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山口湖
火山噴發(fā)在地球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火山口,火山口中往往積蓄著很深的湖水。即便在休眠期,火山口中的巖漿和熱泉仍在翻騰,火山氣體不斷從火山口中冒出,火山上因此常常煙霧繚繞。由于高溫使得大量礦物溶于湖水中,火山口湖水的顏色異乎尋常地美麗。在黑赭色的冷卻熔巖圍成的猙獰的火山口中,一池濃綠的湖水,美艷中帶著一絲邪氣,攝人心魄。
黃石公園大棱鏡湖
大棱鏡湖方圓近7000平方米,水深50米,每分鐘可涌出2550升70℃的熱水。這斑斕的色彩來自熱泉邊緣湖水中大量繁殖生長的嗜熱微生物—藍(lán)藻菌和綠藻菌。它們體內(nèi)不同有機(jī)色素的比例隨著水溫與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使熱泉產(chǎn)生了變幻無窮的美妙色彩。在夏季多呈橘黃和紅色,而冬季一般為暗綠色。在熱泉的中心部分,超高的水溫連嗜熱菌也無法生長,因此是絕對的無生命區(qū)。水的高純度使其顯出純凈的湛藍(lán)。
黃石公園位于深層地幔中的一個地質(zhì)活動熱點,因此地質(zhì)活動頻繁,不斷發(fā)生大大小小的火山噴發(fā)。這些火山活動不僅使這一地區(qū)地表蓋滿冷卻的熔巖和火山灰,而且遍布熱泉、噴泉、間歇泉、泥泉和蒸汽泉等地?zé)峄顒訁^(qū)。


尼歐斯湖
尼歐斯湖位于非洲西部的喀麥隆和尼日利亞兩國交界處的喀麥隆火山鏈,湖口面積1.5平方千米,深達(dá)200米。一直以來,尼歐斯湖都非常平靜,湖畔水草肥美。1986年8月12日晚9時30分,隨著一聲悶響,湖底含有極高濃度二氧化碳的水柱從湖心沖天而起,一層50米厚的二氧化碳?xì)鈱?,以每小時20千米到50千米的速度沿著山坡悄無聲息地四下涌去。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這死亡之氣覆蓋了尼歐斯湖周圍直徑25千米的地帶,1800名村民和幾千頭牲畜家禽在睡夢中毫無知覺地被死神帶走了,造成了震驚世界的神秘大死亡。此后湖水變成了黃色,水位也下降了一米多。


克利穆圖湖
印尼的克利穆圖湖是3個相鄰的火山口湖,當(dāng)?shù)厝朔Q它們?yōu)椤袄先撕?、“少男少女湖”和“魔鬼湖”。它們的大小近似,湖水的顏色卻截然不同,現(xiàn)在分別為碧綠、乳藍(lán)和棕黑,色彩濃郁。它們的顏色不斷變化,從碧藍(lán)、草綠、乳白、棕紅到墨黑,毫無規(guī)律,神秘莫測。1896年,三湖的顏色分別為深藍(lán)、碧綠和棕紅。到了20世紀(jì)70年代,它們變成了黑紅、乳白和咖啡色。而在1992年的一次地震后,它們又變成了草綠、巧克力色和墨黑。
湖水的顏色取決于每個湖底的火山口中不同化學(xué)成分的溢出、湖水的酸堿度和水中生長的微生物?;鹕娇诤伾淖兓苯臃从沉嘶鹕降臓顟B(tài),是觀測火山活動的重要指標(biāo)之一。

冰島藍(lán)礁湖
這是一處天人合作的奇觀。冰島的一家熱力廠將海中深達(dá)2000米處的高溫地?zé)岷K槿∩蟻恚靡约訜峁岬牡?。然后將用過的、將近80℃的海水傾瀉到廠址附近一大片荒蕪的火山熔巖區(qū)洼地中。這些海水與玄武巖發(fā)生反應(yīng),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沉積物,堵塞了大部分巖石縫隙,形成了一個夢幻般美麗的藍(lán)色礁湖。由于這湖水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和噬熱藍(lán)藻微生物,再加上周圍黑黝黝凝固的火山熔巖,成了遠(yuǎn)近聞名的療養(yǎng)勝地。


