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醫(yī)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一章總則 第 第 第 一、設置包括大內(nèi)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設置門診和服務24小時的急診; 三、設置正規(guī)病床。 第 第 第 第二章 基地和總平面 2.1基地 第 第 一、交通方便,宜面臨兩條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礎設施; 三、環(huán)境安靜,遠離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規(guī)整; 五、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chǎn)和貯存區(qū);并遠離高壓線路及其設施; 六、不應鄰近少年兒童活動密集場所。 2.2總平面 第 一、功能分區(qū)合理,潔污路線清楚,避免或減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緊湊,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應保證住院部、手術部、功能檢查室、內(nèi)窺鏡室、獻血室、教學科研用房等處的環(huán)境安靜; 四、病房樓應獲得最佳朝向; 五、應留有發(fā)展或改、擴建余地; 六、應有完整的綠化規(guī)劃; 七、對廢棄物的處理,應作出妥善的安排,并應符合有關環(huán)境保護法令、法規(guī)的規(guī)定。 第 第 第 第 一、應充分利用地形、防護間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綠化,并應有供病人康復活動的專用綠地。 二、應對綠化、裝飾、建筑內(nèi)外空間和色彩等作綜合性處理; 三、在兒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的環(huán)境設計。 第 第 第三章 建筑設計 3.1一般規(guī)定 第 第 一、門診、急診,住院應分別設置出入口。 二、在門診、急診和住院主要入口處,必須有機動車??康钠脚_及雨棚。如設坡道時,坡度不得大于1/10. 第 第 一、四層及四層以上的門診樓或病房樓應設電梯,且不得少于二臺;當病房樓高度超過24m時,應設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電梯和污物梯,應采用“病床梯”。 三、電梯井道不得與主要用房貼鄰。 第 一、樓梯的位置,應同時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區(qū)的要求。 二、主樓梯寬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寬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應大于0.16m. 三、主樓梯和疏散樓梯的平臺深度,不宜小于2m. 第 第 第 第 第 主要用房采光表 表 名稱 比值 診查室、病人活動室、檢驗室、醫(yī)生辦公室1/6 候診室、病房、配餐室、醫(yī)護人員休息室1/7 更衣室、浴室、廁所1/8 第 一、診查室2.60m,病房2.80m; 二、醫(yī)技科室根據(jù)需要而定。 第 第 一、一般醫(yī)療用房的地面、墻裙、墻面、頂棚,應便于清掃、沖洗,其陰陽角宜做成圓角。 二、手術室、無菌室、灼傷病房等潔凈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內(nèi)裝修應滿足易清潔、耐腐蝕的要求;放射科,腦電圖等用房的地面應防潮、絕緣。 三、生化檢驗室和中心實驗室的部分化驗臺臺面,通風柜臺面,采血與血庫的灌液室和洗滌室的操作臺臺面,病理科的染色臺臺面,均應采用耐腐蝕、易沖洗、耐燃燒的面層;相關的洗滌池和排水管亦應采用耐腐蝕材料。 