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領略大家風范,分享智慧心得,歡迎觀看講堂頻道智慧訪談?,F在的年輕人,最幸福,也最迷茫;最充裕,也最匱乏;最特立獨行,也最無所適從。今天我們的嘉賓就為無數迷茫的年輕人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法門。他的作品在臺灣銷量達到了400萬冊,激勵了近千萬人,他就是華語世界最優(yōu)秀的勵志大師戴晨志,戴老師。戴老師你好。 戴晨志:吳小姐好以及各位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聽說您在全球很多華人地區(qū)都做過勵志的講座,反響都很大,聽說您簽書簽到手軟,你能分享一下這些故事嗎? 戴晨志: 我自己沒考上大學,所以兩次聯考都沒有考上,在臺灣年輕的時候,所以人生很多很多的低潮,我自己那個時候就有念??茖W校,我是念臺灣的藝專,藝術??茖W校,其實以前想當個電視記者,或是當個播音員,可是聲音不夠好,所以都沒有被錄取。 不過人生很多低潮,我喜歡一句話“最低潮就是最高潮的開始”,人生很多的不如意,所以我們古話也說,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怎么樣???八九,對不對。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不好的,傷心的,難過的。八九不好,還有多少是好的呢?還有一二是好的,所以記住一二,忘記八九。記住自己的一二的優(yōu)勢、強項,自己的最棒的地方在哪里,忘記那些八九不好,所以像電腦東西我自己都不太懂,我也很少去打字,當然我秘書,我的一些助理會幫我處理,我自己是用腦袋,讓自己能夠有更多更多的創(chuàng)意。 所以記住一二,忘記八九,記住一二才會快樂,讓自己有很強的地方,所以我們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拿第一名,但是某些方面要拿第一名。所以你剛剛提到這些演講,上個禮拜我在文萊、在馬來西亞、在新加坡等等,很多華人世界當中,因為我的書的關系,所以很多很多的讀者群。 所以有時候演講完以后,已經晚上9點半了、10點了,還要簽書,那個大禮堂,繞了一大圈排隊,我很感動,我不是藝人,我也不是什么政治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愿意看書、寫書的一個人。 主持人:您的粉絲特別多。
“喜悅、樂觀、正面思考”,也是一種習慣, 它使我們避免自艾自怨、悲觀自嘆! 我們可曾想過── 當我們埋怨自已“沒有鞋子穿”時, 別人“連腳都沒有”! 有一位忠厚老實的丈夫,每個月領薪水,總是原封不動地交給太太:而他大太,每個月只有給他幾百元零用錢。 一天下班回家時,這丈夫興奮大叫地告訴太太:“老婆!我中了五萬元獎券耶!”這時,太太冷冷地問道:“中獎?你說,你買獎券的錢,是從哪里 有一個郡守,官架子極大,天天高高在上,經常要屬下伺候,準備最好的東西給他吃!而部屬為了保住飯碗,也都是敢怒不敢言。 一天,女仆精心用鹿肉燉煮成一道美味的佳肴,也煮了最上等的魚翅羹湯,送給這郡守吃??な爻缘媒蚪蛴形?,邊吃邊點頭──嗯,真是“天下美味”! 當時,每個人都以為這郡守會大大地夸贊這忠心的女仆,沒想到,這郡守把女仆叫到面前來,大聲痛罵:“你這個混蛋,這么好吃的東西,你居然到現在才送來給我吃,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有些人,凡事都習慣性地做“負面思考”,從負面角度來衡量和評價,以致所說出口的,都是一些“難聽”和“刺傷他人”的話。 也正因為這些人不懂得“稱贊別人”、“欣賞他人優(yōu)點”,只是專挑別人毛病、語出批評,所以也使自己心中沒有“喜悅之情”。假如,我們能多學習“正面思考”,朋比較“樂觀”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心情一定更愉悅、更快樂。 古代,有一讀書人,為了赴京城考試,天天閉門苦讀。