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太極拳譜歌訣》校注詮釋 王志遠作者:太極大師王志遠 歌訣六(3) [正文]靜中觸動動猶靜,應(yīng)敵變化示神奇。 [校勘]“示神奇”[李本]、[郝本]、[卞本]作“是神奇”。 [詮釋] 觸者,觸發(fā)也,靜觸而動發(fā),斯為靜中寓動機也?!办o水流深”,定靜似靜而非靜(寂靜),其中氣勢騰挪,時刻準備著轉(zhuǎn)為由外而內(nèi),由假而真的更高級的動,此謂“靜之萌化”,是謂真動,即所謂“靜中動是謂真動”。動極而靜,由動歸靜,此謂“動之復(fù)歸”,是謂真靜,即所謂“動中靜是謂真靜”。 太極拳以靜為旨,以靜為貴,由靜而起,生動而煉,歸靜而養(yǎng),修煉在其中,此為太極修煉之不二法門。靜之與動,主靜慎動之體,主動慎靜之用,靜中以求得動之機變,動中以求得靜之應(yīng)隨,動中處靜,靜中寓動,相連不斷,循環(huán)不息。練拳行功,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未嘗不靜;及其靜也,神明不測,有觸即發(fā),未尚無動,于動時存靜意,于靜中寓動機,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動靜一源,體用一道,靜則為心,動則為意,妙用則為神。功夫既深,心地明徹,泰然自適,不特雜念無由而生,即自己之軀殼,亦可置之度外,而臻物我俱忘之境,則靜至極矣,靜極生動,是為真動。真動則真氣磅礴,行氣如虹,如是階及神明,庶可稱為大成矣。其時,辯證動靜,運化剛?cè)?,調(diào)和神氣,任意所之,無往不可,靜則渾然一氣,潛如無極,動則靈活敏捷,變幻莫測,如天矯神龍,有見首不見尾之妙。猝然臨敵,能視敵之形勢而應(yīng)隨變化,敵雖頑強,亦不能御也。故曰:“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 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曰:“發(fā)勁須沉著松靜,專注一方,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也。往復(fù)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zhuǎn)換,所謂‘應(yīng)敵變化示神奇’也。”是為注。 |
|
來自: 興安書館 > 《太極拳譜歌訣》校注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