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龍形 歌訣 一波未定一波生, 好似神龍水上行; 三折九曲高處躍, 生光神勇令人驚。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接上式,右足上前一步,左足跟進半步,雙腿微屈,身向右提,重心在右腿;左手向前斜上方穿出,手背向前,略高于頭;右手輕貼腰間,目視左手(圖3-89)。

第二動 接上式,左足前進一步,右足跟進半步,雙腿彎曲成左雞形步;同時,左手翻手變鷹捉式,隨腰左旋之勢向左胯處提拿;右手同時掌心向上、向前穿至胸前,而后翻手,掌心向前下方推按擊出,目視前手(圖3-90,圖 3—91)。
 
第三動(左勢) 接上式,左足上前進一步,右足跟進半步,雙腿微屈,腰向左旋;右手向前斜上方穿出,手背向前,略高于頭;左手輕貼腰間,目視右手(圖3—92、圖3-93)
 
第四動 接上式,右足前進一步,左足跟進半步;同時,右手翻手變鷹捉式,隨腰右旋之勢由上向右胯處捉拿拉回;左手在右手下拉時,從右手內(nèi)側(cè)穿出,向前下力斜按推出,目視前手(圖3-94)

要領(lǐng): 龍乃三折九曲之體,周身左轉(zhuǎn)右旋,旋擰束裹,快速起伏,芽云破霧,外活內(nèi)順,松柔靈活,氣注丹田。練習(xí)龍形一定要取龍之特長而習(xí)之。 第一動 左腳在前,平穩(wěn)落地,如踩毒物;右腳在后,腳前掌著力,腳跟微離地面,屈膝微蹲,重心在前腿,兩膝內(nèi)裹,收尾松胯;腰向左擰勁,右肩向下沉裹,右手向前上方鉆出,整個形成膝扣勁,腰旋臂擰,內(nèi)沉外裹,周身旋、擰、扣、裹之勁高度配合,有鉆天之勢,周身皆為吸氣蓄勁之狀。 第二動 接第一式,右腳快速上前,腰部迅速由左轉(zhuǎn)變?yōu)橛倚?;雙手由上鉆變?yōu)橄掳?,由第一動的吸氣蓄勁變?yōu)楹魵鈱崉牛沂趾罄颓笆窒掳矗鶠檠鼣Q、肩裹勁所至,并不是兩手或兩胳膊之力,而是周身的合勁。整個動作緊密完整,協(xié)調(diào)靈活,快速而沉穩(wěn)。
|
二虎形 歌訣 猛虎出洞一陣風, 風吹草動群禽驚; 撲食勇猛難逃避, 縱山跳澗顯威風。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左腳在前,腳尖微蹺;右腳在后,雙腿微屈下蹲,重心在后腿;上身自然下沉,頭上頂,收尾,提肛;左手屈肘上提,手腕放松,五指自然彎曲,手心朝下;右手同左手動作,左于微前,右手微后,左肩領(lǐng)前,目視前方,確蓄含待發(fā)之意(圖3—95)。

第二動 接上式,右腳向前進一步,左腳跟近半步,成右雞形步;同時,雙手向前上方推出,高度與肩平,五指指尖朝上,手心朝前,指分掌凹,拇指交叉,目視前方(圖3-96)。

第三動(左勢) 接上式,左足上前一步,隨后右足上前一步,足尖上蹺,雙腿微屈下蹲,重心在后腿,上身自然下沉,頭上頂,收尾,提肛;手腕放松,五指自然彎曲;屈肘上提,右手微前,右肩領(lǐng)前,目視前方(圖3-97)。

第四動 接上式,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進半步,成左雞形步;同時,雙手向前上方推出,高度與肩平,五指尖向上,指分掌凹,拇指交叉,目視前方(圖3—98)。

