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文風在社會上屢見不鮮,在黨政機關更是司空見慣。這種文風的表現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整卸式,主要表現是將他人的文章從刊物或網絡上移植過來,換換時間地點人名,即交付完工。二是拼湊式,主要表現是在“百度”或“Google”上狂搜一番,然后東拉頭,西接尾,南北找個中半段,整合多方資源,拼成“大作”一篇。三是抽思式。主要做法是抽取他人思想精華,與本地情況略加糅合,形成所謂有“地方特色”的經驗材料或者調研文章。 這種“拿來主義”文風與共產黨人所提倡的重調查、重實踐、重研究的文風背道而馳。究其實質,上述“拿來主義”的前兩種表現完全是不學無術、敷衍了事,其態(tài)度極其馬虎,這種文章只能應景誤事,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第三種表現是隱藏得更深的“拿來主義”,欺騙性、誤導性都更強。各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特點各異,指導地方發(fā)展的思想和理念,也會有所差別,這種拿來外地思想指導本地發(fā)展的做法不足取,承載這種思想的文風也必然不可取。 我們應當大力提倡實事求是的文風。這種文風的形成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一要不斷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科學發(fā)展觀的學習和研究;二要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態(tài)度,加強對本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的調查了解;三要有機結合上述兩個方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學發(fā)展理論,在這種基礎上形成的文章必然是管用的,文風也必然是樸素的,是受廣大干部群眾歡迎的。(董曉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