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高大的城墻上種了一棵“大白菜”,又夢見“小姨子”睡在他身邊。夢醒后,這讀書人百思不解,實在不知這個夢是“好夢”?還是“惡兆”? 于是,這讀書人就前往岳母家中,希望岳母能指點迷津:但是,當時岳母不在,小姨子就問姐夫的來意。老實的賣書人就吞吞吐吐地把自己的夢境,同小姨子講述。才一講究,小姨子就臉色大變,說:“你這個白癡,高墻怎能種白菜?真是‘白種’(中)了!而我還睡在你旁邊?哼!你臭美喲!你甫想了,門兒都沒有!” 這讀書人一聽,完了,沒指望了,赴京考試“門兒都沒有”,一定會落榜,就垂頭喪氣地走回家。不料,在半路上,讀書人碰到岳母。岳母問,為何如此無精打采、悶悶不樂?讀書人只好把夢境、和小姨子的說詞告訴岳母。 岳母聽完后,很高興地大叫說:“哇!太棒了!恭喜你了!高大城墻種白菜,表示你會“高中”上榜:而小姨子睡在你身邊,表示‘該是你翻身的時候了’!” 同樣一件事,若能從正面、樂觀的方向來思考,就會使自己充滿“喜悅和盼望”!所以──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fā)現希望:悲觀的人,是在成功中尋找挫折! 一八一四年,法國大將軍陶梅尼在前線打仗時,被敵軍的炮彈轟斷一條腿。他出院返回部隊后,每天幫他擦皮鞋的勤務兵,看到將軍斷了一條腿,嚇得哭了起來!“你哭什么?”陶梅尼將軍笑著說:“以后你只要擦一只皮鞋就夠了!這不是很棒嗎?!?/p> 記得一次搭飛機時,機上的螢光幕出現一則新聞畫面──有一個青年在一次觸電意外中,失去了雙手雙腳,他幾乎痛不欲生:然而,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 畫面中,這青年沒有雙手、雙腳,不過,他已學會用“嘴巴”轉開水龍頭!當他想看書時,“沒有手”可以翻書頁,他家人則幫他訂做一個頭箍,戴在額頭上:頭箍上有一細長的鐵條,當他輕輕“轉頭”時,細鐵條就可以幫他“翻書”。 后來,這年輕人覺得,他沒雙手、雙腳,一直待在家里很沒意義,于是他加入了醫(yī)院義工行列:其他義工推著輪椅,送他進入每個病房,和身患重病的病人聊天、講話! 每個住院的病患,看到這位“沒有雙手、雙腳”的年輕人,居然“滿心歡喜”、“臉帶笑容”地來探望他們,并鼓勵他們要“勇敢地活下去”,都大感驚訝和感動,因為比起“沒有雙手、雙腳的人”,他們自己已經“幸福多了”! 的確,當我們埋怨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別人“連腳都沒有”!只有在看見別人“沒有雙手、雙腳、雙眼”時,才知道自己是“那么幸?!保覀內绾文茉僮园栽?、悲觀自嘆? 有人說:“命好不如習慣好!” 是的,“喜悅”、“樂觀”、“正面思考”也是一種習慣,讓我們一直保持“喜悅、樂觀”的心情,使它成為一種“打開心靈之門、增進情緒智慧”的好習慣! 相反地,“沒有好的習慣”,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哦! 靜心一得 有一個罪犯,因作奸犯科,而被法官判處了死刑。 罪犯聽到判決后,大聲喊冤,也氣憤的怒吼:“我不服氣!這太不公平了!我從小是個被人遺棄的孤兒,在貧民篇里長大,老師、同學都瞧不起我,沒有人愿意接納我,才逼得我走上絕路!老天太不公平了,我不服氣──我死不瞑目!” 法官聽了,要罪犯靜下來、抬起頭來看著他:法官以平穩(wěn)的口吻說: “我也是個孤兒,我小時候也是在貧民窟中長大的!” 當我們手中擁有一顆“酸溜溜的檸檬”時,我們何不把它做成一杯“冰涼甘甜的檸檬汁”? 一個“EQ高手”,不能屈服于顛沛的困境,更不在窮苦了倒時,始終怪罪“時運不濟”、“造化弄人”!畢竟每個人都無法一出生,就拿到“好牌”:只有在拿到一手“壞牌”時,還能夠心存樂觀、奮發(fā)圖強,把“壞牌”打得讓人刮目相看,才是一個“高情緒智商”的人啊! “姊姊,幫我買一束花嘛,好不好? 一束五十元就好,五十元就好!” 雪珍心想,實在不需要花了,仍然對她微笑、搖搖頭。 不久,船快開了,小女孩突然大聲地說: “姊姊,我把花送給你!” 