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 可另查肺癰 (概述] 肺癰,又稱“肺疽”、“肺瘡”,是由風熱邪毒客于肺臟,久而潰腐成膿的一種疾病,屬于內癰之一。《金匱要略心典。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證治>>中云:“癰者壅也,如土之壅塞不通,為熱聚而肺潰也.”臨床以發(fā)熱、胸痛、咳吐痰多而腥臭,甚至咳吐膿血為主癥。西醫(yī)學稱肺癰為肺膿腫,是由各種細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化膿性炎癥、壞死而形成的膿腫。通常分為吸人性(原發(fā)性)肺膿腫、血源性肺膿腫和繼發(fā)性肺膿腫三大類。吸入性肺膿腫多見于學齡期及學齡前期兒童,嬰幼兒肺膿腫大多為血源性,或繼發(fā)于化膿性肺炎之后。 本病的發(fā)生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和年齡的差異,但若因于小兒肺炎痰熱化火,熱毒壅結轉歸成肺癰者,則夏秋發(fā)病較多,因蛔蟲擾肺,或吸入異物所致,則無季節(jié)之別。近年來,肺癰的發(fā)生率在兒科明顯下降。本病經(jīng)過適當治療后,大多數(shù)治愈。如治療不及時,肺癰巨大,合并永久性的支氣管狹窄等,可影響肺癰的愈合。血源性肺癰有]0%左右的病死率。若合并化膿性心包炎、化膿性腦膜炎、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心肌炎之患兒,預后嚴重. 肺癰之名,首見于《金匱要略》,并設專篇論述,《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說:“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作痛,脈反滑數(shù),此為肺癰,咳唾膿血。”指出肺癰的主證,同時對肺癰的病因病機、治療及預后等方面都有較多的論述。并創(chuàng)制了葶藶大棗瀉肺湯、桔梗湯為治療肺癰的基本方劑。對本病的預后指出“始萌可救,成癰則死”的基本規(guī)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列有“肺癰候”,著重闡明癰膿形成的病機,謂;“寒搏于血,蘊結成膿,熱又加之,積熱不散,血敗成膿?!睂O思邈《備急干金要方.肺癰》篇中,對肺癰的臨床癥狀敘述更為詳細,有“胸中滿而振寒,脈數(shù)咽干而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吐膿如粳粥,是為肺癰。”之說。在治療上創(chuàng)用葦莖湯以清熱排膿。宋代的《小兒藥證直訣》及《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中將肺癰亦稱作肺疽、肺瘡。認為初有風寒證時,可用小青龍湯。若咳唾膿血,此乃肺熱,宜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桔梗湯、葦莖湯。并以參芪補肺湯以善其后。對本病按病機之演變,分階段治療,實為有效。清代喻昌在《醫(yī)門法律.肺癰肺痿門》中對肺癰的形成、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敘述甚詳。有關形成的原因他提出:“……留邪固結于肺葉之間,乃至血為凝滯,以漸結為癰膿,是則有形之敗濁?!敝委煼矫?,提出凡治肺癰病,以清肺熱、救肺氣,俾其肺葉不致焦腐,其金乃固。故清一分肺熱,即存一分肺氣. 現(xiàn)代對小兒肺癰的研究較為廣泛深入。在臨床研究方面,隨著肺癰病源學的進展,對由多種化膿性細菌混合感染所致的吸人性肺膿腫,以金葡菌為最常見所致的血源性肺膿腫、肺化膿癥繼發(fā)性肺膿腫的辨證論治在結合辨病方面得到深化,以多種方法治療小兒肺癰的報道屢見不鮮。這些臨床研究的成果,增加了治療肺癰的手段,提高了療效。