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參湯 【原文】 1.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26) 2.傷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shù)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168) 3.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169) 4.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视嬎瑹o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170) 5.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222) 6.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組成與用法】 知母六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一升,日三服。 【功效】辛寒清熱,益氣生津。 【醫(yī)案】 1.經(jīng)期過長 初診:2005年8月24日。李某,25歲,經(jīng)量過多1年,尤其在經(jīng)期第3天,經(jīng)色鮮紅,偶夾血塊,數(shù)月來經(jīng)期延長,末次月經(jīng)8月11日來潮,至今半月未凈,經(jīng)量已少,色暗黑,腰痛倦怠,納差,二便正常。平素月經(jīng)5~6天凈。生育史:1-0-0-1,放置宮內(nèi)節(jié)育環(huán)。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清熱瀉火,益氣止血。 方劑:白虎加人參湯合梔子豉湯加減。 石膏20g 二診:2005年8月29日。月經(jīng)8月26日凈,舌脈如上。婦科檢查:外陰無殊,陰道通暢,宮頸重度糜爛,宮體后位,質(zhì)地中等,正常大小,活動度可,壓痛,兩側(cè)附件壓痛。西醫(yī)診斷:(1)慢性盆腔炎。(2)慢性子宮頸炎。 改用清理濕熱中藥繼續(xù)治療。 2.經(jīng)期過長 初診:2005年12月26日。彭某,41歲,末次月經(jīng)12月1日來潮,因經(jīng)量過少,于經(jīng)期第3天曾服用益母草沖劑后經(jīng)量轉(zhuǎn)多,四天后開始減少,至今26天未凈,血量極少,色黑,倦怠無力。平素月經(jīng)基本正常,白帶不多,納可。兩側(cè)輸卵管結(jié)扎已經(jīng)10多年。舌稍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清熱瀉火,益氣止血。 方劑:白虎加人參湯合梔子豉湯加減。 黨參15g 進藥一劑,陰道出血即凈。 3.流產(chǎn)后惡露不絕發(fā)熱 參見“竹葉石膏湯”條第8案。 【按語】 一般來說,白虎湯的臨床適應證為陽明氣分經(jīng)熱熾盛而有身大熱、口大渴、汗大出和脈洪大,大凡具備上述四大癥狀者,便可以使用白虎湯(《傷寒論》第176條“里有寒”為錯簡),而白虎湯變方之主治,也應不離其宗。其實,深究之則不然,《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中,就以白虎加人參湯治療僅僅表現(xiàn)“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其實,只要掌握白虎湯具備清熱瀉火和養(yǎng)陰的功效,就可以推廣應用白虎湯及其變方了。經(jīng)查《經(jīng)方各科臨床新用與探索》(王三虎、安娜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年出版)、《金匱要略現(xiàn)代研究文摘》(范永昇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醫(yī)方劑現(xiàn)代研究》(謝鳴主編,學苑出版社1997年出版)和《經(jīng)方臨床應用》(陳寶田、謝煒主編,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張仲景方劑實驗研究》(彭鑫、王洪蓓主編,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5年出版),用白虎湯于婦科血證的,尚無人語及。然而在《傅青主女科》中,就有一張治療“黑帶下”的“利火湯”,方中包含石膏和知母兩味藥物,這兩味是白虎湯的主藥,而所謂黑帶,即是陰道出血呈暗黑色者。除此之外,治療牙齦出血的玉女煎和治療熱病皮下紫斑的化斑湯,都含有石膏和知母兩味藥物,可見石膏與知母配伍適用于因火熱引起的少量出血性疾病,但非崩淋之癥。石膏何以治療血證,歷代諸多本草中均未提及。現(xiàn)代藥理認為,生石膏的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鈣離子參與血液的凝固過程,有實驗證實石膏能縮短血凝時間,離體試驗中興奮大鼠子宮;至于知母,《本草求原》稱能“治嗽血……尿血”,這些大概是白虎湯可以用于婦科血證的依據(jù),且經(jīng)過藥物配伍,常常獲得較好的療效。讀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石膏解”,記錄使用白虎加人參湯重用石膏(90g)治療外感熱病所致的產(chǎn)后出血一案,頗多收獲。 白虎湯治療漏下,在辨證上一定要屬于熱證,即《傷寒論》中所稱的“里有熱”,縱使血色暗黑者,也當辨清確為熱證方可。方中的粳米在血證中可據(jù)病情取舍,無須顧護胃陰者可不必用。 案1為漏下量少黑色,用白虎人參湯合梔子豉湯或百合地黃湯,可以增強涼血止血功效,而初診同用桃花湯者,因患者嘔惡納差,舌質(zhì)淡紅,以防前藥過涼傷胃,又可弼佐前藥止血。 案2為交接出血量少色黑,即用白虎湯合梔子豉湯加減治療獲效。 白虎加桂枝湯是治療溫瘧的方劑,“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嘔”是也。以溫瘧命名者非止一病,上溫瘧猶莫枚士所謂“瘧有寒,溫無寒。先溫而感春寒,則內(nèi)熱為外寒所抑,表實故無寒。曰溫瘧者,合二病以名之?!?/SPAN> 案1駢胎感邪于溽暑,發(fā)熱咽痛,鼻塞流涕,身冷無汗,口干便秘,唇舌紅,脈浮數(shù),與原文的“身無寒但熱”有異,故以白虎加桂枝湯合竹皮大丸以清解暑熱,以梔子豉湯合牛蒡子、蔞皮、黃芩、土圞兒疏風熱利咽喉。 案2妊娠高熱不解而無寒,全身酸楚,口渴喜飲,《素問·生氣通天論》有“體若燔炭”之謂,此案即是,由于臨床表現(xiàn)與白虎加桂枝湯證吻合,因見鼻塞,噴嚏,流涕,故合梔子豉湯、荊芥以疏風解表,一診發(fā)熱若失,二診以炒梔、豆豉、荊芥疏風解表,黃芩、甘草瀉火,白茅根、玄參、生地、白薇涼血以止衄。 白虎加人參湯是治療白虎湯證而兼見氣津兩傷的方劑。以白虎湯治療婦科疾病的機理為基礎,凡出現(xiàn)氣虛或津傷者,便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 案1、案2為經(jīng)期過長且量少色黑,均見倦怠無力傷氣現(xiàn)象,故用白虎加人參湯,其效如響;案3有鼻咽癌放療史,此類患者大多傷津傷陰在先,又時值暑天,頭暈乏力,流產(chǎn)后惡露不絕,怕冷微熱,口干喜飲,舌瘦尖細,紅而無苔,脈細,傷氣傷陰在后,其癥符合“傷寒無大熱,口燥渴,……背微惡寒者”,亦與《靈樞·刺志論》“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相類,故以白虎加人參湯出血和發(fā)熱同方而治,合竹葉石膏湯者,可以增強清熱退暑,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崩漏一癥雖然一年四季都常發(fā)生,但以溽暑多見,此現(xiàn)象符合《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的“少陽司天之政……候乃大溫……其病……血崩……”,即《素問·離合真邪論》中的“天暑地熱,經(jīng)水沸溢”,天人合一之意,白虎湯案1即是。白虎湯及其變方治療婦科熱病,并非一定為大熱之癥,如石膏用量減少,配伍白薇、竹茹、竹葉、地骨皮等,就可以治療諸多胎前產(chǎn)后的微熱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