小女孩把一束玫瑰花,用力丟了過來…… 那是一個秋后的下午,雪珍懷著一顆依依不舍的心情,結束探視在金門服役男友之行,即將搭船返臺。第一次“乘風破浪”地到達金門,讓雪珍看到戰(zhàn)地的堅強堡壘,也看到了半年未見的男友──他,變結實了,皮膚黝黑,也顯得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如今,三天過去了,雪珍站在碼頭上,等候船艦,也回想與男友在金門風景區(qū)留下的美好時光。 “姊姊,幫我買一束花好不好?一束一百五十元!”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跑過來,向雪珍兜售鮮花。 雪珍看了一下,是盛開的玫瑰花,約有十朵,蠻漂亮的:但是,雪珍心想,都要離開金門了,男朋友都已見過,沒必要買花了,所以就向小女孩微笑,并搖搖頭。 碼頭上,還有其他阿兵哥、居民、和從臺灣來探視服役子弟的旅客,都一直在等候上船。還好,秋高氣爽,天氣不太冷。 過一會兒,小女孩又走了過來,向雪珍說:“姊姊,幫我買一束花嘛,好不好?一束一百元就好,這花很香、很漂亮呀!” 雪珍依然回給小女孩一個微笑、搖搖頭。 小女孩失望、無奈地離開,繼續(xù)向其他乘客兜售花束。過一會兒,小女孩又跑了過來,幾乎有點乞求地說:“姊姊,幫我買一束花好不好,一束五十元就好、五十元就好!”雪珍心想,實在不需要花了,都要回臺灣了,買花做什么?所以,雪珍仍然對小女孩微笑、搖搖頭。 不久,乘客終于可以登船了,雪珍和大家一樣,陸續(xù)上船:為了再有“乘風破浪”的感覺,雪珍站到甲板上,希望能看著金門島慢慢遠去。可是,雪珍的心情卻十分復雜──既想趕快回到臺灣,卻又舍不得離開服役的男友:這一別,可能又是幾個月不能相見了。 此時,船已經發(fā)動,有些搖晃、站不太穩(wěn):當雪珍看著在碼頭上抱一束花的小女孩時,只見小女孩大聲地說:“姊姊,我把花送給你!”隨后,小女孩就把一束玫瑰花,用力丟了過來。 這時候,雪珍愣住了,她接住小女孩丟過來的一束花,驚訝地說:“你為什么要把花送給我呢?你還可以把花賣給其他人啊?”小女孩站在碼頭上說:“姊姊,你們這艘胎回臺灣后,下一艘船再到我們金門來,不曉得是幾個禮拜以后的事了,我的花都凋謝了!沒關系,我把花送給你,祝姊姊一路順風、一路平安!” 小女孩一邊說,一邊露出可愛的笑容,向站在甲板上的雪珍揮揮手!雪珍抱著玫瑰花,一時不知所措,她甚至有一股沖動,想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丟給站在碼頭上可愛的小女孩!可是,船已經緩緩駛離碼頭,眼前看見的,是一個小女孩的“真摯笑容”和“揮手祝福”,但是,她──卻漸行漸遠! 雪珍的眼眶模糊了,濕紅了!她在想,恐怕這一輩子,再也沒機會看見那天真可愛的小女孩了,但足,她卻憑白無故地接受小女孩真心送給她的一束玫瑰花!而她自己,卻是那么吝嗇于“給對方一個幫助”、一個買花的小小幫助!
溝通心理學中提及“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意即人際關系是“相互交換”、“互惠”、“互饋”的:人們都希望別人給予自己一些“幫助”,而這幫助有時是。金錢的、物質的,有時是動作的,或是言語的、說話的。所以,在我們獲得別人給予“正面幫助”和“正面酬賞”后,我們也會給對方相互的“正面回饋”,來增進雙方的情誼。 有一個自私、脾氣不好的男人,應邀去看一棟兩層樓的房子。進了第一層,看見里面擠了許多人,而每個人都“被綁在十字架上”:因為每個人在世上,都有很多勞苦愁煩的事,就像背十字架一般。由于那些人都“被綁在十字架上”,所以動作很不方便,肚子餓時,大家的手都不能動,只能低頭“以嘴就碗”,搶著爭食,所以吃得嘴巴臟兮兮,甚至打破好幾個碗。 脾氣不好的男人再走上二樓,發(fā)現里面也是擠了很多男男女女,每個人也都是“被綁在十字架上”,但是他們都很快樂地唱著詩歌:吃飯時,每個人也都吃得嘴巴很干凈、沒打破碗、沒弄臟衣服。 為什么呢?因為二樓的人,雖然雙手都“被綁在十字架上”,但是吃飯時,他們都仍可以用還能活動的手指,“拿自己的碗,給對方吃”,所以,每個人都吃得很飽、很高興! 是的,“拿自己的碗,給對方吃”的人,是真正有福的! 