在實驗研究方面,建立了動物模型,明確了肺癰新藥臨床研究的指導原則,提出了藥效學研究要求,使中醫(yī)藥治療肺癰的藥效原理從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防止或減少呼吸道感染、消除形成的肺膿腫的傾向及抑菌抗炎等方面得到說明。并為治療肺癰藥物的篩選和劑型改革提供了藥理學方法。 (病因病理) 一、病因 多種病因可引起肺癰,常見的有風熱之邪蓄積、肺外癰疽遷移、其它病因傷肺等3類。 1。風熱之邪蓄積 外感風熱之邪客于表衛(wèi),未得疏解,留而不去,客于脈絡,稽留于肺,或與素留之熱相合郁積熏灼,腐化成膿;或先病肺炎,熱毒熾盛不解,轉成肺癰。此為小兒肺癰之常見病因。 2.肺外癰疽遷涉 不論頭面四肢或軀干及其它臟腑之癰疽,皆可通過經(jīng)脈相傳,其風熱邪毒搏于營血,蓄積不散,熏灼于肺而成肺癰。
3。其它因素傷肺 久咳傷肺,易為外邪所乘,或咳吐溢乳、咽下異物,吸入于肺,均可郁結而導致本病。而飲食因素,如過食炙煿辛辣厚味,或母食辛辣厚味遺熱于兒,積熱在內,熏蒸于肺,亦可成肺癰。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吸入性肺膿腫常為多種化膿性的細菌混合感染所致,包括需氧和厭氧的革蘭氏陽性與陰性的球菌及桿菌。認識到厭氧菌感染對肺部化膿性感染的重要性,分布于人體腔道口粘膜上的厭氧菌比需氧菌還多,據(jù)報道,每毫升唾液中有105個厭氧菌,較需氧菌高10倍。吸入性肺炎與肺膿腫的厭氧菌感染占85%一90%。較重要的厭氧菌有胨鏈球菌、胨球菌、脆性厭氧菌、黑色素厭氧菌、螺旋體等。30%為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感染。常見的需氧菌有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需氧菌大多與厭氧菌同時存在。血源性肺膿腫則多由單一病菌感染所致,以金葡菌最常見。繼發(fā)性肺膿腫則多繼發(fā)于原有的肺部疾病,如細菌性肺炎、支氣管擴張等引起的肺化膿癥。 二、病理 1.病變臟腑在肺 肺癰的病變臟腑在肺,無論風熱之邪蓄積,肺外癰疽遷涉或其它病因傷肺,其共同的病理變化,均為風熱邪毒,壅滯于肺,熱壅血瘀,蘊毒化膿而成癰.正如《柳選四家醫(yī)案.環(huán)溪草堂醫(yī)案.咳喘門》所說:“肺癰之病,皆因瘀阻于肺絡,久蘊生熱,蒸化為膿。”說明肺癰是肺臟邪瘀熱久郁蒸而成。 2.病理因素為邪熱 肺癰的發(fā)生是因邪熱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絡,血滯為瘀,而致痰熱與瘀血互結,血敗肉腐成癰為膿。 3。病情演變分虛實 肺癰的病理演變過程,可以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邪正的消長而變化,其病機屬性,則可分為虛實兩大類。肺癰初期,因風熱之邪侵犯衛(wèi)表,內郁于肺,肺衛(wèi)同病,蓄熱內蒸,熱傷肺氣,肺失清肅,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咳嗽等肺衛(wèi)表證。成癰期為邪熱壅肺,蒸液成痰.氣分之熱毒浸淫及血,熱傷血脈,血為之凝滯,熱壅血瘀,蘊釀成癰,表現(xiàn)高熱、振寒、咳嗽、氣急、胸痛等痰瘀熱毒蘊肺之候。潰膿期,為痰熱與瘀血壅阻肺絡,肉腐血敗化膿,肺損絡傷,膿瘍潰破,排出大量的腥臭膿痰。以上均為肺癰之實證的病機變化。肺癰進入恢復期,如潰后膿毒不盡,邪戀正虛,每致遷延反復,日久不愈,耗傷氣陰或氣陰兩傷。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按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內小兒肺癰的診斷依據(jù): 1.發(fā)病多急.常突然寒戰(zhàn)高熱,咳嗽胸痛,呼吸氣粗。 2.咯吐大量黃綠色膿痰或膿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氣味腥臭。 3.