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之罪
過去40年中,高果糖漿的在美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美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高果糖漿接近30公斤。與此同時,美國人群中的肥胖率也持續(xù)升高。肥胖伴隨的一系列癥狀,比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也隨著增加。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去探討導致這些疾病的原因,高果糖漿是獲得特別關注的原因之一。
結果毫不意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食用高果糖漿多的人群中肥胖以及與肥胖相關的癥狀發(fā)生率比食用量低的人明顯要高,大量的動物實驗也支持這一結論。
實際上,果糖的“血糖指數(shù)”很低,一度被當作“好糖”推薦給糖尿病人。傳統(tǒng)上認為“血糖指數(shù)”低的食物有利于保持體重。按理說,把葡萄糖轉化成果糖的高果糖漿,“應該”更好才對。然而,“理論推測”可能會錯,而實驗數(shù)據(jù)卻不會撒謊。科學家們把目光放在了其中的果糖上。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果糖代謝的認識也逐漸清晰。原來,果糖和葡萄糖的分子雖然很相似,但是在體內的代謝途徑完全不同。首先,葡萄糖會誘發(fā)身體分泌胰島素和瘦體素。這兩種激素具有“飽足信號”的功能,能讓人更加容易感覺“飽”而減少進食。而果糖不具有這種能力,因此也就會吃得更多。果糖進入體內,也比葡萄糖更加容易轉化成甘油三酯,最終產(chǎn)生更多的脂肪,并在內臟囤積。不僅如此,長期攝入大量果糖,還會導致胰島素抗性的增加。胰島素是調節(jié)血糖的關鍵,胰島素抗性的增加意味著胰島素對血糖變化的敏感性下降,嚴重的就導致糖尿病。
果糖導致的體重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不良后果在動物實驗中得到了清晰的驗證。這些“危害”會不會在人體中顯示?出于倫理的原因,我們不可能用人來做那么極端的對照實驗——對于“被害”組來說實在是太不人道了。人體的對照試驗往往是監(jiān)測一些生理指標來顯示危害或者作用。比如,過多攝入果糖導致了血壓、甘油三酯等指標的升高,就被認為會有害健康。
果糖的危害已經(jīng)有相當?shù)淖C據(jù),而含有大量果糖的高果糖漿自然也就無法擺脫罪責。
高果糖漿與蔗糖連坐
因為高果糖漿是經(jīng)過“工業(yè)加工”得到的,它也就很自然地被當作了“工業(yè)加工產(chǎn)生危害”的例子。相對來說,高果糖漿的罪證,甚至比氫化油還要確鑿嚴重。許多人也發(fā)出了“禁用高果糖漿”的呼聲——從“安全至上”這個原則出發(fā),這種呼聲也算理直氣壯。
不過,通常的高果糖漿含有42%或者55%的果糖,蔗糖含有50%的果糖。二者的差別只在于,高果糖漿中的果糖以單分子的狀態(tài)存在,而蔗糖中的每個果糖分子都和一個葡萄糖分子結合。許多人相信,這種差別會導致高果糖漿比蔗糖更糟糕,但這只是一種推測。實際上,蔗糖中果糖和葡萄糖之間的鏈接很弱,吃進肚子之后很快就分成了單個分子,在小腸內,蔗糖依然是以葡萄糖和果糖的形式被吸收的。蜂蜜甚至更接近高果糖漿——其中的果糖也是以單分子形式存在,其含量也往往比其中的葡萄糖含量高。所以,更普遍的看法是:高果糖漿中的果糖產(chǎn)生的危害,蔗糖和蜂蜜中的果糖也難以避免。
在營養(yǎng)和食品領域,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以“理論推測”作為公共決策或者專業(yè)推薦的依據(jù)。要禁止高果糖漿而放行蔗糖和蜂蜜,就需要用實驗數(shù)據(jù)來證實“高果糖漿確實比蔗糖和蜂蜜要壞”的假設。
在目前所能找到的文獻中,果糖和高果糖漿“危害性”的研究多數(shù)都是以葡萄糖或者其他食物成分作為對比的。直接比較高果糖漿和蔗糖的研究研究不多。2010 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巴特利?霍貝爾(Bartley Hoebel)等人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蔗糖相比,相同熱量的高果糖漿使老鼠增重更多”。但是,一項動物實驗的結果不足以“證實”這個結論,尤其是在人體中的情形是否相同還需進一步驗證。目前,多數(shù)文獻還是認為“高果糖漿有問題,但并不比蔗糖更糟糕”,比如2008年《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綜述就做了這樣的總結。而2010年的《生理學評論》(Physiological Review)上也有一篇類似主題的綜述,結論是:雖然有很多“高果糖漿中的游離果糖比蔗糖中的果糖帶來更多危害”的擔心,但是并沒有直接的證據(jù)來支持。
吃多少糖算適量?
可以說,不管是高果糖漿還是蔗糖,它們所帶來的健康隱患——簡而言之可以用“代謝綜合征”來包括的各種不良后果——都是大量食用糖的結果。在人們無糖可吃的年代,自然不會有這些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癥狀是典型的“富貴病”。不管將來是否有充分的科學證據(jù)來驗證高果糖漿比蔗糖是“更糟”還是“一樣糟”,吃不吃糖都是在身體健康和口腹之欲之間進行的權衡。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正如《生理學評論》上那篇綜述所指出的那樣,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過多飲用含糖飲料”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但是并沒有明確證據(jù)說明“適量的果糖”會帶來危害。至于多少算“過多”,多少算“適量”,也是眾說紛紜。美國心臟協(xié)會最新的推薦相當保守:男女分別每天攝取的熱量中來自于 “添加糖”的不應超過150大卡和100大卡。所謂的“添加糖”,包括一天之中所有食物和飲料中的蔗糖、高果糖漿和蜂蜜,等等。100大卡熱量,相當于 25克左右的蔗糖。這個量,往往一瓶含糖的碳酸飲料就超過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