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子巖
腎子即睪丸,俗稱外腎或腎之子.因其發(fā)生腫塊而陰囊皮色如常,只是腎子的腫塊 堅硬如石,故名腎子巖。本病尚有木腎之名稱.相當于西醫(yī)學睪丸癌或附睪癌。 睪丸和附睪惡性腫瘤為男性最常見的腫瘤,較前列腺癌和陰莖癌為多,占所有惡性 腫瘤的l%,約占男性惡性腫瘤的1%"--2%。世界各地區(qū)均有發(fā)病,但以西歐和美洲發(fā) 病率較高,約為2—4。5/lO萬男性;東歐和非洲國家較低,約0.1—1。7/10萬男性;我 國上海1978年統(tǒng)計資料是0。68/10萬男性。 本病多發(fā)于15~35歲青年人,其中精原細胞瘤多發(fā)于30~40歲,胚胎瘤、畸胎瘤、 惡性畸胎瘤、絨毛膜上皮細胞癌多發(fā)于20~40歲,某些間質細胞或支持細胞瘤則多見于 兒童。 睪丸腫瘤位于體表,只要加以重視,很易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如 果通過及時合適的中醫(yī)藥及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可以治愈.如不予治療,多數在兩年內 死亡。 [病因病機] 腎子亦稱外腎,又因足厥陰肝經循少腹繞陰器,故睪丸為肝腎共同主宰。若肝腎功 能失調,則邪毒積聚而成腫塊。 1 寒濕瘀結 心主火,腎主水;心火下降以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之真陽下行, 以接濟腎陽和腎氣,則腎陽溫和,氣化正常。若心腎不交,則陰陽不交,水火不濟,腎 氣虧損,而寒濕之邪乘虛凝滯瘀結于腎子,故腎子腫硬,皮色不變;而淤滯日久,經絡 阻塞,則可合并墜脹疼痛。 2 肝氣郁結 肝開竅于二陰,肝經環(huán)繞陰器、絡腎子。若憂思郁怒過度,則肝氣郁 結;氣滯則血瘀,腎子因此失于肝氣之疏泄,經氣不通,絡脈瘀阻,而瘀血、痰濁之邪 積聚于腎子,以致腎子腫塊堅硬如石,墜脹疼痛。腎之脈絡心,故尚可疼痛上沖于心。 3 肝腎虧損 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可相互轉化。若因先天不足或其他疾病病久, 均可損傷肝腎。肝腎虧損,精血同虧,則肝虛血燥、腎虛精怯,以致腎子經絡痞澀.,痰 濁之邪凝聚而成腫塊。或在腎子巖疾病過程中,消耗過多精血,亦可損傷肝腎,則使病 情進一步加重而遷延不愈。 現代醫(yī)學認為睪丸腫瘤與下列因素有關:①隱睪和異位睪丸,由于位置關系,隱睪 所處的環(huán)境溫度較正常者為高,因此使睪丸萎縮,精子生成障礙而易于惡變。②創(chuàng)傷,多 數學者認為,創(chuàng)傷不一定是引起腫瘤的主要因素,但已患腫瘤的患者,很可能因創(chuàng)傷而 使病變加重,或引起播散。⑧內分泌功能障礙,各類睪丸腫瘤的發(fā)生與睪丸激素的功能 狀態(tài)有一定關系,睪丸成熟的不同階段,其好發(fā)腫瘤類型也有差異;睪丸惡性腫瘤的發(fā) 生的年齡高峰與雄激素水平的高峰相符合。④感染,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常并發(fā)睪丸 炎,因此可能病毒對生殖細胞有致癌作用。⑤遺傳因素,睪丸腫瘤有一定的家族傾向。 [辨病] 1 臨床表現 1.1 睪丸腫大 絕大多數患者都有睪丸腫大,無疼痛和壓痛,正常感覺消失,腫塊 堅韌,表面光滑,正常彈性消失,邊界清楚。如發(fā)現結節(jié),表明腫瘤已向睪丸外發(fā)展,當 腫瘤出血或壞死時質地可變軟。若侵犯陰囊并與粘連,則陰囊呈暗紅色,表面有血管遼 曲。腫大睪丸透光試驗陰性,隱睪患者腹內可觸及腫塊。 l。2 睪丸不適 患者常因睪丸腫大,患側有沉墜感或下腹部腹股溝處有牽拉和不適 感。當病變侵犯到周圍組織或內部出血、壞死時,即發(fā)生疼痛。多數為輕度疼痛,但也 有疼痛較劇烈者。 1。3 轉移癥狀 腫瘤可沿淋巴道轉移,也可沿血道(肺、肝、骨等)轉移。腹膜后 淋巴結轉移可引起腰背疼痛、壓迫腸道、輸尿管、腎蒂、神經,可引起便秘、腸梗阻、排 尿障礙、腎區(qū)疼痛、坐骨神經痛,甚至引起尿毒癥。肺轉移或縱隔淋巴結被侵可出現咳 嗽、咯血、氣促等呼吸道癥狀和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壓迫下腔靜脈 和乳糜池,也可以出現下肢水腫。顱內轉移出現顱內壓增高和神經癥狀等。 1.4 內分泌失調癥狀 臨床上可出現男性乳房發(fā)育、性早熟及女性化等。 2 診斷要點 2。1 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和體檢中的陽性體征。 2。2 實驗室檢查 2.2。l 滋養(yǎng)葉細胞癌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增多,尿中含量常超過50C 單位以上。 2。2.2 約有1/3的患者有垂體促性腺激素(T.S.H)增多,常超過100單位以上。 2.2.3 間質細胞瘤患者可見雄激素(T)分泌增多。 2.2。4 胚胎性癌、畸胎瘤及滋養(yǎng)葉細胞癌患者尿中非脂化的膽固醇含量增高,甲胎 球蛋白(AFP)陽性。 2.2。5 惡性畸胎瘤患者,血中AFP增高。 2。3 X線檢查 2.3。工 胸部及骨骼X線檢查,可了解有無轉移發(fā)生. 2.3。2 靜脈腎盂X線造影,可觀察有無腎盂及輸尿管移位或梗阻。 2.3。3 下腔靜脈造影對了解腹膜后轉移有參考價值。 2。3.4 雙側下肢和精索淋巴管X線造影,可了解淋巴結有無充盈缺損、移位和轉移 范圍。 . 2.4 同位素腎圖和腎掃描 對測定腎功能和有無轉移有幫助。 3 鑒別診斷 、 3。1 子痰(睪丸結核) 多有其他部位結核病史,且較早侵犯陰囊及皮膚。結核常 侵犯附睪尾部,輸精管往往受累,呈串珠樣結節(jié)。 3.2 水疝(鞘膜積液及精液囊腫) 作透光試驗時透光良好,睪丸腫瘤則不透光. 3.3 睪丸外傷性積血 有外傷史可查,且可逐漸吸收。 3.4 子癰(睪丸炎及附睪炎) 起病迅速,發(fā)熱伴疼痛,病側睪丸腫大光滑,質軟, 壓痛明顯。局部溫度增高。 . (辨證置 1 寒濕瘀結證 腎子腫塊結硬,一般無痛,或輕度墜脹不適,陰囊皮色不變,或膚 溫降低。伴畏寒、心煩、小便清長,舌苔白,舌質淡紅,脈細緩。 2 肝氣郁結證 腎子硬結腫塊,質硬如核,脹痛牽涉整個會陰部及少腹部.睪丸腫 脹嚴重,累及陰囊皮膚,若巖腫潰破,可滲流血水,腥臭難聞。伴煩躁易怒,脅肋及乳 房竄痛,納差,腹脹,失眠,病側下肢浮腫。舌體稍胖,舌苔厚膩,舌質暗紅有瘀斑,脈 弦滑。 3 肝腎兩虛證 腎子腫塊,堅硬度較上二證型為軟,墜脹隱痛.或破潰后,皰面淡 暗,分泌物較為清稀,久不能收口。