給他人一個稱贊、一個幫助、一個施予,更是人間最寶貴的禮物。 鳥需要巢,蜘蛛需要網,人則需要友情! 讓我們成為不吝告于付出、不吝惜于伸出友誼之手的人。 靜心一得 不可諱言地,人都有“自利價值觀”,上述故事中,雪珍不愿向小女孩買花,因為她已不需要:但后來小女孩竟把花送給她,使她心生“虧欠”和“自責”,因船已離去,她恐怕無法“償還”小女孩的好意。一個“EQ高手”,除了有“利己”的想法外,也應多學習“利他行為”(altruism),不會因吝嗇于主動幫助他人,而使自己變成后悔不已的“虧欠者”。 有一個老師,諄諄告誡學生:“我到美國旅行的時候,看到有一輛車子陷入了泥潭之中,進退不得、無法動彈;這時,有很多路過的美國人,都停下車來,幫忙把那輛陷入爛泥中的車抬出來!這種互助的美德,就是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也都是你們要學習的!” 此時,一男同學舉手問道:“老師,請問你當時在做什么?”
從前,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圣山朝圣。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誓言不達圣山朝拜,絕不返家。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后,遇見一位白發(fā)年長的圣者:這圣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 “從這里距離圣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地,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什么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愿,他的愿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兩倍!” 哇!這真是太好了!第一個人的禮物是──所許的愿望可以“馬上實現”,另外一個人,更可獲得“加倍”的禮物!此時,其中一教徒心里一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愿,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 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于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嘛!”“你比較年長,你先講吧!”“不,應該你先許愿!”…… 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后,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為什么我先講?我才不要咧!” 兩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耶,你再不許愿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招死!”另外一人一聽,哇,我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我!好吧,你給我記住!你這么無情無意,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個眼睛“馬上瞎掉”,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兩個眼睛都瞎掉”! 靜心一得 原本,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禮物,可以使兩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貪念”與“嫉妒”,左右了心中的情緒,所以使得“祝?!