四、藥劑科的配方室、貯藥室、中心藥房、藥庫,均應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 五、太平間、病理解剖室,均應采取防蚊、防蠅、防雀、防鼠以及防止其它動物侵入的措施。 第 一、病人使用的廁所隔間的平面尺寸,不應小于1.10m×1.40m,門朝外開,門閂應能里外開啟。 二、病人使用的坐式大便器的坐圈宜采用“馬蹄式”,蹲式大便器宜采用“下臥式”,大便器旁應裝置“助立拉手”。 三、廁所應設前室,并應設非手動開關的洗手盆。 四、如采用室外廁所,宜用連廊與門診、病房樓相接。 3.2門診用房 第 第 一、門診應分科候診,門診量小的可合科候診。 二、利用走道單側候診者,走道凈寬不應小于2.10m,兩側候診者,凈寬不應小于2.70m. 第 第 二、婦科和產(chǎn)科的檢查室和廁所,應分別設置。 三、計劃生育可與產(chǎn)科合用檢查室,并應增設手術室和休息室。各室應有阻隔外界視線的措施。 第 一、應自成一區(qū),宜設在首層出入方便之處,并應設單獨出入口。 二、入口應設預檢處、并宜設掛號處和配藥處。 三、候診處面積每病兒不宜小于1.50㎡. 四、應設置僅供一病兒使用的隔離診查室,并宜有單獨對外出口。 五、應分設一般廁所和隔離廁所。 第 第 第 第 3.3急診用房 第 第 一、必須配備的用房:搶救室、診查室、治療室、觀察室;護士室、值班更衣室;污洗室、雜物貯藏室。 二、可單獨設置或利用門診部、醫(yī)技科室的用房及設施:掛號室、病歷室、藥房、收費處;常規(guī)檢驗室、X線診斷室、功能檢查室、手術;廁所。 第 第 第 一、宜設搶救監(jiān)護室。 二、平行排列的觀察床凈距不應小于1.20m,有吊簾分隔者不應小于1.40m,床沿與墻面凈距不應小于1m. 3.4住院用房 第 一、住院部應設出入院處,并宜設置衛(wèi)生處理等設施。 二、衛(wèi)生處理包括接診處、理發(fā)室、浴室、潔衣室(柜)、污衣室(桶)等,其相互關系應按流程布置。 三、浴室應設大便器、洗臉盆、淋浴器、浴盆各1個;浴盆僅應一端靠墻。 四、傳染病科和病床較多的兒科,宜設置專用衛(wèi)生處理設施,其設施同前款。傳染病科不得設浴盆。 五、應設探望病人管理處;宜設小賣部。 第 一、一般為30~50床。??撇》炕蛞蚪虒W科研需要者可少于30床。 二、一個護理單元宜為同一病科;性質相近的,病床數(shù)較少的可合并為一個護理單元。 三、傳染病科應單獨設置護理單元。 第 一、必須配備的: 病房、重病房;病人廁所、盥洗室、浴室;配餐室、庫房、污洗室;護士室、醫(yī)生辦公室、治療室、男女更衣值班室、醫(yī)護人員廁所。 二、根據(jù)需要配備的:重點護理病房、病人餐室兼活動室;主任醫(yī)生辦公室、換藥室、處置室;勤雜人員更衣休息室;教學醫(yī)院的示教室、小化驗室。 第 一、病床的排列應平行于采光窗墻面。單排一般不超過3床,特殊情況不得超過4床;雙排一般不超過6床,特殊情況不得超過8床。 二、平行二床的凈距不應小于0.80m,靠墻病床床沿同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0.60m. 三、單排病床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10m雙排病床(床端)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40m. 四、病房門應直接開向走道,不應通過其它用房進入病房。 五、重點護理病房宜靠近護士室,不宜超過4床;重病房宜近護士室,不得超過2床。 六、病房門凈寬不得小于1.10m,門扇應設觀察窗。 第 第 第 一、設置集中使用廁所的護理單元,男女病人比例一般為6∶4,男廁每16床設1個大便器和1個小便器;女廁每12床設1個大便器。 二、醫(yī)護人員廁所應單獨設置。 三、設置集中使用盥洗室和浴室的護理單元,每12~15床各設1個盥洗水嘴和淋浴器,但每一護理單元均不應少于2個。盥洗室和淋浴室應設前室。 四、附設于病房中的浴廁面積和衛(wèi)生潔具的數(shù)量,根據(jù)使用要求確定。并宜有緊急呼叫設施。 