:492萬;51、余姓:492萬;52、潘姓:492萬;53、杜姓:480萬;54、戴姓:468萬;55、夏姓:468萬;56、鐘姓:462萬;57、汪姓:456萬;58、田姓:456萬;59、任姓:456萬;60、姜姓:444萬;61、范姓:432萬;62、方姓:430萬;63、石姓:420萬;64、姚姓:420萬;65、譚姓:409萬;66、廖姓:408萬;67、鄒姓:396萬;68、熊姓:384萬;69、金姓:378萬;70、陸姓:372萬;71、郝姓:360萬;72、孔姓:349萬;73、白姓:348萬;74、崔姓:336萬;75、康姓:336萬;76、毛姓:324萬;77、邱姓:324萬;78、秦姓:314萬;79、江姓:313萬;80、史姓:300萬;81、顧姓:300萬;82、侯姓:300萬。 (五)人口在300萬人以下的姓氏 83、邵姓:293萬;84、孟姓:288萬;85、龍姓:288萬;86、萬姓:288萬;87、段姓:276萬;88、雷姓:271萬;89、錢姓:264萬;90、湯姓:232萬;91、尹姓:228萬;92、易姓:228萬;93、黎姓:226萬;94、常姓:221萬;95、武姓:216萬;96、喬姓:216萬;97、賀姓:216萬;98、賴姓:216萬;99、龔姓:205萬;100、文姓:204萬。 本文來自獻祝福網(wǎng)
我國到底有多少姓氏2006-8-25 20:18 至今尚未有一個精確的統(tǒng)計。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時候?qū)懙?,里面一共收集了單?/span>408個,復(fù)姓30個,共438個。發(fā)展到后來,據(jù)說有4000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yīng)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近年出版的《中國姓氏紀(jì)編》共搜集姓氏5730個。臺灣省出版的《中華姓符》里面共收姓氏6363個?!吨腥A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13個,雙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由于姓氏本身還在不斷發(fā)展變化,據(jù)專家估計,我國姓氏大約有18000個。 中國一共有多少姓氏?不同時期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不一樣: 漢代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收錄近500個。 唐代林寶《元和姓纂》收錄1232個。 宋代鄭樵《通志·氏族略》收錄1745個。 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收錄3736個。 明代王圻《續(xù)文獻通考》收錄4657個。 今人陳歷甫最近編寫出的《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收錄10129個,其中漢族姓氏8000多個,少數(shù)民族姓氏2000多個。據(jù)《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報道,如今陳歷甫掌握的古今中華姓氏數(shù)目已達到15142個,創(chuàng)下了姓氏收集數(shù)量之最。 最常用的姓氏有多少? 所謂“常用姓氏”也是一個在一定歷史時段和區(qū)域范圍內(nèi)的相對性概念。如通行的《百家姓》版本共收438個姓氏,只能看作是北宋初年漢民族范圍內(nèi)的常用姓氏。明代初年翰林編修吳沈奉旨編纂《皇明千家姓》,共收1968個姓氏,則是當(dāng)時的常用姓氏?,F(xiàn)在搞姓氏學(xué)研究的人,多以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研究所杜若甫和袁義達先生的研究成果為權(quán)威性的說法。杜、袁兩人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提供的1987年大陸人口的隨機抽樣資料以及臺灣的姓氏統(tǒng)計資料,經(jīng)過計算機處理,確定中國人的姓氏為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復(fù)姓6642個(絕大多數(shù)為少數(shù)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漢姓約3050個,按其所屬人口多少為順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2:現(xiàn)代中國前百位“大姓”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蛔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召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雷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這是就全國范圍而言,如果分地區(qū)統(tǒng)計的話,情況又不一樣了。如20世紀(jì)70年代的臺灣地區(qū)的通用漢姓為1027個,排在前100位漢姓順序是: 表23:臺灣前百位“大姓” 01.陳 02.林 03.黃 04.張 05.李 06.王 07.吳 08.蔡 09.劉 10.楊 11.許 12.鄭 13.謝 14.郭 15.賴 16.曾 17.洪 18.邱 19.周 20.葉 21.廖 22.徐 23.莊 24.蘇 25.江 26.何 27.蕭 28.羅 29.呂 30.高 31.彭 32.朱 33.詹 34.胡 35.簡 36.沈 37.施 38.柯 39.盧 40.余 41.翁 42.潘 43.游 44.魏 45.顏 46.梁 47.趙 48.方 49.孫 50.鐘 51.戴 52.杜 53.連 54.宋 55.鄧 56.曹 57.侯 58.溫 59.傅 60.藍 61.姜 62.馮 63.白 64.涂 65.蔣 66.姚 67.卓 68.唐 69.石 70.湯 71.馬 72.巫 73.汪 74.紀(jì) 75.董 76.田 77.歐 78.康 79.鄒 80.尤 81.占 82.薛 83.嚴 84.鐘 85.程 86.龔 87.丁 88.童 89.黎 90.金 91.韓 92.錢 93.夏 94.袁 95.倪 96.阮 97.柳 98.毛 99.駱 100.口 。 兩份資料互相比照,便能看出通用姓氏的地方性特色。最使臺灣同胞產(chǎn)生強烈認同感的是,這份姓氏排序,幾乎就是福建、廣東地區(qū)姓氏排序的翻版,因而成為“臺灣與大陸兩地的居民自始至終都是血肉相連的最具體說明”(彭桂芳《“唐山過臺灣”的故事》)。 