弊兂伞霸{咒”、使“好友”變成“仇敵”,更是讓原來可以“雙贏”的事,變成兩人瞎眼的“雙輸”! 說實在的,莉珍長得并不漂亮,雖然皮膚很晰嫩,但是牙齒參差不齊,笑起來,可以看到一點暴牙。她北一女畢業(yè)后,考上某國立大學,個性十分開朗、活潑,在社團中也很活躍、頗有人緣,所以也認識了一個蠻有才華的男朋友。 兩人交往時,莉珍的確是真心付出感情,她花了許多時間到男朋友的租屋處,幫他打掃、洗衣服、整理房間,甚至幫他找資料寫報告:然而“相愛容易、相處難”,兩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會有口角、吵架。 那天,莉珍和男友又為細故吵了起來,莉珍氣得跑回家,大哭一場、心情真是郁卒、壞透了!莉珍向死黨哭訴完后,就邊哭邊睡著了。隔天醒來,莉珍照照鏡子──“天啦!我怎么一頭散發(fā)、蓬頭垢面?眼睛又紅腫得這么丑、這么難看!難怪男朋友會嫌棄我!” 莉珍心想,今天如果這副模樣到學校,萬一不幸再碰到男朋友,他“鐵定不要我了”!于是莉珍決定──今天要化妝!她立刻拿起粉餅、腮紅、口紅,又涂又抹:再梳梳頭、吹吹發(fā),噴上膠水……哇!看起來真是漂亮多了,感覺很有精神: “可是,我打扮這么漂亮,不能再穿個T恤、牛仔褲??!”于是莉珍又換上一套洋裝,再照照鏡子──嗯,好像變成一個美女,好漂亮!莉珍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似乎也忘了昨晚和男朋友吵架的不愉快! “莉珍啊,你今天怎么穿這么漂亮?這耳環(huán)也很漂亮!是不是要參加舞會?”搭公車上學時,外系的女同學大聲夸贊莉珍,頓時之間,全車的人都轉過頭來看她,讓她覺得很不好意思,但又很高興。 走進教室時,已經遲到了,教授正在黑板上寫字。一個與莉珍很熱的男同學,看到莉珍一身“盛裝打扮”走進教室,立刻驚艷地“從椅子上跌下來”,并大聲說道:“哇,天哪,哪里來的美女!” 莉珍故意在眾目睽睽下,屁股一扭一扭地走到那男生旁邊,說道:“怎樣,人漂亮了是嗎?現在你是不是很后悔去追你那個阿蓮?”“不是啦,我是說,你今天終于像一個女人了!”男同學說。 下課時,莉珍碰到死黨?!霸趺矗憬裉齑┻@么漂亮,是不是你們又和好了?”死黨問?!安艣]有呢!我才不去管他怎樣呢!又不是天塌下來,日子還是要過??!我自己要打扮漂亮一點,讓很多人都羨慕我、看著我!”莉珍得意地說。 “嗯!不錯,你的EQ真高!” “對??!我不能讓其他人看到我都問我‘你怎么啦?是不是失戀啦!’你知道嗎,失戀是很痛苦沒錯,但是更痛苦的是──還要一一向別人解釋自己為什么失戀?為什么和男朋友吵架?所以,我要把自己打扮得很高興的樣子,不要讓別人問東問西!”莉珍笑笑地說。 “那你不怕遇到你男朋友?”死黨問?!澳怯惺裁搓P系?我還要‘故意遇到他’,讓他看到我這么漂亮,叫他又嫉妒、又恨他自己,為什么要罵我、要數落我!” “哇!你真是想得開耶!”“本來就是這樣??!以前我覺得我全身上下充滿優(yōu)點,唯一缺點就是‘這張臉’!現在好啦,化妝后,我已經‘沒有缺點’啦!人家說啊,二十歲以前長得丑,是爸媽的錯:二十歲以后長得丑,就是自己的錯!的確,我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更有精神、更開朗?。 ?/p> 因此,以后同學們只要看到莉珍“穿得很漂亮”來上課,就知道,八成是和男朋友吵架了!好像“吵得愈兇,穿得愈漂亮”是她的定律。 有時候,莉珍和男友吵架后,也會把自己的臥房整理得干干凈凈,并自言自語地說:“哈!我不再幫你整理房間了,你活該!誰叫你要跟我吵架!你現在只能住在又臟、又亂、又臭的‘狗窩’,哪像我住在這么香、這么干凈、這么漂亮的臥室里面?看吧!我可以不需要你,但你不能沒有我吧!……” 莉珍很會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讓她在感情挫折中,獲得心理平衡。 大四那年,莉珍參加班上的畢業(yè)旅行。她們租的小巴士,在屏東因緊急煞車,而翻覆在路邊!莉珍坐在前方,額頭被割傷流血,縫了五、六針;其他女同學則受傷輕微,沒有大礙?;氐脚_北后,同學們都買花去探望莉珍。 