第 第 第 一、監(jiān)護病房可分別設在護理單元內(nèi),亦可若干護理單元集中建立監(jiān)護中心。 二、監(jiān)護控制室的位置應便于觀察病人。 三、監(jiān)護病床的床間凈距不應小于1m. 第 一、宜設在四層或四層以下。 二、應設配奶室和奶具消毒設施。宜設監(jiān)護病房、新生兒病房,兒童活動室、母親陪住室。 三、應設隔離病房和專用廁所,每病房不得多于2床。 四、病房的分隔墻應采用玻璃隔斷。 五、兒童用房的窗和散熱片應有安全防護措施。 六、浴廁設施應適合兒童使用。 第 一、婦、產(chǎn)二科合為一個單元時,婦科的病房、治療室、浴廁應與產(chǎn)科的產(chǎn)休室、產(chǎn)前檢查室、浴廁分別設置。 二、產(chǎn)房應自成一區(qū),入口處應設衛(wèi)生通過室和浴廁。 三、待產(chǎn)室應鄰近產(chǎn)房,宜設專用廁所。 四、應設隔離待產(chǎn)室和隔離產(chǎn)房,如條件限制,兩者可兼用。應設產(chǎn)期監(jiān)護室。 五、一般產(chǎn)房平面凈尺寸宜為4.20m×5.10m,剖腹產(chǎn)產(chǎn)房宜為5.40m×5.10m.兩者的室內(nèi)裝修和設施均應與“無菌手術室”相同,但無觀片燈裝置。 六、洗手池的位置必須使醫(yī)護人員在洗手時能觀察臨產(chǎn)產(chǎn)婦的動態(tài)。 第 一、應近產(chǎn)房區(qū)和產(chǎn)休室。 二、嬰兒室宜朝南,應設觀察窗,并應有防鼠、防蚊蠅等措施。 三、洗嬰池應貼鄰嬰兒室,水嘴離地面高度為1.20m并應有防止蒸氣竄入嬰兒室的措施。 四、宜設隔離嬰兒室和隔離洗嬰設施。 五、配乳室與奶具消毒室不得同護士室合用。 第 一、可自成一個護理單元,亦可同產(chǎn)科合為一個單元。 二、手術用房由手術室、更衣室、準備室和無菌貯藏室(柜)組成。 三、手術室平面尺寸宜為3.30m×4.80m,采暖、空調、室內(nèi)裝修和設施應與“無菌手術室”相同。 第 一、可設于相關護理單元的盡端,或單獨建立護理單元。 二、每一個護理單元不宜大于30床,每間病房不宜多于3床,病房內(nèi)宜設浴廁。 三、走道兩側墻面宜裝扶墻拉手。 第 第 一、應設在環(huán)境良好,空氣清潔之處。 二、可設于外科護理單元的盡端,自成一區(qū),或單獨建立一個單元。 三、由處理室、搶救室、治療室、單人隔離病房、重點護理病房、康復病房、護士室、洗滌消毒室、消毒品貯藏室(柜)和器械室(柜)等組成。 四、入口處應設醫(yī)護人員衛(wèi)生通過室,應有換鞋、更衣、廁所和淋浴設施;宜設風淋。 五、重點護理病房和康復病房每間不應多于3床,設專用廁所,并應有防止交叉感染措施。 六、應設觀察窗。 第 一、由準備和康復病床、病人浴廁、凈化室、護士室、洗滌消毒處和消毒品貯藏柜等組成; 二、入口處應設醫(yī)護人員衛(wèi)生通過室,應有換鞋、更衣、廁所和淋浴設施;宜設風淋。 三、病人浴廁應同時設有淋浴器和浴盆; 四、凈化室僅供一病人使用,應符合三級凈化標準,并在入口處設第二次換鞋、更衣處; 五、應設觀察窗。 第 一、可設于內(nèi)科護理單元內(nèi),自成一區(qū),平面應按清潔區(qū)、半清潔區(qū)、污染區(qū)順序布置,不得混淆。如條件限制,準備、洗手、化驗可合于一室,洗滌、污物可合于一室。 二、醫(yī)務人員入口應設于清潔區(qū),并設衛(wèi)生通過室;病人入口應設于污染區(qū),并設換鞋、更衣處。 三、血液透析治療室的室內(nèi)裝修和設施與“一般手術室”相同;治療床(椅)之間的凈距不得小于1.20m,通道凈距不得小于1.30m. 四、洗滌室的墻面、墻裙、洗滌池應耐酸堿。洗滌池宜設專用沖洗設施。 五、宜設隔離透析治療室和隔離洗滌池。 第三章建筑設計 3.5傳染病用房 第 第 一、宜設在單獨建造傳染病房的首層;設于門診部者應自成一區(qū),并設單獨出入口。 二、幾個病種不得同時使用一間診室。 三、平面應嚴格按照使用流程和潔污分區(qū)布置,病人與醫(yī)護人員的通行路線以及診查室的門宜分別設置。 四、應設隔離觀察室;宜設專用化驗室和發(fā)藥處。 第 一、平面應嚴格按照清潔區(qū)、半清潔區(qū)和污染區(qū)布置。 二、應設單獨出入口和入院處理處。 