要領(lǐng) 虎為獸中之王,速度快,動作猛,生性兇狠,凡來勢勇猛者,常用餓虎撲食來形容。因此,虎撲之勢在心意六合拳中,取其長,借其意,仿其形,而用于練功。 第一動 左腳在前,腳尖上蹺,腳尖有找鼻尖之意;右腳在后,屈膝下蹲重心后移,右腿勁力有蓄含之意,沉肩與收尾形成中節(jié)上下束身蓄勁;二臂裹含,兩手虛提,二肘沉收,形成周身上下虛含沉裹,雖沒用力,但意勁卜足,目視遠方,有待發(fā)之勢。 第二動 右腳向前邁出時,左腳猛力蹬出,上身隨腿蹬之慣性,束身迅速向上反彈,沉肩、裹背改變力的方向,使周身之力注入雙掌發(fā)出。 要求 上下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蹬勁、長身、出掌的動作同時完成,不但速度快,而且要打出爆發(fā)彈性力,眼要看得遠,出掌的技擊日標也要遠在百米外,而不足推出為止。總之,心要狠,意要毒,力要猛速度要快,動作要合,雖是練拳,但要有餓虎撲食之意,長期盤練,自然上身。 |

三、猴 形
歌訣 猴形須知身有靈, 偷桃獻果顯本領(lǐng); 看它一身無定式, 縱橫跳躍一身輕。 1.猴形一式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前腳掌著地,雙腿彎曲,重心在前腿,成左雞形步;右肩在前,右手屈肘上提至面前,五指各分,手指向上,手心朝前,小臂和大臂成一直角,大臂同肩高;左手放于右肘內(nèi)側(cè),大拇指和食指成圓形,扶于右肘處;頭上頂,目隨前手所變(圖3—99)。
 第二動(左勢) 接上式,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左腳跟進半步,前腳掌著地,重心在前,成右雞形步;隨步所變,腰向右旋轉(zhuǎn),右肩隨腰所變,右手隨腰旋轉(zhuǎn),由上向下按至胸前,扶于左肘內(nèi)側(cè);左手由右肘內(nèi)側(cè)向上穿插至面前,手心朝前,眼看前手(圖3—100)。左右勢反復(fù)練習(xí)。
 2.猴形二式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左腳在前,右腳在后,腳前掌著地,雙腿彎曲成左雞形步,腰向左旋,右肩在前,沉肩,裹膀,收尾,提肛;右手向前上方伸出,略高于頭,五指各分,指尖向前,手心朝下;左于扶于小腹左側(cè),手心向下,指尖朝前;頜內(nèi)收,頭上頂,目視前手擊出的方向(圖3—101、圖3—102)
  第二動(左勢) 接上式,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左腳跟進半步,前腳掌著地,成右雞形步;左手隨步的變化而變,要求同第一動(圖3一103)。這樣步手交叉變化,進左步出右手,進右步出左手,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猴有縱身之靈,竄蹦跳躍,周身輕靈,速度快,有很好的彈性力。收如伏貓,動如放箭。心意拳中采用猴洗臉和猴摘桃之勢。 第一動 左腳在前,重心在前,前腿要弓,右腿在后,前腳掌落地要輕靈,右膝靠近左腿彎部,兩膝向內(nèi)擰勁;腰向左旋,腰部要有擰勁,擰勁是虛靈的意勁,而不足用力去擰;兩肩要下沉,收尾塌腰,使整個上身向下沉束,不是用力下壓,而是束中含虛,虛中有靈,如上弦之箭,隨時有待發(fā)之意;兩背向前裹含,兩手隨腰肩變化而變,在面前左右撥轉(zhuǎn),預(yù)防不測。練習(xí)猴形,周身虛含輕靈,氣沉丹田,束身裹背,動作緊密協(xié)調(diào),手腳與旋腰動作高度一致,整個動作看似虛實,而內(nèi)在卻有蓄而待發(fā)之勢。 第二動與第一動要求相同,動作相反。