伴畏寒、頭昏、腰酸、耳鳴、眼花,失眠多夢、口 苦咽干。舌苔白或薄黃,舌質紅,脈細數。 [治療] 1 內治 1。l 辨證論治 1。1.工 寒濕瘀結證 治宜溫陽散寒化濕。方選陽和湯加減。主要藥物有鹿角霜、白 芥子、麻黃、熟地、肉桂、川連、小茴香、臺烏、車前子、橘核、荔枝核、貓爪草、土 鱉蟲等。 l。1.2 肝氣郁結證 治宜疏肝理氣,破氣散結。方選橘核丸加貓爪草、莪術、連翹、 土鱉蟲、蜂房等。 1.1.3 肝腎虧損證 治宜滋補肝腎,軟堅散結。方選知柏地黃丸加減,主要藥物有 山萸肉、茯苓、淮山、澤瀉、熟地、知母、黃柏、鱉甲、龜版、川貝母、鹿含草、半枝 蓮、荔枝核、香附等。 1.2 成藥、驗方 1.2。1 小金丸,、每次1丸,每日服2次。 1.2。2 犀黃丸,3—691次,每日服2次。 . 1.2.3 菝葜20g,敗醬草30g,荔枝核30g,馬鞭草20g,小茴香10g。每日1劑,水 煎服。 . 1。2.4 制乳香3g,制沒藥3g,血竭3g,兒茶3g,炮山甲3g,浙貝母3g,麝香3g, 牛黃3g,海蛤粉3g。共為細末裝膠囊,備用,每次5—6粒,每日3次。 1.2。5 薜荔果60g,每日煎服2次。 2 西藥治療 抗腫瘤藥物對睪丸精原細胞瘤的療效較突出,對胚胎性癌和滋養(yǎng)葉細 胞癌也有效,對惡性畸胎瘤效果較差。 2.1 氮甲(N一甲酰溶肉瘤素) 成人每日150~200mg,分3—4次服,每療程總量 為6—8g. . 2.2 馬法蘭 每kg體重0。25mg,口服4天,每6周重復。 2.3 光輝霉素,每kg體重0.025~0。05mg,靜注,每2天1次,共8次。 2.4 阿霉素,60~70mg/m,,靜注,每3周1次。 3 外治法 3。1 睪丸腫硬,陰囊皮色不變,可外敷回陽玉龍散摻陰毒內消散; 3。2 睪丸腫塊與皮膚粘連,皮色微紅,可外敷沖和散摻陽毒內消散. ‘ 3.3 巖腫潰爛 可用千金散摻于瘡面,外用紅靈丹油膏外敷,每日換工一2次。如 創(chuàng)面滲流血水可摻海浮散,外敷生肌玉紅膏。創(chuàng)面清潔后改用生肌白玉膏. 4 手術治療 睪丸腫瘤無論哪一類別都應先作高位睪丸切除術及精索結扎。 5 放射治療 精原細胞瘤術后可作放療。術后照射的適應證是:在清除術后,病理 檢查陽性或清除不徹底者及已有腹腔轉移的病人。 胚胎性癌和畸胎瘤對放療不敏感,所以照射量應高于精原細胞瘤,可達每4—5周 4000~5000拉德。對腫大較大的病例,用量還應適當提高。 (預防與護理) 1 對隱睪和睪丸異位者施行手術治療。 2 預防睪丸創(chuàng)傷,若有創(chuàng)傷應徹底治療不留瘀血。 3 積極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以避免其誘發(fā)睪丸腫瘤。 4 一旦發(fā)現睪丸腫塊,應及早綜合治療。 5 鼓勵病人,樂觀向上,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務使肝氣條達,則巖腫易于消除。 6 病人應避免房事。 [古籍選粹] 《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沖心痛,血 見嗌痛,頷腫。 《丹溪心法。木腎》 木腎者,心火下降,則腎水不患其不溫。真陽下行,腎氣不患 其不和。既溫助和,安有所謂木強者哉?夫惟嗜欲內伐,腎家虛疲,故陰陽不相交,水 火不相濟.而沉寒痼冷,凝滯其間,脹大作痛,頑痹結硬,勢所必至矣。