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疼痛
疼痛是癌癥患者的—個常見的、主要的癥狀,在非轉(zhuǎn)移的癌癥患者中約15%有癌痛,在接受治療的成人和兒童中,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60%-90%的晚期癌癥患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30%的患者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 引起癌癥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軀體因素: (1)癌腫本身壓迫、浸潤、轉(zhuǎn)移至骨、神經(jīng)、臟器; (2)手術(shù)、化療或放療等治療后的副作用; (3)癌癥以外的病理因素,如惑染、褥瘡等。 2、心理社會因素: (1)抑郁,失去社會、經(jīng)濟地位,失去在家庭中的作用,慢性疲勞、失眠、失望等; (2)焦慮,喪失生活信心,對死亡、癌等晚期癥狀的恐懼,擔心家庭破裂及經(jīng)濟困難,失去尊嚴及對機體控制能力; (3)憤怒,長期疾病折磨、延誤診治,治療失敗,沒有醫(yī)護人員及家屬陪伴,朋友不來探望等。 由于癌痛是病人的主觀感受,因此對疼痛的評價是較為困難的,臨床應(yīng)相信病人的主訴,并根據(jù)所見體征來證實患者所訴疼痛的程度,這也是選用止痛藥的前提。一般用四級分級法作為判定疼痛程度的分級標準:0、無痛;1、輕度:雖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未受干擾;2、中度:疼捕明顯,要求服用止痛劑,睡眠受干擾;3、重度:疼痛劇烈,睡眠嚴重干擾。需要止痛劑。 方1
【藥物組成】煎苦菜(帶根)100克,白糖10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癥疼痛,尤其對肝癌、肺癌療效佳。 【用法】將煎苦萊洗凈,加入白糖,搗爛取汁,將藥液加水煎煮15-20分,過濾,與上藥汁共煎后服用,每日2-3次。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蔥。 方2
【藥物組成】鼠如60克。 【適應(yīng)證】肝癌晚期出現(xiàn)的劇痛。 【用法】鼠引加水適量,煎點2次,共取汁240毫升,每日分4次口服,每次60毫升。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禁食酸辣。 方3
【藥物組成】南星500克,陳皮500克,蒼術(shù)500克,黃柏1200克,姜黃1200克,甘草500克,白芷500克,上白天花粉2500克,厚樸500克,大黃1200克,皮硝1200克,芙蓉葉1200克,冰片500克,雄黃800克。 【適應(yīng)證】肝癌疼痛。 【用法】共研細末,裝入密閉容器,勿令泄氣備用、將藥末適量加水調(diào)為厚糊狀,外敷于肝區(qū),每日換藥1次。 方4
【藥物組成】鮮浦公英適量。 【適應(yīng)證】肺癌疼痛,一般敷后半小時疼痛減輕,止痛時間可達8小時左右。 【用法】將公英搗爛取汁外敷,將藥汁直接敷于痛處皮膚,外蓋三層紗布,中夾一層凡士林紗布,以減緩藥汁蒸發(fā)。 方5
【藥物組成】天花粉100克,黃柏50克,姜黃50克,皮硝50克,生南星20克,白芷20克,蒼術(shù)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芙蓉葉50克,徐長卿50克,甘草10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癥疼痛,疼痛越是劇烈效果越明顯。 【用法】將上述藥物研極細過篩,用醋調(diào)勻,攤于紙上,厚約5毫米,敷貼于癌腫部位和背部相應(yīng)俞穴上,隔日1次。 方6
【藥物組成】砂仁15克,乳香15克,冰片30克。 【適應(yīng)證】癌癥疼痛,一般用藥10-15分疼痛明顯緩解或消失,止痛時間2-4小時或更長不等。 【用法】上藥共搗碎后裝入500毫升米酒中,密封浸泡2天后備用。將澄清液裝入小瓶,用時以棉簽蘸藥水搽于痛處,搽藥范圍宜大于痛區(qū),稍干后重復(fù)三四遍。 方7
【藥物組成】馬錢子20克,天南星60克,丁香30克,乳香30克,沒藥50克,黃連50克,蟾酥5克,樟腦5克。 【適應(yīng)證】肝癌劇痛。 【用法】上藥除樟腦外,用傳統(tǒng)熬制法,熬成黑膏藥,分為數(shù)帖,把樟腦末分撒于膏藥而上備用,需用時貼于患處,10天換1次。 方8