四、馬 形
歌訣 人學(xué)烈馬踏蹄功, 戰(zhàn)場之上顯神能; 英雄四海揚武威, 全憑此式出奇功。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接上式,左足向前一步;同時,兩手由胸前向斜前方鉆出,指尖向前,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圖3—104)。
 第二動 接上式,右足提起前蹬,左腿微屈;兩手由上向下撕拉至右大腿兩側(cè)成拳;頭上頂,目視前足(圖3—105)。
 第三動 接上式,右足落地變弓步,左足跟進半步;與兩足下踩的同時,雙拳外旋,向斜前方擊出,拳背向前,略低于肩,目視前方(圖3—106)。
 第四動(左勢) 接上式,右足前進一步;左足跟進半步,重心在右腿;雙拳變掌向前上方鉆出,指尖向前,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圖3一107)。
 第五動 接上式,左足提起前蹬,右腿微屈,雙手由上向下撕拉至左大腿兩側(cè)成拳;頭上頂,目視前足(圖3一108)
 第六動 接上式,左足落地變成弓步,右足跟進半步,重心在左腿;兩足下踩的同時,雙拳外旋,向斜前方擊出,拳背向前,略低于肩,目視前方(圖3—109)。左右勢可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馬有踏蹄之功,馬在跑得最快時,四蹄生風,沾地而起,收回后蹄能超過前蹄,展開前后腿能伸平,說明了馬在奔跑時,不但快,而且周身協(xié)調(diào),有很好的爆發(fā)彈性力,這是練習(xí)馬形要吸取之處。 進前腳過后腳速度要快,右腳向前進時,兩膝要磨擦而過.前腳提起前蹬,其力在腳跟;左腿彎曲,腳要抓地,站立要穩(wěn),重心在左腿;臀要收,并有下溜之意,這樣站立得比較穩(wěn);上身向下束勁,膝上提,手下拉,臀內(nèi)收,肩下沉,肘下垂,整體形成合勁,腳手動作要同時進行,緊密配合,腳手齊到,目視前方,準備出擊。
 五雞形
歌訣
將在智謀不在勇, 敗中取勝逞英雄; 視看雞斗虛實敏, 才知羽化有顯通。 1.雞形一式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左腳向前一步,右腳跟進一步,成左雞形步,重心偏向前腿;同時,腰向左旋,右手由左胯處前上方穿出,手心向后,指尖朝上;左手微屈肘上提,放于臺胯外側(cè),五指朝前,手心向下;目視 前方,呈吸氣狀(圖3—110、圖3—111)。
  第二動 接上式,右手向右旋轉(zhuǎn),并變掌為拳,由上向下沉拉,至右胯外側(cè)下;同時,右腿上步提膝,左腿膝部微屈,支撐全身,成金雞獨立式,目視右手(圖3—112)
 第三動(左勢) 接上式,右足前進一步,左足跟進半步,成右雞步;同時,左手變掌向前上方鉆出,手背朝前,上身右旋;右手貼于右腰側(cè),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圖3一113)。
 第四動 接上式,右足上前一步,左腿提膝;同時,身體左提,左手翻掌,向下撕拉變?nèi)谧罂柰鈧?cè)下,目視左手(圖3一114、圖3-115)。左右勢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雞有爭斗之勇,心意六合拳中對雞形很重視,拳經(jīng)云:“步步不離雞腿,把把不離鷹捉”。心意拳要求走雞形步,除此之外,還取雞能打善戰(zhàn)之巧。 第一動 進左步跟右步,雙腿彎曲,扣膝裹胯,勁力裹合,重心穩(wěn)而又輕靈;腰向左旋,右肩有找左胯之意,右肘有照右膝之意,沉肩裹胯,含胸拔背。