局部叩診呈濁音,呼吸音減弱或增強,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或濕性羅音。 4.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二、鑒別診斷 1.細菌性肺炎 大葉性肺炎與早期肺膿腫的X線改變往往相似,但臨床上前者的高熱持續(xù)時間短,多數(shù)病人咯鐵銹色痰,痰量不多。肺炎球菌肺炎與肺炎桿菌肺炎可繼發(fā)肺膿腫,作痰細菌學檢查對于診斷有重要意義。 2.先天性肺囊腫繼發(fā)感染 有發(fā)熱、咳嗽、咯膿痰癥狀,但囊腫的外壁整齊,周圍無炎癥浸潤,透視見氣囊隨呼吸脹縮為基本特征。 3.包囊性膿胸 尤其伴有支氣管胸膜痿者,胸腔積液可經(jīng)瘺管而咯出,X線檢查亦顯圓形、橢圓形的液囊腔。但在與胸壁呈切線位X線檢查時,可見包囊性膿胸緊貼胸壁而不在肺內。超聲波檢查可在離體表較淺的部位有液平面出現(xiàn),并可作胸腔穿刺得到證實。 4.肺大泡 常見于金葡菌肺炎消散期,需與肺膿腫鑒別。前者空腔較后者迅速而易變,壁薄,多無液平面,短期可自然消散。 5.空洞性肺結核 起病隱襲,多呈低熱,全身中毒癥狀不如肺膿腫明顯,少膿痰。X線檢查空洞周圍炎癥反應不明顯,且有新舊病灶并存,同側或對側肺野常有播散性病灶,空洞內無或僅有少量液平,痰抗酸染色或PCR法常能查到結核菌。 (辨證論治] 一、證候辨別 1.辨主證 本病主要證候為突然高熱,畏寒??人?,繼而咯吐大量腥臭膿痰,咯出大量的腥臭痰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征。 2.辨證候 即初期多為邪在肺衛(wèi)證,成癰期多為化膿成癰證,潰膿期多為癰腫內潰證,恢復期多為邪衰正虛證。 二、治療原則 治療當以祛邪為原則,采用清肺解表、清熱解毒、化瘀排膿等治法。初期治以清肺散邪,成癰期治當清熱解毒,潰膿期以排膿解毒為要,恢復期氣陰兩傷者當養(yǎng)陰益氣,如久病邪戀正虛者,當扶正祛邪。 三、分證論治 . 使用方法:先對癥選用藥方,并按提示辯證加減,然后進入方劑數(shù)據(jù)庫查閱其藥理、煎法、服法等;再進入中藥數(shù)據(jù)庫 根據(jù)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對所選的藥方進行加減,才得到有效的藥方,還要查閱三反九畏;服藥后還要根據(jù)“療效評定”判斷所用的藥方的療效。 1。邪在肺衛(wèi) 證候表現(xiàn) 惡寒發(fā)熱,咳嗽,咯白色粘沫痰,痰量由少漸多,胸痛,咳時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苔薄黃或薄白,脈浮數(shù)而滑。 辨證要點 多有風熱上受,表衛(wèi)受邪,正邪相爭所表現(xiàn)的惡寒發(fā)熱,以及風熱犯肺,肺為熱毒熏灼,肺失清肅而咳嗽胸痛,粘痰,口鼻干燥等癥。對風熱咳嗽或肺炎喘嗽邪熱不解者,須防轉本病。 治法主方 疏散風熱,清肺化痰。銀翹散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銀花、連翹、蘆根、竹葉、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魚腥草??壬跆刀嗾呒尤鲜V、浙貝母、杏仁;燥傷肺津者.加沙參、天冬、麥冬、天花粉等;胸痛甚者加瓜蔞皮、郁金、桃仁。 2.化膿成癰 證候表現(xiàn) 身熱轉萇,時時振寒,壯熱不解,汗出煩躁.咳嗽氣急,胸滿作痛。轉側不利,咳濁痰,呈黃綠色,年長兒自覺喉間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辨證要點 此期辨證要點為熱毒內盛,正邪相爭所表現(xiàn)的振寒壯熱;熱毒壅肺,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氣急胸痛;以及痰濁瘀熱,郁蒸成癰所出現(xiàn)的咯吐黃濁痰,喉中有腥味。 治法主方 清肺化瘀消腫。《千金》葦莖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桃仁、冬瓜仁、薏苡仁、大青葉、魚腥草、虎杖、黃芩、銀花、連翹。