【藥物組成】活殺鱉頭2具,鮮灰莧萊150克(干品90克),水紅花子90克。 【適應(yīng)證】肝癌劇痛。 【用法】先將鱉頭剁成碎塊,然后用小鐵錘在干凈的石板上將其捶成泥狀,再加入灰莧菜、水紅花子共搗如爛泥。按包塊及疼痛部位大小,取定紗布,將藥攤平(厚約1.5厘米)、再在藥面上澆灑一杯溫熱的陳醋,趁熱敷于患處,用膠布固定,12小時換藥1次。 【說明】一般連用2天,患處疼痛明顯好轉(zhuǎn),原使用杜冷丁的有時只晚間肌注1次即可。敷至六七天,患處針刺樣疼痛若失,局部硬塊漸軟,一般可停用杜冷丁。 方9
【藥物組成】朱砂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冰片30克。 【適應(yīng)證】癌癥疼痛,一般用藥10-15分后疼痛消失或明顯緩解,止痛維持時間2-4小時。 【用法】上藥搗碎后放入500毫升米酒中,密封浸泡2天沉淀,取少量澄清液備用。用時,以棉簽蘸藥液涂于痛處,稍干后重復(fù)三四遍。 方10
【藥物組成】雄黃60克,明礬60克,冰片10克,青黛60克,皮硝60克,乳香60克,沒藥60克,血竭30克。 【適應(yīng)證】肝癌、胰腺癌劇痛。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和勻后分為60克1包,用豬膽汁和米醋(3:1)將藥1包調(diào)成糊狀。將藥糊外敷患處,藥干后再涂豬膽汁和醋,使藥而保持泄?jié)?。每?次,每次敷8小時左右,有些患者可夜間敷,止痛效果優(yōu)于白天。 方11
【藥物組成】姜黃30克,枳殼30克,桂心30克,當歸30克,紅藤30克,厚樸30克,蜈蚣30克,郁金30克,柴胡30克,丹參30克,制南星18克,半夏18克,大黃18克,白芍60克,炙甘草12克。 【適應(yīng)證】肝癌疼痛。 【用法】上藥共極細末,每次12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疼痛較甚者,每次用16克,并用白參6克、生姜6克、白術(shù)9克、茯苓9克、桃仁9克、大棗9枚,水煎送服。 方12
【藥物組成】硼砂10克,枯礬15克,冰片4.5克,95%酒精500毫升。 【適應(yīng)證】食管癌、胃癌、胰腺痛等癌癥的疼痛,一股擦用一次可止痛6-8小時,晚期病人則可止痛2-3小時。 【用法】先將冰片溶化于酒精內(nèi),再投入硼砂、枯礬,混合后即可外用(放置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在癌腫引起疼痛之部位擦用,每日應(yīng)用次數(shù)視病情而定。 方13
【藥物組成】仙鶴草60克,生甘草10克,炒儐榔10克,制半夏15克,白毛藤30克,龍葵30克。 【適應(yīng)證】各種腫瘤之疼痛。 【用法】仙鶴草單獨煎煮,以其藥液再與其他五藥同煎,每日1劑,分2次服,30劑為1個療程。 方14
【藥物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當歸12克,青皮12克,枳實9克,水蛭粉(沖服)5克,桃仁12克,元胡24克,三七5克,甘草5克。 *血瘀甚,加川芎、三棱、莪術(shù)、劉寄奴、丹參、云南白藥; *氣虛不能行血,加黨參、黃芪、桂枝、白術(shù); 【適應(yīng)證】各種痛癥疼痛。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5
【藥物組成】生地18克,玄參18克,天冬18克,銀花18克,連翹18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板藍根30克,生石膏30克,蜈蚣粉4條,犀角粉1克。 *火熱毒盛,加山梔子、知母、虎杖、夏枯草: *熱壅血瘀,加川芎、劉寄奴、紅花、乳香、沒藥。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癥疼痛。 【用法】前9味水煎后,送服后2味,每日1劑,分2次服下。 方16
【藥物組成】熟地9克,山藥15克,茯苓15克,骨碎補24克,補骨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附子9克,黃芪15克,蟾酥1.5克,肉從蓉24克,乳香9克,沒藥9克,土元5克,蜈蚣3條,元胡15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癥出現(xiàn)中重度疼痛者。 【用法】水煎2次,取汁500毫升,分裝2瓶,每日1劑,分2次服下,每次1瓶,必要時6小時后重復(fù)。 方17
【藥物組成】元胡10克,乳香10克,五靈脂10克,香附10克。 *氣滯,加木香、枳殼; *痛甚,加地金牛、蟾酥、蜈蚣; *濕熱中阻,加蒼術(shù)、黃連; *便秘,加大黃; *脾胃虛弱,加黨參、黃芪; *胃陰不足,加沙參、麥冬; *脾腎陽虛,加附子、肉桂。 【適應(yīng)證】胃癌疼痛,脘腹脹悶,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舌質(zhì)暗或有瘀斑,脈弦或澀。 【用法】上藥加水600毫升,煎取240毫升,每次取80毫升灌腸,每日3次。 方18