本來就不太漂亮、現在又額頭割傷的莉珍,躺在床上對女同學們說:“像我這么漂亮,受點傷、有點小疤沒什么關系,瑕不掩瑜,還是‘美女’一個:像你們這些沒本錢、又不漂亮的小姐,幸好沒有受傷,不然走在路上,那么嚇人,哪個男人敢要???” 原本同學們深怕莉珍因額頭受傷而難過,沒想到,大伙兒卻被莉珍的“幽默解嘲”,逗得哈哈大笑! 心得: 莉珍可說是個“EQ高手”,因她知道自己不很漂亮,但卻懂得掩飾“自己不悅的心情”,透過化妝、打扮、穿著,讓自己顯得精神飽滿、神采奕奕、美麗大方,來“恢復自信心”,更提升“自我價值感”(Self-Value)。 人在低潮時,必須懂得“心情轉向原則”,不能讓自己一直陷入沮喪、痛苦、一蹶不起的“泥潭”之中。我們可以學習莉珍的“精神勝利法”,來打敗內心的沮喪、憂郁,以理性的方式來取代“自憐”,讓自已活得更光鮮亮麗、更燦爛耀眼。 “甜蜜”或“痛苦”,都是來自外界所給予的感受;但“堅強的自信心”,卻是來自內心的“自我肯定”。 人若沒有自信心,整個生命都會“癱瘓不起”! 他一進門,對著父親大聲吼叫: “你說,那女的是誰? 你干嘛送花給她? 還跟她很親密地到餐廳吃飯! 你這樣做,不怕在外面被車撞死?。?/p> 你到底是不是人哪?” 那是一個傍晚,我很興奮地騎著爸爸送給我的機車,從學?;丶遥涸诘燃t綠燈時,突然看見左前方的那輛深藍色的福特天王星,不是老爸的車子嗎?再看看車牌,沒錯,正是老爸的車子,他剛好下班,也要回家。 變綠燈了,老爸的車子走了,我戴著安全帽,快速地跟在后面,想回家時,給他一個“意外招呼”。咦?該右轉了,爸爸的車子怎么不右轉?我跟著爸爸的車子,往前直行。過了三個紅綠燈,天王星停在一家花店門前,老爸下了車,店員已經準備好一大束漂亮的花,大概是老爸早已預訂好。 奇怪,今天是媽生日?還是結婚紀念日?爸干嘛要買花送給媽? 爸爸抱著花上車,我很好奇,就偷偷地騎著機車尾隨。爸爸的車子居然沒有往回家的方向,而是到了一間公寓。爸爸按了門鈴,不久,一個女人下樓:爸爸見到她,就很愉悅地把花送給她。兩人親密的交談后,爸爸幫她開了車門,兩人一塊上車。那時,我的心快速跳動著,又緊張、又憤怒──我的父親,從來沒有送過花給媽,也從來不曾為媽開過車門呀!每次爸出門,都是媽在后面,用小跑步跟著。 學歷史的我,非跟蹤老爸、追根究底、查個清楚不可!我騎著機車一直跟在老爸的車后,也深怕被他發(fā)現。后來,轎車終于停在一家高級餐廳,父親很親密地摟著“那女人”的腰,進入了餐廳。 當晚,我氣昏了,不想回家,但也不曉得該怎么辦?我騎著機車在外面到處亂晃,心里想著獨自在家的媽,也想著──爸爸正和一個女人在高級餐廳里吃飯。十點半,我還是回家去了,一進門,爸媽都坐在客廳里看電視。 “回來啦!吃過飯沒有?”爸爸仍然一副關心的口吻問,并對媽說:“趕快去把菜熱一熱,給兒子吃!”“好啦!你不用假了,不要裝了!”我扯開嗓門,對著父親大聲吼叫道:“你真的很不要臉!你何必裝得像‘好爸爸’一樣,你根本是個偽君子、小人、惡心!……” 爸媽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住了、傻眼了。 “你說,那女的是誰?你干嘛送花給她?還跟她很親熱地到餐廳吃飯!”我?guī)缀跏前l(fā)抖地對父親罵說:“你這樣做,不怕在外面被車撞死??!你到底是不是人?” 老爸愣住了,雙眼發(fā)呆,沒說一句話!而媽也低頭靜坐、不語。 我轉過頭,大聲對媽說:“媽,你怎么也不說話?你像傭人、像奴才一樣,每天伺候著他,但是你知不知道,他在外面養(yǎng)女人,你怎么不生氣???你不要那么懦弱好不好?你怎么可以姑息養(yǎng)奸!……” 爸爸繃著臉站起來,上了二樓房間。 “媽!你不要這么窩囊、這么怕爸爸好不好?你這樣省吃儉用,爸爸在外面養(yǎng)女人,到餐廳一出手,就是幾千塊!而你,辛辛苦苦在家當個老媽子,一毛錢也沒有,這算什么嘛!人家說,老公有外遇,太太都是最后一個知道的,我看,你就是這樣!連我都知道了,而你還不講話、不生氣!”我氣得幾乎失控地怒罵著:“對爸這種不要臉、不負責的人,表面上很顧家,卻在背地里搞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我看,干脆離婚算了!