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本病是視網膜脈絡膜黃斑區(qū)的局限性炎癥,有反復發(fā)作的傾向。黃斑區(qū)是中心視力的據(jù)點,一旦發(fā)病,正前方視物泛暗,視力下降,或有視物變形,視大為小,視小為大,視正反歪,對物體的顏色也有色差感。本病雖有復發(fā),但也可自愈。倘若發(fā)作次數(shù)頻繁,每有視力減退,不能恢復正常。黃斑區(qū)視網膜與脈絡膜緊密相接,黃斑區(qū)視網膜的營養(yǎng),也賴于脈絡膜供給,故凡黃斑區(qū)的視網膜或脈絡膜單一有病,常是互相波及,所以臨床上稱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西醫(yī)對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體內病灶感染形成的過敏反應(如結核、鏈球菌、葡萄球菌等)有關,也有認為脈絡膜血管痙攣所致。
本病的診斷依據(jù)是借助檢眼鏡檢查,可在黃斑區(qū)見到輕度隆起,有水腫、團狀滲出;或見充血或出血點,黃斑區(qū)模糊,其周圍可見反射輪,若見雙反射輪,則表明黃斑區(qū)水腫較重。另外還可按伸向黃斑區(qū)附近的血管作判斷,如猝然見到血管模糊或消失,則表示有水腫跡象。近年,臨床也常應用熒光造影,顯示黃斑區(qū)水腫是否系其毛細血管有滲漏現(xiàn)象。再則,應用平面視野檢查,可發(fā)現(xiàn)中心有相對或絕對性暗點。炎癥消退后,局部有黃白色點狀或片狀的硬性滲出,有時可見密集狀細小點滲出,中心反射可恢復出現(xiàn),也可永恒消失不現(xiàn)。黃斑區(qū)鄰近血管,當水腫消退后再現(xiàn)清晰。
本病西醫(yī)常用擴張血管的藥物和激素類藥物,也有采用對癥施藥,如促進滲出吸收的藥物、能量合劑、維生素等。
本病中醫(yī)根據(jù)病人的自覺癥狀命名,常見有“視惑”、“視瞻昏眇”、“視正反斜”、“視大為小”、“視小為大”等。古人認為本病是由勞神血少、肝腎陰虧所致,故常以補虛培本。現(xiàn)今臨床認為多因濁邪上犯,氣滯血瘀,肝腎虧損等而發(fā)病。凡屬濁邪上犯,用三仁湯或溫膽湯加減;氣滯血瘀多用清肝解郁、行氣活血之品;若因肝腎二虧,多用補益肝腎本品。本病近年通過臨床實踐,證明中醫(yī)療效優(yōu)于西醫(yī)
1.[處方名稱]昆藻二陳湯
[功能主治]功能化痰軟堅,行氣散結。主治中心性視網膜炎中期與后期。
[處方組成]法半夏9克、陳皮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烏梅10克、昆布12克、海藻10克、牡蠣(先煎)30克、膽南星10克、枳實10克、生姜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二目干澀,頭暈耳鳴,加黑芝麻、首烏、當歸;口渴引飲,大便燥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者,加知母、山梔、夏枯草、決明子、天花粉等;五心煩熱,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加用熟地、沙參、麥冬、石斛、女貞子、地骨皮、銀柴胡等。
[療程療效]應用44眼,顯效(視力提高4行,或恢復至1.0以上,黃斑區(qū)滲出消失,或明顯吸收)21眼,占48%;進步(視力提高2-3行,眼底黃斑區(qū)滲出減少)18眼,占41%;無效(視力與眼底無改變)5眼,占11%。
[處方來源]江蘇省淮陰市中醫(yī)院曹志沖。
[處方備注]曹氏對黃斑區(qū)滲出,視為由“痰”引起,故行氣消痰。昆布、海藻與甘草合用,傳統(tǒng)視為禁忌,近年臨床應用較為廣泛,未出現(xiàn)有不良反應的報道
2.[處方名稱]滋陰活血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利水,滋陰明目。主治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處方組成]山藥15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丹皮12克、棗皮15克、丹參15克、川芎12克、當歸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水腫嚴重,茯苓加倍,并加車前、豬苓或赤小豆;水腫消退,有滲出,酌加昆布、海藻、夏枯草;恢復期,加強清肝明目,選用石斛、菊花、杞子、青箱子、決明子、木賊草;失眠加夜交藤、遠志、棗仁;眼酸脹痛加白芷、蔓荊。
[療程療效]治療43例53眼,痊愈41眼(77.36%),顯效7眼(13.20%),進步3眼(5.66%),無效2眼(3.78%)??傆行蕿?6.22%。服藥最少13劑,最多47劑。視力好轉最早3天,最遲13天。
[處方來源]湖北沙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阮永梧
3.[處方名稱]知柏地黃湯
[功能主治]功能滋陰降火。主治急性視網膜炎色素上皮炎。
[處方組成]熟地30克、山藥15克、山萸肉15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口渴咽干,熟地改為生地;大便稀者加黃芪10克、陳皮10克、白術10克;失眠加棗仁15克、柏子仁15克;視網膜下積液加車前子10克。
[療程療效]應用21例23眼,治愈(30天內視力增至l.0以上,眼底病變消失,或只留色素沉著,螢光造影無滲熒)19眼,有效(病變減輕)3眼,無效1眼。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醫(yī)院雷嘉啟。
[處方備注]本方乃古方今用,用之得當,收效神速
4.[處方名稱]加減五苓散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燥濕,通陽利水。主治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處方組成]豬苓6克、茯苓12克、澤瀉9克、川桂枝3克、炒白術6克、蒼術6克、楮實子9克、杭菊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有瘀滯加田七、丹參;滲出多加夏枯草、蟬衣、海藻;水腫明顯加車前子。
[療程療效]治療41例,痊愈(視力恢復到1.0,臨床癥狀全部消失)22例(53.65%),顯效(癥狀基本消失,視力增至O.5以上)10例(24.4%),好轉(視力恢復在0.4以下)8例(19.5%),無效1例??傆行?7.55%。
[處方來源]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仁濟醫(yī)院陸南山。
[處方備注]陸氏認為本病多數(shù)屬脾虛水濕上泛,故用五苓散加減治療。肺、脾、腎乃屬于通利水道,水腫為患,經曰責之以脾,故用五苓散以健脾溫陽利水。乃屬古方今用之一得
5.[處方名稱]行氣活血利水方
[功能主治]功能行氣活血,利水明目。主治全身癥狀不明顯的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處方組成]生黃芪30克、丹參30克、川芎10克、茯苓30克、茺蔚子10克、車前子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如眼底黃斑區(qū)水腫消退,視力提高不明顯者去車前子、茯苓、茺蔚子、川芎,加柴胡10克、沙參5克、白芍20克、甘草6克等。
[療程療效]應用42例,治愈(視力提高1.0以上,眼底水腫、滲出消失)計39例;好轉(視力提高3行以上,黃斑區(qū)水腫、滲出消失,或仍有滲出)計2例,無效1例。
[處方來源]山東省菏澤地區(qū)中醫(yī)院閻玲。
[處方備注]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有些病例除視物昏糊或視正反斜、視大為小等自覺癥狀之外,其余自無苦楚,臨床確也無證可辨。閻氏運用眼底望診,見有水腫,重用活血之品,佐以生黃芪益氣,乃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