三、需分別隔離的病種,應設單獨通往室外的專用通道。 四、每間病房不得超過4床。兩床之間的凈距不得小于1.10m. 五、完全隔離房應設緩沖前室;盥洗、浴廁應附設于病房之內(nèi);并應有單獨對外出口。 六、每一病區(qū)都應設醫(yī)護人員的更衣室和浴廁,并應設家屬探視處。 第 一、傳染病房應設消毒室。 二、消毒室面積不宜小于20㎡,分發(fā)潔物和收受污物的門應分別設置。 三、消毒室宜單獨設置工作人員淋浴設施。 第三章建筑設計 3.6手術部 第 一、必須配備的:一般手術室、無菌手術室、洗手室;護士室、換鞋處、男女更衣室、男女浴廁;消毒敷料和消毒器械貯藏室、清洗室、消毒室、污物室、庫房。 二、根據(jù)需要配備的:潔凈手術室、手術準備室、石膏室、冰凍切片室;術后蘇醒室或監(jiān)護室;醫(yī)生休息室、麻醉師辦公室、男女值班室;敷料制作室、麻醉器械貯藏室;觀察、教學設施;家屬等候處。 第 一、手術室應鄰近外科護理單元,并應自成一區(qū)。 二、不宜設于首層;設于頂層者,對屋蓋的隔熱,保溫和防水必須采取嚴格措施。 三、平面布置應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區(qū)要求(潔污分區(qū)見附錄一)。 四、入口處應設衛(wèi)生通過區(qū);換鞋(處)應有防止?jié)嵨劢徊娴拇胧?;宜有推床的潔污轉換措施。 五、通往外部的門應采用彈簧門或自動啟閉門。 第 一、按外科病床計算,每25~30床一間。 二、教學醫(yī)院和以外科為重點的醫(yī)院,每20~25床一間。 三、應根據(jù)分科需要,選用手術室平面尺寸;無體外循環(huán)裝備的手術部,不應設特大手術室;平面尺寸不應小于表 手術室平面最小凈尺寸 表 手術室平面凈尺寸(m) 特大手術室8.10×5.10 大手術室5.40×5.10 中手術室4.20×5.10 小手術室3.30×4.80 第 一、通向清潔走道的門凈寬,不應小于1.10m. 二、通向洗手室的門凈寬,不應大于0.80m;應設彈簧門。當洗手室和手術室不貼鄰時,則手術室通向清潔走道的門必須設彈簧門或自動啟閉門。 三、手術室可采用天然光源或人工照明。當采用天然光源時,窗洞口面積與地板面積之比不得大于1/7,并應采取有效遮光措施。 第 一、面對主刀醫(yī)生的墻面應設嵌裝式觀片燈。 二、病人視線范圍內(nèi)不應裝置時鐘。 三、無影燈裝置高度一般為3~3.20m. 四、宜設系統(tǒng)供氧和系統(tǒng)吸引裝置。 五、無影燈、懸掛式供氧和吸引設施,必須牢固安全。 六、手術室內(nèi)不宜設地漏,否則應有防污染措施。 第 一、宜分散設置;潔凈手術室和無菌手術室的洗手設施,不得和一般手術室共用。 二、每間手術室不得少于2個洗手水嘴,并應采用非手動開關。 第三章建筑設計 3.7放射科 第 一、X線診斷部分,由透視室、攝片室、暗室、觀片室、登記存片室等組成;透視、攝片室前宜設候診處。 二、攝片室應設控制室。 三、設有腸胃檢查室者,應設調鋇處和專用廁所。 四、懸掛式球管天軌的裝置,應力求保持水平。 五、暗室宜與攝片室貼鄰,并應有嚴密遮光措施;室內(nèi)裝修和設施,均應采用深色面層。 六、一般診斷室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10M;CT診斷室的門,不應小于1.20m;控制室門凈寬宜為0.70m. 第 一、治療室應自成一區(qū)。 二、室內(nèi)允許噪聲不應超過50dB(A)。 三、鈷60、加速器治療室的出入口,應設“迷路”。 四、防護門和“迷路”的凈寬不應小于1.2m,轉彎處凈寬不應小于2.10m. 第 第三章建筑設計 3.8核醫(yī)學科 第 一、宜單獨建造;如與其他部門合建時,應設于建筑物的頂層或首層,自成一區(qū),并應有單獨出入口。 二、平面布置應按“三區(qū)制”(見附錄二)原則順序布置。 三、污染區(qū)應設于盡端,并應有貯運放射性物質及處理放射性廢棄物的設施。 四、污染區(qū)人員出入口處應設衛(wèi)生通過室。 第 一、分裝、標記和洗滌室,應相互貼鄰布置,并應聯(lián)系便捷。 二、計量室不應與高、中活性實驗室貼鄰。 三、高、中活性實驗室應設通風柜,通風柜的位置應有利于組織實驗室的氣流不受擴散污染。 