我把姊姊叫回來,我們一定都會支持你的!” “不要這么罵你爸爸!”媽突然開口對我說:“你爸爸對我很好,真的很好!” “媽,你到這個時候,還說這什么鬼話?”我愈聽愈氣:“他在外面養(yǎng)女人,你居然還說他對你很好?……” 媽媽擦著眼淚,緩緩說道:“你絕對不能把你姊姊叫回來,她已經嫁人了,不要再去煩她!……你不知道……你姊姊……是我懷孕四個月后……,才嫁給你爸爸的!你姊姊……不是你爸爸的骨肉……而是我……和別人懷孕的孩子……”媽媽吞吞吐吐地說著,兩眼淚水一直流下:而我──如“晴天霹靂”一般,說不出一句話來。 “你爸爸在知道我懷了四個月的身孕、又被那個男人拋棄時……還愿意接納我、娶我……讓我不會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讓我還有臉、還有意志活下去……”媽媽拭著淚水,繼續(xù)說道:“你爸爸明明知道,你姊姊不是他的親生骨肉,但是還這么愛她、疼她、照顧她無微不至:在地出嫁時,還給她那么多嫁妝……你爸爸對我這么好,給我這么多恩情,我還能怨恨他什么呢?” 在一個學習“溝通成長”的小組討論會上,建民坦誠地將他上述真實的故事,和十多位男女學員一起分享。講到這里,建民的眼眶也不禁濕紅,聲音也有些哽咽。他繼續(xù)說道:“隔天,我起床,看到我爸媽,都不知道要講什么,我覺得,整個家都很‘虛偽’,我受不了那種氣氛!” 后來,建民藉口課業(yè)繁重,堅持搬到學校附近租屋住,而他爸媽也沒有攔阻。 歷史系畢業(yè)、退伍后,建民找到一個教職,也交了一個女朋友。有一次,建民在女友面前,又很生氣地提起父親“外遇”的事:女友聽完后說:“可是,你不覺得,你爸媽都很偉大嗎?在你爸媽那個年代,如果你爸不娶你媽,讓她懷著別人四個月的身孕而被拋棄,她還有臉活下去嗎?你媽說不定會去自殺呢?那也就不會有你了!而你爸爸,雖然他有外遇是不對,但是,他早知道你姊姊不是他的親生女兒,卻還是對她那么好,而且還能‘保守三十多年的秘密’,換成是你,你能做得到嗎?你能做得比你爸爸更好嗎?” 女友站在外人的立場,娓娓說道:“你即使不能原諒你爸媽,但至少可以‘同情他們’???畢竟他們都背負著三十多年的沉重秘密和壓力啊!而且,為什么你爸爸對你‘一百次好,卻比不上一次不好’?” 建民腦海里一直回蕩著女友的話:“如果是你,你能做得到嗎?你能做得比你爸爸更好嗎?──你能嗎?──” “是的,爸爸對我、對姊姊百般的呵護與照顧,生病時,爸爸整夜未眠、焦急的看護……,他對我‘一百次好,卻比不上一次不好’?我為什么要一直罵他、詛咒他、怨恨他呢?”有時建民心中充滿著矛盾和沖突。 最后,建民對學員們說:“現在,我也很后悔,為什么我騎機車時要東張西望亂看,才會看到我爸爸的車子、又看到他的車牌:然后又不死心,跟蹤看到他去買花、又送給其他女人。我是學歷史的,我常常很好奇,很想去知道‘事實真相’!但是,在知道真相后,卻又很后悔──為什么要知道那么多?” 靜心一得 有些人很生氣,因為都是“別人不對”、“別人不好”、“別人對不起我”,就像本文中的建民一樣:他將別人的錯誤不斷“放大”,卻將別人的一世恩情加以“縮小”,甚至是“視而不見”,以致于心中產生憤怒。 其實,只看別人缺點、不看優(yōu)點的人,日子過得會很痛苦,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別人都是“虛偽的”、“錯誤的”:然而,以建民來說,他的父母不都很“寬容”嗎?不都很疼愛子女嗎?甚至連不是自己親生的女兒都疼愛有加。 俗語說:“身在彩虹中的人,是看不見美麗彩虹的!” 似乎我們對愈親近的人犯錯──愈加苛求、愈加責難:但是或許我們己身在“彩虹”之中,已經很幸福了,又何必去苦苦追究親近如父母的小錯?而且,如果“角色互換”,我們能做得比別人更好嗎? 倘若始終記住別人的不對、老是一肚子悶氣,怎會有好日子過呢? 有一個大人,看到一小孩在路邊哭得很傷心,就趨前詢問,才知道原來是小孩的一個銅錢掉入水溝不見了。這個大人為了安慰小孩,就給小孩一個銅錢,心想小孩應該不會再哭了:不料,小孩拿了銅錢后,哭得更厲害、更大聲! 此時,這大人很納悶地問小孩:“我已經給你一個銅錢,你失去的已經再得到了,為什么還要哭?” 