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桂枝4.5g 芍藥4.5g 黃芩4.5g 人參4. 5g 炙甘草3g 半夏4。5g 大棗6枚 生姜4。5g 柴 胡12g 上九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溫服200ml。 [功效)和解少陽,發(fā)散太陽。 [主治] 主證:發(fā)熱,微惡風寒,肢節(jié)煩痛,微嘔,胸脅心下微滿, 苔薄白、微濕,脈浮弦。 副證:頭痛,不欲飲食,心腹卒痛。 ?。ㄅR證加減) 1.慢性肝炎、肝脾腫大以及早期肝硬化等病癥,本方去大 棗,芍藥宜用赤芍,酌加鱉甲、牡蠣、紅花、茜草等軟堅化瘀之 味,長期服用有良效。 2.慢性氣管炎哮喘反復發(fā)作,伴有心動悸,微熱口干,胸 脅輕微苦滿,臍動悸,少腹輕微壓痛,舌苔白,脈浮弱者,本方 加五味于、葶藶子、白芥子、麥冬、杏仁等常獲良效。 3.外感風寒伴有胃痛,其熱甚尿赤者,則以石膏、滑石、 連翹,察其熱之輕重,隨證加減. 4.治太陽中風與少陽合病之外感者,表虛甚者,酌加黃芪、 防風、白術,以增強補氣固表之力。 5.治寒疝腹痛,加荔枝核、小茴香、大腹皮等,以溫經 散寒。 6.治療結核性腹膜炎或腸系膜淋巴結核,酌加夏枯草、紫 花地丁、蒲公英、象貝母、三棱、莪術、海藻、白芨、烏賊 骨等。 7.柴胡桂枝湯治療外感風寒和胃脘痛:本方治外感風寒和 胃脘痛療效滿意。認為方中以柴胡、桂枝為主藥。柴胡能舒肝 氣,散肝火,一切外感寒熱,皆可轉樞升出;又可疏達胃郁。桂 枝善升胸中宗氣,宣通降逆,和營衛(wèi),活血脈;又能調和脾胃, 升脾氣之陷,降胃氣之逆。方佐藥黃芩清熱,合芍藥調劑姜、桂 偏熱而和血;半夏通陰陽、和表里,降逆、安神、止嘔;參、 草、棗健脾和胃,振中焦以達表;生姜發(fā)散宣通。故于外感風寒 與胃脘痛都能收效. 8.加味柴胡桂枝湯治療病毒感染發(fā)熱:本組患者均予柴胡 24g,黃芩、黨參、白芍、川芎、蒼術、甘草各log,半夏、桂 枝各12g,生石膏30g,大棗4枚,生姜3片。每日工劑,水煎 300ml,13歲以上患者頓服,重癥患者每日服2劑。 9.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重癥過敏性鼻炎:均有鼻癢及大量 流涕、鼻塞。眼癢者流淚明顯,自覺癥狀突出。鼻鏡見鼻內發(fā) 紅、腫脹,兼見胸脅苦滿,腹直肌緊張的柴胡桂枝湯證。腹肌軟 弱,胃下部有振水音者加白術。給予柴胡桂枝湯加黃連細辛車前 子內服。 按:過敏性鼻炎被稱為水毒性疾患,以往多以小青龍湯、苓 甘姜味辛夏仁湯等為主.然而患者多為鼻黏膜發(fā)紅、腫脹。去年 日本東洋醫(yī)學會上中川氏提出了“熱”、“燥”的病機.因黃連細 辛車前子與柴胡桂枝湯合方可去除熱燥,從而取得了顯著的效 10。柴胡桂枝湯對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淋巴細胞轉化率及T 細胞亞群的影響:藥用柴胡5g,桂枝、白芍各3g,人參0.6g, 大棗2g,生姜、炙甘草各工g。制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藥l克. 每次5~15ml,每日3次,工個月為工個療程。用2—3個療程。 [中國中醫(yī)藥科技,1997,(5):305] 11.柴胡桂枝湯加減治療消化性潰瘍:藥用柴胡12g,桂 枝、白芍、黃芩、半夏各10g,黨參15g,生姜9g,甘草6g,大 棗5枚.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jq中醫(yī),1996,c+,:317"] 12。柴胡桂枝湯治療慢性胰腺炎:本方用柴胡12g,桂枝、 黃芩、芍藥、黨參、半夏各9g,甘草3g,大棗5枚,生姜3片。 發(fā)熱,便秘去半夏、黨參,加大黃、金錢草;腹痛較劇加木香; 、 嘔吐去黨參、加川連(吳茱萸拌炒);腹瀉加云茯苓、蓮子肉。 每日工劑水煎服。[浙江中醫(yī)雜志,1991,c12,;5353 13.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脂膜炎:基本方用桂枝9g,柴胡 10---30g,黃芩工0—20g,黨參、白芍各10g,半夏9—15g,生 姜、甘草各6g,大棗6枚。出現紅腫斑塊者加金銀花、地丁、 公英,皮下結節(jié)形成、觸痛并以濕熱蘊結為著者加乳香、桃 仁、雞血藤、薏苡仁、制南星,重用半夏;高熱不退者重用柴 胡黃芩,加羚羊角粉(工.5g沖服)。每日l劑,水煎,分2次 溫服,高熱不退者每日2劑分4次溫服。連服20~,30劑。為鞏 固療效,必要時用原方2劑煉制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 每日3次口服。[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1,c4,:214-] 14.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癲癇:基本方為柴胡、半夏各9g, 黃芩、黨參、桂枝各6g,白芍12g,甘草3g,生姜2g,大棗4g。 小兒用量酌減。風痰加白附子、蜈蚣、全蝎、僵蠶;熱痰加天竺 黃、膽南星、川貝;寒痰加南星:石菖蒲、皂角莢;驚痰加生龍 齒、朱砂、夜交藤、鉤藤;心肝火旺加黃連、梔子、龍膽草、大 黃;舌邊有瘀斑加丹參、赤芍、郁金。每日1劑,水煎服,10劑 為1個療程間隔3日。治療期忌食綠豆、茶葉和生冷、辛 辣之品以及肥甘厚味、煎炒炙嬋之物.[陜西中醫(yī),1990,c,,:293] 15.本方去桂枝、生姜、紅棗、半夏、人參,加生地、陳 皮。治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fā)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 婦人熱人血室,或產后經后因感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證,名柴 胡飲.[景岳全書] 16.本方去桂枝、半夏、紅棗、生姜,加大黃、當歸。治一 切肌骨蒸熱,寒熱往來,或傷寒五六日,發(fā)熱潮熱,發(fā)汗不解, 或汗后余熱勞復,脈洪實弦數,大便秘結,婦人產后經病不快 等, 名柴胡飲。 17.為本方用量加至四倍。治少陽病兼有太陽表證及三焦不 透,榮衛(wèi)不和,心腹急痛者,可用于膽道蛔蟲、闌尾炎、粘連性 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過敏性紫癜等,名大 柴桂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