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齲病
齲病是牙體硬組織逐漸毀壞崩解形成實質(zhì)缺損的一種疾病。發(fā)病率極高,平均有50%以上的人患有齲病。齲病的特征是牙齒
硬組織在色、形、質(zhì)方面都發(fā)生變化。淺齲平時無自覺癥狀,只是在檢查時才被發(fā)現(xiàn)。中齲因冷、熱、甜、酸等刺激在病牙
處會引起敏感的疼痛,但刺激去除后,癥狀即消失。深齲因溫度和化學刺激、食物嵌入均引起明顯的牙痛,一般也不發(fā)生自
發(fā)性疼痛。隨著齲病病程的進行和發(fā)展,如侵及牙髓組織便出現(xiàn)牙髓炎癥狀;侵及牙周膜便出現(xiàn)根尖周圍炎的癥狀;侵及頜
骨便出現(xiàn)頜骨骨髓炎的癥狀,并會出現(xiàn)咀嚼功能異常,消化能力下降,頜面部畸形等癥狀。
目前認為齲病主要是由細菌和含糖食物作用于易感的牙面而引起,但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
齲病的診斷主要依據(jù)牙齒硬組織的色、形、質(zhì)來區(qū)分。齲病分為五度,第一度為釉質(zhì)齲,破壞在釉質(zhì)內(nèi),色黑浸狀、白堊狀
;形表面缺損,卡住探針;質(zhì)松軟、粗糙;第二度為牙本質(zhì)淺齲,洞底在牙本質(zhì)淺層;第三度為牙本質(zhì)深齲,洞底在牙本質(zhì)
深層,但未引起牙髓及根尖??;第四度為洞底在牙本質(zhì)深層,或已穿髓,牙髓已感染或壞死;第五度為殘根以及牙冠全部或
絕大部分破壞,非齲所致的殘根不包括在內(nèi)。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的治療,主要是根據(jù)齲病的不同程度分別采用氟化鈉甘油糊劑、硝酸銀等藥物治療,以及充填、嵌體和人造
牙冠等手術(shù)治療,甚至拔除喪失功能的病牙。
本病在中醫(yī)臨床中屬“齒齲”范疇,俗稱“蛀牙”、“蟲牙”。如《仁齋直指方》曰:“凡人飲食不能潔齒,腐臭之氣淹漬
日久,齒齦有孔,蟲蝕其間,蝕一齒盡,又度其余?!敝嗅t(yī)學認為口腔不潔,牙齒污積,食物殘渣塞于齒縫日久蝕齒;平素
嗜食甘甜膏粱厚味,胃火熾盛,濕熱上攻,熏蒸于齒;或腎精虧損,骨髓不足,陽明脈虛而致。內(nèi)治主要采用清胃瀉火、補
腎固齒、消瘀通絡、祛風止痛等法。外治方法亦多,有充填、含漱、煙熏、針灸等
1.[處方名稱]加味育陰煎
[功能主治]功能滋腎清胃,清熱止痛,主治腎虛、胃火所致牙痛。
[處方組成]生地15克、麥冬9克、玄參15克、知母9克、石膏30克、白芷9克、牛膝6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
[辨證加減]腫脹熱痛者加銀花、丹皮;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舌紅赤加桃仁;有外感癥狀者加荊芥、防風。
[療程療效]治療45例,痊愈43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陜銅川礦務局徐家溝礦醫(yī)務所徐光華。
[處方備注]腎主骨,齒者骨之余,陽明絡于齦,而胃屬陽明。本方從牙痛的標胃火與本腎虛而設,生地、麥冬、玄參滋陰降
火治腎;知母、石膏清胃經(jīng)之熱;牛膝導熱下行;白芷引藥入陽明經(jīng);薄荷清上焦之火。標本結(jié)合,胃腎兼顧,是為有效
2.[處方名稱]毛茛方
[功能主治]功能殺蟲止痛。主治齲齒痛。
[處方組成]鮮毛茛2-4克,齲洞充填;或10-20克,取汁填敷。
先清潔口腔及患部牙縫中的積垢,用鮮毛茛葉2-4克洗凈后搗成泥狀,充填齲洞中,待流涎水,牙痛癥狀消失后,清除藥渣,
用清水漱口?;蝓r毛茛葉10-20克洗凈后搗爛取汁,用脫脂棉浸藥汁,填敷患處。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00余例,均獲顯著效果。
[處方來源]甘肅省武都地區(qū)醫(yī)院母永祥。
[處方備注]毛茛辛溫、有毒,一般作外用,不作內(nèi)服,為止痛良藥。母氏用以治療齲齒痛,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而且劑量小,時
間短,局部用藥,見效快。毛茛一般鮮用效佳,必須注意的是不能內(nèi)服,因毛茛含有強烈揮發(fā)性刺激成分,內(nèi)服會引起劇烈