小孩哭著說:“如果我剛剛不失去那個銅錢,我現在就有兩個了,可是,我現在還是只有一個銅錢??!” 另有一個精神病院,里頭住有許多精神病患者。一天,該院院長對其中一病患說:“你已經住院三年了,現在可以出院了!” “為什么?”病患問。 “因為根據我們幾個月來的調查,發(fā)現你目前的病情有‘非常顯著的進步’,你已經會撒謊、也會偷東西、又會惡作劇欺負別人、嘲笑別人,證明你越來越像‘正常人’,所以你可以出院了!”院長表情正經地說?!皥蟾嬖洪L!”精神病患說:“可不可以讓我多住幾天再出院?” “為什么?”院長問?!耙驗楝F在是月底了,等到下個月初,我領到了零用錢之后再走,好嗎?”院長一聽,很生氣地說:“對了,我忘了說你也很‘貪心’,你趕快給我滾吧!” 印度文豪泰戈爾說:“鳥的翅膀上若系著黃金,就永遠不能再于天上翱翔了!”的確,人們貪得無饜的“貪念”,會使人迷失本性,也會腐蝕人心:所以古人曾說:“貪念是萬惡之首!” 其實,“欲望”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它鞭策我們不斷地向前努力:然而,“永不知足的欲望”,或“過度的貪念”,卻使人的內心長出“毒瘤”,也使自己的心靈變得“骯臟”和“污 有一個農人,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捕野雞器”:那是一公尺見方的木板箱子,入口處的木板用木棍撐起,棍上系著一條繩子,野雞如果走進去、繩子一拉,野雞就會被關在里面。 農人把這個“捕野雞器”隱藏在樹林草叢里,箱子里外都撒了許多稻米,以招引野雞走入箱子。一天,這農人在樹林中守候不久,竟然來了“十只野雞”,其中的九只,都走進木箱子里,他看了真是高興。 “不急,不急,另外一只遲早也會走進箱子里!”農人心里想著。 農人等呀等,但是,那第十只的野雞就偏不走進去,反而是箱子里的兩只野雞走了出來。農人后悔不已,心想,他剛才如果“知足”就好了! 后來,農人自忖:只要那走出來約兩只野雞中,有一只再走回木箱子,他就要“拉繩子”了!可是,偏偏又有四只野雞吃飽了,慢慢走出來,里面只剩下三只了。這農人很是懊惱,怎么辦?再等一下吧!總會有兩三只再回去的!因為箱子里還有許多稻米呀! 就在此時,又有兩只野雞走了出來。哎呀,糟糕,木箱子里面只剩下一只?。∫灰K子?要?不要? 正當農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時,最后一只野雞也咯咯叫地跳了出來。十只野雞全部都走了!就這樣,原本“九只囊中野雞”,最后變成“一無所獲”。所以,古人也警惕吾人:“天下未有貪而不窮者”。 靜心一得 小時候,就聽長輩教訓我們說:“你不能‘吃一、挾二、想三、怕四’!”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嘴巴吃著一塊肉,筷子也挾著第二塊肉,心里又想著盤中的第三塊肉,同時又怕第四塊肉被別人挾走! 的確,有時候人“很貪”,貪到想把什么都“弄到手”,但是,結果卻是什么都“失掉了上!所以,古人說:“鳥飛于上,其欲在下,故死于網!魚潛在下,其欲在上,故死于鉤?!倍挷{也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是‘欲望難遂’,另一是‘欲念得遂’!” “貪婪”是一種“負面情緒”,它把人的心越套越緊,也把理智蒙蔽,使人忘記自己原來心室的“富有”,最后反而變成心理上的“貧窮”。因此,“EQ高手”必須養(yǎng)成“自律”的習性,并且“戒之在貪”! 美國紐約警方在一九九七年元月,曾發(fā)函給二十七百七十名逃犯,通知他們可憑“通知單”領到六千美元:信函上印的頭銜是“紐約州無主財產處理組”。警方還特別設立一個“假辦公室”,并安排假秘書、顧客與接待員,充充場面。 結果,這項“瓷中捉鯊”的行動,竟有兩百六十一名逃犯以為“天降橫財”而自投羅網!只是自動送上門的逃犯,多半是雞鳴狗盜的小角色。其中一人,竟遠從四千公里外的新墨西哥州,興沖沖地趕回紐約市,結果當然是“發(fā)財夢碎、直接入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