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除夕和新年的詩話作者:林登大學留學招生
新春佳節(jié),大地春回,萬物復蘇,氣象更新,處處涌動著蓬勃朝氣和滾滾春潮,引發(fā)了多少墨客騷人的詩興,他們賦詩言志,留下了多少送舊迎新的佳作。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詩中描繪了除夕夜他和臣僚、宮女在豪華綺麗的斜芳殿里一起“守歲”的情景。年終歲寒,冬雪消融,和煦的春風吹進了宮中,階下的梅花吐蕊盛開,清香撲鼻;大紅燭點燃了,燭花盤繞,喜氣洋洋。君臣們歡宴飲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辭舊歲,歌舞通宵達旦。這首詩既再現(xiàn)了唐時守歲之風,也表現(xiàn)了唐太宗作為開明君主的自得之意。 唐代邊塞詩人高適(702—765),對邊塞生活熟悉,對戍邊將士、謫貶蠻荒僻地的官吏、潦倒旅途館驛的游客,在除夕之夜有家不能歸的生活深表同情,于是寫下了《除夜》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這首詩寫出了邊塞游子在除夕之夜遠離故鄉(xiāng),孑然一身,孤燈相伴,思念親人,徹夜難眠的凄涼傷感之情。 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青年時代家境貧困,長期流浪,對社會人生的疾苦有較深的體會。他曾在旅途中過年,寫下了《客中守歲詩》: 守歲樽無酒,思鄉(xiāng)淚滿巾。 白居易寫出了他在旅途寒舍之中,守歲無酒,思鄉(xiāng)思親,淚濕方巾,才知離家之苦,不如在貧窮之家的歡樂團聚。外出謀事,偏偏遇到新春佳節(jié),徒增百結愁腸。所以在這除夕之夜,家中父老兄弟不知怎樣念掛我這個“ 未歸人”?。∨瓮F圓的思親之情迫切感人!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2),為南宋偏安一隅的殘破江山,英勇不屈抵抗元蒙軍,失敗被俘,囚于獄中。除夕之夜,他面對鐵窗,想到本應闔家團圓,感慨油然而生,寫下《除夜》詩: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乾坤空落落”,是說南宋江山零落衰敗了,歲月已抹去南宋當年強大之貌。在這“末路”之際,我凜然領兵抗元,轉戰(zhàn)南宋的邊疆,飽經霜雪,真是驚風雨、泣鬼神。不料兵敗被俘,我的命將同舊歲一起走到盡頭,我將同世日一起被人忘掉。在這除夕之夜,再沒有與家人團圓的夢想,但我仍挑燈夜讀,靜候天明。全詩無消極頹唐之意,滿溢著忠貞為國、以死報國的決心。 清代愛國志士林則徐(1785—1850),他嚴禁鴉片,堅持抗英,后被投降派誣陷革職,于1842年被道光皇帝流放新疆伊犁。除夕晚上,他百感交集,寫下了四首《除歲》詩,其中一首云: 流光代謝歲應除,天亦無心判莞枯。 這首詩反映了林則徐在含冤流放期間,除夕之夜,他認為歲除、莞枯都是時光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自己“裂碎肝腸”的是對祖國危難命運的憂慮。對那些放爆竹、貼桃符的人,自己只能可憐他們,一笑了之。戍邊將士的“ 新幡彩勝”如能奮起,那末在這冰天雪地的我也不感到孤獨?,F(xiàn)在正是中原遭受凌辱、臥薪嘗膽之時,誰還有心思去飲酒歡度佳節(jié)呢!一腔報國雪恥之情凜然再現(xiàn),令人深受感動。 以上是除夕之詩,詠頌元旦之詩,也有不少名篇傳世。 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在宋神宗時任宰相,積極改革舊制,推行新法。他寫的《元日》詩,是寫新年詩中最為人們稱道的一首。詩云: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這首絕句寫出了送舊迎新的情景。爆竹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春,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喝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亮了千門萬戶,人們都在門上換上新的桃符。全詩生動活潑,繪聲繪色,洋溢著迎新的喜悅,生活氣息很濃。詩中表現(xiàn)了作者初登相位時,革除舊制、實行新政的堅定信念和愉快心情。 愛國詩人陸游(1125—1210),一生主張抗金,堅持抗戰(zhàn),中年曾到川陜一帶參加軍旅,前后9年。后受投降派的壓制、打擊,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他64歲那年,歲在己酉(1189),寫下了《己酉元日》一詩: 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 這首詩是說,除夕晚上下了雨,融化了地上的殘雪,新年一早太陽出來了,驅散了久陰的天氣。但氣候很冷,提筆寫桃符還須不斷地呵手,椒酒的椒花味又過分濃烈。春風搖動了岸邊的楊柳,街上馬踏起深深的爛泥。宮廷不舉行朝賀,大家都能體察皇帝這點關懷之心。全詩感情凝重,既有對春陽開泰的喜悅,又有對國事艱難、有如爛泥的憂慮。 明代詩人葉颙(生平不詳)寫了《己酉新正》詩: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這首詩描繪了冬盡春來,萬象更新,春滿山河,梅柳吐綠,松竹婆娑,歡度新年,醉飲屠蘇酒,在白云深處歡快無窮,表現(xiàn)了詩人辭舊迎新的愉悅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