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丹與西黃丸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發(fā)表者:何秀蘭 (訪問人次:1743)
小金丸、西黃丸是我們臨床最常用的兩個治療腫瘤的傳統(tǒng)中成藥,是有效抗腫瘤成方之一。在這里,強調“傳統(tǒng)”兩字,一方面說明它的歷史悠久,經(jīng)久不衰;另一方面它體現(xiàn)著前人的治方原則。 小金丹、西黃丸均出自清代王維德《外科癥治全生集》,《外科全生集》刊于乾隆五年(1740),是王維德對其先人祖?zhèn)髅丶白约航?jīng)驗的總結,從目前的資料看,至少王維德的曾祖父就已經(jīng)從醫(yī),并對“瘍科”興趣濃厚,記錄下不少經(jīng)驗之談?!锻饪瓢Y治全生集》是中醫(yī)外科的經(jīng)典書籍,不可不讀。 小金丹的治方初衷是用治一切流注、痰核、瘰疬、乳巖、橫痃、貼骨疽、蟮拱頭等癥。名之“金”知其寶貴,“丹”乃精練之意??梢姳痉皆谧髡咝闹械姆至俊G宕t(yī)家馬培之評論此方“此丹祛痰化濕,去瘀通絡極效。” 小金丹由10味藥組成,從藥味來看,其中6味藥帶辛(麝香、草烏、白膠香、乳香、當歸、墨炭),6味藥帶苦(五靈脂、木鱉、草烏、乳香、沒藥、白膠香),2味藥帶甘(五靈脂、當歸),1味藥帶咸(地龍)。從劑量上看,其重用辛苦之味,意在行氣活血、清泄發(fā)散,同時又佐以1味軟堅散結之咸味藥,使以2味補益和中之甘味藥。從藥性來看,7溫(木鱉子、麝香、草烏、五靈脂、乳香、當歸、墨炭),1寒(地龍),2平(沒藥、白膠香)。本方集7味溫藥,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外科溫通的思想,而佐以1味寒藥,使以2味平藥,目的是使全方溫而不燥,可見前人治方之周全。 小金丹的君藥是木鱉子,木鱉子藥力峻猛,易傷正氣,有大毒,同時它又對各種腫瘍、折傷、疳積、痞塊、痿痹、鶴膝等有不錯的療效,所以不用有些棄之可惜,但木鱉子動物實驗的中毒劑量比較低,所以《中國藥典》2005年版記載的用量為0.9~1.2g,入丸、散。現(xiàn)在臨床上用的木鱉子都是制過的,而不是生藥,所以比較安全。臨床上有的醫(yī)生治療腫瘤和類風濕關節(jié)炎,最大劑量用到10~15g,但我們不提倡這么大量的用。到目前木鱉子毒性的成分及中毒機理并不十分清楚,但木鱉子水煎劑長期給藥可以造成大鼠肝臟、腎臟損傷,這是實驗證實的。傳統(tǒng)小金丸中的木鱉子是制過的,每丸含量0.18克,一日兩次,是0.36克,所以是很安全的。 小金丹里還有一味所謂有毒的藥是草烏,也是本方的臣藥,草烏辛溫,有大毒。明代名醫(yī)楊清叟曾著《仙傳外科秘方》,言草烏治“凡風寒濕痹,骨內冷痛,及損傷入骨,年久發(fā)痛,或一切陰疽腫毒?!薄侗静菥V目》謂之:“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辈轂醯闹饕行С煞质菫躅^堿,烏頭堿主要使迷走神經(jīng)興奮,對周圍神經(jīng)損害,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緊束感等,通過興奮迷走神經(jīng)而降低竇房結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點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損害心肌等。