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小語295
◎ 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 善惡之習(xí),朝夕漸染,易以移人。 ◎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 做人念頭重,做官念頭輕,則禍福不足動心。做官念頭重,做人念頭輕,則毀譽常足墮志。 ◎ 老來益當(dāng)奮志,志為氣之帥,有志則氣不衰,故不覺其老。 ◎ 責(zé)人者必自恕。 ◎ 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 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 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 人有一事不妥,后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 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余?!?o:p> ◎ 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納,此皆學(xué)問得力處。 ◎ 人皆狎我,必我無骨。人皆畏我,必我無養(yǎng)。 ◎ 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 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 人若少知自愛,豈有營營逐利,甘為商賈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當(dāng)極力克治。不然,恐流弊無窮。 ◎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須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 縱是道成德立,小人終不可近。若自謂他柄在我,不妨兼舉竝包,必暗受其損而不覺。 ◎ 小人雖不過,當(dāng)力遏而絕之。君子不幸詿誤,當(dāng)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 ◎ 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 義利辯以小心,須嚴(yán)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務(wù)謹(jǐn)三緘。 ◎ 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yǎng)其量。 ◎ 稱人之善,雖有過情,不傷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實據(jù),終屬澆風(fēng)。 ◎ 善所當(dāng)為,羞談福報。 ◎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過,天下豈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 存一念愛異時便是愛己,有一步進(jìn)德處勝于進(jìn)官。 ◎ 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 人言果屬有因,深自悔責(zé)。返躬無愧,聽之而已。古人云:“何以止謗”,曰:“無辨”。辨愈力,則謗者愈巧?!?o:p> ◎ 學(xué)者不可不通世務(wù)。 ◎ 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dāng)∑渚?。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o:p> ◎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傷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 疾惡太嚴(yán),當(dāng)計其所窮。或曰:太嚴(yán)便是一惡。 ◎ 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 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錯亂。 ◎ 人有差錯,他怕你惱,便當(dāng)含容,若責(zé)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來,有何趣味? ◎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 止罵所以助罵,助罵所以止罵也。 ◎ 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矣。 ◎ 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人處財,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與人一事一語,定要相報,便是刻。治罪應(yīng)十杖,定一杖不饒,便是刻。處親屬,道理上定要論曲直,便是刻。刻者,不留有余之謂,過此則惡矣。或問親屬如何不論曲直?曰:“若論曲直,便與路人等耳?!?o:p>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無疑,所以不誤;博學(xué)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yuǎn)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濟務(wù);殫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應(yīng)卒;設(shè)變致權(quán),所以解結(jié);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 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毋道人之短,毋說己之長。施人慎勿議,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jì)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毋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昧內(nèi)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敬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 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一忍。 ◎ 罪莫大于好進(jìn),禍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聞,過莫大于不知恥。 ◎ 聞謗而怒者,讒之隙也。見譽而起者,佞之媒也。絕隙去媒,讒佞遠(yuǎn)矣。 ◎ 人之善惡形于言,發(fā)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發(fā)于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貴慎獨也。 ◎ 容耐是處境第一法;安祥是應(yīng)事第一法;退讓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將富貴貧賤死生,置之度外,是養(yǎng)心第一法。 ◎ 解仇怒箴:法生便掃,莫論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煩惱。太虛之內(nèi),無物不有,萬事從寬,其福自厚。 ◎ 斷嗜欲箴:染性觸物,粘于飴膠。濫愛賊人,毒于戈矛。片時意適,永劫靈消,一絲未斷,塵網(wǎng)難超。 ◎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強,斯召辱也。自重自強,而侮辱猶是焉,其斯為無亡之災(zāi)也已。 ◎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氣平,而身體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 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無為名尸,勘破幻妄也。無為謀府,無思也。無為事任,無為也。無為知主,地知也。然須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實行不去。莊子曰:“吾以無為為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贝箢嵲唬骸氨娙硕凰疾粸?,則天下之理幾乎息矣。”應(yīng)事接物只是一個情字為累,若無情則無累矣在,故曰圣人無情。 ◎ 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yán)則傷公明之體。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 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wěn),一任間言語。 ◎ 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yuǎn)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 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可疏,未能遠(yuǎn),不可急去。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⒗侵咝疇?,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預(yù)防之。小人則心如虎狼,其貌騶虞,念如蛇蝎,其言鸞和,人不知其將害己而狎之,鮮弗及矣。 ◎ 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 聞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或枝葉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黨戒之。 ◎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zé)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xué)者熟思,自有滋味。 ◎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 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 水激逆流,火激橫發(fā),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 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wù)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 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 凡權(quán)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yuǎn)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qū)⑹露苠?,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dá)權(quán)。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人只是怕當(dāng)局,當(dāng)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 ◎ 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jìn),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 君子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 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 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 行事常思退一步。 ◎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xué)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 見人耳語,不可竊聽??炙灾拢淙吮芪摇S挚终底h我短長,聞之未免動意,且使其人慚愧無地自容矣。 ◎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 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 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yīng)。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皩Sy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yuǎn)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 恒言平穩(wěn)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wěn)。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wěn),故君子居易。 ◎ 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yǎng)奮發(fā)于定之中耳。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 ◎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dá)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 ◎ 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 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jǐn)?shù)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