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始拍照時,很多初學者像幼兒一樣,常會被鮮艷的顏色所吸引,但在攝影上的色彩,真的只是把對比度拉高, 飽合度調(diào)到最高點,這么簡單而已嗎?要做后制處理時,常會看到RGB、sRGB、CMYK 卻不知道該使用哪一個色彩模式處理比較恰當。下面內(nèi)容將簡單講述何謂三原色及色彩空間,接著深入探討色相、 明度及飽合度在攝影上的運用。有了基本概念,不管是誰都是玩色高手哦!
三原色與色彩空間RGB & Color Space
陽光事實上是由不同顏色的色光混合而成,若將這些色光看成一個有系統(tǒng)的組織,色彩空間就是描述不同顏色在組織中位置的定位系統(tǒng),也是我們作色彩管理的好幫手。
 看似白色的陽光,事實上是由不同色光混合而成,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空間來描述它。
使用DSLR時,你是不是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色彩管理選單中有個RGB與sRGB的選項,看起來很簡單,卻搞不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使用PS后期時,你是不是曾被影像→模式中的RGB、CMYK…等稀奇古怪的名詞嚇得舉白旗投降?其實這些名詞都是描述、運用色彩的不同方式,了解它們之后,你就會對影像背后的色彩原理更熟悉了!
RGB
 RGB疊加系統(tǒng)示意圖
CMYK
 CMYK遞減系統(tǒng)示意圖
不過,由于顏料使用的是另一套“消減型”的原色系統(tǒng),因此這套系統(tǒng)反而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在傳統(tǒng)顏料技術(shù)上,一般使用紅、黃、藍作為原色,當這三種顏色彼此混合時,同樣會產(chǎn)生其它顏色,例如我們熟知的黃加藍等于綠,藍加紅等于紫等等。與RGB相同的是,當這三種原色以等比例疊加在一起時,會變成灰色;若將此三原色的飽和度均調(diào)至最大并且等量混合時,理論上會呈現(xiàn)黑色,但實際上呈現(xiàn)的是渾濁的褐色。因此,在印刷工業(yè)上,我們另外加入了第四種“原色” — 黑色,以彌補三原色的不足;這套系統(tǒng)遂被稱為CMYK色彩空間,也就是青、洋紅、黃與黑等四色。我們可以在這個系統(tǒng)中加入白色,但只會改變其飽和度,而不會改變色相。
HSB
雖然在現(xiàn)代色彩管理上較少用到,但HSB卻是更符合人類生理視覺模型的色彩空間。這個模式就是由我們前面提到過的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明度(Brightness),亦稱為HSL(L是Lightness,亮度)或HSV(V是Value,色調(diào))HSL和HSV是由RGB變換而來,兩者都將顏色描述為圓柱體內(nèi)的點,其中心軸底部為黑、頂部為白,在中間則是灰色,在圓柱體上不同角度對應于不同色相,表面至軸心的距離對應于飽和度,垂直距離則對應于亮度、色調(diào)或明度。
 HSL系統(tǒng)示意圖
 HSV系統(tǒng)示意圖
這兩種表示方法在目的上類似,但方法上則有區(qū)別。對于一些人,HSL更能反映飽和度和亮度作為兩個獨立參數(shù)的直覺觀念,但是對于另一些人,它的飽和度定義是錯誤的,因為非常柔和而接近白色的顏色在HSL可以被定義為是完全飽和的。
色彩空間在攝影上的應用
一般說來,數(shù)位相機里面的色彩空間都是以sRGB為主,這是一組較小的RGB色彩空間,因此色彩表現(xiàn)力也較差;中高階以上的單反相機則可以選擇使用Adobe RGB (1998) ,是由Adobe公司所制定,色彩范圍廣,是目前各影像處理軟體最廣泛使用的色彩空間。
如果使用RAW檔拍攝,在使用Camera RAW等后期處理時,我們可以在選單中找到使用HSL系統(tǒng)的校色功能,對于顏色調(diào)整或校正十分方便。而如果你想要將照片編輯成冊、列印或印刷出來,則可以預先在影像繪圖軟體中將之轉(zhuǎn)為印刷用的CMYK色域并據(jù)此作色彩調(diào)整,以免輸出時印刷機必須從RGB轉(zhuǎn)換為CMYK,而發(fā)生不必要的色偏等轉(zhuǎn)換問題。
飽和度
