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主席關(guān)聖帝君 降
中華民國93年4月26日
歲次甲申年三月初八日
詩曰:性命窮參育化機(jī)。陰陽妙理鍊無為。
塵緣不染心清靜。體用能明悟坎離。
聖示:吾闡述「洞徹玄機(jī)參造化」,供地方善信賢德參悟之。
洞徹玄機(jī)參造化
性命之道,命在天而性在人,非天無以全性,非性無以全天。
故體天之生物,而為性之仁;體天之育物,而為性之義。忘食面壁
以觀心,忘憂心齋而鍊性。心不紛,而性自明;神不足,而性自
澄。如此推之,素處以默,妙機(jī)其微,飲之太和,獨(dú)鶴高飛,故凡
修道鍊性之人,使氣質(zhì)不廢,而天賦之性隨矣。是故,佛曰見性,
道曰通神,儒曰精一,散為萬殊,歸為一本,只要洞徹陰陽,分明
清濁,乃得性命修養(yǎng)之功,神性靈通,遍週法界。
性命之大,包羅萬象,配合兩儀,悟得玄妙之理,才是入道法
門。所以,以定而靜,由安而慮,由知而得,由明而新。本末、始
終、表裡、精粗,能得洞觀縷晰,引神觸類,庶幾乎近於學(xué)道之大
綱。
夫性者理也,在天為理,賦之於人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氣
者命也,在天為氣,受之於人為命,故名其命曰天命。性命之道,
範(fàn)圍廣大,性在人而命在天,性屬陽而命屬陰,命不離性,性不離
命,理不離氣,氣不離理,故性命不離天人,天人不離理氣,理氣
不離太虛,體天道之生物,贊天地之化育。
蓋性之在人,不外於心,屬有為也;命之在天,不外乎性,屬
無為也。以無為之理,貫徹有為之功,欲修性命之學(xué),必鍊制心之
法,失心不足以養(yǎng)性,無心更不足以談命,是以心常存,則性命隨
於常也,蓋性之不離中心者,則猶人之不離乎性也,如是,性理與
心學(xué)得明,全歸於極,惟合心及體用,常明而不昧,存心以養(yǎng)性,
盡性以達(dá)天,乃修道立誠之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