不可純用燥熱 藥,當用溫散溫利,以逐其邪。邪氣內消,榮衛(wèi)轉流如寒谷回春,蓋有不疾而速,不行 而至者矣。 哎證治準繩.瘍醫(yī).陰瘡》 陰器屬足厥陰肝經、任脈之會?!端貑枴吩疲贺赎幹}絡 陰器緊系于肝?!鹅`樞》曰:筋者聚于陰器,而脈絡于舌本。肝者筋之會也,又屬督脈。 《素問》曰:督脈者其絡循陰器合篡間是也。至于足太陽外合清水內屬膀胱而通水道。手 太陽外合淮水內屬小腸而水道出焉,則又屬于手足太陽也。腎主水則又屬于足少陰也。飲 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又屬于 手太陰也?!端貑枴酚种^: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則又屬于脾與胃矣。癰 瘡生其間,須細心求而責之,不可專主一厥陰肝經而惟清肝導濕之為事,斯無誤矣。 《醫(yī)部全錄。臟腑身形下.前陰方》 橘核丸,濟生方,治四種癲病,卵核腫脹,偏 有大小,或堅硬如石,痛引臍腹,甚則膚囊腫脹成瘡,時出黃水,或成癰潰爛。橘核 (炒)、海藻、昆布、海帶(各洗)、川棟肉(炒)、桃仁(炒)各一兩,制厚樸、木通、枳 實(炒)、延胡索(炒)、桂心、木香(炒)各半兩。右為細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 七十丸,空心鹽酒湯下。虛寒者,加炮川烏一兩;堅脹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錢,酢煮,旋入。 [現代研究] 1 診斷學研究 張氏總結出睪丸腫瘤容易誤診4條原因:①患者自己認為年輕不會 患癌瘤,或者不好意思而不去診治。②醫(yī)生認識不足,以致常將睪丸腫瘤誤診為睪丸炎、 鞘膜積液、精液囊腫、結核、扭轉或精索靜脈曲張等。⑧由于隱睪而忽視,誤診為腹內 腫塊或腸扭轉等。④少數由于腫瘤增大緩慢而且光滑,誤診為良性腫瘤. 2 預防學研究 睪丸腫瘤的預防措施主要是及早處理隱睪。對有雙側隱睪或某些單 側隱睪的兒童可試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一般500~1000國際單位肌肉注射,每周 2—3次。4"10周內10000國際單位為基本用量,應按年齡、體重和單雙側酌情增減。有 效病例可在2一l 6周后見睪丸開始下降。 睪丸固定術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一般應在8—9歲以前施行。如為雙側應更提前到3— 4歲,否則睪丸功能難以恢復。固定術做得太晚,除使睪丸易發(fā)生萎縮外,預防惡變效果 也差。成人作隱睪固定術雖不能防止發(fā)生惡變,但有利于觀察。已萎縮的睪丸無論位于 何處,應予切除。 3 臨床研究 3.1 中藥復方 黨參、白術、茯苓、苡仁、天花粉、莪術、大青葉、淡竹葉各12g, 半枝蓮、皂角、白花蛇舌草各30g,露蜂房log,甘草3g,蟑螂4—6個(焙干,碾細、沖 服)。l一3日1劑,煎汁約1000ml作茶飲。 某男,50歲,1975年發(fā)現右側睪丸腫塊及右側腰痛就診,檢查發(fā)現右側附睪有一豌 豆大的腫塊,無觸痛,懷疑結核,門診觀察而未引起重視。1977年右附睪腫塊逐漸腫大 并并有疼痛,腰痛加重,于1978年3月30日入院診治。