四、通風柜排氣口應高出50m范圍內(nèi)最高建筑物高度3~4m,并應設過濾裝置。 第 一、應自成一區(qū),每病室不得多于3床,平行兩床的凈距不應小于1.50m,病房內(nèi)宜單設浴廁。 二、治療室應接近病室。醫(yī)生辦公室、護士室、備餐室宜設于病房入口前部。 第 一、貯源、分裝、標記、高、中活性實驗室、洗滌室、注射室、γ照相機室和治療病房的防護,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要求。 二、實驗室的地面、墻面、頂棚和實驗臺的臺面、通風柜的內(nèi)襯,均應采用易清潔、不吸附、無縫隙的材料。 三、γ照相機室應設專用候診處;其面積應使候診者相互間保持1m的距離。 3.9檢驗科 第 一、臨床檢驗室應設于近檢驗科入口處;為門診服務的臨床檢驗,應有標本采取室和等候處。 二、生化檢驗室應設通風柜、儀器室(柜)、藥口室(柜)、防振天平臺;并應有貯藏貴重藥物和劇毒藥品的設施。 三、細菌檢驗室應設于檢驗科的盡端。設無菌接種室時,應有前室;如設培養(yǎng)基室,操作臺應右側采光;接種室與細菌檢驗室、培養(yǎng)基室之間應設傳遞窗。 四、檢驗室應設洗滌設施,細菌檢驗應設專用洗滌設施;每一間檢驗室至少應裝有一個非手動開關的洗滌池。 3.10病理科 第 第 一、病理解剖室宜和太平間合建,與停尸室宜有內(nèi)門相通;并應設工作人員更衣及淋浴設施。 二、取材臺和解剖臺之一端均應安裝水池,另一端應有沖灑裝置;病理解臺,應在距水池0.70m處泄水口。 三、病理解剖臺兩側均可操作,教學醫(yī)院應有觀察設施。 3.11功能檢查室 第 一、包括心電圖、超聲波、基礎代謝等,宜分別設于單間內(nèi),無干擾的檢查設施亦可置于一室。 二、檢查床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20m,并宜有隔斷設施。 三、肺功能檢查室應設洗滌池。 四、腦電圖檢查室宜采用屏蔽措施。 第3.12內(nèi)窺(內(nèi)腔)鏡室 第3.13理療科 第 3.14血庫 第 一、宜臨近手術部,并不得與產(chǎn)生放射線的用房貼鄰。 二、由貯血、配血、清洗、消毒等室組成;規(guī)模較大者貯血與配血室宜分室,與走道之間應設前室。設于檢驗科的血庫應有適當?shù)男l(wèi)生隔離。 三、有自采血的血庫,應增設獻血室、灌液室、血細胞分離室,以及獻血員休息室,并應自成一區(qū)。第三章建筑設計 3.15藥劑科 第 一、醫(yī)院規(guī)模較大者,門急診藥房與中心藥房宜分別設置;醫(yī)院規(guī)模較小者,可集中設一藥房。 二、藥庫和中藥煎藥處均應單獨設置。 第 一、中、西藥房宜分開設置。 二兒科和各傳染病科門診宜設單獨發(fā)藥處。 三、服務窗口中距不應小于1.20m. 四、中藥貯藥室應通中藥配方室。 五、西藥調劑室可與西藥配方室合用,普通制劑室、分裝室應貼鄰調劑室。 六、無急診藥房應設急診專用發(fā)藥處。 第 一、貴重藥、劇毒藥、限量藥,以及易燃、易爆藥物的貯藏處應有安全設施。 二、門的寬度應適應運輸車的出入和冰箱的搬運。 三、中藥加工整理處和曬藥場應近中藥庫。 第三章建筑設計 3.16中心(消毒)供應室 第 第 一、應符合工藝流程和潔污分區(qū)的要求。 二、敷料制作的粉塵不得影響其它用房。 三、消毒室應貼鄰貯存、分發(fā)室,并宜有傳遞窗相通。 四、清洗室應分別設置通用和專用洗滌池。 第三章建筑設計 3.7輔助用房 第 一、應在入口處設置營養(yǎng)辦公室、配餐室和餐車停放室(處),并應有沖洗和消毒餐車的設施。 二、嚴禁設在有傳染病科的病房樓內(nèi)。 三、獨立建造的營養(yǎng)廚房應有便捷的聯(lián)系廊;設在病房樓中的營養(yǎng)廚房應避免蒸氣、噪聲和氣味對病區(qū)的竄擾。 第 一、平面布置應符合收受、分類、浸泡消毒(傳染科應單獨設置)、洗衣、烘干、整補、熨燙、折疊、貯存、分發(fā)的工藝流程。 二、污衣入口和潔衣出口處應分別設置。 三、宜單獨設置更衣、休息和浴廁。 第 一、尸體停放數(shù)宜按總病床數(shù)的2%計算。 二、存尸應有冷藏設施。最高一層存尸抽屜的下沿高度不宜大于1.30m. 三、宜設遺體告別室。 