【藥物組成】熟地30克,山慈姑30克,鹿角膠(烊化)10克,白芥子10克,桂枝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炮干姜6克,麻黃6克,全蝎6克,甘草6克。 【適應(yīng)證】惡性腫瘤骨轉(zhuǎn)移引起的疼痛。 【用法】上藥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下,每日1劑,用藥期間停用其他鎮(zhèn)痛劑。 方19
【藥物組成】黃芪30克,熟地12克,補骨脂20克,全蝎3條,白花蛇舌草15克,莪術(shù)15克,制馬錢子6克,蟾酥6克,蝮蛇粉6克,制川烏10克,生南星10克,白芍10克,九香蟲10克,生姜10克。 【適應(yīng)證】惡性腫瘤骨轉(zhuǎn)移引起的疼痛。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連續(xù)應(yīng)用1-3個月,同時配合經(jīng)穴康復(fù)儀理療。 方20
【藥物組成】黃芪60-20克,黨參40-100克,白術(shù)10-40克,茯苓10-20克,甘草6-10克,桃仁10-15克,紅花10-15克,補骨脂10-15克,杏仁10-15克,枸杞子20-40克,麥冬20-40克。 *便秘,加大黃(后下); *浮腫,小便少,加車前子、木通。 【適應(yīng)證】各種癌性疼痛,脾腎兩虛,瘀血內(nèi)結(jié)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21
【藥物組成】三七10克,蚤休10克,玄參10克,蘆根20克,黃藥子10克,川烏6克,冰片8克,大蒜100克,麝香適量。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痛,用于消化道腫瘤的癌痛優(yōu)于肺癌,胃癌最好。止痛作用最短者2小時10分,最長者21小時。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篩,用大蒜汁將之調(diào)成糊狀,搓丸,每丸重3克,每日2丸,亦可制成膏劑,外敷于患處或經(jīng)絡(luò)壓痛部位,隔日2貼。 方22
【藥物組成】全蝎30克,蜈蚣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硇砂5克,水蛭30克,蟾酥1克,薏苡仁50克,澤漆60克。 *有瘀血者,加川芎、劉寄奴、元胡、乳香、沒藥。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于膠囊中,每次2-4粒,每日3次。 方23
【藥物組成】生南星9克,生附子9克,生川烏9克,白膠香12克,麝香3克,冰片6克,蚤休30克,黃藥子30克,蘆根12克,穿山甲9克,皂角刺12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制成散劑,密封貯存。用時尋找患者疼痛最劇烈的部位或反應(yīng)于體表的疼痛部位敷藥,如疼痛部位散在,患肯感覺模糊不清者,選取痛處周圍的穴位敷藥:方法為以生理鹽水清潔局部皮膚后,取藥末5克,以茶水調(diào)成糊狀外敷。敷藥厚度一般為5毫米,最薄不少于2毫米,敷藥后蓋上紗布并用膠布固定。敷藥時間一般為6-8小時,12小時后可重復(fù)使用。 方24
【藥物組成】蟾酥30克,雄黃30克,冰片30克,鉛丹30克,皮硝3克,乳香50克,沒藥50克,血竭50克,硇砂10克,麝香1克,大黃100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米醋或溫開水(豬膽汁更好)調(diào)為糊狀,攤布油紙上或?qū)⑺幏廴鲈谲饺馗嗨幟嫔?,貼于痛處,每日1次。 方25
【藥物組成】馬錢子2克,羌活12克,川芍12克,郁金12克,土元6克。 *必要時可加麝香、冰片以增強藥力。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痛。 【用法】共研細末,以醋或白酒調(diào)和外敷癌痛部位。 方26
【藥物組成】生南星1份,生半夏1份,冰片1份,生川烏1份,生馬錢子0.5份,生芙蓉葉適量。 *如有血瘀,加川芎、赤芍、劉寄奴、王不留行、穿山甲、雞血藤等。 【適應(yīng)證】各種腫瘤疼痛。 【用法】前5味共研為細末,加芙蓉葉適量搗爛混合,調(diào)成糊狀,貯冰箱內(nèi)保存。用時取之敷于疼痛體表部位,再貼油紙,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方27
