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為啥要煎兩次大洋新聞 時間: 2013-06-12
湯藥效果雖好,煎煮卻麻煩。因此,許多人不按醫(yī)囑,把原本應(yīng)該煎兩次的湯藥改成多加些水,只煎1次。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中草藥的煎煮,是讓藥物中有效成分逐漸溶出的一個過程。因為中藥浸入水中后,藥物本身吸收了一部分水,藥物中所含的生物堿、苷類、有機酸及有機酸鹽類、鞣質(zhì)、蛋白質(zhì)、酶類等多種成分,幾乎都溶于水中,樹脂與脂肪油雖不溶于水,但與其他成分一起,亦能部分溶解。 溶出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若生藥內(nèi)部有效成分與其中浸液的比值,等于生藥外部有效成分與外部浸液的比值。此時,藥物成分就不能全部溶出,必須濾去藥液,再加新的水分,使其重新建立濃度差,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藥材的成分繼續(xù)溶出。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湯劑煎煮兩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而第三煎和第四煎,只能煎出20%左右。這也說明,中藥湯劑一般煎煮兩次是合理與必要的。但煎煮次數(shù)過多,并非是好事,有的藥物在不斷溶出的同時,也會破壞藥效。 為了保證藥效,常規(guī)湯藥必須分煎兩次。煎煮湯藥所需的時間,以有效成分溶出的情況來定。一般的藥物,頭煎以沸騰開始。計算時間需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即可。也有例外,比如治感冒的解表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即可,時間過長,會破壞解表藥中的揮發(fā)性成分;還有,滋補藥頭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有先煎藥需先煎10~30分鐘,后下藥應(yīng)在最后5~10分鐘入鍋。 (張偉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