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款五牛神圖筆筒
中國陶瓷與中華文明有著廣泛深刻而極為獨特的密切關系。泱泱中華古國,最初經瓷器“使者”為世界所知,文明昌盛的中國形象,起先以瓷器為媒向世人展示,以至于英文“℃hina”(瓷器)成為中國的象征和代名詞。僅此一點,足以說明陶瓷與中華古代文明的特殊關系。
在中國陶器和瓷器的誕生、發(fā)展和流變過程的現象背后,反映著中華文明發(fā)祥、發(fā)展的足跡,標志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前進的步伐;同時,由陶瓷器形和紋飾流變所體現的陶瓷適應社會“需求”變化的狀況,也成為中華文明發(fā)展過程的一種特殊記載。陶瓷器在相當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既是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的普通器物,又是特殊場合的特殊道具,從原始巫術、圖騰崇拜到進人文明時代的陪葬、祭祀和宗教活動,陶瓷被作為神器、禮器和明(冥)器使用。這些器物如今己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它們的被發(fā)掘,一次次地證明甚至局部地改寫著中華古代文明史。
中國陶瓷,只有置于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宏闊背景上,才能品味出它獨特的藝術韻味和美感風范。
中國陶瓷曾經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生活用具,最重要的宗教信仰用具,也是最重要的藝術產品,后來又曾經是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以至于在外國人眼里中國與陶瓷等同。中國陶瓷作為人性證物,作為文化的特殊載體,它系統地完整地“記錄”著歷史的進步和人性的發(fā)展歷程。中國陶瓷器物積淀著珍貴的豐富的文化蘊含,尤其是原始文化和遠古文明精神,在陶器、特別是彩陶中的反映,較其他任何早期文化遺存都更為集中和霞要。就以彩陶來說,已知的我國最早彩陶是甘肅秦安大地灣和陜西華縣的老官臺文化遺存,前者其年代大約距今8000年一7000年,后者其年代大約距今7200年一6300年。從那時起到銅石并用時代的商代,彩陶經歷了幾千年的從誕生、發(fā)展、繁榮、流變到衰落的漫長歷史過程。而這個過程巾的大半時間內,中國歷史文化還不能用真正意義上的文字來記載,因為現存最古可識的漢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而在文字產生之前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先民雖然可能還不具備像后來那樣對于文字的需要和對文字功能的發(fā)揮,但可以設想,隨著先民們生活的緩慢然而持續(xù)的發(fā)展變化,文字也在經歷著從萌芽到生成的過程,先民們肯定用自己可以辨識的符號記載著自己的歷史和生活,表達著自己的愿望和情感。所以人類文化史上應該有過“前文字”階段,即存在過不是文字而具有類似文字功用的某種文化現象。這種“文字”,必然體現著人類早年的童真情懷,有著未經抽象的感性色彩和其象形態(tài),并有當時人們可以普遍理解的約定性和象征意義。這種“文字”,可以是洞窟藝術、巖畫、裝飾,甚至儀式等等,但已知最直觀、最大盤、最充分的見證則應該是陶器,特別是彩陶藝術符號。彩陶的許多現象,尤其是彩陶紋飾,是中國文化藝術史L的奇葩,也隱藏著許多千古之謎,它為我們提供了令人費解又令人玩味的文化遺產。這里有神秘的“人面魚紋圖”,有包含多種意味的“鶴魚石斧圖”,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舞蹈彩盆”,更多的則是紋飾中流暢的線條的旋轉,對稱的圖案的組合……自從彩陶被發(fā)現,對其研究和探討、猜測就沒有停止,人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闡述其所蘊含的意義,所滲透的人性內容、所凝聚的人類智慧和所體現的藝術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