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說過水族婚嫁習(xí)俗,也說過布依族婚嫁習(xí)俗,它們風(fēng)格各異,講究不同,都體現(xiàn)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而在少數(shù)民族雜居的荔波,僅就婚嫁習(xí)俗而言,就可以繪制一幅風(fēng)情多元的“婚嫁清明上河圖”。比如說這次,我就恰巧碰到了一次苗族的婚嫁。 那么,苗族的婚嫁,又有哪些講究呢?如果你在荔波游歷,而又朋友眾多,可要分清不同民族的不同習(xí)俗,不要搞錯,鬧了笑話。 一套衣服就是一家財富 苗族的男女青年,當(dāng)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礎(chǔ),到談婚論嫁之時,女方家得為女兒準(zhǔn)備豐厚的嫁妝,而這份“豐厚”幾乎全部集中在那一套苗族服飾上。布料,是純手工的粗布,必須點綴純銀的飾品,光彩奪目,霍霍生輝。 據(jù)說,這身衣服,自苗家姑娘出生就開始著手準(zhǔn)備,幾乎代表著一個苗家人所有的財富,當(dāng)然,服飾檔次的高低,銀飾的多寡,做工的優(yōu)劣,都代表著女方家的家境,也代表著新娘的身份。 在苗家,女人比男人尊貴,這從男女的服飾便可看出。苗族女性的服裝雍容尊貴,適合悠閑生活;男性的服飾卻顯得自然淳樸,干凈利索,方便外出干活。 關(guān)于服飾,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過去戰(zhàn)亂頻繁,苗家人也會經(jīng)常遭受土匪的搶劫。其他的笨重家產(chǎn)在遷徙或逃亡時,不方便攜帶,所以,苗家人就把所有的家產(chǎn)都變成銀飾,裝飾在女人衣服上。這樣,人到哪里,財富就跟到哪里。 傾全家之財做一身嫁衣,還有什么比這更尊貴嗎? 這讓我想起一條段子:一個窮人,愿拿自己所有的財富給你;一個富人,原拿自己一半的財富給你。窮人的所有財富,比不上富人一半財富的萬分之一。請問,哪個更愛你一些? 苗族的婚禮有哪些講究? 當(dāng)定好婚期后,男女雙方分別舉辦酒席宴請親朋好友。 第一天,女方接待前來祝賀的親戚朋友,新娘把她精心制作的民族布鞋和布鞋墊都展示出來,屋里擺出家具,各式各樣,琳瑯滿目。 親友對新娘的作品頷首稱好時,新娘就紅著臉避開了。下午,新郎家請來幫忙的人拿著木杠,牽著系了紅頭巾的馬來到新娘家,在新娘家住一夜,到第二天中午時分,把新娘家的嫁妝送往新郎家。 第二天,新娘穿著整潔大方的民族服裝,拿著一把新買的傘,在兩位送親婆、四位陪親姑娘的護(hù)送下,隨著接親隊伍緩緩向新郎家走去。一路上,新郎和四位陪親姑娘走在隊伍的前面,兩位送親婆騎著新郎家牽來的高頭大馬,緊跟在新娘后面。 遇到三岔路口時,新娘要由自己的弟弟背著走過路口,并在路口扔破一個雞蛋。據(jù)說,這樣可使新娘無論天荒地老都忠心于新郎,絕無二心。雖然面臨著多種選擇,但新娘都會走正確的那一條路。 當(dāng)接親的隊伍快接近新娘家的時候,新郎家的嗩吶聲、鑼鼓聲響起,新郎家里的人便前來迎接。 這時,新郎家已是高朋滿座,人頭攢動。因為她們都在盼著看到新娘,各個面露笑容,樂不自禁。 當(dāng)新郎來到門前時,客人都讓開一條道,這時新娘由于怕羞,把手中的傘關(guān)起,遮住面部,由兩位姑娘扶著緩緩地走進(jìn)新郎家大門。 新娘到家坐下后,新郎開始穿衣服,這新衣服是親戚們?yōu)榱斯残吕啥徒o他的。穿衣服是在堂屋正中央,由一位長輩給他穿,這時的客人把新郎和長輩團(tuán)團(tuán)圍住,大門、小門被圍得水泄不通,一些調(diào)皮的小孩爬到樓上、梯子上笑。 一串“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響起后,老頭子一邊給新郎穿衣,一邊念著祝福的話語,逗得旁人笑的合不攏嘴,老頭子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陪同新娘的兩位送親婆,第二天早上就回去了,而那四位姑娘仍然留下來陪伴新娘直到第三天才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這就是所謂的“回門”。所以,現(xiàn)在有些姑娘流淚后,人們總是開玩笑:“別哭了,去三天就回來了。” “回門”的這個習(xí)俗,似乎在很多少數(shù)民族,甚至漢族的有些地方,都有講究。 還有一點,新娘剛進(jìn)門時,新郎的弟妹不能去看新娘,否則,新娘和這些弟妹們會吵架,影響家庭和睦。 新娘回門過后,由新郎親自來到丈母娘家去接新娘回來,從此,夫妻就共同生活在一起,用勤勞的雙手共同開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 (作者:賈云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