四、室內(nèi)應防鼠。 第 第四章 防火與疏散 第 第 第 一、醫(yī)院建筑的防火分區(qū)應結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區(qū)劃分。 二、防火分區(qū)的面積除按建筑耐火等級和建筑物高度確定外;病房部分每層防火分區(qū)內(nèi),尚應根據(jù)面積大小和疏散路線進行防火再分隔;同層有二個及二個以上護理單元時,通向公共走道的單元入口處,應設乙級防火門。 三、防火分區(qū)內(nèi)的病房、產(chǎn)房、手術部、精密貴重醫(yī)療裝備用房等,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小時的非燃燒體與其他部分隔開。 第 一、病人使用的疏散樓梯至少應有一座為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的樓梯。 二、病房樓的疏散樓梯間,不論層數(shù)多少,均應為封閉式樓梯間;高層病房樓應為防煙樓梯間。 第 一、在一般情況下,每個護理單元應有二個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二、盡端式護理單元,或“自成一區(qū)”的治療用房,其最遠一個房間門至外部安全出口的距離和房間內(nèi)最遠一點到房門的距離,如均未超過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規(guī)定時,可設一個安全出口。 第 第 第五章 建筑設備 5.1一般規(guī)定 第 第 5.2給水排水和污水消毒處理 第 第 生活用水量 表 每病床集中廁所、盥洗50~1002.50~2 集中浴室、廁所、盥洗100~2002.50~2 集中浴室、病房設廁所、盥洗200~2502.50~2 病房設浴室、廁所、盥洗250~4002 門急診病人廁所、洗手池15~252.50 第 一、診查室、診斷室、產(chǎn)房、手術室、檢驗科、醫(yī)生辦公室、護士室、治療室、配方室、無菌室; 二、其他有無菌要求或需要防止交叉感染的用房。 第 第 第 第 第 熱水用水量 表 每病床集中廁所、盥洗30~60 集中浴室、廁所、盥洗60~120 集中浴室、病房設廁所、盥洗120~150 病房設浴室、廁所、盥洗150~200 門急診病人洗手池5~8 第 第 5.3采暖和空調 第 第 室內(nèi)采暖計算溫度 表 診查室、病人活動室、醫(yī)生辦公室、護士室18~20 病房、病人廁所、治療室、放射科診斷室18~22 兒科病房、待產(chǎn)室20~22 病人浴室、盥洗室21~25 手術室、產(chǎn)房22~26 第 第 第 一、搶救室、觀察室、病房、專科病房和一般手術室的新風及回風,均應經(jīng)初、中效過濾器處理; 二、血液病房、無菌手術室、無菌室和細菌培養(yǎng)室的新風及回風,均應經(jīng)初效、中效過濾器處理; 三、潔凈手術室的新風及回風,應經(jīng)初效、中效和高效過濾器處理,并宜在手術區(qū)內(nèi)組成層流氣流; 四、灼傷病房、傳染病房應采用直流式空調系統(tǒng),排風應經(jīng)過濾器處理后再排入大氣。 第 第 第 第 5.4電氣 第 急診部的所有用房;監(jiān)護病房、產(chǎn)房、嬰兒室、血液病房的凈化室、血液透析室;手術部、CT掃描室、加速器機房和治療室、配血室,以及培養(yǎng)箱、冰箱,恒溫箱和其它必須持續(xù)供電的精密醫(yī)療裝備; 各部門的消防和疏散設施。 第 第 第 第 照度推薦值 表 病房、監(jiān)護病房15~30 候診室、病人活動室、放射科診斷室、核醫(yī)學科、理療室50~100 診查室、檢驗科、病理科、配方室、醫(yī)生辦公室、護士室、值班室 75~150 手術室、CT診斷室、放射科治療室100~200 夜間守護照明5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5.5系統(tǒng)供氧和系統(tǒng)吸引 第 第 第 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