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最後法寶—智慧
菩薩以智慧而登彼岸,智慧就是成佛之最後法寶。如何智慧而登彼岸呢?就是四字金言—轉(zhuǎn)識成智。
人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為六識,傳達(dá)識為第七識,含藏識為第八識。八識之中,意識之力最大。一個人由五根所得,由五根所入,意識能一一分辨。故意識之力最大,一有分辨之念,便起愛憎,有受便有取,有取便有貪,一一情形,由第七識傳達(dá)入第八識而含藏之,便成了行受之緣。故八識之中,最難清滅者為第八識;受胎成形,均受第八識影響。
所謂轉(zhuǎn)識成智,就是務(wù)令第八識成為大圓鏡智,第七識成為平等性智,第六識成為妙觀察智,其他五識成為成所作智。
經(jīng)書云﹕無智亦無得。因智無相無體,有智之見是妄見,有智之念是妄念。所以修持到無智之見,無智之念,便叫無智。
轉(zhuǎn)識成智之後,便可見性。性是一種流轉(zhuǎn)之智慧,是一種未經(jīng)塵染之本來性格。性不能眼見,祇能以心見。所謂明心見性,由此可知性就是定心之影,即心即佛,人人皆佛,因人人皆有自性。所不同者,性為體蔽,故不能透視。
見性之道,必從五根入手。所謂轉(zhuǎn)識,就是此理。如何從五根以見性呢?譬如從舌知味,舌乃五根之一,在之味之時,應(yīng)該返照。怎謂之返照?
一、返照本性—人之初生,不知肉味,鹹甜不辨,而身體漸長,曾不因有肉始能生長,今天何必斤斤乎此?故不可執(zhí)著此之謂返照本性。既有返照,便應(yīng)依本性而為,自然不執(zhí)。
二、返照對方—誰無子女,獸亦眾生,何忍使其分離。有此返照,必食肉亦不下咽,最低限度亦不會執(zhí)。
三、返照三方—肉食店之柜檯,雞鴨鵝豬牛羊堆積如丘,心迷者認(rèn)為珍饈,食指大動。知返照者認(rèn)為屍林,此乃山莊,尚有食慾耶?
在五根中,處處如此返照,則本性必現(xiàn),歷代各佛,均從五根入手而得見性。如觀自在菩薩等則選擇耳根入手,自五祖後,始創(chuàng)出單刀直入,由心根做起。其實心根者,亦無非五根之主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