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梔子仁粥 1、配方:梔子仁5克,粳米100克。 2、制作:梔子仁碾成細(xì)末,先煮粳米為粥,待粥熟時(shí),放入梔子仁末梢煮即可。 3、用法:每日服1劑,分2次食完。 4、功效:適用于濕熱型慢性。 二、黃紫地丁粥 1、配方:黃花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鮮品各60克),粳米100克。 2、制作:將黃花地丁和紫花地丁加水煮,過(guò)濾去渣取汁,以汁煮米為粥,可以加白糖凋味。 3、用法:每日1~2次,1周為一療程。 4、功效:適用于濕熱型膽囊炎。 三、玉米須燉蚌肉 1、配方:玉米須50克,蚌肉200克,鹽、味精各適量。 2、制作:將玉米須洗凈瀝干水,蚌肉洗凈,二者同入砂鍋中,加水適量,鹽適量,燉至蚌肉爛熟為止,加入少量味精即可。 3、用法:隔日服1次,食肉飲湯。可佐餐服,也可單獨(dú)服食。 4、功效:清熱解毒,滋養(yǎng)肝腎,利膽泄熱。 四、玉米須粥 1、配方:玉米須鮮品30克(干品15克)。 2、制作:將王米須洗凈切斷,用剛燒沸的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后過(guò)濾取汁,再用開(kāi)水沖泡1次,兩次汁合并。粳米30克,加水適量,煮至米開(kāi)花后,將玉米須汁兌入粥內(nèi),稍煮片刻即成。 3、用法:日服2次,趁熱食用。 4、功效:理氣止痛,適用于右脅下隱痛、噯氣的氣滯膽囊炎。 五、鯉魚(yú)赤豆陳皮湯 1、配方:鯉魚(yú)1條,赤小豆120克,陳皮6克,鹽、味精各適量。 2、制作:將鯉魚(yú)刮鱗去內(nèi)臟,洗凈。赤小豆淘凈瀝干水。陳皮用清水洗去灰塵,瀝水。將三者共入鍋,加清水適量,鹽適量,煮至魚(yú)熟豆?fàn)€時(shí)停火,加適量味精。 3、用法:每日1~2次,可佐餐服用,或單獨(dú)服食。 4、功效:健脾益胃,理氣解毒。 六、蒲公英粥 1、配方:蒲公英40~60克(鮮品用量為60~90克),粳米50~100克。 2、制作:將蒲公英洗凈,切碎,煎藥取汁。將藥汁加入淘凈的粳米中,同煮為粥,以稀薄為佳。 3、用法:每日2~3次,3~5天為1療程。溫服。 4、功效:消熱解毒,補(bǔ)中益氣,利濕。 膽囊炎的治療——蒲草清膽方 【成分】敗醬草、蒲公英、三顆針等多味苗嶺天然藥材。 【主治】急、慢性膽囊炎。 【用法用量】 1置于砂鍋內(nèi),加入1000~1200毫升清水(以沒(méi)過(guò)藥材面2-3cm為宜),浸泡20-30分鐘。 2后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鐘即可。 3每日1付,每付藥煮兩次,二次煎煮時(shí)加水適量少些。 4合并兩次煎煮液,分3次飯后服用,每次一碗為宜。 |
|
來(lái)自: 昵稱11528682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