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記者眼中的臺灣(1) ——臺北桃園機場已經(jīng)很舊
在北京忙乎了近半月,先是填表,按護照規(guī)定規(guī)格尺寸照相,復印身份證件等,辦下進出臺灣的通行證件。憑借這一紫一藍兩份證件,訂下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北京飛往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的CA185次航班機票,起飛時間是早上8點35分。 汽車一溜煙兒向東,直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晨曦中,紅彤彤的朝陽冉冉升起; 空氣里,彌漫著絲絲霧靄。 6點40分,當我拖著行李走進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國際及港澳臺出港處時,里面已經(jīng)是人頭攢動。
托運行李,換登機牌,過安檢……一切辦理停當,穩(wěn)坐在飛機上,時間已是早上8點15分。 9點10分, 被大陸乘客和臺灣乘客坐得滿滿當當?shù)?/span>B777-200寬體客機,終于滑過長空,飛向藍天。 機上廣播說,北京距離臺北 有近三個小時的飛行?! 頭天晚上看麥加《風語》上癮,只睡了兩個多小時的我,正好在飛機上補補覺。 昏昏欲睡,半夢半醒中,廣播卻通知說,臺北桃園機場到了。 一看表,一點不差。正好2小時40分鐘。 飛機已經(jīng)落在臺灣?
從滑動的機身舷窗看出去,明晃晃的天空下,除了遠處時不時掠過的樹影,再也看不到什么特別的東西。倒是機上的氣溫,突然濕熱起來。 北京走時才十幾度,落下來的臺灣,已是31度,根本穿不住兩件衣服。 下得機來,一路往外走,印入眼簾的桃園機場,竟是如此的顯舊。 窄窄的走道。 暗暗的通道。 出機場樓的路線,也是拐彎抹角的。 這就是當年號稱亞洲最大的桃園機場?!
疑惑,卻是真實的。 反差實在太大了。 桃園機場能讓人想到的,是大陸許多二線城市半新不舊的機場,甚至連二線城市的機場都不如。 在入境登記處填好個人資料表,然后排隊等候入關檢查。 今天入境臺灣地區(qū)的人特別多。聽口音,不少是日本旅游團。 60多米遠的距離,用繩子來來回回牽了6個彎,加起來,隊長得有3000多米。
好不容易輪到我安檢了,電腦又出了點兒毛病。 只見一拿手持對講機的臺灣工作人員跑過來,對著話筒連聲問: “查查彭玉冰的資料”。 “請回答,請回答,有沒有問題?有沒有問題?” 聽得我眼皮一跳一跳的,這才剛要進入臺灣,怎么就有問題了。明知不會有,可心還是忍不住驚。因為一排8、9個安檢口,就我一個人被查問。 好在,一切都在“OK”中放行了。
進得關口,我這才算是,真正踏在了臺灣省的版圖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