檢查右下腹深壓可捫及10cm× 8cm腫塊,質硬,表面光滑,周界清楚,活動受限,右睪大小正常,附睪有3cmX4cm腫 塊,質硬,表面有結節(jié)。于1978年4月13日作右側睪丸切除術,術后病理診斷為右側 附睪平滑肌肉瘤。患者右下腹腫塊拒絕再次手術,后用環(huán)磷酰胺400mg靜脈注射,間日 1次,兩次后因惡心、嘔吐改為200mg,間日工次,用至4000mg時,右下腹腫塊稍縮小 變軟,患者因全身反應嚴重而不能堅持化療。予上方服藥工月后,精神食欲明顯改善,腫 塊縮至lOcm×5cm,2月后縮至8cm×4cm,半年后縮至5cm×3cm,可活動。工年后僅 殘留約3cmX 1。2cm,2年后腫塊全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隨訪7年,表淺淋巴結未腫 大,一般狀況良好。 3.2 單方應用 方法:每天取1只中等大小蟾蜍,除去五臟后洗凈,清水煮爛,取 煎汁飲用,每天分2次于飯后半小時口服,并用蟾蜍煎汁涂抹腫物處,每日2次。 宋某,男,33歲,1975年8月診。右睪丸腫物3個月。查體見右側睪丸腫大如胎兒 頭,右陰囊皮膚壞死,感染、液化。行右睪丸切除術,術后切口愈合良好。診為睪丸胚 胎癌。術后2月行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病檢發(fā)現右精索淋巴結轉移。第2次手術后2個 月,因咳嗽、胸悶、右腹股溝腫物復診,胸部X線拍片發(fā)現右肺門處有一3cm×3cm陰 影。診斷為縱隔、肺部轉移性病灶.右下腹相當于內環(huán)處可見一核桃大小腫物,質硬,觸 痛.予上方服藥工0天后,即覺呼吸通暢,食欲增加,繼續(xù)用藥2個月后,右拇指甲縫下 流膿,流膿3日后自行停止。自覺胸背疼痛消失,無咳嗽,呼吸通暢。胸透:右肺門陰 影顯著縮小。蟾蜍煎汁外敷右腹股溝部腫物處,開始局部漸腫大,隨后流膿,腫物變軟 變小直至消失(在涂抹中局部有劇痛現象)??诜屯庥皿蛤芗逯掷m(xù)半年腫塊消失. [述評] 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和作者,臨床統(tǒng)計,腎子巖(睪丸腫瘤)發(fā)病率高于腎巖(陰莖癌), 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根據有關文獻及作者.臨床經驗,睪丸腫瘤是所有腫瘤疾病中應用中醫(yī)藥治療療效較 好的癌瘤之一。及早發(fā)現,及早治療,大多能獲痊愈。在臨床實踐中作者應用自擬方 “橘核湯”(橘核、荔枝核、香附、浙貝、貓爪草、當歸、莪術、連翹、梔子、土鱉蟲、車 前子、茯苓、蜂房等)治愈經活檢診斷為睪丸癌瘤或未經確診的睪丸腫塊約有近40例。 多為早、中期的腫塊,經服藥十余劑或數十劑,都能使腫塊消失,無工例行睪丸切除術。 橘核湯多用行氣散結藥,用核類能以核入核散核,行氣破氣散結,故瘀血濕濁自能消散。 加之化瘀、化痰、理濕清熱,消除各種病理產物,共同達到消除睪丸腫瘤的療效。 腎子巖古文獻論述較少,有的散在“木腎”、“石癰”、“疝”中記敘。我們應該結合 現代醫(yī)學和臨床實踐經驗,加以整理、總結,逐漸完善“腎子巖”的證治體系。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28..外科疾病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