練習(xí)第一動時,出右手出左腳與旋腰同步完成,不可有先有后,周身動作緊密協(xié)調(diào),腳到手到,手到眼到,目視前手,成吸氣狀。 第二動 接第一動,翻手提拿并向右轉(zhuǎn)腰下拉,右膝快速上提;右手下拉與右膝上提要同時完成,手向下用力,膝向上用力,動作要快,用力要猛,合力要足;內(nèi)氣下沉,左腳站立要穩(wěn),頭上頂,目視 前方,成呼氣狀。 此形可走直趟反復(fù)盤練,左勢動作與右勢相反,要求相同,收勢可采用鷹捉雷聲之勢。 2.雞形二式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接上式,左足在前,右足前進一步,左足進半步,右腳在前;雙手同時向前方平插,高與胸平,手心向上,目視前方(圖3一116).
 第二動 接上式,左足抬起,而后右足單腿起跳向前蹬出。要求是一個騰空動作,力達足跟。接下左足落地,單腿支撐;在右足向前蹬的同時,兩手向兩邊分開,掌心想外,指尖向上,目視前方(圖 3一117).
 第三動 接上式,右足向前一步,左足跟進半步,重心偏后足;雙手同時由兩側(cè)向胸前匯攏向前推 出,掌心朝前,目視前方(圖3-118)。
 第四動(左勢) 接上式,左足前進一步,右足跟進半步,成左雞形步;雙手同時往兩側(cè)翻掌,變?yōu)檎菩南蛏?、向前方穿出,目視前?圖3-119)。
 第五動 接上式,左腿起跳前蹬,力達足跟,身體騰空后,右足單腿落地。在左足向前蹬的同時,雙 手相兩側(cè)分掌,掌心向外,目視前方。(圖3—120)。
 第六動 接上式,左足向前一步,右足跟進半步;雙手同時由兩側(cè)向胸前合攏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目視前方(圖3一121)。
 接下,右足前進一步,左足跟進半步,其余參照第一動,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第一動 左腳向前進一步,其勁力是右腿向前蹬勁,催前腳邁出。做動作時要兩腿彎曲,重心在后腿,兩膝內(nèi)扣,收臀提肛,沉肩松胯,上身束含,兩手向前平伸,要有向前的拔勁,兩肘下沉,兩背裹勁,兩臂向內(nèi)擰勁,有縮身而進之意,目視前方,意念集中. 第二動 跳起不是原地跳,而是向前進身跳起前蹬,雙手在跳起時,由向前伸變成外旋并向兩邊分開。此動作模仿雞在爭斗是雙翅拍打、起腿外蹬的動作,做時要求起跳、蹬腳與雙掌分開協(xié)調(diào)一致,蹬腳、分掌同時完成,并要有力度有彈性,動作要快。 第三動 腳落地時,雙手隨即變雙掌向前合力推出,落地時雖重心在后腿,但要求后腿仍要有向前的催勁,后腿的蹬勁與前手的推出要到位,要同起同落,不可有先后遲緩之分,蹬出的力一定要催 到手上。
六、燕形
歌訣 一藝求精百倍功, 功成之路自然通; 扶身試看燕抄水, 才知男兒高世風。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 右足向前進一步,落地時腳尖外擺,雙腿屈膝下蹲;左膝藏于右腿彎后邊,左腳前腳掌著地;同時,右手隨右腳向前下穿出,手心朝上,手指尖朝前;左手屈肘上提,扶于右大臂內(nèi)側(cè),目視前手方向(圖3—122)。
 第二動 接第一式,身子高度不變,左腿向前進一步;同時,右手由掌變?nèi)蚝罄劣铱柰鈧?cè);左手在右手后拉時,沿右臂上邊向前下邊推出,掌心朝下,小指朝前,目視前手方向(圖3一123)。
第三動 接上式,左足向前進一步,足尖向左斜,右足跟進半步,雙腿屈膝下蹲;身體左旋,左手同時收于腹前,變?yōu)檎菩南蛏虾?,向前下方出;右手變掌扶于左大臂?nèi)側(cè),目視前手方向(圖3一124、圖3一125)。
 
