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 癲癇,俗稱“羊角風(fēng)”,是一種突然發(fā)生短暫大腦功能失調(diào)的疾病。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全身抽搐伴有暫時的意識喪失,或表現(xiàn)為軀體局部肌肉的抽搐而不伴有意識障礙,或者僅有發(fā)作性的精神異常。 1 .逍遙散治癲癇 [方 劑] 柴胡、當(dāng)歸各9克,白芍、白術(shù)各12克,茯芩15克,甘草6克,生姜5克,薄荷(后下)3克。 [制用法] 發(fā)作期用水煎服,每天1劑,分4次服(臨睡前必須服1次)。病情緩解后改丸劑,堅持服半年至一年。 [療 效] 1987年第4期刊登的“治癲癇體會”經(jīng)驗,試用于臨床很有效。 [驗 證] 病例一:劉xx ,經(jīng)川醫(yī)神經(jīng)科確診為“頭痛性癲癇”,每天發(fā)作2--3 次,每次10多分鐘至半小時,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1年多無效,后以丹梔逍遙散加升麻、白芷、川芎治之,服藥3劑,發(fā)作停止,至今3個月未見復(fù)發(fā)。 病例二:李x ,經(jīng)川醫(yī)確診為“腹痛型癲癇”。曾經(jīng)多間醫(yī)院中西醫(yī)治療6年罔效,每2--3 天發(fā)作一次。處以丹桅逍遙散加香附、木香、佛手。服藥5劑后腹痛消失。由于丹桅逍遙散治療情志方面所致的癲癇療效甚佳,已列人我院“郁癇”處方之 [備 注] 痰涎壅盛,喉中痰鳴加石菖蒲、膽南星、遠志;氣陰不足加紅參、天冬。癲癇病人發(fā)病幾乎都有情志方面因素,而情緒易于激動者則發(fā)病也更為頻繁。本著“舒肝解郁,理順肝氣,土不受侮,心以何傷”之理,選用本方治療,可收良效。 2 .雄黃停癇丸治療癲癇 [方 劑] 明雄黃、鉤藤、制乳香各25克,琥珀、天竺黃、天麻、全蝎、膽南星、郁金、黃連、木香各19克,荊芥穗、明礬、甘草各13克,朱砂5克,珍珠末、冰片各2克,綠豆200克。 [制用法] 上藥除雄黃、朱砂外,共研細末,制水丸如綠豆大,雄黃、朱砂研細末為衣。每天服2次,分早晚溫開水送服,或據(jù)病情選1--2 味中藥煎湯送服。成人每天4--6克,l周歲兒童每次l--1.5克, 可隨年齡、體質(zhì)增減用量,均以3個月為1療程。 [療 效] 經(jīng)治87例,均以大發(fā)作型居多,結(jié)果:臨床控制34例,有效20例,無效病33例,總有效率為62%。經(jīng)分析表明,病程短、年齡小者療效明顯。顯效病例中相當(dāng)部分是沒有遵守注意事項。 [驗 證] 鄭xx ,男,6歲,1968 年5月12日來診。半年前高熱抽風(fēng),經(jīng)治愈。月余后突然昏倒仆地,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閉,口吐涎沫,雙目上視,持續(xù)數(shù)分鐘后蘇醒;繼而沉睡,醒后如常。苔白膩,指紋青紫。證屬癇證。予雄黃停癇丸100克,每天服2次,每次l克,柴胡3克水煎送下。藥后未再發(fā)作,痊愈。隨訪18年,病無復(fù)發(fā)。 [備 注] 服藥期間避免驚怒,禁煙酒、辛辣、葷腥食物;經(jīng)服藥停止發(fā)作后,須繼續(xù)服藥100天以上,病重者一年以上方可停藥,以免復(fù)發(fā);服藥期間避免重體力或過度腦力勞動,禁房事;若服藥前服用苯妥英納、魯米那等藥者,或病程長、發(fā)作劇者,可繼續(xù)與本藥同服至l個月左右,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后酌減、停藥。“癲癇者,疾邪逆也?!敝委煷蠓?,當(dāng)首重祛痰降逆。本方有裕痰降逆,開竅鎮(zhèn)痙,安神之功,具有定癰之效。方中雄黃有一定毒性,但本方以丸緩服,且有甘草、綠豆解毒,所治病例僅個別有輕微皮疹過敏,停藥即消失。 3 .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癲癇 [方 劑] 柴胡、半夏各9克,黃芩、黨參、桂枝各6克,白芍12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棗4克。 [制用法] 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以上為成人劑量,小兒酌減。服1月為1療程,1療程后,間歇3天,續(xù)服下1療程。發(fā)作期與休止期,均應(yīng)服藥。 [療 效] 曾治84例,其中痊愈(發(fā)作完全控制,隨訪2年以上無復(fù)發(fā)者)25例;顯效(發(fā)作癥狀、時間、次數(shù)均減少60%以上,維持時間超過2年者)41例;好轉(zhuǎn)(發(fā)作癥狀、時間、次數(shù)減少不足50% ,維持時間未達2年者)13例,無效(發(fā)作無明顯改善者)5例。總有效率達94.05%。服此湯后大多很快見效,發(fā)作消失,一般在3個月到半年內(nèi)發(fā)作消失,部分病例l個療程發(fā)作即可消失。 [驗 證] 許x ,女,6歲,1979年3月21日初診。3歲時一次高熱后,患發(fā)癲癇。發(fā)作時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兩目上視,口角流涎,喉中痰鳴,手足抽搐。數(shù)分鐘后醒如常人。嗣后,每天發(fā)作l--2 次,每次1--3 分鐘不等,最長間隔3 天。驟感風(fēng)寒時,發(fā)作加劇。多方求治,均無效驗。其父帶來余處診治時,檢視所服諸方,中藥不外祛風(fēng)豁痰鎮(zhèn)驚之劑,西藥多為苯妥英鈉、癲痛安之屬,幾乎所有的抗癲痛藥物均已用過。此時筆者參照《國外醫(yī)學(xué)· 中醫(yī)中藥分冊》 1979 年第1期中,介紹“柴胡桂枝加芍藥湯治療癲癇的療效觀察”一文,該方劑用量小,頗適小兒服用。處方:柴胡、半夏、桂枝、大棗各4克,白芍6克,甘草、生姜各2克,黃芩、人參各3克。服藥1療程后,發(fā)作次數(shù)大減,效不更方,連服6個月,發(fā)作停止。繼服上方2個月,頑疾終除。隨訪9年,未再復(fù)發(fā)。 郭x ,男,29歲,1985年3月1日人院?;颊?4 歲時不慎跌傷,傷愈后患發(fā)癲癇,服用中西藥,病情有所緩解。但近來發(fā)作頻繁,稍受精神刺激,即碎然仆倒,不知人事,兩目僵直,面色蒼白,喉中痰鳴,作豬羊叫,小便失禁,3--5 分鐘方蘇醒;醒后自覺精神疲憊,對發(fā)作過程不能回憶;舌苔薄膩,脈弦滑。先用溫膽湯加味治之,2月無功,乃改用柴胡桂枝湯加龍骨、牡礪、浙貝母等治療,1 療程后,發(fā)作次數(shù)銳減,連服6個半月,痊愈出院。隨訪3年未復(fù)發(fā)。 [備 注] 風(fēng)痰者加白附子、蜈蚣、全蝎、僵蠶;熱痰加天竺黃、膽星、川貝母;寒痰加南星、石菖蒲、皂芙;驚痰加生龍齒、朱砂、夜交藤、鉤藤;心肝火旺加黃連、山桅子、龍膽草、大黃;舌邊有瘀加丹參、赤芍、郁金。服藥期間,忌食肥甘厚味,煎炒炙煿之物,,忌食綠豆、茶葉及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4 .癇定散治療癲癇 [方 劑] 葛根、郁金、木香、香附、丹參、膽南星各30克,白胡椒、白礬、皂角仁(炒研)、朱砂各15克。 [制用法] 上藥研末和勻為散,裝瓶備用。7歲以下每次服1.5克,7歲以上每次服3克,16歲以上每次服7克,均早、晚各服一次。30 天為一療程,一般兩個療程即可。服完一個療程后,停藥10天,再進行第二療程。連服藥30天,發(fā)作次數(shù)無減少,無癥狀減輕和好轉(zhuǎn)者為無效,應(yīng)停藥。 [療 效] 經(jīng)治48例,其中治愈43例,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癥狀減輕者4例,無效1例。 [驗 證] 馬、,女,14歲。7歲時患過腦膜炎,愈后面白無華,呆癡,右手臂感覺麻木;經(jīng)常無定時抽搐,發(fā)作時卒然昏倒,兩目上視,頭向后仰,口噤咬牙流涎,怪叫,喉有痰聲,四肢抽搐,腓腸肌痙攣。發(fā)作過后,神志漸醒,然后昏睡,頭暈乏力。不思食,身體消瘦,唇紅,舌淡無苔,脈沉細數(shù)。一年前在白天患病,現(xiàn)在每入睡則四肢抽搐、咀嚼、腓腸肌痙攣、哭叫。在武漢xx 醫(yī)院診為癲癇。曾用中西藥無效,試用癇定散,每服4克,每天2次。服用2劑藥后腿已不抽搐,余癥較前減輕。共服6 劑諸癥消失,癲癇未再發(fā)作,智力如常人,飲食大增,臉色紅潤,體重增加,身體復(fù)康。 [備 注] 7歲以下不用白胡椒。服藥期忌情志刺激、濃茶、煙酒、咖啡、白蘿卜、茄子、生冷寒涼諸品。 5 .乳犬豬肚硫黃湯治癲癇 [方 劑] 乳犬(未斷奶者)1只,硫黃15克,豬肚(豬胃)1個,鹽適量。 [制用法] 將硫黃研為細末,裝人紗布袋內(nèi)扎好。乳犬去毛及內(nèi)臟,洗凈。將硫黃放人犬腹中,再將犬放人豬肚內(nèi),加水鹽燉爛。分3--4次空腹食下。 [功 效] 補腎溫陽,活血熄風(fēng)。 [驗 證] 據(jù)《福建中醫(yī)藥》 1996年第2期介紹,每年服三四劑,可以除根,治療3例均愈。 6 .燉羊腦杞子治癲癇 [方 劑] 羊腦1副,枸杞子30克,醬油、味精適量。 [制用法] 加清水與調(diào)料,以文火燉煮。頓服。 [功 效] 補腎益精,養(yǎng)血祛風(fēng)。用治癲痛及血虛頭痛、眩暈。 [驗 證] 楊x ,男,13歲,患癲癇,用此方3個月痊愈隨訪兩年,未發(fā)。 7 .白礬散治羊角風(fēng) [方 劑] 凈白礬。 [制用法] 將白礬研成細粉,備用。成人每次服3--4.5克,每日早晚飯后、睡前各服l次,溫開水沖服。 [功 效] 清熱解毒。用治羊角風(fēng)。 [驗 證] 據(jù)《福建中醫(yī)藥》 1962年7卷6期報道:“施某,男,22歲,患本病已3年,發(fā)作時突然暈倒,人事不知,10分鐘后,口涌痰涎,漸漸蘇醒,每日發(fā)作一兩次,或3--6 日發(fā)作1 次。經(jīng)連服此方3個月,3年未復(fù)發(fā)。 8 .甘麥棗湯治癲癇 [方 劑] 甘草30克,小麥30克,紅棗10枚。 [制用法] 水煎服。早晚空腹各l 次。 [功 效] 養(yǎng)心安神,除煩寧神。用治癲癇。 [驗 證] 據(jù)《家庭醫(yī)學(xué)》雜志介紹,用該方治愈數(shù)名患者。 9 .無毛羊胎治癇癥 [方 劑] 肚剝羊羔2只。 [制用法] 焙干,研成末。用黃酒送服,每次9--15克,每日1次。 [功 效] 治羊角風(fēng)。 [驗 證] 據(jù)《山西醫(yī)藥技術(shù)資料選編》介紹:張某,男,35歲,患羊角風(fēng)十幾年。發(fā)作時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面色蒼白、口吐涎沫、聲似羊鳴、影響勞動。服用肚剝羊羔2只,痊愈。 10 .紅白血砂粉治癲狂 [方 劑] 豬心l個,朱砂3克,白朱砂(研細粉)3克。 [制用法] 豬心取其血滴于碗內(nèi),將兩味朱砂同豬心血調(diào)勻。分3次服下。 [功 效] 補血脈,解邪熱,安心神。用于癲狂初期。 [驗 證] 據(jù)《河北中醫(yī)中藥醫(yī)藥集錦》介紹:董某,女21歲。患此癥,時哭時笑,如見鬼神,狂言亂語,不避親疏,服此藥劑而愈。 11 .白鴿心治羊角風(fēng) [方 劑] 白鴿子2 只。 [制用法] 將鴿子宰殺取心。發(fā)作前一次生吃,2 次可愈。 [攻 效] 補虛鎮(zhèn)驚。用治羊角風(fēng)。 [驗 證] 據(jù)《中居效方精選》介紹,保定一婦患此癥多年,每日發(fā)作,吃本方1次,l年余未發(fā)作。 12 .豬腦治似癇非癇 [方 劑] 豬腦l個,冬蟲夏草3克。 [制用法] 豬腦(剔去紅筋不用),同冬蟲夏草燉熟。食腦飲湯,每日服1或2次。 [功 效] 補腦髓,除腦中邪熱,理虛通竅。用治似癇非癇癥。 [驗 證] 據(jù)《新中醫(yī)》 雜志介紹,該方經(jīng)臨床驗證,效果理想。 13、治癲癇偏方:玉金7兩、白礬4兩、蜂蜜2兩。將玉金和白礬研成細面。研好后,放入熬熟的小米粥內(nèi),并與蜂蜜攪拌均勻。攪好后,制成藥丸60粒。每日3次,每次飯前2粒。服10天后,改為每日2次,早晚飯前各服一粒,服用10天。30天為一個療程。共服120粒。 14、治癲癇偏方:用春天剛出來的馬蛇子7個,放在泥罐里燒熟。燒好后,馬蛇子的形狀各異。此病患者,吃其中與自己犯病時形態(tài)相近的一個馬蛇子。每天吃一個,直至吃好為止。在此期間,同時服用安神補心丸,按說明書吃。獻方人稱,此病難治,要吃上一兩年。 藥理:馬蛇子是一種蜥蜴,長達10厘米。馬蛇子焙干后,研成粉裝膠囊內(nèi)服,可治療慢性氣管炎。而在此方中為何食用馬蛇子,暫時解釋不通。獻方人稱,后天性癲癇,一般由心臟引起,所以要吃強心藥。 提示:安神補心丸是養(yǎng)護心臟的藥,如果患者能弄到更好的補養(yǎng)心臟的藥物,也可以。獻方人稱,在杜爾伯特的草墊子上,春天時還能抓到馬蛇子。此方只適用于后天引起的癲癇。 15、治癲癇偏方:取一個公豬的膀胱,把里面的尿液倒出來,將一把江米放入膀胱里,然后,將口扎上。扎好后,放在鍋里蒸熟后,切成條,放在冰箱里保存。 患者有時間就吃一條,一個豬膀胱最好在2天內(nèi)吃完,然后再吃一個。 獻方人稱,他的母親吃了一年這個東西。以前,每個月都犯一次病,如今,兩年都沒有犯病了。 藥理:此方為啥能治癲癇病,獻方人說不清。江米有補虛、補血和治療氣短無力等癥的功效。中醫(yī)說,此物可治吐逆不止。所以,從癲癇病患者口吐白沫中可以發(fā)現(xiàn),此物可治口吐白沫。而豬膀胱,可治消渴無度。二者結(jié)合,產(chǎn)生了哪種化學(xué)反應(yīng),民間中醫(yī)也解釋不清 提示:豬膀胱的外表面,可以洗凈。