熱盛加黃芩、黃連、梔子、石膏;濁痰量多而臭加葶藶子、桑白皮。 3.癰腫內潰 證候表現(xiàn) 咯吐大量膿血痰,或如米粥,腥臭異常,時有咯血,胸中煩滿而痛,甚則氣喘不能平臥。身熱面赤,煩渴喜飲,舌質紅或紅絳,苔黃膩,脈滑數(shù)。 辨證要點 此期因血敗肉腐,癰膿內潰外泄,故咯吐大量腥臭血痰,由于熱毒瘀結,肺損絡傷而咯血. 治法主方 排膿解毒。加味桔梗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桔梗、薏苡仁、貝母、橘紅、銀花、丹皮、白及、甘草等。痰稠腥臭者可加魚腥草、野蕎麥根、敗醬草、黃芩清熱解毒排膿;咯血的配山梔、藕節(jié)、白茅根、三七等涼血止血;煩渴加天花粉、知母、玉竹、沙參等;氣虛不能托膿,加生北芪;胸痛脹滿,喘不得臥,大便秘結,脈滑數(shù)有力.可加桔梗、白斂峻驅其膿。藥后其膿可吐下而出,體弱者禁用。 4.邪衰正虛 、 證候表現(xiàn) 身熱漸退,咳嗽減輕,膿痰日少,精神漸振,食納好轉?;蛞娦孛{隱痛,難以久臥,氣短懶言,自汗盜汗,午后潮熱,煩躁少寐,口干咽燥,面色無華,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舌質紅或淡,脈細或細數(shù)無力。或見咳嗽,咯吐膿痰,日久不凈,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復轉臭濁,病情時輕時重,遷延不愈。 辨證要點 此期辨證要點有三:一則由于膿潰之后,邪毒已衰,諸癥好轉;二則因病后耗傷氣陰,表現(xiàn)有肺氣虧虛和肺陰耗傷的證候;三則部分病例由于邪戀正虛,膿毒不盡。或病情反復,遷延不愈。 治法主方 養(yǎng)陰補肺。清燥救肺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人參、甘草、麥冬、阿膠(烊化)、杏仁、桑葉、枇杷葉、沙參、貝母、瓜蔞。如有低熱者加青蒿、白薇、地骨皮;食納不振,便溏者加白術、山藥、茯苓;咯吐膿血不盡者加白斂。若邪戀正虛,咯痰腥臭膿濁,反復遷延日久不凈,當扶正祛邪,配合排膿解毒法,酌加魚腥草、野蕎麥根、敗醬草. (急癥處理) 一、大咯血 臨床表現(xiàn) 慢性肺膿腫病變若侵蝕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咯血多在咳嗽后發(fā)生,咯出的血為鮮紅色,有泡沫,?;煊刑担慷嗾呖蓮目诒怯砍?,部分從咽吞入經(jīng)消化道排出,使糞便成柏油樣。 治療方法 1。中醫(yī)治法 肺癰咯血多見于潰膿期,主要病機為熱傷血絡,治法涼血止血為主。常用中藥如丹皮、山梔、水牛角、制大黃:藕節(jié)、白茅根、三七、側柏葉、仙鶴草。常用方劑如犀角地黃湯(生地、赤芍藥、丹皮、水牛角),十灰散(大薊、小薊、蓮葉、側柏葉、白茅根、茜草根、大黃、梔子、棕櫚皮、丹皮,各等分,炒成灰,研極細末,按年齡大小每服0.5—6g,用藕汁或蘿卜汁或溫開水送服)、四生丸(生蓮葉、生艾葉、生側柏葉、生地,水煎服或制成丸服)。 2.西醫(yī)治法 ①大量咯血時應令病人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避免情緒緊張。②立即以垂體后葉素lO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lOml內,工。分鐘左右緩慢地推入靜脈。⑧鎮(zhèn)靜劑可用苯巴比妥鈉1--2mg/kg bw肌內注射,或10%水合氯醛溶液每次0.lg/歲口服或灌腸。④吸入亞硝酸異戊酯0.2ml,必要時可2小時工次.⑤患者胸部放置冰袋或沙袋,以減少呼吸運動,便于止血。⑧咯血過多易致窒息,應立即變換病人體位使血液咯出.⑦如出血過多應輸血搶救,防止休克。 二、膿氣胸 臨床表現(xiàn) 肺部小膿腫破裂而形成支氣管瘺管,使胸膜腔與支氣管相通而成為膿氣胸。在原有癥狀基礎上突然發(fā)生呼吸困難,X線胸部透視和攝片可明確診斷。 