第四動 接上式,身體高度不變,右足向前一步;同時,左手變?nèi)蚝罄磷罂柰鈧?cè);右手沿左臂上側(cè)向前下方推出,掌心向下,小拇指朝前,目視前手方向(圖3一126、圖3—127)。
 
接下,右足向前進一步,足尖向右斜,左足跟進半步,接下參照第一動,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第一動 后腳向前邁進時,腳要向外橫踩而出,腳尖轉(zhuǎn)向右邊,腳后跟用力。當右腳出腳時,左腿屈膝下蹲并承受全身重量。上身隨之向下束含,兩背向內(nèi)裹勁,腰向右旋勁,右手、肘、肩迅速向前下方沉插進攻,左肩、肘、手向內(nèi)裹含,扶于右肩內(nèi)側(cè),有待發(fā)之意,周身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快速而又虛靈,如燕子抄水之勢。 第二動 身子高度不變,左腳上前進一步,后腳要有蹬勁,前腳要有踩勁;腰向右旋勁,右手隨腰旋向后變?nèi)瓌牛蛔笫肿冋葡蚯巴魄?。左手向前出與右手后拉要同時完成,雙手的變化也要與進步旋腰緊密配合,所有動作一動無有不動,一停無有不停,緊密完整,快速有力。
七、鷂形 歌訣 古來鷂子有翱翔, 兩翅展開似鳳凰; 入林只把雀來捉, 鉆天入林本領(lǐng)強.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 接上式,左腿向前邁進一步,右腳跟進半步,雙腿彎曲,重心偏前;左手由下抬至頭部左上邊,手心向外;
手由下向前上方擊出,高度與肩平,手心向上,指尖向前;與兩手變化的同時,腰向左旋轉(zhuǎn),目視前手方向(圖3—128、圖3—129).
  第二動 接上式,右腳上前邁進一步,左腳跟進半步,重心偏前;腰隨之向右旋轉(zhuǎn),右手隨腰旋轉(zhuǎn)屈肘后拉至頭部右上邊,手心向外,手指向前;左手向左旋轉(zhuǎn)的同時向前擊出,變至手心向上,手指朝前,高度與肩平,目視前手 (圖3—130).
 接下參照第一動,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鷂為飛禽,生性兇猛,動作奇快,鷂子在飛行中可快速翻身,側(cè)身入林,直上鉆天,變換自如,速度快而動作猛是它的特長。心意拳取鷂子入林之勢為拳用,身轉(zhuǎn)步進,雙手隨身所變,連續(xù)交替進攻,防不勝防。
八、蛇形
歌訣 蛇有拔草奇功能, 左右明撥任意行; 節(jié)節(jié)靈通首尾應(yīng), 曲直盤旋剛?cè)峁Α?br>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接上式,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跟進半步,成左雞形步,重心在左腿;腰向左旋轉(zhuǎn),右手從右胯處微微上提,然后隨腰旋轉(zhuǎn),并向左胯外側(cè)下?lián)P,指尖向下,手心向外;左手屈肘上提至右面部外側(cè),指尖向上,手心向外,右肩領(lǐng)前(圖3一131、圖3一132)。
  第二動 接上式,右腳向前偏右30度邁進一步,左腳跟進半步;腰向左旋轉(zhuǎn),右手隨腰旋轉(zhuǎn)之勢,從左胯處向右上方劃弧挑擊,高度與頭平,手心向上;左手從右面處向下壓按,落至左胯內(nèi)側(cè);重心下沉,頭上頂,意在右手(圖3一133、圖3—134)。
 
第三動(左勢) 接上式,右足前進一步,左足跟進半步,成右雞形步;腰向右旋轉(zhuǎn)、沉合,同時右手收至左面部外側(cè),掌心向外;左手由腰部下插于右胯外側(cè),掌心向外(圖3—135)。
 第四動 接上式,左足向前偏左30度進一步,右足跟進半步;腰向左旋,左手隨腰轉(zhuǎn)同時向左前上方挑出,高度于頭平,掌心向上;右手從左面處向右胯下按去,落至右胯內(nèi)側(cè),目視前方(圖3一136)。
 接下參照第一動,左右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蛇有拔草之能。蛇身腰靈活,節(jié)節(jié)貫通,首尾相應(yīng),起伏屈伸撥草而行,速度極快,如走平地。心意拳取蛇拔草之能,乘隙而入,攻擊對方,為拳所用。 第一動 左腳進一步要有踩勁,如樹生根,右腳在后虛靈著地;腰向左施要有擰勁,但不是向左硬擰,而是上身束含,腰節(jié)旋擰,如彈簧一樣,雖向左擰勁,一旦松手,會自動反彈;右肩隨腰向左旋擰,有找左胯之意,右手隨肩旋擰并向下沉插;左手放于右面外側(cè),要有向外推的意思;整體重心下沉,兩肩向里裹勁,上身下沉縮勁,腰節(jié)擰勁,如蛇調(diào)身盤旋擰勁,有待發(fā)之勢。本勢要求進步、旋腰與手的下插同時完成,要做到身隨意動,眼隨手動,手隨腳動,上下協(xié)調(diào),動作一致。 第二動 接第一動,重心前移,左腿蹬勁,催右腳邁出;右手隨腰的右旋之力旋轉(zhuǎn)挑出,右臂和肩要有向外的旋擰勁。此動要求后腿的蹬勁與腰的旋勁合力聚于右臂之上。左肩向內(nèi)沉裹,左手向下沉按。此動要求動作變化要快、要靈,進手與出手同時完成,二手分開與腰的旋轉(zhuǎn)也要同步而行。周身下沉,眼隨手變。
九、熊 形
歌訣 熊勢沉穩(wěn)如泰山, 出洞入洞無遮攔; 搖動兩膀千鈞力, 驚散虎狼威無邊。 1.熊形一式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接上式,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進半步,成左雞形步;同時,身體左旋,右手從右胯處向前上方托出,大臂與小臂成直角,手高度與頭平,手心向上,掌根用力;左手屈肘上提,扶于右肘內(nèi)側(cè);頭上頂,目前視(圖3—137)。
 第二動(左勢) 接上式,右足上前一步,左足跟進半步,成右雞形步;腰向右旋,左手向前上方托出,大臂與小臂成直角,手高度與頭平,手心向上,力達掌根;右手輕扶于左肘處,頭上頂,目前視(圖3一138)。