胃炎,嚴重者并會產(chǎn)生中毒癥狀
3.[處方名稱]牙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解毒,殺蟲止痛。主治齲齒、牙髓炎、牙周炎引起的牙痛癥。
[處方組成]馬蜂窩10克、白芷2克、花椒2克、良姜2克,丁香2克、吳茱萸2克、黃連1克、細辛1克、冰片1克,將馬蜂窩放95
%酒精中浸泡后取出成灰;白芷、花椒、良姜、丁香、吳茱萸、黃連、細辛放爐火旁烤干后,去掉雜質(zhì)并研細粉,過120目篩
,取冰片用乳缽研細粉,與上藥混合均勻。早晚2次蘸藥粉于痛處。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8例,用藥3-5天后,均達到滿意的止痛療效。
[處方來源]山西省長治軍分區(qū)衛(wèi)生所李春杰。
[處方備注]本方的特點是將治療牙痛的藥物制成散劑,敷在痛點進行直接的局部治療。方以馬蜂窩為主藥,馬蜂窩又名露蜂
房,即大黃蜂之窠,甘平有毒?,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馬蜂窩有非常強的殺菌作用
4.[處方名稱]香辛含漱湯
[功能主治]功能解毒祛風,通絡止痛。主治齲齒痛。
[處方組成]獨活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蓽撥10克、黃芩10克、細辛5克、丁香3克、甘草3克。水煎汁,待溫含漱后再吞
服。每次2至3口,每日4至6次。
[辨證加減]若兼表證,偏風寒者加荊芥、防風各10克;偏風熱者加薄荷、銀花各10克;陽明實熱加大黃、玄明粉各10克;陰
虛火升加生地、黃柏各1O克;疼痛劇烈加白芷10克、川椒3克。
[療程療效]治療42例,痊愈40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四川省中江縣倉山鎮(zhèn)衛(wèi)生院李知白。
[處方備注]采用含漱法治療齲齒,在中醫(yī)學中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李氏采用含漱和內(nèi)服相結(jié)合的方法治療齲齒痛,是本方
的特點。本方以解毒、鎮(zhèn)痛的細辛、丁香、蓽撥為主藥,因此止痛效果較滿意
5.[處方名稱]樟腦霜
[功能主治]功能殺蟲止痛。主治火牙、蟲蛀所致的牙痛癥。
[處方組成]樟腦、艾絨。取小茶盅一只,杯口用紙封固,用針在紙上密刺小洞,把樟腦鋪在紙面上約3毫米厚,再把艾絨覆蓋
在樟腦上面,點火燃艾絨,待樟腦全部熔解,揭去紙及艾絨灰,在茶盅內(nèi)壁上有一層白色的霜,取霜涂于牙痛處即可。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2例,療效滿意,涂于牙痛部位3分鐘后疼痛減輕,10分鐘后痛止。
[處方來源]江蘇常熟市練塘中心衛(wèi)生院張耀祖。
[處方備注]樟腦辛溫、有小毒,《本草綱目》記載樟腦“殺蟲治齲齒”?,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樟腦有輕度的局部麻醉作用,
因此鎮(zhèn)痛效果是明顯的
6.[處方名稱]細辛碎補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疏風,散結(jié)止痛。主治齲齒痛及冠周炎、牙周炎、牙髓炎等引起的牙痛。
[處方組成]細辛3克、骨碎補9克、白蒺藜12克、連翹9克、荊芥6克、薄荷4.5克、牛蒡子6克、牙皂9克、升麻3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牙痛腫脹者加白芷、赤芍;牙痛反復者加丹皮、山梔。
[療程療效]治療100余例,療效滿意。一般服1-3劑奏效,最多4劑即可完全止痛。
[處方來源]湖南省常寧縣中醫(yī)院彭開瑩。
[處方備注]暴患牙痛,多屬風寒激動胃經(jīng)實熱,上沖為痛。久患牙痛屬腎虛,虛火上浮所致。本方以細辛疏風解熱,開竅止
痛;骨碎補壯腰腎,續(xù)筋骨,活血止痛,合細辛同為主藥;配白蒺藜、連翹、荊芥、薄荷散寒清熱,疏風止痛;牛蒡子、牙
皂疏風消腫,散結(jié)止痛;升麻升陽透表,引藥效達痛所。因此本方對實熱或虛火牙痛均有清散之功。
7.[處方名稱]定痛飲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齲齒痛。