【藥物組成】蜈蚣3條,壁虎2條,冰片5克,水蛭5克,全蝎10克,土元10克,生草烏10克,馬錢子1克,黃藥子30克,五倍子15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陳醋調(diào)成稀糊狀,外敷疼痛劇烈的對應(yīng)體表部位及相應(yīng)腧穴,敷藥厚度為1-2毫米,上蓋紗布、塑料薄膜各一層,再用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 【注意事項】敷藥過程中如出現(xiàn)皮膚過敏,應(yīng)硬時停藥,并作對癥處理。 方28
【藥物組成】川芎15克,生南星15克,蟾酥2.5克,地龍15克,重樓10克,白蘞10克,三七粉10克,金龜蓮10克,露蜂房5克,冰片2.5克。 【適應(yīng)證】晚期癌癥疼痛,一般起效時間為15-20分,作用持續(xù)時間2-3小時。 【用法】上藥研末,放人75%酒精500毫升中,浸泡1周(用微火加熱后放置尤佳),每日3-4次,外擦疼痛部位,也可用食醋將上藥調(diào)為糊狀,外敷疼痛部位,每日1-2次,用食品塑料薄膜蓋藥膏上。 方29
【藥物組成】生南星9克,生白附子9克,生川烏9克,雪上—杖蒿24克,蟾酥1克,沒藥9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凡士林油凋膏,外敷痛處,紗布固定,24小時后去掉,隔日再用。 方30
【藥物組成】生大黃20克,黃柏20克,黃連20克,蘇木20克,田三七20克,細辛20克,生馬錢子20克,冰片10克。 【適應(yīng)證】癌性疼痛。 【用法】上藥浸泡于75%的酒精中7天,用時外涂疼痛部位,2-4小時上次,疼痛較重者用紗布蘸本品濕敷疼痛部位,4小時1次。 方31
【藥物組成】馬錢于20克,草烏20克,制川烏20克,細辛40克,蟾酥20克,乳香20克,白術(shù)40克,冰片120克,血竭40克,生南星20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癥疼痛。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混勻后裝入藥袋,每袋含藥粉36 克,將藥袋置于神闕穴或痛處,其上放置熱熨袋,每日1次,10 次為1個療程,可連續(xù)應(yīng)用。 方32
【藥物組成】馬錢子、莪術(shù)、五靈脂、川芎、川烏、樟腦、冰片,按1:4:4:4:2:2:2的比例配制。 【適應(yīng)證】各種癌性疼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塑料袋密封備用,用時按疼痛范圍大小取適量藥末,用蓖麻油調(diào)成膏狀,敷于痛處,敷藥面積宜大于疼痛面積,厚約3毫米,外以膠布同定。藥后疼痛降至二級者不可再用,三級以上者3天換藥1次,直到疼痛不再繼續(xù)或疼痛減輕為止。 方33
【藥物組成】蜈蚣10條,水蛭15克,全蝎15克,血竭10克,白芥子10克,白花蛇2條,蟾酥2克。 *兼氣滯者,加元胡、柴胡、川楝子、木香; *兼血瘀者,加川芎、紅花、乳香、沒藥、益母草、劉寄奴: *兼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術(shù)、茯苓。 【適應(yīng)證】胃癌疼痛,劇烈難忍,或疼痛徹背者。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過篩,裝瓶備用;每次服用1.5-3克,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服用。 方34
【藥物組成】巴豆(去皮)2粒。砒石指肚大1塊,大棗泥4個。 【適應(yīng)證】各種癌癥,后期疼痛難忍,皆可用之。 【用法】三藥共搗調(diào)勻,做成直徑1厘米左右,長3厘米的藥條,納于兩側(cè)鼻腔中,10分后疼止取出。 方35
【藥物組成】黨參15克,白術(shù)15克,茯苓15克,姜半夏15克,木香15克,天仙藤15克,山楂肉30克,雞內(nèi)金12克。 【適應(yīng)證】重度癌癥疼痛。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說明】同時服用美國路坦醫(yī)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路泰(硫酸嗎啡緩釋片)30毫克,每12小時1次,效果欠佳者加服至60毫克,每12小時1次,最少服用7天。 方36
【藥物組成】制川烏15克,蜂蜜30毫升。 【適應(yīng)證】晚期癌痛。 【用法】上藥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60-80分,濾渣約剩100毫升,如法再煎,2次藥液混合,分上、下午2次服用。 方37
【藥物組成】馬錢子科植物番木鱉樹干燥成熟種子。 【適應(yīng)證】癌件疼痛。 【用法】將上藥于麻油中炸至膨脹焦黃后,濾凈油冷卻研末裝膠囊,每丸200毫克,每次1丸,每日3次,連服3天,有效則維持;如疼痛無明顯緩解,則增為每次2丸,每日3次維持,同時從第1天起逐漸減原止痛劑劑量或種類。 方38