治療方法 ①若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符合張力性氣胸,在無引流器設備的條件下,即用50m[注射器進行穿刺抽氣。②控制感染:多數(shù)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關.故首選抑制金葡菌的藥物。使之有力地控制感染。⑧支持療法。靜脈注射葡萄糖,輸血及血漿等。 (其它療法) 一、中藥成藥 1.銀翹解毒丸 用于邪在肺衛(wèi)證。 2。消炎退熱沖劑 用于邪在肺衛(wèi)證。 3.清熱解毒口服液 用于化膿成癰證。 4.小兒清肺散 用于膿腫內潰證。 5.千里光片 用于膿腫內潰證。 6.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 用于邪衰正虛肺陰耗傷者。 二、單方驗方 ].鮮魚腥草9~30g,桔梗3-10g,甘草3-6g,水煎服,每日1劑。 2.金蕎麥根莖9~30g,水煎服,每日1劑。 3.鮮薏苡根適量,搗汁,蒸熱服,每日3次。 4.蘆根12~30g。桔梗3-9g,薏仁6~15g,甘草3—6g。痰多者加葶藶子、大棗;膿多者加敗醬草、冬瓜仁。水煎服。 5。鮮魚腥草lOOg,搗爛取汁,用熱豆?jié){沖服,每日3次. 6。陳芥菜鹵,蒸熱。每服半茶杯,1天3次,或加熱豆?jié){服。 三、藥物外治 1.吸入法 (1)霧化吸入 竹瀝、魚腥草注射液,10%苦參液各lOml。將藥液置超聲霧化器內吸入,1次20分鐘,1日2次。適用于痰稠量多者。 (2)熱吸法 金銀花25g,桔梗20g,半夏、麻黃、黃芩、杏仁各lOg。以上藥共置于水壺內,加水煎煮,壺嘴近口鼻,吸入藥蒸氣。適用于風熱襲肺,熱壅肺絡. 2.敷藥法 處方1 胸敷散;大蒜lOOg,芒硝50g.. 處方2大黃2002。 將處方1大蒜和芒硝共搗成泥.敷藥時,下墊油紗布2—4層,外敷肺俞穴及胸背部阿是區(qū)(濕性羅音區(qū)),1次2小時,胸背輪換敷,敷畢,去掉蒜硝糊,用溫開水洗凈蒜汁,再將處方2敷上,即大黃研粉,醋調成糊,敷于阿是區(qū),8小時去掉,1日1次。適用于熱壅肺絡.
3.穴位注射法 用魚腥草注射液,選肺俞、厥陰俞,每穴注射lml,每日1次,7日為1個療程。 四、食療方藥 1。邪在肺衛(wèi) (1)雙花飲 銀花、菊花各15g,杏仁12g,蜂蜜適量。將銀花、菊花、杏仁煎湯,去渣取汁,分次飲用,飲時兌入適量蜂蜜。 (2)鮮蘆根飲 鮮蘆根120g,冰糖30g。蘆根洗凈切成小塊,加清水3碗,煎成1碗,去渣取汁服。 (3)魚腥草蘆根飲 魚腥草、蘆根各30g,白砂糖適量。魚腥草、蘆根先煎湯,去渣取汁,入白糖,代茶飲。 2.化膿成癰 (1)三仁粥 桃仁15g,薏苡仁、冬瓜仁各30g,大米50g,油、鹽少量。先煎冬瓜仁,取汁。桃仁打爛成泥。將薏苡仁、桃仁泥、大米煮粥,將成加冬瓜仁汁,調味食用。 (2)鮮蘆根粥 新鮮蘆根150g,生姜2片,大米lOOg。蘆根洗凈切成小段,與竹茹同煎取汁。以汁煮粥,將成加生姜,稍煮即可。每日2次服完,可連服3--5天. (3)、魚腥草薏仁粥 魚腥草、薏苡仁各30g,大米50g,油鹽少許。先煎魚腥草取汁。薏苡仁、大米同煮粥,將成加入魚腥草汁,調味略煮即可食用。 3.癰腫內潰 . (1)加減桔梗湯 桔梗15g,冬瓜仁60g,薏苡仁50g,鮮藕節(jié)工小段,黑木耳5g,冰糖少量。以上各藥共煎取汁,加入冰糖,稍煮至冰糖溶化。分多次飲,一日服完。 (2)鮮蘆根粥 參見前成癰期。 . (3)冬瓜子飲、秫米粥、鴨汁粥、鹽鴨湯、鯉魚湯等,均可輪換選用. 4。邪衰正虛 豬油蜜膏、蜜煎百合、川貝雪梨、銀耳羹、.冰糖黃精湯、五汁蜜膏、鮮生地粥等,輪換選用. 五、針灸療法 , 取穴: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足三里。 用法:肺俞、膻中、支溝、大陵均可用瀉法,得氣后即出針;風門橫刺,得氣后即出針;足三里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 加減:熱甚者加大椎、魚際(點刺放血),以清肺熱。胸痛甚者,加內關、大包以通絡止痛;咯血者,加天突以排膿止痛。 