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第三十頁(2009-12-24 14:54:34)
黃帝說:有的病并不先發(fā)生于外表而直接開始于五臟的傷竭。它表現的癥狀,是津液虛空,精神活動非常的枯寂,內里精血虛損,外面衛(wèi)氣耗散,形體削瘦,衣服都不合適了。進而四肢拘急,中氣動搖??偟恼f來,就是臟腑氣機困鈍,面形體也就不充實了。這用什么方法治療呢?
岐伯說:這要調和臟腑陰陽二脈,去瘀血,消積水,叫病人輕微地活動四肢,使陽氣漸漸傳布;然后用繆刺方法,使他的形體恢復起來。再想法使汗液暢達,小便通利;注意觀察病人情況,適時地給些藥吃。待五臟陽氣輸布了,五臟郁積蕩滌了,那么精氣自然會產生,形體自然會強盛,骨骼和肌肉也就會相輔相成,氣困于內的情況自然就消除了。
黃帝說:講得很好。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黃帝問道:我聽說揆度和奇恒這兩種方法,各有所指,那么究竟怎么樣聯系起來運用呢?
岐伯回答說:“揆度”是估量疾病的深淺,而“奇恒”是辨別那些異乎尋常的疾病。要我說,診病的至理,就是要注意五色和脈象的變化。至于揆度和奇恒,它們的要點都在于把握五色和脈象的聯系。人體的氣血,是永遠運轉而不回折的,如果回折了,就會失卻生機。這個道理很重要,應該記錄在玉版上,稱為“養(yǎng)生之機”。
客色的變化,呈現在鼻部上下左右的不同部位,應注意分別察看它的淺深度。那客色顯露淺的,說明病輕,可用五谷湯液去調理,約十天就可以好了;那客色顯露深的,說明病重,就需要服些湯劑治療,約二十一天也可痊愈;那客色顯露太深的,病就更嚴重了,必定要用藥酒治療,須要經過百天左右才能痊愈。假如色赤,面容削瘦,病就不能治好。如果氣色不赤,面容削瘦,經過百天以后,還是可以痊愈的。除此以外,病人脈短氣絕的,必死;溫熱病而陰血虛極的,也必死。
客色的變色,呈現在鼻部上下左右,必須注意分別察看它的不同特點。病色向上移的為逆,向下移的為順;女子病色在右側的為逆,在左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