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學生在學期間大多渴望得到導師的多方指點,特別是在做學問方面的教導。這里說的導師包括一般意義下的指導教師,學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本文的討論僅限于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如何主動尋求導師的點撥,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尤其是培養(yǎng)“單飛”能力)至關(guān)重要。
先說說研究生導師。我把他們分為三種:一是“一線奮斗”型;二是“公務(wù)繁忙”型(大多有管理職責);三是“濫竽充數(shù)”型。前兩種有真才實學;第三種并無真才實學,主要靠鉆營“謀生”,按滬語說來,是“混腔勢”的,不在本文所說的“導師”之列。所幸的是,我熟悉的導師大多屬于前兩個類型,總體情況也是如此。
再來說說導師喜歡怎樣的研究生?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這樣的學生:積極向上,勤謹用功,有一定悟性,這三者缺一不可。所謂“積極向上”,指的是熱愛學習,主動求知,有進取精神,這是最重要的。三者兼?zhèn)涞耐昝缹W生較為難覓,但比較好的還是占大多數(shù)。
那么,作為研究生,怎樣利用珍貴的攻讀研究生階段,最大限度地得到導師的指點?我認為,至少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從觀念上去掉“被動學習”的想法,主動出擊,積極征詢導師的意見。其中最要緊的是: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主動設(shè)計自己的學習,每個環(huán)節(jié)上爭取導師的點撥。千萬不要傻傻地“等、靠、要”,一個勁兒地問導師:“你想讓我修哪些課程?”“讓我做哪個論文題目?”“應(yīng)該采取什么手段攻關(guān)?”等等,而是先主動地思考,按導師的基本要求,提出自己的初步方案(包括選課、選題、開題、做論文等);方案最好不止一個,傾聽導師的意見后做出抉擇;聽到導師的意見后,也不要老是:“Yes, sir”,處處照辦,要勇于獨立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仔細觀察分析導師及其團隊的特點,以各種方式贏得導師的指點。倘若課題組有定期的小seminar(這在本所很普及),一定積極參加,而且主動發(fā)表見解、提出疑問;現(xiàn)時通訊手段很多,可以利用電話、電郵、QQ群聊、短信等等,隨時與導師討論,或?qū)で蟠鹨山怆y。
——在尋求答疑解難的過程中抓大放小,力求探討關(guān)鍵性問題。對于雞毛蒜皮的問題(例如公式推導、程序設(shè)計、實驗細部設(shè)計等)應(yīng)自己通過閱讀文獻資料,或與同學討論,自行解決,只把自己啃不動的“硬骨頭”拿出來,請導師指出如何“下口啃”。
——定期向?qū)焻R報工作進展和所遇到的難點,亦即寫一些小型匯報,提交給導師,使其隨時了解詳情,給予指導。
——學會與導師argue,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要知道,“弟子未必不如師”,特別是,現(xiàn)在不少研究生很能干,視野較寬,對新的研究動態(tài)細節(jié)的了解往往超過導師,因此,若與導師在學術(shù)上有分歧,一定要講出來,別悶在肚子里。討論中,大家只相信真理,誰對就聽誰的。我相信,多數(shù)導師有容忍年輕人反駁自己、共同探索的雅量。就我來說,則特別喜歡這種argue和discussion,因為真理越辯越明。
——隨時記錄與導師或課題組討論的內(nèi)容。最好把歷次重要的討論記錄在案,放入專門的文件夾,有需要時就拿出來看看、想想,有必要時進一步提出問題。
——遵守一定的基本禮儀,遇到大問題需要與導師花一段時間討論時,應(yīng)該與導師約定,在合適的時間進行。特別對于那些有領(lǐng)導職務(wù)的導師,更要事先約定。在討論中盡可能做到言簡意賅,抓住關(guān)鍵問題,務(wù)求實效。
辦法還有很多,可以自己不斷創(chuàng)造。
我有時想,可以把研究生比作嗷嗷待哺的雛鳥,把導師比作親鳥。親鳥喂食時,總是那些“積極主動”的雛鳥能獲得更多的喂食。作為雛鳥,別抱怨自己得不到充分喂食,經(jīng)常想想:“我發(fā)揮主動精神了嗎?”
歡迎朋友們提出不同見解。
寫于2013年1月15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