里面,倒完尿液后,絕對不能洗。江米的量不要太多,只要蒸熟后,能將豬膀胱撐起即可。 16、治癲癇偏方:乳犬(未斷奶)1只、硫磺15克、豬胃1個,鹽適量。硫磺研成細末,裝入紗袋內(nèi)扎好。乳犬去毛和內(nèi)臟,洗凈。將硫磺放入犬腹中,再將犬放入豬胃里,加適量鹽和水燉爛?;颊叻炙拇畏隆?BR>獻方人稱,以上為一劑,患者每年服3—4劑,兩三年內(nèi)可除根。 17、治精神病偏方:黃腿公雞一只,朱砂48克,琥珀2克。黃腿公雞去內(nèi)臟,留雞心,把雞心切開,放入朱砂48克,琥珀2克,然后用線將雞心扎好,重新放入雞肚內(nèi)。用水煮黃腿公雞,不放任何作料。煮熟后,患者將雞肉和湯全部吃下。獻方人稱,就吃這么一次,他朋友孩子的精神病就好了。 藥理:朱砂,又稱丹砂,古人用其煉仙丹。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癥。所以,它可以清心安神。 琥珀,也是安神藥物。對于驚風(fēng)、癲癇、心悸、失眠等癥,有治療功效。所以,二者配合,是安神良藥。至于黃腿公雞在方中的作用,中醫(yī)專家也說不清。 提示:患者最好將雞肉帶湯一次吃完喝盡,治療效果更好。如果一次吃不下,患者也要在兩頓內(nèi)吃完 18.六畜毛蹄甲 藥物采集:新生牛犢的毛蹄用小刀切下,曬干, 藥物加工:將毛蹄甲放在新瓦上,置于火上,炕成黃褐色,研磨成末(亦可放置在微波爐中烘烤,用料理機研磨成末) 用法用量:作散劑服用,亦可裝于大號膠囊中服用。六頭小牛的毛蹄甲加工后是半個月的藥量。分成30份,每次一份,用10~15毫升黃酒送服,每日二次。 療程:一星期就可產(chǎn)生明顯療效。一療程一個月,視病情而定,一般3~6個療程即可治愈. 毒性:以前有朋友從網(wǎng)上查,說六畜毛蹄甲有毒。大家可以放心,小牛的蹄甲不會有毒。要是有毒的話,牛肉也不能吃。道理是一樣的 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下經(jīng) 六畜毛蹄甲 六畜毛蹄甲主鬼注,蠱毒,寒熱,驚癇,瘨痓,狂走,駱駝毛,尤良。 味咸平。 附:《本草經(jīng)集注》疰蠱毒,寒熱,驚癇痙,癲疾,狂走,駱駝毛尤良。六畜,謂馬、牛、羊、豬、狗、雞也,騾、驢亦其類。駱駝出外國,方家并不復(fù)用。且馬、牛、羊、雞、豬、狗毛蹄,亦已各出其身之品類中,所主治不必皆同此矣. 治精神分裂癥(癲狂)秘方 19. 瓜蔞瀉心湯 【來源】姚子揚,《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瓜蔞30~60克,制南里、姜半夏各10克,川黃連6~10克,梔子、枳實各15克,竹瀝10克毫升(兌入),橘紅、柴胡、大黃、石菖蒲各1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功用】舒肝解郁,清心化痰。 【方解】肝主疏泄而喜條達,心主神明而惡熱。若所愿不遂,憂郁恚怒,肝氣郁滯,郁久化火,灼津生痰。痰、氣、火三結(jié)合,母病及子。擾亂心神,則精神失常,遂成是癥。治當(dāng)疏肝理氣,清心瀉火,滌痰開竅,安神定志。故方中以柴胡、枳實疏肝解郁;二藥升降相合,更加郁金、白芍,共理氣機;瓜蔞、南星、半夏、橘紅寬胸利氣,化痰散結(jié);竹瀝豁痰利竅;更以梔子、黃連直清心肝之火;大黃苦寒降瀉導(dǎo)痰火下行。諸藥合用,疏肝解郁,清心化痰,痰火一清則心神自安。 