但久煎能解其毒,煎一小時以上者,其毒性不足生藥的1/2000。傳統(tǒng)小金丹中用的草烏是經(jīng)過綠豆同煮,煮到綠豆開花的程度,再磨粉入藥,而且每丸的含量也只有0.18克,所以也是很安全的。 方中另以五靈脂、乳香、當歸活血化瘀、消腫散結,地龍通絡,白膠香調氣血,墨炭消腫化痰,麝香走竄通絡、散結開壅。 麝香大家都知道是名貴的中藥,芳香走竄,通行十二經(jīng),醒神開竅、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每丸含量0.036克。國家標準每次0.03~0.1克。乳香、沒藥、白膠香都是樹脂類藥,以活血化瘀、去腫生肌為主。墨炭是用古松樹燃燒后產(chǎn)生的碳灰制成,取其色黑入血,活血止血的作用,現(xiàn)在已少用。 小金丹的應用指癥應該是偏于陰證的包塊,湯頭歌訣中是這樣編列的:小金專主治陰疽,鱉麝烏龍靈乳儲,黑炭膠香歸沒藥,陰瘡流注乳癌除。小金丸用于癥見包塊皮色不變,腫硬作痛。所以目前小金丹臨床應用的范圍很廣,可用于治療乳腺、淋巴結、甲狀腺、食管、胃、肺、肝、腎、骨、前列腺等處良性或惡性腫瘤。特別適用于乳腺癌,本人施治乳腺癌,小金丹往往為成藥中首選藥,對病人有肯定療效,這也是王洪緒先賢最大的貢獻之一。 從目前資料看還沒有小金丸中毒的報道。 西黃丸的治方初衷是用治一切乳巖、橫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癰、腸癰等癥。以君藥“犀黃”命名。 西黃丸的組成相對簡單,牛黃、麝香、乳香、沒藥僅4味藥,1味寒,2味溫,1味平;3味辛,3味苦,1味氣極香,牛黃為君藥,麝香為臣藥,乳香、沒藥為佐。整方的作用在于解毒通絡,化瘀散結。 犀黃是指犀牛的膽結石,目前都用牛黃代替,療效應該是一樣的。牛黃是指??苿游稂S?;蛩5哪懩医Y石,天然牛黃很珍貴,國際上的價格要高于黃金,但目前臨床一般藥用的大多是人工牛黃,它的價格就比較便宜。牛黃甘,涼,歸心、肝經(jīng),有清熱解毒、化痰開竅、涼肝熄風的功能,現(xiàn)代研究證實牛黃有消炎、解熱、鎮(zhèn)靜、抗驚厥等作用。 傳統(tǒng)西黃丸的用量是每次服3克,一日2次,每次的藥量中含麝香約0.15克,含牛黃約0.03克,含乳香、沒藥約各1克。 因其用藥比較名貴,所以傳統(tǒng)上西黃丸并非大眾用藥。但隨著腫瘤發(fā)病率的增高,與西醫(yī)動輒上千的藥物相比,西黃丸就成了大家能接受的,臨床也確實有一定療效的常用藥。目前西黃丸在腫瘤領域,應用范圍廣,用于治療各種腫瘤及預防腫瘤的復發(fā)。 作為中醫(yī)腫瘤大夫,我認為還是要辨證用藥。由以上的比較可知:化瘀的力度,西黃丸大于小金丹;化痰的力度,小金丹大于西黃丸;兩者均有解毒的作用,小金丸偏于解寒毒,西黃丸偏于解熱毒;小金丹偏溫,西黃丸偏涼;理論上兩者均應用于實證,虛證不宜,尤脾胃虛寒的不宜用西黃丸,肝腎有損傷的不宜長時間服小金丹。但是對腫瘤患者來講,對寒熱證的表現(xiàn)不必過于拘泥,用藥面可以廣一些。 此外,傳統(tǒng)外科用藥蟾酥丸、梅花點舌丹等,均可作為治療腫瘤的優(yōu)選用藥。目前一是由于產(chǎn)品生產(chǎn)廠家偏廢,二是用藥適用范圍偏窄,基本上醫(yī)生已很少采用。但此二藥用于腫瘤治療還是有很大可取之處,蟾酥丸對喜用干蟾皮治腫瘤的醫(yī)生,就是個較好的選擇;梅花點舌丹用于舌癌、口腔內癌,有時會有很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