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生姜羊肉湯 【原文】 1.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2.產后腹中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并治二十一》 【組成與用法】 當歸三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 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術一兩;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功效】溫肝養(yǎng)血,散寒止痛。 【醫(yī)案】 1.痛經 初診:2006年1月20日。鄭某,24歲,未婚。素有痛經病史,呈間斷性發(fā)作。自2005年3月份至今,每來月經的第一天,小腹及腰部疼痛較極,須口服止痛片,小腹喜溫喜按,伴惡心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偶出冷汗。平時月經周期正常,經量中等,經色鮮紅,無血塊,5~6天凈,經前無乳脹,帶下不多,納可。末次月經12月15日來潮。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軟。 治法:溫經養(yǎng)血,活血止痛。 方劑:當歸生姜羊肉湯加味。 當歸9g 二診:2006年1月24日。月經未潮,舌脈如上。 中藥守上方加紅糖(沖)30g,7劑。 三診:2006年2月18日。月經1月25日來潮,無痛經?,F為經前一周,腰痛,舌脈如上。 中藥守上方加續(xù)斷12g,7劑。 四診:2006年3月3日。月經2月26日來潮,無痛經,今已凈。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中藥守1月24日方續(xù)進7劑。 五診:2006年3月22日。經期將近,舌脈如上。 中藥守1月24日方續(xù)進7劑。 六診:2006年4月24日。月經3月29日來潮,已經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無痛經,舌脈如上。 中藥守上方續(xù)進7劑。 2.經期過長 初診:2006年2月23日。周某,41歲,月經于2月10日來潮,至今14天未凈,經量先多后少,經色鮮紅,伴腰背酸痛,乏力。平素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不多,5天凈,經期小腹隱痛,常感疲乏,頭暈頭痛,腰腿酸痛軟,流淚,納便正常。生育史:2-0-2-2,已行輸卵管結扎術。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法:溫經益氣止血。 方劑:當歸生姜羊肉湯加味。 當歸6g 二診:2006年2月27日。進藥2劑,陰道出血即凈,精神轉佳,舌脈如上。婦科檢查:外陰無殊,陰道通暢,宮頸輕炎,子宮后位,正常大小,質地中等,活動度可,無壓痛,兩側附件無壓痛。西醫(yī)診斷:(1)功能性子宮出血。(2)慢性子宮頸炎。 治法:補益氣血。 方劑:黑歸脾丸(《飼鶴亭集方》)加減。 熟地12g 3.血虛 初診:2005年2月16日。沙某,28歲,患者因未避孕未孕半年前來就診,就診時面色蒼白,毫無血色,2月5日曾在某醫(yī)院發(fā)現不明原因貧血,血常規(guī)檢查:紅細胞2.19×1012/L(正常值3.5~5.0×1012/L),血紅蛋白55g/L(正常值110~150 g/L),白細胞6.4×109/L,血小板299×109/L(均在正常范圍)。稍一運動便心慌氣短,納便正常,平時月經提前3天左右,經量中等,無痛經。舌稍淡,苔薄白,脈細軟。西醫(yī)診斷:貧血原因待查。 治法:益氣補血。 方劑:當歸生姜羊肉湯合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加味。 當歸12g 二診:2005年2月21日。服藥之后精神明顯好轉,運動后心悸減少,今日經潮,經量不多。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益氣補血調經。 方劑:歸脾湯(《濟生方》)加減。 炙黃芪15g 三診:2005年4月13日。服藥之后心悸已經消失,自我感覺尚好,面色與正常人無異。末次月經3月28日來潮。復查血常規(guī):紅細胞4.16×1012/L,血紅蛋白81g/L,白細胞6.1×109/L,血小板363×109/L。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中藥守2月16日方加阿膠(烊沖)10g,7劑。 四診:2005年4月22日。無不適,血紅蛋白87g/L,舌脈如上。 