左、右勢可反復(fù)練習(xí)。 2.熊形二式 起勢:輕步站。 第一動(右勢) 接上式,右足上前一步,左足跟進半步,右腳在前,左腳在后,雙腿彎曲,成右雞形步;同時,右手變?nèi)?向前上方伸出,高度與眼平;左手變?nèi)N于肘處,目視前方(圖3一139)。
 第二動 接上式,左足上步,身體同時向右旋轉(zhuǎn)90度,兩膝相扣,兩足尖內(nèi)扣左拳裹合于右臂里側(cè),兩臂交叉于胸前,身體裹含蓄勁,目平視(圖3—140)。
 第三動 接上式,右足由左腿后面向左側(cè)跨出一步,成右弓左蹬步;身體隨步旋轉(zhuǎn)180。肩、肘、雙拳同時向?qū)Ψ阶矒?,雙臂微屈,目視拳擊方向(圖3—141)。
 第四動(左勢) 接上式,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進半步,成左雞形步;左拳同時收至左肩外側(cè)后向前上方鉆出,高與眼平;右拳貼于左肘處,目視前方(圖3—142)。
 第五動 接上式,右足上前一步,身體同時向左旋轉(zhuǎn)90度,兩膝相扣,兩足尖內(nèi)扣;右拳裹合于左臂里側(cè),兩臂交叉于胸前,目平視(圖3-143、圖3—144)。
 
第六動 接上式,左足由右腿后向右側(cè)跨一步,成左弓右蹬步;身隨步旋轉(zhuǎn)180。,肩、肘、雙拳同時向?qū)Ψ阶矒簦p臂微屈,目視拳擊方向(圖3—145)。
 接下參照第一動,左右反復(fù)練習(xí)。
要領(lǐng) 熊是一種看似笨拙,實則兇猛沉穩(wěn)的動物,力大無比,其掌擊石斷樹易如翻掌。心意六合拳取其熊形動作沉穩(wěn)、周身裹含、兩手收發(fā)從心、如上弦之箭含而不露、蓄而待發(fā)、顧打結(jié)合、后發(fā)制人之特長。在心意六合拳中,起勢動作均為熊形,并在每個動作中強調(diào)起是熊,落是鷹,并有鷹熊競志和鷹熊合演之說。拳經(jīng)云:“起是熊,落是鷹,去意好似卷地風”,可見熊形在心意六合拳中之重要。 練熊形時,不管是拗步或是順步,要求都一樣,左勢和右勢的區(qū)別只是動作相反,要求相同。 1.熊形一式 進步時動作要快,落步要穩(wěn),兩膝扣合,兩肩沉勁,兩膀裹勁,兩肘下垂夾肋,上身整體下沉束勁;前手沉肩上托意在掌根,.后手沉肩垂肘扶于前肘內(nèi)側(cè),兩肘不但下沉,而且要同時往里合勁;頭上頂,尾內(nèi)收,肩下沉。頭上頂與松胯尾內(nèi)收形成縱向合勁,裹背夾肋形成橫向合勁,周身縱橫裹合,一可提高抗擊打能力,二可使自身內(nèi)力充實,含而不露。出手與上步要動作一致,整體要高度協(xié)調(diào),手隨意發(fā),腳隨手變,顧打結(jié)合,蓄而后發(fā),后發(fā)制人。 2.熊形二式 第二動背要有橫向拔勁,胸要含,沉肩,墜肘,交叉裹肘,雙肩裹合帶動雙臂,像壓縮的彈簧;兩膝相扣,足尖要扣,周身下沉。隨后第三動,轉(zhuǎn)身要迅速,周身像彈簧一下松開,后足要蹬,前足要踩,旋腰帶動肩、肘、拳同時向?qū)Ψ?/font>擊去。周身發(fā)力要協(xié)調(diào)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