上海的姓氏使用情形,也是自成特色。據(jù)調(diào)查,至1997年底,上海共有傳統(tǒng)姓氏1340個,其中單姓1304個,復(fù)姓36個,此外還有為數(shù)甚多的聯(lián)壁姓氏和外國姓氏,這與一部分上海人觀念上的“前衛(wèi)”以及涉外婚姻的增多大概有些關(guān)系。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4:上海前百位“大姓” 01.張 02.王 03.陳04.朱 05.徐 06.李 07.沈 08.周 09.陸 10.吳 11.顧 12.楊 13.黃 14.劉 15.孫 16.趙19.施 20.唐 21.錢 22.曹 23.蔡 24.姚 25.潘 26.馬 27.蔣 28.商 29.許 30.俞31.丁 32.倪 33.何 34.宋 35.夏 36.袁 37.龔 38.鄭 39.葉 40.嚴 41.范 42.林 43.馮 44.戴 45.郭 46.陶 47.謝 48.董 49.湯 50.薛 51.方 52.姜 53.邵 54.韓 55.秦 56.汪 57.季 58.盛 59.莊 60.邱 61.毛 62.羅 63.程 64.郁 65.杜 66.瞿 67.呂 68.葛 69.傅 70.江 71.蘇 72.彭 73.奚 74.章 75.任 76.余 77.石 78.盧 79.殷 80.凌 81.喬 82.史 83.鐘 84.蕭 85.梁 86.費 87.華 88.仲 89.鄒 90.包 91.魏 92.崔 93.衛(wèi) 94.洪 95.侯 96.翁 97.樊 98.虞 99.孟 100.康 (資料來源:盧志新《上海姓氏知多少》,原載《上海灘》2000年第1期) 從上表可以看出,如朱、張、顧、陸、沈、錢等位居前列的姓氏,都是上海歷史上的“著姓”;而像曾、孔、賈、閻這些在全國范圍來說都是位居前列的大姓,在上海卻均在百名之外。中國復(fù)姓常用的復(fù)姓有.諸葛,司馬,上官 歐陽 公孫 令狐 慕容 司徒 司空 等.其它的復(fù)姓還有,不過在少數(shù)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姓氏的種類頗為繁雜,而究竟在中國有多少姓氏,實在難以確定。依據(jù)古代典籍,宋代編制完成的《百家姓》中有單姓四百四十二個,復(fù)姓六十一個,共有五百零三個姓氏。李濟之的《中華氏族之構(gòu)成》中提到:「宋、鄭樵之通志氏族略所錄二千一百一十姓;元、馬端臨之文獻通考所錄三千七百三十六姓」。宋代成書的《百家姓》收集了442個單姓,61個復(fù)姓,凡503姓。明代陳士元編的《姓鐫》共收單姓、復(fù)姓3625個。明朝甘為霖所著《廈門音新辭典》中有單姓一千八百三十一個,復(fù)姓有三百一十七個。民國七十六年,大陸人民郵電出版社的《中國姓氏匯編》共收錄單姓及復(fù)姓五千七百三十個,中國古代使用的漢字姓氏已經(jīng)超過一萬個。而近王素存所編之《姓錄》,所錄之姓氏,則多達五千三百余,其中單姓三千三百余,兩字復(fù)姓二千余,三字復(fù)姓一百二十,四字復(fù)姓六,五字復(fù)姓二,足見至當(dāng)時還無法厘清姓氏的精準(zhǔn)數(shù)目。 1978年,有關(guān)部門通過戶籍和郵電部門對七大城市漢字姓氏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所得的姓氏總數(shù)是2587個。其中,北京市2250個,上海市1640個,沈陽市1270個,武漢市1574個,重慶市1245個,成都市1631個,廣州市1802個。1984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姓氏匯編》(閻福卿等編)共收集單姓、復(fù)姓5730個。而臺灣學(xué)者王素存著的《中華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漢字姓氏卻多達7720個。但這還不是確切的數(shù)字。根據(jù)1996年北京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袁義達、杜若甫編著),我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一共有11969個,其中單字姓氏5327個,雙字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姓氏數(shù)量的最新統(tǒng)計.多字姓比如清朝康熙姓愛新覺羅.名玄燁. 姓氏人口比例 中國的姓氏李、王、張、劉、陳,可謂當(dāng)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達3.5億。 李、王、張三大姓人口分別占漢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進化的普遍規(guī)律,大姓人數(shù)將越來越多,小姓人數(shù)將越來越少,甚至最后消亡。 以姓氏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為序,新編成當(dāng)代人的“百家姓”: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于、董、肖、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鐘、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候、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等。 這項調(diào)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xué)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diào)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shù)據(jù),共獲得姓氏4100個。通過縣、地區(qū)、省三級人口比例的統(tǒng)計,從而得到了當(dāng)今中國新百家姓的排序。 科學(xué)家還將陸續(xù)發(fā)表中國前300個姓氏的數(shù)據(jù)和分布地圖,重新出版《中國姓氏大辭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個姓氏,以推進姓氏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
|
來自: CH春來 > 《史學(xué)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