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加鹿角膠(烊沖)10g、炙黃芪20g、桑椹子20g,7劑。 并囑注意平時膳食營養(yǎng),增強體質。 【按語】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當歸生姜羊肉湯便是這樣一張既溫又補的方劑。尤在涇稱此方為“治寒多而血虛者之法?!狈街袃H有當歸、生姜、羊肉三味,用藥簡單,其中的生姜、羊肉就是日常饌肴,因此,該方還是一張食療方,具有溫養(yǎng)補血的功效。原方治療“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和“產后腹中痛”,以此方可以通過溫養(yǎng)氣血,從而達到和血止痛之效。 案1為痛經。痛經有寒熱虛實之分,若患者下腹喜溫喜按,其意則與《素問·舉痛論》中的“得炅則痛立止”相同,經來無血塊和脈細軟,證屬胞中虛寒,由于胞宮失養(yǎng),寒易致凝,致虛中有實。故以當歸生姜羊肉湯加益母草、延胡索、川芎、九香蟲以溫養(yǎng)活血暢流,加小茴香、吳茱萸以疏散肝經寒氣。方中生姜味辛,性溫,通常作為散寒解表,降逆止嘔藥,但民間常用該藥治療寒凝痛經,《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中醫(yī)研究院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0年出版)中用鮮姜五錢、紅糖一兩煎服。九香蟲味咸,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腎壯陽的功效,通常用于“膈脘滯氣”之疼痛(《本草綱目》),然用于痛經也有卓效;二診加紅糖一味入藥,紅糖其藥用價值頗高,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除了具有補血、散瘀、暖肝、祛寒等功效外,還有甘緩止痛的作用,尤其適用于產婦,可祛風散寒,江南至今仍有產后服食紅糖的風俗,亦可治療失血過多的虛證?!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贩Q:“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正此之謂也。 案2屬于沖任虛損引起的經期過長,就診時腰背酸痛,乏力,平時也常出現肝腎不足,氣血虛損之象。在《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崩中漏下”的“調營清熱”條下,分別列出當歸、生地黃、羊肉等藥,可見此三味均被李時珍視為具有調營或清熱可以治療崩中漏下的藥物。在“羊肉”之下有“崩中垂死,煮歸、芐(即地黃)、干姜服”。此方與當歸生姜羊肉湯十分近似,僅生姜易為干姜,多了一味地黃而已。故該案以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療經期過長,即本于此,加仙鶴草、炙黃芪、黨參、荊芥炭、阿膠,以補氣血、益肝腎,止血。仙鶴草味苦、澀,性平,通常用于收斂止血,也具補虛功效,民間有稱之為“脫力草”者,用來治療“脫力勞傷”,與豬瘦肉同燉服食?!兜崮媳静荨贩Q其能療“腰痛”,《植物名實圖考》謂“治風痰、腰痛。”故吾鄉(xiāng)逕稱其為“腎草”。 案3系血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一派虛寒之象,猶《素問·湯液醪醴論》中的“形弊血盡”之狀?!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贩Q:“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贝苏Z意為人體的功能屬陽,飲食物屬陰。飲食物可以滋養(yǎng)形體,形體的生成又依賴氣化的功能,功能是由于精來產生的,就是精可以化生功能,而精又是由于氣化而產生的,所以形體的滋養(yǎng)全靠食物,飲食物經過生化作用而產生精,再經過氣化作用滋養(yǎng)形體。由此可知,要補養(yǎng)身體,還須從飲食入手。唐代昝殷的《經效產寶》中有一張治療“產后大虛,心腹急痛,血氣上搶,心氣息乏”的“補益方”,也是由當歸生姜羊肉湯合黃芪、白術、人參、炙甘草而成,可見該方確有較好的補益作用。該案使用氣味具厚的當歸生姜羊肉湯合黃芪、黨參、紅糖、淫羊藿以溫補氣血,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其中淫羊藿一味除了溫補腎陽之外,還可以“暖子宮之寒”(《藥性通考》)。經潮時改用歸脾湯以益氣攝血調經,以免亡羊補牢。改善體質是一項長期的事,當大虛之象扭轉之后,還應遵《素問·五常政大論》之訓:“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