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西祠胡同taijiwukong的角落 內(nèi)家拳本意 內(nèi)家拳之為者。本以柔勝剛之謂也。則雖赤手空拳。而無剛不摧。敵雖有大力。無不披靡。 精研斯術(shù)。不僅為備非常。應急變。更以強健身心。益壽延年。為人生切身學問。日久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也。 勝強敵之道 遇任何強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著不亂。乃能舉動得當。氣定神全。于此既先勝一著。 于平時。便需時時靜觀默察。以參證原則。若能融匯要訣。通解其義。則寡可勝眾。弱能勝強。比如泛舟于海。乘者雖多。唯司舵駕船者一人。以足可定全船之方向。 吾之精詳技藝。猶司舵操縱船只。成竹在胸。此豈多寡數(shù)量上之比較。單寡勝眾。以弱制強。乃存乎此。 藝無止境 我技雖佳。然必有勝我之人。高于我者。當以師禮事之。取其所長。補吾所短。于是我技益進。豈足為貶。傳之后進。吾道益宏。既或造詣獨精。高出流俗。亦不能自滿。藝無止境。學問無涯。豈可自堵前程。 柔靜為先 習藝之時。必宜潛心體會。若行蠻力。絕不得竅訣。而須心如垂柳。意隨流水。四肢輕靈。中節(jié)作主。若能如此。則能捕捉好機。剎那發(fā)勁。捷如閃電。雖四兩之力。亦可撥倒千斤。 神氣布滿 人之能者。諺稱三頭六臂。然必須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則此手動而余手皆弛。手多亦或無用。我如神氣布滿身。全身靈勁。毫無間隙。人發(fā)而不能制我。我發(fā)而既能制人。皆賴神氣布滿之功。 流行勿斷 氣與體中有陰陽。其動曰陽,其靜曰陰。內(nèi)家拳雖專重氣之使用。然為無形物。無跡象可尋。實則存我體中。氣之既分陰陽。若養(yǎng)之不當。便生弛撓之憾。平常安坐時之心氣。漫漫然為鎮(zhèn)定無事之態(tài)。動時若神志升奪。損其平常鎮(zhèn)靜安養(yǎng)之氣。此未得藝也。 昔日先輩教人。務先使養(yǎng)自己方寸之氣。使外物不能動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則任何活動元氣充足。無缺損之處。起居動靜。真氣沛然。至此方是真?zhèn)鳌?/P> 身神統(tǒng)一 設(shè)眼前有某物。欲取之主意一起。手乃前出。是既意通于氣。故 欲使用此物。又須力焉。力之所出。乃氣之所集。氣之所通。亦力之所集。氣力非二物也。由意集氣使力者。方得順遂稱心。若力先出。便是顛倒主奴。為害甚多。 故吾平日。務當舍棄其力,而練其氣。只求氣之使用順遂得體。則任何人固有之力。得應其事而隨其量出焉。 無我之心 敵欲攻我。任其用何種進攻之勢與恐嚇。我心仍木然無所動。一若無與人爭勝者。其心既正大光明。其氣亦整暇不迫。從容得體。故恒占勝。 不動心 所謂不動心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右而目不瞬之謂也。心有所而不移。則真氣充塞全身。視白刃而不見。聞槍炮而不撼。外物勿擾。獨立不懼。以如斯之心膽。運用所學。若行所無事。大敵當前。亦不見怯返顧。斯真能不動心者也。 平日多近白刃。使之熟稔無畏。并臥于中野。宿于深山。人跡罕至之地。潛居修煉。其所成就。必能宏遠博大。豈流俗可比。 近世之治術(shù)者,多以手足為藝。徒取眩目。無復精蘊。我齊當矯其弊。必求入于不動心之境。勿徒尚空義。方謂得術(shù)之奧藝。 有膽始有力 凡武術(shù)以膽為第一。無膽力既無克敵致勝之心。恐怖既充于中。肢體便滯于外。為敵制造優(yōu)勢焉。故膽力強者。恒操勝算。自來成例較多。當宜練膽。
|
|
來自: 興安書館 > 《內(nèi)家拳口訣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