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應該富有分享精神,不僅僅是技術分享,更要包括精神層次的分享。 因為一個沒有分享精神的人是不會進步的。 我非常喜歡經(jīng)典的“交換蘋果理論”:一人一個蘋果,相互交換,結果還是一個人一蘋果。一人一個智慧,兩人互相交換,結果一人擁有兩個智慧。 付出分享的同時自己也受益,進步是分享出來的,而不是自私產(chǎn)生的。 所以,這是第一心態(tài),就是要懂得分享。 分享你的知識、技術,分享你的思想、你的生活態(tài)度。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會擁有很多,擁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朋友!你的作品中也會流露出你的精神品味。 總結:①分享既是獲得。②你的作品會有靈魂,這是你人格魅力所流露產(chǎn)生的。 二、攝影器材與技術 大家都知道用好的攝影器材拍攝作品,將事半功倍,作品的品質(zhì)會大大提升。 但在這里我們要提出幾個問題: 好作品是否只能依靠好器材? 有了好器材是否就能拍出好作品? 沒有好器材的攝影師是否就只能退縮,不要拍了呢? 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會有一個答案:器材只是輔助,作品的優(yōu)良與否最終還是要取決于攝影師的拍攝技術和創(chuàng)意藝術。 首先我們要肯定器材的功能性,有句話說的好:好馬配好鞍。有好的設備一定會事半功倍。 但在這里我們討論的不是哪些攝影器材更優(yōu)良、更高級,而是去勸解那些不是在技術上努力下功夫,而是一味的去埋怨自己沒有好器材,拍不出好片子的攝影人。 不要去迷戀高級攝影器材,特別是在很多人都沒有條件去購買、使用高級攝影器材的情況下。 總而言之還是思想和心態(tài)的問題。 所以,提高攝影技術、專研專業(yè)知識、多拍多實踐、總結技術經(jīng)驗才是硬道理。器材是輔助,雖重要擔不是絕對。 總結:①好設備的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可以過度迷戀。②技術第一,設備第二,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三、了解光影 我們生活在光影下,不論是日光、月光、還是燈光。 光是我們生存和生活的必須,更是時刻不能離不開它,它也從未離開過。 這樣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光,很多人卻對它知之甚少。 特別是我們攝影人更應該時刻觀察光的變化,光帶給你的溫暖、生機和明亮。 因為攝影就是光影藝術。一個不懂得光影的人怎能成為攝影人呢? 總結:①努力學會觀察生活、觀察一切與我們朝夕相伴的人事物,要細心地先從光開始觀察。②這也是訓練自己對事物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在這里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關于光的一些專業(yè)知識。 做個例子,一束光源照射在一個球體上,產(chǎn)生的各種光照效果(如圖): ![]() 查看EXIF信息 大家再詳細了解一下【 以下“括號”部分是引用一些關于光的相關資料(作者不詳) 】 ?。?攝影離不開光,有光才有影。攝影就是用光來作畫的,如何利用光與影的關系來構成影像和影調(diào),是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一大關鍵?,F(xiàn)實生活中的自然光來自唯一的太陽光,對于投射在被攝體上的光線,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陰影的位置和面積會隨之改變,而被攝體的印象、感覺,包括影調(diào)和色調(diào)也會呈現(xiàn)出明顯不同的視覺效果。所以,選擇適當?shù)墓饩€,包括適當?shù)墓饩€方向和角度,便是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不容忽視的第一步。 一般來說,光線從照射方向來分類可以分為主要三種,即順光、側光和逆光。順光是從照相機背后方向照射過來的光線,由于光線是從正面方向均勻地照射在被攝體上,被攝體受光面積大,陰影也比較少,拍攝時測光和曝光控制相對比較容易,即使是使用相機的自動曝光系統(tǒng),一般也不會出現(xiàn)曝光上的失誤。