六、推拿療法 主要適用于肺癰初期?;純鹤?,著重點按肺俞穴,以和調肺氣,除痰鎮(zhèn)咳,點按大椎,以宣通陽氣,疏表退熱?;颊哐雠P位,著重點按尺澤、曲池、合谷、少商以散風熱,宣肺氣,解表退熱,瀉熱利咽。點按天突穴,以利氣化痰,宣通肺氣。: 七、西醫(yī)療法 針對病原菌選取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療肺膿腫的關鍵。早期可用青霉素每日10萬u/kg bw,療程4—6周,對青霉素過敏或無效者,可根據(jù)痰細菌培養(yǎng)及敏感實驗選用頭孢菌素治療。除全身用藥外,又可用抗菌素液噴霧吸入或自氣管滴注抗生素,使在膿腔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對肺炎應早期積極治療,特別麻疹合并肺炎更應及時正確治療,有效地控制肺內感染。 2.對&JL皮膚癤瘡癰腫,要及時有效治療,如有發(fā)熱咳嗽.、需要作全身的辨證論治,不應只作皮膚局部處理。 二、護理 1。注意環(huán)境空氣新鮮,飲食宜清淡,多吃水果、青菜,忌肥甘厚味之品。 2.治療中應絕對臥床休息,排膿期宜將患兒頭部放低,以使膿痰順體位排出。 (文獻選錄)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于肺,其人則咳,口干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張氏醫(yī)通。肺癰》?!胺伟b危證,乘初起時極力攻之,庶可救療?!В鞑豢捎脺匮a保肺藥,尤忌發(fā)汗傷其肺氣?!魸⒑蟠鬅岵恢?,時時惡寒,胸中隱痛,而喘汗面赤,坐臥不安,飲食無味,膿痰腥穢不已者難治,若喘鳴不休,唇反,咯吐膿血,色如敗鹵,滿臭異常,正氣大敗,而不知痛,坐不得臥,飲食難進,爪甲紫面帶彎,手掌如枯樹皮,面艷顴紅,聲啞鼻煽者不治?!? 《醫(yī)門法律.肺痿肺癰門》:“凡治肺癰病,以清肺熱,救肺氣,俾其肺葉不致焦腐。其生乃全。故清一分肺熱,即存一分肺氣,而清熱必須滌其壅塞,分殺其勢于大腸,令穢濁膿血日漸下移為妙?!? 《雜病源流犀燭.肺病源流》:“肺癰,肺熱極而成病也。其癥痰中腥臭,或帶膿也。皆緣土虛金弱,不能生水,陰火煉金之敗癥,故補脾亦是要者.而其治之法,如初起,咳嗽氣急,胸中隱痛,吐膿痰,急平之;或咯吐膿痰,胸膈脹滿,喘氣,發(fā)熱,急消之;或病重不能臥,急安之;或已吐膿血,必以去膿補氣為要。無論已成未成,總當清熱滌痰,使無留壅,自然易愈。凡患肺癰,手掌皮粗,氣急脈數(shù),顴紅鼻煽,不能飲食者,皆不治?!? 《類證治裁。肺癰》:“肺癰毒結,有形之血,血結者排其毒.……肺癰由熱蒸肺竅,致咳吐臭痰,胸脅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氣疏痰,降火排膿?!?BR> 《柳選四家醫(yī)案.環(huán)溪草堂醫(yī)案.咳喘門》:“肺癰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絡,久蘊生熱,蒸化成膿?!跤檬桊錾⑿盀a熱,可冀其不成膿也,繼用通絡托膿,是不得散而托之,使速潰也,再用排膿瀉熱解毒,是既潰而清泄,使毒熱速化而外出也,終用清養(yǎng)補肺,是清化余熱,而使其生肌收口也;” (現(xiàn)代研究). 一、藥效學研究 肺癰的藥效學研究,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的指導原則》,可通過以下實驗進行。 1.清熱實驗 觀察藥物對細菌或干酵母致大鼠發(fā)熱的退熱作用.姚秀娟等應用清溫沖劑為復方中藥制劑,主要成分有大青葉、蘆根、石膏等.小鼠和家兔實驗證明對毒素性發(fā)熱有解熱作用。 2.抗菌作用 吸人性肺膿腫常為多種化膿性細菌混合感染所致,血源性肺膿腫則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故實驗時應選擇相應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胨鏈球菌、胨球菌等在動物體內、外,觀察其抗菌作用。