【主治】精神分裂癥,煩躁不安,多語善疑,或哭笑無常、夜不安寐,或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加減】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失眠重者,加朱砂1克(研細沖服);口渴喜飲者,加知母15克。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頗著。 【附記】本方對恚怒郁結(jié),或因高考落榜,或戀愛失意等情志不遂所致的青年患者奏效甚捷,若能輔以心理啟示,勸說開導(dǎo),效果更好。 20. 補虛安神湯 【來源】莊奕周,《益智健腦效驗方精選》 【組成】西黨參、酸棗仁各15克,黃芪12克,當(dāng)歸、法半夏各6克,枳殼、陳皮各4.5克,茯苓、柏子仁各10克,全蝎3克,肉桂2克,珍珠母(先煎)30克,豬苦膽1個(內(nèi)裝川芎末1.5克,管口扎實,防止膽汁外溢)。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取二汁混合,分2次溫服。 【功用】補虛扶正,化痰熄風(fēng),安神定志。 【方解】本方以黨參、黃芪、當(dāng)歸益氣健脾,養(yǎng)血寧心;半夏、陳皮、茯苓燥濕化痰;棗仁、柏子仁安神定志;豬苦膽祛郁熱;珍珠母鎮(zhèn)肝逆;枳殼行氣滯;全蝎熄肝風(fēng);肉桂引火歸源。諸藥合用而有較好的補虛安神作用,故用之多效。 【主治】精神分裂癥,屬于體虛而內(nèi)挾風(fēng)痰,上擾神明,神不內(nèi)守者。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 【附記】凡肝腎陰虛者慎用此方。 21. 癲狂方 【來源】姚道昌,《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生大黃、橘紅各12克,川厚樸、山梔、黃芩各10克,柴胡9克,生地30克,竹茹15克,龍膽草10克,茯苓20克,生石膏40克(先煎),靈磁石60克(先煎),車前子15克(包),麥冬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瀉肝火,清陽明,通二便,鎮(zhèn)心安神。 【方解】本方由大柴胡湯合龍膽瀉肝湯化裁而成。方中以山梔、黃芩、龍膽草瀉肝膽之火;火盛傷陰,故取生地、麥冬養(yǎng)陰以火;茯苓、橘紅、竹茹化痰;柴胡、厚樸疏達氣機;石膏清陽明實熱;磁石重鎮(zhèn)安神;生大黃、車前子通泄二便,使熱邪從二便而瀉;本方合請、泄、滋、鎮(zhèn)為一體,對于肝膽、陽明實熱所致狂者,療效更佳。 【主治】狂證(肝膽、陽明實熱型)證見神志失常,語無倫次,喧擾不寧,舌紅苔黃,脈數(shù)實。 【療效】臨床屢用,愈人無數(shù),效果奇佳。 22.癲裥: a.取全蝎1只,將雞蛋破一小口放入,濕厚草紙包裹4-5層,投入炭火中煨熱。去蛋殼后,連蛋帶蝎食用。每天早、午、晚飯前各服1枚,連服30天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5天。治療結(jié)果:治療數(shù)十例,一般1-2個療程即愈。未見不良反應(yīng)。 b.取白礬研為細粉,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3-4.5g,一般發(fā)病1-2月者服藥20天,半年者服藥1個月,1年以上者服藥1-3個月。