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小語313
1.忠實(shí)于自己,然后才能忠實(shí)于別人。然而,最大的困難也就在這里。要防止那些對人說出的謊言,首先要防止在自己思想中潛行的謊言,而這難乎其難。于是,我們又不妨從忠實(shí)于別人開始。 2.向著崇高的努力是一種巨大的努力,也是一種微小的努力。一些人本能的傾向于達(dá)到的狀態(tài),卻要使另一些人奮斗許多年。 3.當(dāng)人們不能以高談闊論引起人們的夸贊時,他們常常以沉默來引起人們的注意。 4.比起忍受偽善來,人們有時寧愿忍受赤裸裸的惡,那樣至少更痛快些,至少不會有一旦醒悟的痛苦和絕望。 5.容易受騙常常不僅不是一個不讓人討厭的缺點(diǎn),而是一個常常使人覺得可愛的優(yōu)點(diǎn)。 6.也許我們不可能在一切事情上保持真誠,那么讓我們在詩中保持真誠;也許我們會敷衍許多東西,但愿我們不要敷衍對真心愛我們的人的感情。 7.完全真誠是多么難,但有一點(diǎn)是可以肯定的:即借助于較大的自由度,真誠將比較容易一些,越是不自由,偽善越多。 8.最高的道德水平總是在個人而非社會那里達(dá)到的。他們與一般道德水平的差距就跟天才與一般智慧水平的差距一樣令人瞠目結(jié)舌。 9.最深的痛苦和屈辱莫過于在突然發(fā)覺自己朋友身上的污點(diǎn)的同時也看到自身宿命般的不潔。 10.用語言道歉的人有時是因?yàn)樗粶?zhǔn)備用行動道歉。 11.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作惡與行善一樣困難,需要同樣大的勇氣。在他們那里,行善如上坡(困難)、作惡如下坡(容易)的比喻應(yīng)該換成這種比喻:欲行善者站在谷底面臨一陡峭的石壁,而欲行惡者卻是立在峰頂面臨一黑暗的深淵。雨果的冉阿讓令人難于置信,薩特的葛茨也只是一種戲劇的虛構(gòu)。 12.天真的人能得到他們的天真的保護(hù),心直口快的人能得到他們的心直口快的保護(hù),只要他們確實(shí)使別人相信了他們的這種品質(zhì),造成了他們具有這種品質(zhì)的名聲。 13.虛偽使一切的德行變味,而真誠使惡行甚至也幻出一層光彩。 14.我們讀過、今天我們的孩子還在讀的小學(xué)課本中的一課是:放羊的孩子幾次說謊,叫喊”狼來了”,結(jié)果最后一次被狼吃了。這還不是從道德的角度,而是從功利的角度反對說謊,然而”文革”時批判這個故事說它是污蔑勞動人民,卻可一笑。 15.最惡劣的私心有時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最無私的激動。 16.有時社會壞到了這一地步;做了件好事竟會使自己害羞和別人感到意外。這時,行善真是需要巨大的勇氣。 17.在一些陰晦的、處于道德低潮的年代里,少數(shù)特立獨(dú)行的人就像陰云中一角晴朗的天空,像漆黑雨夜中的一顆星——就這么一點(diǎn)點(diǎn)光芒,也會使人們提高許多許多的。它將給同時代人一種希望,給后來者一種指引,使某一在人類中延續(xù)的線不致中斷。 18.有的人愿意充當(dāng)一個鷹犬的角色,并頗以自己嗅覺靈敏而自鳴得意。 19.把人們實(shí)際上奉行的道德原則揭露出來,常常會引起眾人的憎厭。人們寧愿這樣做,卻不愿這些原則被公開主張,這使人很懷疑他們是要從隱瞞這些原則中得到好處,正像一個反對說”自我設(shè)計”的人所說的:”那誰來掏糞呢?”這說明:第一,他對人性實(shí)際上抱有一種很陰暗的看法(而他還以為他在反對這一看法呢);第二,他希望不是由自己來掏糞,而是干干凈凈地坐在辦公室里。 20.什么時候可以對人性信任到這種程度呢,說:真誠就是我們的道德。 21.”能”言”善”辯——古希臘”能”即為”善”,”能”"善”結(jié)為一體的意義一直影響到當(dāng)代。 22.