但因為在順光的條件下,被攝體表面不管凹凸不平,因受光情形完全相同的原因,陰影不易顯現(xiàn),因而會造成物體的質(zhì)感和立體感貧乏,對主體的描寫也趨于平淡;側光是指從被攝體側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它能使被攝體表面的凹凸呈現(xiàn)出明確的陰影,對于表面被攝體的紋理,質(zhì)感是一種十分理想的光線。側光既能勾勒出被攝體 的輪廓線,又能體現(xiàn)立體感,是攝影用光時較為常用的光線。逆光是指太陽光從被攝體背后照射過來的光線,可以想象,在逆光的情況下被攝體往往會變成剪影,因此對于曝光的把握相對比較困難一些。逆光能給被攝體輪廓鑲上一條奪目動人的金邊,處理適當,能創(chuàng)作出一種獨特的美感,拍出充滿戲劇性效果的光影感覺。在拍攝逆光照片時,如果按背景測光或者是按自動程式曝光時,往往會曝光不足,一定要注意曝光補償或是補光,補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閃光燈日間同步均可。 我們知道,太陽從日出到日落,一分一秒都在改變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攝體上的光也會隨著太陽位置的推移而不斷改變角度。隨著角度的改變,被攝體表面的質(zhì)感描寫,陰影的均衡都會直接影響整體的表現(xiàn)效果。一般來說被攝體的側面上方45度前后的光線認為是最佳的采光角度,大約相當于上午十點和下午二點左右的時間段。因為同樣是側光,高角度時主體的陰影較短,低角度時主體的陰影較長。同樣狀況的光線一天只有一次,對光的角度的選擇不能掉以輕心,這需要攝影師必須仔細觀察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候、不同時間、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線的微妙變化,以及能在畫面中出現(xiàn)的情緒效果,以便更好地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和構思來靈活運用光線。 另外,光線如果從光質(zhì)上來區(qū)分,還有軟硬之分。直射光通常稱為“硬光”,一般是指沒有云彩或其它物體遮擋的太陽光,或是直接照射到被攝體上的人造光,如照明燈、閃光燈等。直射光照明下的被攝體,受光部分和陰影部分的光比較大,亮部清晰,陰影濃重,畫面反差強烈,立體感強。但是對于有些被攝體,如花瓣和人的肌膚等,當明暗反差過大時,反而會給人以粗糙的感覺。而直接照射的閃光燈往往會在被攝體背后留下一個夸張的黑影,使畫面顯得過于生硬,缺乏美感,值得注意。散射光是一種不會產(chǎn)生明顯投影的柔和的光線,也稱“軟光”,如陰天或被云彩遮擋太陽時的光線便屬于散射光線。使用人造光時通過柔光紙透射或是反光板來反射的光線也屬于散射光線。因為光線不是直射而是從不同方向反射到被攝體的原因,所以陰影很淡,反差較小,影調(diào)相對比較柔和。在云彩過厚的陰天,因為光線過渡擴散的緣故,色調(diào)和陰影都將顯得沒有變化,畫面效果將顯得平淡。象有淡淡的云彩遮擋太陽,直射光和散射光混合的明亮的陰天,一般被公認是最佳的“拍照天”。 ) 以上都是一些常規(guī)知識?;谶@些理論知識,我們應該認真消化,而且貴在實踐,多拍多練!把這些光照知識都融化到身體里,靈活運用,隨心所欲。 就比如給你一臺自行車,你剛開始學的時候,手抓著車把緊緊的,生怕摔倒。等你練習一段時間后,就會越來越熟練地掌握騎車技巧,甚至還能玩出特技了。請注意,我說的玩,而不是騎了,玩遠比騎更有境界! 攝影也是一個道理,當有一天你把照相機變成自己真正隨心所欲創(chuàng)造美的工具時,你會發(fā)現(xiàn)相機與你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那時你想拍什么就能拍什么。 你可能會問,那需要大量的攝影知識充實吧,哪那么簡單就能融為一體? 這個問的很對,正因為不能融為一體才會出現(xiàn)這么多沒有出好作品的攝影人。 但反問一下:為什么不能融為一體呢?答案就是:缺少相關技術知識,缺少經(jīng)驗。知識和經(jīng)驗哪里來的?就是理論加實踐,不停的去努力學習,多拍多練多感悟才得來的,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自己努力耕耘得來的。 今天就先交流到這里,這些是我多年來的一些經(jīng)驗和所思考的一些問題,希望大家僅作為一種學習參考,因人而異不可盲目的走死胡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