2 冰川湖
冰川在地球的北部地區(qū),如歐洲中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到處留下了U型谷標(biāo)記。隨著地球氣候變暖,冰層融化,留下了大量的冰磧層礫石。在許多較深的山谷中,大量混合著泥土的礫石堆積筑成了高壩,冰雪融水積蓄在山谷中形成了狹長的山谷湖泊。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湖泊都是這類冰川湖。如法國與瑞士交界處的萊蒙湖,英格蘭湖區(qū)的克尼斯頓湖,中國新疆的喀納斯湖,北美紐芬蘭的西溪湖,加拿大落基山脈的著名湖泊等。這些湖泊的湖水中含有大量冰川殘磧中的礦物質(zhì)沙質(zhì)懸浮物,形成了十分美麗的斑斕色彩,如同群山中的明珠碧玉。再加上湖泊周圍壯麗的雪山、茂密的森林,構(gòu)成了地球上最為壯美的湖光山色。

3 隕石坑湖
隕石造訪地球后總會留下一些痕跡,不過,在時間的消弭下,那些不夠深的痕跡便慢慢消失了,只有那些體積巨大的隕石坑才會留下來。如果有天時地利—比如一條河恰好流過—它便有可能形成一汪清碧的湖水。
平夸留特湖
平夸留特湖是典型的隕石坑湖。該湖呈幾乎完美的圓形,直徑3.2米,深267米。由于湖水來自罕無人跡地區(qū)的冰雪和雨水,此處水質(zhì)極為純凈,湖水甘甜清冽。一片直徑僅20厘米的白色圓盤沉入水中,至水下37米深時,岸上的人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它??茖W(xué)家們驚嘆:地球上沒有一個淡水湖能如此晶瑩碧透!
當(dāng)?shù)赝林用褚蚣~特人稱這個奇妙的大湖為“平夸留特”,意為“地球上的大圓坑”。去那里最近的路是從距其100多千米的因紐特小村莊康奇克蘇筑阿克乘獸皮筏過去,就這也要花去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dá)。

4 喀斯特湖
水和二氧化碳將地表或地下的石灰?guī)r侵蝕出迷宮一樣千奇百怪的神秘世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態(tài)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和巧奪天工的洞穴奇景??λ固睾匆彩谴笞匀挥猛瑯拥氖址ㄔ诘厍蛏蟿?chuàng)造的獨特景觀。
班德阿米爾湖
班德阿米爾湖與它附近的巴米揚(yáng)大佛是阿富汗最著名的自然和人文奇跡,曾經(jīng)吸引過無數(shù)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班德阿米爾湖位于興都庫什山脈深處,由一連串5個湖泊組成。
班德阿米爾河流經(jīng)多孔隙的石灰?guī)r地層,溶解了大量的碳酸鈣成分,在流到地勢平坦的班德阿米爾山谷時,形成了一些淺洼和沙灘。于是柳樹和灌木叢在這些地方生長起來。植物分泌的某些物質(zhì)與河水發(fā)生了化學(xué)作用,使河水中溶解的碳酸鈣重新析出,沉淀在河床上。年復(fù)一年,在陽光的作用下,這些碳酸鈣沉積變成了鐘乳石,并且不斷加厚加高,最終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臺壩。正是這些天然臺壩,將一條河分隔成了一個接一個水平高度不等、大小深淺不同、顏色形狀各異的湖泊。
到過班德阿米爾湖的人,無一不為美麗清澈的湖水發(fā)出驚嘆—從乳藍(lán)、碧藍(lán)、翠綠到湛藍(lán)。在這滿目蒼涼的高原上,顯得深邃、寧靜、曠遠(yuǎn)。面對它們,人們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


藍(lán)洞
藍(lán)洞的形成原理與陸地上的喀斯特地貌十分相似。遠(yuǎn)古時代,大陸板塊漂移帶來的滄海桑田的變換,形成了大片由沙質(zhì)土壤、珊瑚礁沉積和富含碳酸鈣的石灰?guī)r組成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長期滲入多孔隙的石灰?guī)r層,并不斷溶解其中的碳酸鈣,從而形成了大量的溶洞。冰川期結(jié)束后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沒了陸地和這些溶洞,于是海洋里便留下了大量的藍(lán)洞。與陸地上的喀斯特溶洞相比,海洋中的湖泊藍(lán)洞不僅有奇石異筍和迷宮一樣的路徑,而且藏有別處難以見得到的珍奇動植物,在幽藍(lán)的海水的包圍中,變得更加變幻莫測、引人入勝。
這些神秘的海底湖泊有個共同特點:都是奇妙的水下世界的入口。在這個世界里,生物進(jìn)化的過程較其他環(huán)境中慢,因此可以見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難以見到的珍奇物種。藍(lán)洞四壁的巖石記錄了古代島嶼地下世界的形成過程。因此這些奇妙豐富的地質(zhì)及生物環(huán)境吸引了不少科學(xué)家前來探查,這里也成為潛水愛好者最理想的潛水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