會有一些以非道德主義者面目出現(xiàn)的人自豪地宣稱:我非難人們一切所謂德性恰恰是依憑真誠的德性──這是所有德性的靈魂。但這里還要注意:一個 理論上的非道德主義者并不等同于一個實(shí)際上的道德敗壞者(甚至按照常規(guī)的標(biāo)準(zhǔn)),人們做出各種惡行往往是因?yàn)樗麄兊男愿瘛赓|(zhì)而非他們的思想、觀點(diǎn)。 23.人們是多么愛好虛榮啊,即使他們明明知道那是言不由衷的贊揚(yáng),卻仍然愉快地接受它們。 24.在幾乎擺脫了一切缺點(diǎn)的人那里,我們卻看到他也擺脫不了虛榮;不過使我們聊以自慰的是:虛榮倒也促成了許多善。 25.在人面前的嚴(yán)厲的自責(zé),有時僅是一種試探,看是否別人也如是看自己;而當(dāng)別人表示哪怕自己明知是虛假的異議時,他就甚感寬慰,似乎自己的過錯已不再是過錯。 26.一些人老覺得自己遇到好人,一些人老覺得自己碰著壞人;其實(shí)他們碰到的人可能是差不多的,問題在于他們自己的內(nèi)心和性格是容易引出別人的善還是別人的惡。 27.大人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私,但常常是禮節(jié)上的不自私。 28.把我們沒做到或無能力做到的事情說成是我們不愿做或不屑做的事情,是我們欺瞞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慣伎。 29.人不僅會因無緣無故地傷害別人而感到快樂,還會因無緣無故地傷害自己而感到快樂。 30.有學(xué)匪是因?yàn)橛袑W(xué)閥。 31.笛卡爾說:”誰在隱居中生活誰就過得最好”,但隱遁也可以成為一種博取名聲的努力。 32.聰明的奉承差不多是百發(fā)百中的,而笨拙的奉承也能擊中許多人。 33.在很大程度上,我們是為別人的看法活著。許多美德是來自這一點(diǎn),許多惡也來自這一點(diǎn)。 34.太多的顧及別人使別人膩味和自己疲累,重要的是保持一種敏銳的正義感,不要錯過一生中不站出來就會終生后悔的時機(jī)。 35.一種自制和平衡的生活也同樣顯示著人的意志的力量。 36.人往往要在處于某一道理的受惠者的地位時才明白和堅(jiān)持這一道理。例如應(yīng)尊重和善待自己的父母的道理往往要到老年才懂得,只有這時他才深深體會到老年人特有的孤獨(dú)和凄涼及其與世界的隔膜和對溫情的渴求,然而,他再嘮叨這些道理卻又常常只能讓人生厭,因?yàn)樗呀?jīng)不處于可以自己履行這些道理的有利地 位了。 37.在道德上,比起對于何為得體不得體的一種精細(xì)辨別力來,更寶貴的是一種不拘小節(jié)卻深明大義的品質(zhì);比起一種謹(jǐn)小慎微的癖性來,更寶貴的是一種見危授命的氣度。 38.我們很少有權(quán)利糾正別人,別人那樣做有他那樣做的道理,而那道理也許還是我們達(dá)不到的。 39.我們習(xí)慣于把一切現(xiàn)實(shí)的東西看成是必然的,然后又把必然的東西看成是合理的,最后又把合理的東西看成是道德的。 40.在打死了那吸我們血的蚊子之后,我們可以減輕我們被咬的疼痛。 41.在做任何事情時不妨先檢查自己的動機(jī),不去做那些動機(jī)是討人歡心或嘩眾取寵的事情。 42.有一些人認(rèn)為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dāng)然的,是別人應(yīng)該對他們盡的義務(wù),當(dāng)別人不愿如此做時就譴責(zé)別人是自私或小氣。 43.有一種降尊汙貴的恭維,如果不得到加倍的回報,馬上就變成怨恨。 44.不要老是對你做過的錯事加以解釋,我們意識到自己錯了時只需改變自己的行為。 45.我們很容易感到別人對我們的妨礙,卻很難覺察我們對別人的妨礙。 46.在痛苦的人面前談?wù)撃愕目鞓肥鞘謿埲痰摹?/SPAN> 47.我們很容易忘記別人的恩惠,卻死死記得別人給予我們的侮辱。 