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想象17: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現(xiàn)象。 人們焚燒化石礦物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1],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huán)境。全球氣候變暖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熱點,2012年10月14日,英國氣象局稱全球已停止變暖16年,再次引發(fā)熱議。 在20世紀時,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普遍來說,科學界發(fā)現(xiàn)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因此推論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變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石化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yè)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設立4個7米高和一個27米高的采樣塔,每小時采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jù)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lián)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后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帶來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shù)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卷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后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