[處方組成]倒垂柳樹白皮50克、水豆腐50克、細辛10克、苦參15克。先將垂柳白皮切碎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1000至1500毫升,
煎至500毫升,去渣取汁回入鍋內(nèi),再加入細辛、苦參、水豆腐煎沸,去渣取汁備用。
先用牙膏刷牙,使牙面和牙縫保持清潔,再以上藥含漱2-5分鐘后吐出,連續(xù)含漱3次,每日共9次。此藥液忌內(nèi)服。少吃辣、
甜、酸食物,痛止后仍宜用藥1-2天。牙齦腫痛者可配服清胃散。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74例,有效172例,無效2例。1-5天見效。
[處方來源]江西景德鎮(zhèn)自來水公司醫(yī)務室程爵棠。
[處方備注]齲齒的產(chǎn)生與口腔不潔有較密切的關(guān)系,加強口腔衛(wèi)生,保持牙縫的清潔,可使齲齒的致病菌無滋生之地。本方
即將口腔衛(wèi)生與藥物含漱相結(jié)合?!短票静荨酚涊d:“柳白皮煮含主齒痛”,水豆腐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之功能,納入細
辛、苦參則解毒止痛功效倍增。
8.[處方名稱]消瘀清熱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主治牙痛,牙齦腫痛。
[處方組成]生地15-3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紅花6克、黃芩10-15克、甘草5克、白芷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牛
蒡子10克、薄荷6克,水煎服。輕者日服1劑,重者日服1劑半,嚴重者日服2劑。
[辨證加減]牙痛甚者加細辛3克;齒齦腫脹明顯者加桃仁6-10克;熱盛而便秘者加大黃10克;牙痛波及頭面者加生赭石30克、
牛膝12克或雙鉤藤、僵蠶、夏枯草各12克;齒衄加蒲黃6克;有膿腫形成者加蒲公英30克。
[療程療效]治療52例,男性20例,女性32例。結(jié)果痊愈45例,占86.5%;好轉(zhuǎn)6例,占11.5%;無效1例,占2%。療程最短者2
天,最長者20天。
[處方來源]湖南省平江縣人民醫(yī)院馮根源。
[處方備注]臨床上牙痛屬胃火實證者頗多,當胃火上炎,灼傷齦肉,血絡瘀阻時,患者一般多有腫脹、紅赤、疼痛、部位不
移等血熱瘀阻之證。其治療若只清胃火而不散瘀,則腫脹難消,但散瘀而不瀉火,則病因不除。因而只有消瘀與清胃火同時
進行,才能提高療效。(
9.[處方名稱]牙疼速效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胃火,祛風熱,涼血解毒。主治齲齒疼痛,牙齦腫痛,牙齦出血等。
[處方組成]生地30克、石膏30克、丹皮12克、青皮12克、荊芥9克、防風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上門牙疼屬手少陰心經(jīng)火,加黃連6克、麥冬12克;下門牙疼屬足少陰腎經(jīng)火,加知母、黃柏各12克;上兩邊牙疼
屬足陽明胃經(jīng)火,加白芷、川芎各9克;下兩邊牙疼屬足太陰脾經(jīng)火,加白術(shù)、白芷各9克;右上方牙疼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火,
加大黃10克(后下)、枳殼9克;右下方牙疼屬手太陰肺經(jīng)火,加黃芩、桔梗各9克;左上方牙疼屬足少陽膽經(jīng)火,加梔子9克、
膽草12克;左下方牙疼屬足厥陰肝經(jīng)火,加柴胡9克、敗醬草12克;牙齦出血屬陰虛火浮,虛火擾動陰血,加旱蓮草、仙鶴草
各12克、金銀花18克;牙齦腫痛化膿屬血分熱,加蒲公英30克、連翹12克。
[療程療效]治療42例,痊愈41例,無效1例;服藥最多12劑,最少1劑。
[處方來源]安徽省風臺縣鍋碗廠診所王永茂。
[處方備注]采用經(jīng)絡學說指導用藥的加減變化,是王氏經(jīng)驗的一大特點。如炎癥程度嚴重須盡早配入抗菌素的治療,以防并
發(fā)骨髓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