48.任何沒有經(jīng)過誘惑的人都不能說他是純潔的,任何沒有遭受過拷打的人都不能說他是堅(jiān)強(qiáng)的。因此,人啊,不要太匆忙和苛刻地譴責(zé)那些有失足和變節(jié)行為的人們。 49.人們常常以一種使人們不使受惠的方式來施惠,因而使受惠者拒絕這一恩惠,而這可能正是施惠者潛意識中所向往的。 50.自欺者最能欺人,因?yàn)槠垓_能生效,往往是因?yàn)槠渲杏姓嬲\在,而且是巨大的真誠。 51.能夠達(dá)到愉快地分享朋友和他人的成就和才華而不摻雜一點(diǎn)嫉妒是不容易的。 52.事后人們解釋自己做某些事的動機(jī)都是有條有理的,可是你不要相信這就一定是他開始做這些事時所想到的。 53.不要輕信我們當(dāng)時的許愿。當(dāng)我們真心地感激某人時,我們想以后報答他,可是這許諾的報答以后大半會無形中勾消的,只要后來并無新利益的牽導(dǎo)。 54.貧苦的圣徒,極少有的;而且即使現(xiàn)在處在貧苦中的圣徒,也大都是從高貴溫柔之鄉(xiāng)中毅然掙脫出來的。 55.我對于人格的理想純粹是形式的:即一種豐富而又單純的人格。 56.理想的作用在于牽導(dǎo)而非允諾。 57.在我看來,樸素是對一部作品最高的贊辭,也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贊辭。 58.責(zé)備——責(zé)人就有求備之意;責(zé)難——故君子不敢輕易責(zé)人。 59.一個人的利己主義有時可以用另一個人的利己主義來醫(yī)治,但正像任何藥物一樣,這并不總是靈驗(yàn)。 60.一個人隨意品評別人往往有損其德;而一個組織卻使品評別人成為”正當(dāng)”的了,乃至于使之成為一種”義務(wù)”。 61.在有些時候,至少對有些人來說,德行不在勤于為善,而在懶得為惡。 62.”大人與小人”的區(qū)別在今天可能比”好人與壞人”的區(qū)別更為重要,因?yàn)楝F(xiàn)代人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小號了。 63.壞人經(jīng)常不是被好人打敗的,而是被別的壞人打敗的。惡惡相克即為善,或即無惡,世界上比起善惡相爭來更多的是惡惡相爭,而惡惡相爭有時也能爭出善的效果。善不必與惡爭,或至少不必死爭,即便”人而不仁”也不要”疾之已甚”?!?/SPAN> 我這里說的是”惡人”,對人我們總還得溫存一些,這還因?yàn)閷θ瞬⒉皇悄芎芸臁⒑軠?zhǔn)確地判斷;但當(dāng)明明白白的”惡行”與你遭遇時,你卻不能不挺身而抗。 64.有關(guān)”好人與壞人”的另一點(diǎn)觀察是:一般的好人可能確實(shí)比一般的壞人多,但十全十美的好人卻肯定要比十惡不赦的壞人罕見,甚至可以說人世間沒有,而人世間確有我們在有生之年對之絕望的壞人。 65.只有”付出”、”給予”才能留存?!钡玫健笔亲约旱玫搅?,吸收了,所以隨自己的消失而消失;而”給予”是給別人,所以自己消失了,依然能在他人那里存在。 66.不能以似乎小的不義反對大的不義;不能以自己的后發(fā)的不義反對別人的已發(fā)的不義;不要存一勞永逸地消除不義之念。 戰(zhàn)爭頻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老想發(fā)動”最終結(jié)束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 67.首先是”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然后才是”見危授命,見利思義”。而大多數(shù)人可能就停留在第一步,對一個社會來說,這大概也就夠了。 ![]() 更多精彩鏈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