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在〖探奇天平山〗幾篇文中,都沒有提到過【剪刀峰】,是因幾次 按志尋找,都不知所蹤。 為覓【剪刀峰】,昨日下午(12月23日),再登天平山。 一進天平山,楓葉早已枯萎凋零,寒風中飄飄落落,回歸大地。樹上,偶爾還有幾枝掛著紅葉,欲與寒風爭艷。余不賞殘楓,特尋【剪刀峰】,故直奔【中白云】,【卓錫泉】。夏日【卓錫泉】還有點點泉水流淌,現(xiàn)在卻干凅了,空留【卓錫泉】三字。走西下小路,過【一葉舟】,至【一硯泉】,四下尋找,枯草雜樹中仍不見尖銳石峰蹤跡,繼續(xù)前行,又到古指路石刻處,遂沿小路向上,行與枯枝衰草中,尋覓尖銳石峰。比起夏日,少了蚊蠅的騷擾,但野薔薇的尖刺依舊如夏日般尖銳,時不時劃傷手指。幾經攀爬,到【云上】,仍覓不見。稍休憩。冬日中,雖寒風凌厲,仍有不少游客登山游玩。舉相機四處拍攝,靈巖、大山、秦臺、焦山盡收眼底。 下【白云洞】,詢賣香燭老婦,曰,早隱于樹叢中,已不能覓。 下【中白云】,遇巡山員,詢之【剪刀峰】,回不知。又詢賣香燭老婦,曰,沿【一硯泉】小路向西,可尋到【剪刀峰】。遂再走【一硯泉】,至道盡處,道右,有一石峰,隱于樹叢中,似鉗開口,尋附近各處均無尖銳石峰,此石峰當為【剪刀峰】了。 尋枯枝荊棘少處,接近石峰。近觀,此峰由上下兩石相垛而成,下石近方,高近兩米,上石高近三米,下方上扁,似石劈,上沿偏邊開口,開口寬尺余,深近一米,缺口底部鈍元,觀之似鉗,名【剪刀峰】不實,名【筆架峰】更加確切。 (筆者注: 今日〈30日下午〉再去天平山,換個鏡頭拍剪刀峰,原圖刪除。) ![]() 【剪刀峰】全景----不似剪刀,到象筆架。導游圖標【筆架峰】倒也確切 。(從西北部拍)
![]() ![]() 換個角度拍,有點像【剪刀】。(從西南處拍) 【云上】處拍---靈巖山。 ![]() 【云上】處拍---大山。山頂上有兩個勇敢的登山者。 ![]() 【云上】處拍---秦臺山?(咪彌嶺?) 【云上】處拍---秦臺山?(咪彌嶺?)山上的字,不知何人所書,又為何意? ![]() 【云上】處拍---西部群山 。 |
|
來自: 蘇迷 > 《蘇州天平山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