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工藝就那么幾種,會了就一直會。但有些童靴沒有下工夫研究過哪種是哪種,老是犯暈,用縫紉機(jī)的時候暈,做衣服的時候也暈,那不行?。。。?/P>
1、平縫 這個最常見了,任何梭織無彈衣服的側(cè)縫、袖窿、領(lǐng)圈都是這樣縫起來的,所有需要連接、貼附、合攏的地方都用平縫。線跡是一上一下兩條相互勾起來,平車。
2、四線 也叫扎骨,其實與平縫的作用是一樣一樣的,區(qū)別就在于縫好后有彈性,針織面料的縫合必選。線跡為四根,鎖鏈?zhǔn)剑木€機(jī)。
3、鎖邊 也叫包縫,只管布料的邊邊,把那些毛刺刺的纖維包起來,保證不散邊就達(dá)到了目的。線跡是三根,鎖鏈?zhǔn)剑€鎖邊機(jī)。
4、波邊 也叫密拷,與鎖邊一樣,只是鎖得更密、更窄,用密拷機(jī)或調(diào)整后的三線鎖邊機(jī)。
5、冚邊 也叫繃縫,也是為了處理布料邊緣,但處理方式有點變化:線不是車在邊上,而是距邊上有一點距離,比如2CM,這樣就可以把邊邊折過2CM再包邊,正面看很光滑,反正鎖得很緊密,而且線跡有彈性,用來做針織服裝的下擺、袖口等,用冚車或繃縫機(jī)。
6、埋夾 這個普通話不知道叫什么,就是牛仔褲側(cè)縫那個雙線,相當(dāng)于兩塊布料扣在一起車兩條線,正反面一樣,做休閑服裝時常用,有專門的埋夾機(jī)。自己做的話,可以把止口留多一點,先平車,再把止口倒向一邊車兩條裝飾線,正面與埋夾一樣,反面不一樣。
7、蝦蘇 這個也不知道普通話的叫法,是五線的,線跡象三線鎖邊,但兩面一樣,可以車在邊緣也可以在中間,在邊緣的時候作用與平縫一樣,連接兩片布料,很結(jié)實。在中間的時候多作裝飾,雖然并不好看。一般服裝上幾乎用不到,用五線機(jī)。
8、拉筒 也叫捆條、包邊,是處理邊緣的,另拿一條布把邊邊包起來,很漂亮,針織梭織都常用,都不需要專機(jī),加個配件就行了:針織用冚車?yán)沧?,梭織用平車?yán)沧?,手工也能包好?BR>
9、折邊 原理同冚邊一樣,多處理梭織料,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了:把布料的邊邊折起來車好,正面光滑,反正有止口,車的方法多樣,可以先鎖邊再折一下,也可以不鎖邊折兩下,車線可以明縫、暗縫,單線、雙線,用途相當(dāng)廣泛,梭織料的下擺、袖口、普通家用品的邊緣都這樣處理。
大致也就這些了,其余的都用得極少,不用也沒關(guān)系,比如什么人字針、打欖,有些人一輩子沒見過,正常得很。把基本的工藝用好、用精就行了。什么時候用哪種工藝?這要多看樣品,比如邊緣的處理,是折邊?冚邊?鎖邊?那樣先看你做的是什么東東,如果是衣服,要保持外觀不變形就用鎖邊加單折,要保持彈性就用冚邊,如果是窗簾、沙發(fā)套、電視機(jī)罩什么的,就直接雙折,因為不怕它夠厚--做個窗簾你也花老大時間去鎖邊,不是吃飽了撐的么?!再比如做飄逸的雪紡裙子,邊緣就最好能波邊,不會影響整體感覺,或者極小心的做雙折邊也行。如果做出的折邊厚重不堪,那不如讓它散著。
把這些搞清楚了,買什么縫紉機(jī)也不會那么暈了。常做普通的衣服,買個平車加鎖邊機(jī)夠了。常做針織,就買四線加繃縫機(jī)。什么都做一點,那就選多功能家用機(jī)加四線再加繃縫機(jī)。不然,功能多了也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