嚴雪芹等研制的中藥抗感膠囊進行了抗病原微生物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抗感膠囊對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金黃色葡萄球菌、卡它球菌及肺炎雙球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胡桂清等將黑龍江省地產中藥兩頭尖(1)、升麻(Ⅱ)、荊芥咀(Ⅲ)、威靈仙(N)制成100%中藥浸液。調pH為7。2—7.6,與紫丁香進行抗菌作用研究,結果:(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埃氏大腸桿菌有很強的抑菌作用;(Ⅱ)除對以上兩種細菌有抑菌作用外,對志賀氏痢疾桿菌也有很明顯的抑菌作用;皿和Ⅳ的抗菌作用也很強?!保瑮顚毴A等將柴胡、黃芩、大黃、金銀花、滿山紅按常規(guī)制成100%清熱寧沖劑(I),觀察(I)對十三種常見細菌的抗菌作用,并以雙黃連口服液(Ⅱ)作對照。結果表明: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肺炎桿菌等均有明顯的抗菌作用。與Ⅱ相比除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外,均優(yōu)于雙黃連,與臨床治療效果相符。 3.止咳試驗 用化學藥物引起小白鼠咳嗽,以觀察待試藥物的止咳作用時,由于化學刺激是作用于呼吸道感受器,反射地引起咳嗽,故凡能抑制咳嗽中樞,或降低呼吸道感受器敏感性的藥物,均有止咳作用。王曉蕙等將露木爾(藏族習慣用藥,主治感冒、支氣管炎、瘡瘍久不愈)總皂甙進行了動物鎮(zhèn)咳、祛痰、平喘藥理試驗.結果表明:其總皂甙有顯著的鎮(zhèn)咳作用,R一162%。魏云等自擬咳喘寧,由麻黃、杏仁、桔梗等藥物組成,主治風熱、痰熱咳嗽,支氣管炎。藥理研究表明,該藥能顯著延長豚鼠由枸櫞酸所致的咳嗽潛伏期及減少咳嗽次數(shù),能顯著減少機械刺激豚鼠氣管粘膜所致的咳嗽動物數(shù),提示有良好的鎮(zhèn)咳作用。 4.化痰試驗 于小白鼠腹腔注射酚紅后,后者可部分地從氣管分泌排出。遠志能增強呼吸道的分泌功能。使粘膜排泌酚紅量增加。將氣管段放入足量的鹽水中,加碳酸氫鈉使其顯色,用分光光度計測出酚紅的排泌量,從而得知藥物的化痰作用。薛貴平等將中藥制劑清肺湯作了祛痰平喘鎮(zhèn)咳、體外抑菌等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該藥有明顯祛痰作用?!?,章鳴玉等從安徽貝母提出BA、PA、NA—l、NB一1和C—Ol物,制成懸浮液,進行小鼠氣管內酚紅泌量測定和氣管洗出液的己糖含量,表明能促進呼吸道中水分的分泌,使痰液稀釋易于排出。 二、臨床研究 1.辨證論治 姚公樹介紹肺膿腫初起膿未成,或高熱不退,膿腫不破潰者,以疏解托散為法,用仙方活命飲加減;肺膿腫破潰后因邪熱久鴟,內腐成膿,耗傷正氣,膿腔不易閉合者,以托里散結為法,用托里消毒散加減。焦源等治療120例肺膿腫,熱痰壅滯,治以清熱解毒,祛痰排膿。用加減魚桔湯(魚腥草、銀花、生薏仁各50g,桔梗、浙貝母各15g,桃仁10g,蘆根、黃芩各30g,甘草3g);邪盛衛(wèi)衰.治以清養(yǎng)補肺,用沙參清肺湯(沙參15g,黃花、生薏仁各25g,太子參、合歡皮各10g,桑白皮12g,桔梗10g,冬瓜仁20g,甘草3g),均隨證加減,不用抗菌素。總有效率為92.5%。 2。專方專藥 余化平等用桑蘆湯治療肺膿腫(桑葉20g,蘆竹根、魚腥草、白茅根各60g,刺黃柏30g)水煎服。每日1劑,療程14~47天(19.2士3.2天)。并設西藥治療對照組。結果桑蘆湯治療組治愈率90.28%(65/72),治愈天數(shù)14~47天,好轉9.72% (7/72)。對照組治愈率79.4l%(27/34),治愈天數(shù)17—56天(28.4士3.8天),好轉20.59%(7/34)。兩組療效對比差異顯著(戶<0.05)。