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日歷》今天的日序字出自《爨寶子碑》。該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東晉安帝乙已年(公元405年)刻,用筆結體在隸楷之間。爨寶子碑碑首為半圓形,整碑呈長方形,高1.83米,寬0.68米,厚0.21米。碑文計13行,每行30字。碑尾有題名13行,每行4字,額15字,均正書。碑文共有388字。此碑字用筆方峻,起收果斷,似昆刀切玉;字的造型奇特自由,似天馬行空,神秘莫測,令人產生豐富聯(lián)想,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評其為“寶子碑端樸,若古佛之容”,又云“樸厚古茂,奇態(tài)百出,與魏碑之《靈廟》、《鞠彥云》皆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
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寧(今曲靖)出土,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后來被一鄉(xiāng)民用做壓豆腐的石板。咸豐二年,曲靖知府鄧爾恒發(fā)現(xiàn)豆腐上有字跡,大為驚異,急忙派人找到賣豆腐之人。將碑石運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當時,正是碑學大興而帖學告退的時代。所以,它一經發(fā)現(xiàn),其怪誕的用筆,隨意的結體所表現(xiàn)出的古樸味道,立刻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被視為書法作品中的奇珍異寶,阮元稱它為“滇中第一石”,康有為譽為“已冠古今”。
碑文記述爨寶子生平,系爨部族首領,世襲建寧郡太守。三國時期,今云南、貴州和四川南部稱為“南中”, 是蜀國的一部分。南中地區(qū)的豪族大姓主要集中在朱提(今昭通)、建寧(今曲靖)兩郡。南中最有勢力的大姓為霍、爨、孟三姓,公元399年,霍、孟二姓火拼同歸于盡后,爨姓成為最強大的勢力。漢族移民帶進南中的漢文化在豪強大姓統(tǒng)治者中部分地被長期保存下來,并與當地土著文化相融和,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爨寶子碑”則是這種融和的結晶。爨寶子是爨姓統(tǒng)治集團的成員,“爨寶子碑”是在他死后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