我們說一個東西看起來鮮艷欲滴,就是在形容顏色飽滿到好像要滴下來一樣。這樣飽和的色彩如何形成?攝影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陰天拍出來的照片常有種悶悶的感覺,所有的顏色都灰撲撲的沒精神;但是如果我們在晴天陽光充足但不強烈時回來拍,同樣場景拍出來的照片卻是色彩鮮艷,好像都活起來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就在于色彩的飽和度。
 被攝物上如果帶點水珠,可以增加反射率、使顏色看起來更鮮艷;這就是小販常常往水果上噴水的原因。
飽和度,又稱彩度或色純度,意思就是“色彩的鮮艷程度”。講得有學問一點,就是指一種顏色與相同亮度的消色(即白、灰、黑色)之間差別的程度。當某種色彩與消色對比,當色彩成分越高,該色的飽和度越高,顏色也就越鮮艷;消色成分越高,該色彩飽和度越低,顏色也就越不鮮艷,顯得越灰。我們用黑白攝影的概念來想就很清楚:當色光投射到黑白底片上時,會依照其亮度被轉(zhuǎn)換為相應的黑、白、灰色,也就是完全消色了。
 拍照時使用減光鏡濾除雜光,色光純度越高,影像的飽和度也就越高,看起來鮮艷動人。
在所有的色彩中,最飽和的顏色是光譜色,也就是說不同色光之間的混雜度越高,彩度就越低— 這就是為什么陽光太強時,我們使用偏光鏡濾除空氣中散射的雜光后,能使影像色彩更飽和的緣故。而陰天時光線強度不足加上漫射光的關(guān)系,不同色光彼此干擾,顏色看起來也就不純、不飽和了?,F(xiàn)在科技發(fā)達,使用后期時可以很方便地調(diào)整色彩的飽和度(或去除飽和度),不妨試試看!
攝影小常識:雨天時,顏色更飽和
雖說陰天拍起來顏色灰灰的不好看,但如果碰上下雨天或剛剛下過雨的時候,只要光線充足,顏色反而會更飽和喔!這是因為雨水把被攝物上的灰塵洗干凈了,附著在上面的水珠更增強了顏色的反射率的緣故。
明度
認識飽和度之后,我們要了解影響色彩的第二個重要關(guān)鍵— 明度,照片“亮不亮眼”就看它。攝影中另一個重要的色彩觀念就是明度。明度是指顏色的明暗、深淺,一般說來,明度越高,顏色越淺,越接近白色;明度越低,則顏色越接近黑色。當然,當顏色趨近于白或黑時,飽和度也會隨之下降,但這并不代表飽和度下降時明度也會改變哦!
由于攝影所應用的色彩觀念是從光學的角度來看,所以明度還取決于被攝物體表面的反光率。反光率高的物體顏色亮度大,反光率低的顏色亮度小。在所有的顏色中,消色當中的白色物體明度最大,黑色物體的明度最小。也就是說,光線明亮的拍攝環(huán)境,各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量越大、越接近白色,明度便越高;接近黑色時,明度較低。不過,同樣彩度下,不同色彩的明度也不盡相同,黃色是明度最高的,而紫色則最低。
 攝影時,曝光補正就是在針對明度做微調(diào),可以改變物體的色彩、銳利度與整體層次感。如果拍攝時忘了使用圍曝光,也可以在影像繪圖軟體中調(diào)整。
在攝影上,明度與曝光也的掌握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曝光過度,整張照片高光部位太多,則各種顏色的明度太高;曝光不足時,照片整體落入暗部階調(diào),明度太低,一樣無法表現(xiàn)出色彩真實的樣貌。如果拍照時對明度掌握沒有信心,可以考慮使用曝光補償來拍攝,再挑選適合的影像,并借此培養(yǎng)自己攝影眼的敏銳度。
色相
你是否看過某些照片明明是你熟悉的景象,卻變成了截然不同的色調(diào)?這就是改變色相的緣故。除了飽和度、明度之外,了解色彩原理的第三個關(guān)鍵就是色相,這是標定色彩在光譜位置上的另一個重要座標。
 適度調(diào)整色相,可以將春天嫩綠新芽搖身一變?yōu)榍锾斓娘枬M楓紅。
顧名思義,色相便是指“色彩的相貌”。在可見光譜上,人的視覺能感受到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的色彩,而不同的色彩都有自己的波長與頻率。如果我們將一幅影像的顏色調(diào)整為不同波長的色相,整幅影像就會依據(jù)其色相重新分配成不同顏色,形成正常視覺下看不到的奇異世界。
 大幅度改變色相,會創(chuàng)造出令人驚訝的影像效果。
如果想試著玩玩看,可以將影像輸入電腦中,以影像繪圖軟體試著調(diào)整色相,可以營造出相當有趣的影像效果。另外一種玩法是將照片改變?yōu)閱我簧{(diào),例如綠色、紫色、藍色…數(shù)碼等。目前中高階的數(shù)相機(尤其是DSLR)中多半內(nèi)建有此一濾鏡,拍起來也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