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小語296
◎ 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 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毛舉細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寬,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 ◎ 勿以人負我而隳為善之心,當(dāng)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責(zé)報也。縱遇險徒,止付一笑。 ◎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guī)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guī)人之旨矣。 ◎ 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 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 術(shù)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刹槐赜枚?,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 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 處有事當(dāng)無事,處大事當(dāng)如小事。 ◎ 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 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若不求福,即無禍。 ◎ 見人有得意事,便當(dāng)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dāng)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yù)人事,自壞心術(shù)耳。 ◎ 賤不謀貴,外不謀內(nèi),疏不謀親。 ◎規(guī)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 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 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 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xué)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 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 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 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 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 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xué),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 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dāng)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 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 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 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 任事者當(dāng)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dāng)設(shè)身利害之中。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處事當(dāng)務(wù)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 遇疾惡太嚴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 優(yōu)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 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yīng),當(dāng)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 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 寧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外重者內(nèi)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jié)內(nèi)重者外輕,故守道德而樂貧賤。 ◎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 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 名節(jié)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 居鄉(xiāng)勿為鄉(xiāng)愿,居官勿為鄙夫。 ◎ 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 責(zé)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 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fù)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 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 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 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貧,嘵嘵者可厭也。 ◎ 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 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nèi)釣閯偅磺鍎t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 儉以養(yǎng)廉,譽洽鄉(xiāng)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 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 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 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毀譽,是有待于外也。 ◎水不能不遇風(fēng),長川巨浸,泓澄無底,雖大風(fēng)不能使之濁。心不能不應(yīng)物,欲盡理明,表里瑩徹,雖酬酢萬變,不能使之昏。無風(fēng)則清,有風(fēng)則濁者,塵滓之伏于下也;靜之則明,動之則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有理義以養(yǎng)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yǎng),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折”去“斤”加“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xiāng)。吾將書紳帶以自警,刻盤盂而思防。豈若長存于座右,庶鳳夜之不忘。 ◎ 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 天下有三門,繇于情欲,入自禽門;繇于禮義,入自人門;繇于獨智,入自圣門。 ◎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shù)一二,故君子養(yǎng)心以靜也。 ◎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 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 人之制性,當(dāng)如堤防之治水。??制渎闹?。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fù)也。 ◎務(wù)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后。善惡報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xiāng)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 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 溺愛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貴。大丈夫見善明,則重名節(jié)如泰山。用心剛,則輕死生如鴻毛。 ◎ 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 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 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 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禍。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 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jīng)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 慎能遠禍,勤能濟貧。 ◎ 氣為心害,養(yǎng)心當(dāng)先制氣。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貸而富者曰文。噫!吾將謂得時乎?尊而驕者不為矣,吾將謂失時乎?富而安者吾為矣。 ◎或曰:交處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謗。曰:“去六邪,用四尊,則可矣。”曰:“諫未深而謗君,交未至而則友,居未安而罪國家,家不儉而罪歲,道不高而凌貴,志不定而羨富,此之謂六邪也。自尊其道,堯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親,天下不得而絀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娛也。自尊其志,刀鋸不得而威也,此之謂四尊也?!?o:p>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憂勤者,建業(yè)之本也。古琿無富貴之圣賢,無宴逸之豪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