治療組一般于服藥第2天咯吐大量膿痰,自覺癥狀減輕,食欲增進,體溫逐漸下降,3—21天(乎均13天)體溫降至正常,膿腔17—28天(平均2l天)全部閉合?!保R業(yè)耕用復方清熱解毒湯治療肺膿腫(野蕎麥根、蘆根各15--~30g,魚腥草、金銀花各15g,紅藤9—15g,黃芩、桔梗各6—9g,丹參、桃仁各9g)。濃煎成水劑60ml,1日l劑,分2—3次口服,療程15—30天。并設西醫(yī)對照組。結果:治療組20例中,治愈19例,顯效1例;對照組25例中,治愈19例,好轉6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治愈率有顯著差異(尸<0.05)。治療天數(shù):治療組為28。65士10。85天,對照組為42.00±t1.50天,P<0.01。退熱時間:治療組為4。3--+3.4天,對照組11.08士8.71天,P<0.001。排盡膿痰時間:治療組8。9士5.7天,對照組13.n士6.85天,P<0.05??人韵r間:治療組11.95士6.46天,對照組19。40±10。53天,P<0。01。X線完全吸收時間:治療組為17.65士6。03天,對照組36.64土9。89天,戶<0.01。 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有關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肺膿腫的報道很多。易德英等用鮮魚腥草50g或干品20g水煎內服,1日1劑。另配金銀花6—12g,黃芩3—6g,桔梗5—10g,杏仁5一lOg,薏苡仁6—12g,蘆根6—12g。久病體弱,正氣虛弱者加黨參、黃芪各5一lOg。水煎為2次內服,每日1劑。西醫(yī)配以全身支持療法及補充維生素等治療。結果:痊愈27例,占67.5%;好轉13例,占32.5%;住院時間最短6天,最長32天,平均住院15。8天。張瑞宣用肺癰湯組,取金蕎麥干根片250g,置瓦罐中加清水或黃酒1500ml,罐口以竹箬封口,隔水文火蒸3小時,趁熱過濾即成肺癰湯(久用者應加防腐劑消毒封存)。服法:0—2歲10一15ml/次,2—5歲15~20ml/次,5—10歲20—30ml/次,10—14歲30一35ml/次,>14歲40ral/次,每日3次飯后溫服。抗生素組用兩種以上抗生素;中西醫(yī)結合組用肺癰湯或千金葦莖湯加減,同時用兩種以上抗生素。療程分別為15。8天,18.8天及28.5天以上。結果肺癰湯組、抗生素組、中西醫(yī)結合組3組,退熱天數(shù)平均為2.9、10.9、7。l天,呼吸道癥狀好轉天數(shù)平均為3.9、(記錄不詳)、5。2天;X線檢查病灶液平面消失天數(shù)平均為7.4、15。2、10.3天;病灶在3周左右吸收分別為11例、1例、3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肺癰湯組退熱時間較其它兩組縮短,有顯著差異(P<0.05),而其它兩組的退熱效果之比,差異并不明顯(戶>0.05),各組癥狀改善和病灶的吸收時間有明顯差異(P>0.05)。王順茂等以中藥為主,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肺膿瘍,取得滿意療效。中藥治療:基本方劑:葦莖湯加減(蘆根50g,桔梗、桃仁、杏仁各12g,冬瓜子、魚腥草、薏苡仁各30g,連翹、桑白皮、瓜蔞各15g。高熱加生石膏;咯血加白及、三七粉;氣虛多汗加黃芪、人參)。每日l劑,最少服12劑,最多28劑,平均19劑。西藥治療:首選甲硝唑250ml,每天2次,靜脈輸入。氨芐青霉素,口服每日50—100mg/kg bw,分4次;肌注每日50一150mg/kg bw,分4次;靜點每曰50一150mg/kg bw,分4次。如用藥5—7天療效不滿意,可根據(jù)藥敏實驗,選用相應的抗生素。一加強支持療法,對久病體虛患者可多次輸血漿或全血。結果:本組68例,中西醫(yī)結合組治愈66例,治愈率為97%,住院天數(shù)最短15天,最長50天,平均住院天數(shù)26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