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節(jié) 賦
春節(jié)即至,華夏歡騰,宇內(nèi)共慶,筆者擬作《春節(jié)賦》一篇,待至一查,捷足者甚多,不少篇目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文采到文化,堪稱佳作。故特推薦陳逸卿先生之賦,與大家共享。祝廣大博友“玉兔毫光生紫氣,金龍捷足入青云”。提前給廣大親朋好友拜年了!
春 節(jié) 賦
撰文/ 陳逸卿
陰陽明晦天地,日月馳騁飆輪。令節(jié)交匯冬臘,淑氣漸化和春。天人偕泰,俎豆通神。喜禾黍之豐稔,欣瑞雪之兆門。清酌以咸備,犧牲而畢陳。典祀盛開虞舜,禮俗完備周秦。祈桃符之祥瑞,飲屠蘇之芳醇。供香案以祭祖,思遺德而懷恩。甘霖得降于千戶,家國俱歡乎萬民。懸徹夜之華盞,待大歲之新辰。日曈瞳以初照,年熠熠而蒞臨。
于是冬末伊始臘祭,小年方自撣塵。殺豬而宰羊,磨豆以釀醇。城邑以趕場,鄰鄉(xiāng)而走親。針頭線腦,香帕花巾。羅綺布帛,銀鏡面盆?;@中梨棗,籠里家禽。雪積庭院,打糕蒸饃。貨備庖廚,剪紙貼花。福字門上必“倒”,酒旗村頭嘗“斜”。楊柳青斑斕五彩,桃花塢艷麗重霞。人多聲動乎鵝犬,鞭響耳捂于嬌娃。新娘趕亂歲而喜嫁,財神啟大門以虔迎。良宵既到,鞭炮齊鳴。華燈映雪,美酒薰風(fēng)。闔家以守歲,舉國而歡情。餃子漫煮,鱸魚盡烹?;疱仧嵘?,拼盤涼擎。燃紅燭至天明,猜酒令到五更。
若乃紫氣氤氳元朔,大象麗開坤乾。亭云乍秀,曙色初丹。煙花夜綻,街巷遍鋪碎錦;尊口晨開,拜年皆道喜言。祝萬事之和合,賀財運之連連。話老來之有福,說子孝其孫賢。祈風(fēng)調(diào)乎雨順,欣家國之平安。喜身體之康健,愿壽比乎南山。禮物先奉鶴發(fā),歲錢后壓童頑。日月欣然圓滿,天地皆大喜歡。若夫破五以送窮鬼,人日而戴勝簪。女媧信當(dāng)御駕,伏羲亦將登云。既而“吉時”已臻,大黃貓鳴鑼開道。樂老鼠之嫁女,笑蛤蟆之娶親。風(fēng)俗每原物理,福禍皆有果因。
于是月圓十五,瑞雪打燈。梅花墻角新綻,小草陽坡暗萌。樹上嘗聞鳥語,河曲偶傳雁聲。披明霜于銀樹,搖紅燭乎雕甍。長街秧歌先鬧,里巷高蹺后行。長龍百人共舞,旱船一己獨擎。小兒高掮乎肩上,姮娥俯首于云中。繁星脈脈,笑語盈盈。瓊花千樹,金縷萬重。于是百病而俱走,紫姑以得迎。餃子銅錢暗匿,元宵玉碗圓融。美酒三巡以酣醉,大月中天而正明。
復(fù)作四言之歌而贊曰:
五千華歲,薪火代傳。長新天地,不老乾元。
三皇遺澤,五谷生蕃。興雨祁祁,雨我公田。
力耕南畝,刈收北山。亦享亦祀,亦憂亦歡。
籩豆有踐,鐘鼓無弦。歡樂無忌,勞作有閑。
虔懷列祖,厚祭蒼天。上國有禮,江河有源。
大道不竭,陵谷可遷。生生不息,禹甸是安。
仁自為本,義亦大端。遺風(fēng)遙迥,日月高懸。
地有美景,國有先賢。亦承亦繼,亦興亦傳。
軒轅后土,萬古綿延。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注釋:
1, 春節(jié)起源于虞舜為天子時之典祀。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2,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fēng)俗。
3, 楊柳青和桃花塢都以制作年畫著稱。
4, 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5,元朔,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6,送窮。正月初五送窮鬼。
7正月初七為人日,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戴勝,人日頭上戴的飾物。
8, 老鼠嫁女,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此俗表示對老鼠之厭惡。
9, 籩豆有踐?;e和豆。古代食器,竹制為籩,木制為豆。引申指祭祀:籩豆之事。有踐,意思是祭祀時器物排列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