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睫狀體炎 虹膜和睫狀體受同一神經(jīng)、血管支配,在解剖位置上也彼此相連、相互影響,往往同時先后發(fā)病,稱虹膜睫狀體炎。發(fā)病病因有以下幾方面:由病灶(如結(jié)核、風濕、鼻竇炎、扁桃體炎、牙病等)而引起的機體對細菌毒素的過敏反應(yīng);細菌、?。尽⒙菪w等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到虹膜、睫狀體引起炎癥,或由于眼球穿通傷,細菌進入引起;角膜炎、鞏膜炎等如波及虹膜也可引起虹膜睫狀體炎。 有哪些癥狀? 得病后有劇烈眼痛,夜問尤重,不儀限于眼眶周圍,可放射到顳側(cè)偏頭痛。怕光、流淚,并有視力減退,但沒有膿性分泌物。 檢查時可見角膜周圍呈紫紅色睫狀克血,靠近虹膜邊緣更明顯。睫狀有明顯壓痛,虹膜充血腫脹,色澤污濁,前房內(nèi)有炎性滲出物或沉淀物,瞳孔縮小,對光反應(yīng)遲鈍或消失。 如果延誤治療,瞳孔緣處的虹膜和品狀體表面粘連,呈梅花瓣狀,有的粘連廣泛,整個瞳孔緣全部粘連,引起瞳孔閉鎖。在房水循環(huán)受到影響時,可引起眼壓升高,成為繼發(fā)性青光眼,給病人帶來嚴重后果。 如果虹膜睫狀體炎經(jīng)常復(fù)發(fā),久治不愈,可使睫狀體受到嚴重的破壞,而影響房水的產(chǎn)生,使眼前部的營養(yǎng)受到障礙,眼壓下降,而導(dǎo)致眼球萎縮甚至失明。 如何治療? 處方一 金銀花30克,知母12克,茺蔚子10克,青葙子10克,生石膏60克,連翹30克,玄參30克,丹參30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蒲公英30克。 *羞明嚴重,加羌活6克; *眼脹嚴重,加荊芥9克,防風9克; *腰痛,加拘杞子12克,麥冬9克,五味子9克; *頭痛甚,加菊花9克,蔓荊子12克; *視力提高緩慢,加桑椹9克,女貞子12克,決明子12克。 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配合阿托品、氯霉索點眼。 用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處方二 茺蔚子15克,茯苓15克,青葙子15克,熟地15克,川芎12克,寒水石12克,知母12克,石菖蒲10克,羌括10克,丹皮10克,黃柏10克,澤瀉10克,山萸肉10克,羌活10克,防風6克,甘草3克。 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 用于慢性虹膜睫狀體炎。 有哪些單驗方? 1.旱蓮草20克,菟絲子15克,茺蔚子12克,雷公藤(去皮)9克,水煎3次,去渣取液混合,分3次飯后服,每日1劑,2個月為1個療程。 2.赤芍20克,丹參、紅花、茺蔚子各15克,桃仁、當歸、乳香、沒藥、桑葉各10克,薄荷6克,水煎服,每日1劑。 3.當歸、柴胡、白芍、白術(shù)、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蒲公英、赤芍各10克,丹參、梔子各12克,羚羊角粉(沖服)6克,水煎服,每日1劑。 特別提示
1.可用熱毛巾敷眼,每日3次,每次20分鐘,可促進眼內(nèi)血管擴張,增強組織代謝,促使炎癥消退,并一定程度上起到止痛作用。 2.積極尋找病灶,查找病因,一旦查出立即對因治療,對減少復(fù)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五官科病診治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