【藥物組成】羊躑躅15克,茉莉花根5克,當歸50克,石菖蒲5克,麻黃15克。 【適應(yīng)證】骨轉(zhuǎn)移性疼痛。 【用法】上藥加水酒各半,煎取250毫升,每次服50毫升。如1小時后疼痛不緩解再服50毫升,以痛止為度。 方39
【藥物組成】荊芥20克,川烏20克,草烏20克,細辛5克,川芎30克,蓽茇30克,馬錢子15克。 【適應(yīng)證】痛性疼痛。 【用法】上藥研末浸泡于75%酒精400毫升中,密閉浸泡7天后,再放人冰片粉15克備用。外擦疼痛部位,每日數(shù)次。 方40
【藥物組成】方①柴胡15克,生大黃15克,枳殼15克,郁金30克,元胡30克,炒白芍30克,雞血藤30克,生甘草10克,制南星10克,制半夏10克,肉桂6克,蜈蚣4條。 方②冰片50克,95%酒精500毫升。 【適應(yīng)證】癌性疼痛。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②將冰片浸泡于酒精中制成溶液,外擦疼痛部位。 方41
【藥物組成】山柰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大黃20克,姜黃20克,梔子20克,白花20克,黃芩20克,小茴香15克,公丁香15克,木香15克,黃柏15克,蓖麻仁20粒。 【適應(yīng)證】肺癌、肝癌疼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取雞蛋清適量,混合攪拌均勻成糊狀備用。肺癌患者敷于乳根穴,肝癌患者敷于期門穴,敷藥后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2天換藥1次。 方42
【藥物組成】甘遂9克,乳香9克,沒藥9克,丹參30克,姜黃30克,馬錢子30克,鱉甲30克,白芍18克,郁金18克,獨角蓮60克,蝎子1克,蘇木10克,蜈蚣2條,麝香0.5克,冰片3克,松香油適量。 【適應(yīng)證】肝癌疼痛。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加入松節(jié)油調(diào)成糊狀,待用時將麝香、冰片加入拌勻,敷貼時一般以期門穴為中心向四周敷涂外貼(范圍30厘米×30厘米),或者以劇痛點為中心向四周敷貼,3天換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麝香用量不宜超過1克,以免傷真氣。選用蝎子最好是鮮壁蝎,以保持力量的發(fā)揮。獨角蓮用鮮品塊莖。 方43
【藥物組成】大黃50克,黃柏50克,姜黃50克,樸硝50克,芙蓉葉50克,天花粉100克,冰片20克,生南星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雄黃30克。 【適應(yīng)證】原發(fā)性肝癌疼痛,發(fā)熱口干,尿黃赤,舌質(zhì)紅絳,脈弦滑或數(shù)。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將藥末加飴糖調(diào)成厚糊狀,攤于油紙上厚約3-5毫米,其周徑略大于腫塊,敷貼于腫塊上或痛處,每日換1次,敷藥期間停用一切止痛劑。 【注意事項】如敷藥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丘疹或發(fā)皰,則暫停1-3天,待局部皮膚恢復(fù)正常再敷。 方44
【藥物組成】仙人掌(去刺)適量,五倍子50克,生大黃50克,冰片50克,制馬錢子50克。 【適應(yīng)證】肝癌疼痛。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備用,與仙人掌和勻膏狀如薄餅,根據(jù)病人疼痛部位及范圍大小,將調(diào)勻的藥膏外敷患處,隔日換藥1次,15天為1個療程,休息3-5天后再進行下一療程。敷藥期間停用其他止痛藥。 方45
【藥物組成】冰片3克,藤黃3克,麝香0.3克,生南星20克。 【適應(yīng)證】腎癌局部疼痛。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用酒、醋各半調(diào)成糊劑,涂布于腰部瘀塊或疼痛處,干后即換藥。如無皮膚刺激癥狀可連續(xù)使用。 方46 【藥物組成】雄黃60克,明礬60克,青黛60克,皮硝60克,乳香60克,沒藥60克,血竭30克,冰片10克。 【適應(yīng)證】晚期肝癌、胰腺癌劇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拌勻,分成30-60克1包備用。用米醋和豬膽汁各半調(diào)藥末1包,外敷患處,藥干后再以醋膽汁潤浸,每日1次,每日敷8小時左右,部分患者夜間外敷效果較好。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17.疼痛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