治療5例,均控制發(fā)作。經(jīng)隨訪4個月至3年,未見復(fù)發(fā) c.【橄欖膏】青橄欖一斤砸破放砂鍋內(nèi)熬十?dāng)?shù)沸,去核后再搗爛,繼續(xù)熬,熬至無味去渣成膏, 加白礬二十四克(研末)攪勻,早晚取膏9克,開水送服。一般1-5劑即可根治。 又方:患者發(fā)作時,肛門內(nèi)有一肉瘤,術(shù)者戴手套,插入肛門內(nèi),把此肉瘤扣破出血,即可根治,永不再發(fā)(未發(fā)作時無此瘤)。主要用于小兒癲癇,成年人有時找不到瘤。 d.橄欖治癲癇 青橄欖5斤,去核搗爛,加水文火煮5-6小時.去渣,再敖至膏狀.早晚各服一湯匙.白水沖服.一服不完請注意保鮮.有條件的可以凍起來.主治:清熱,涼肝,止驚,鎮(zhèn)靜.用治羊癲瘋.據(jù):<<中醫(yī)驗方精選>>介紹,曾有一女得羊癲瘋十余年,服次方3劑痊愈。 e.癲癇的驗方 中醫(yī)藥方,陳皮150克,法夏150克,膽南星,全蟲,茯苓,郁金各120克。枳殼,菖蒲,遠志各100克,沉香。朱砂各60克,海浮石,青礞石各300克,大蜈蚣30條,天麻130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為丸,次10克,一天三次, 臨床療效,共治療380例,痊愈359例。無效21例, 癲癇常用有效偏方驗方 癲癇 癲證以精神恍惚,語無倫次,喜怒無常,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癡,穢潔不知,不識 羞恥;癇證發(fā)作,突然昏仆,昏不知人,手足抽搐,胸背強直,目晴上視,口吐白沫等。常 用的有效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豬心1個,九節(jié)菖蒲10克。豬心洗凈,用竹刀劈開,九節(jié)菖蒲為末,人心內(nèi),加水煮 湯,喝湯,食心。本方養(yǎng)心,益智,化痰開竅,適用于癌癥。 [方二]榛蘑120克,白糖90克。用水煮榛蘑,濾汁,加白糖,口服5次,隨意飲之。本方祛 風(fēng),活絡(luò),補虛,主治羊癇風(fēng)。 [方三]雞蛋黃、人乳汁各15克。將蛋黃與乳入杯中和勻,1次食之。本方養(yǎng)心安神,益氣補 血,適用于癲癇。 [方四]白魚10克,竹茹15克,黃酒100克。將白魚、竹茹、黃酒入砂鍋內(nèi),煎剩20克,待溫, 互次服之。本方清心滌痰,治癲癇。 [方五]紅茶、明礬各500克,糯米100克。生將糯米加少許水煎煮,待米開花后取其汁備用; 將紅茶、明礬搗碎,研末,用糯米汁調(diào)勻成丸如赤豆大小,發(fā)病期服49粒,小兒服27粒,濃 茶送服。本方補虛、祛痰,適用于癲癇。 [方六]水蛭12克,虻蟲9克,桃仁10克,大黃、癀蟲各9克,地龍15克,僵蠶9克,全蝎6克,蜈 蚣2條,花蕊石20克。水煎服,日l劑,分2次服。本方化瘀活血,適用于外傷癲癇。 [方七]天麻、川貝母、半夏各9克,茯苓15克,茯神9克,丹參15克,麥冬12克,陳皮9克,遠 志6克,菖蒲9克,制南星、全蝎各6克,僵蠶g克,琥珀末2克(分吞)、朱砂1克(分吞),竹瀝30 克(分沖),生姜汁9滴(分沖),甘草9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本方除痰定風(fēng),適用于風(fēng) 痰發(fā)癰。 [方八]天南星100克,僵蠶120克,白附子100克,紅花120克,法半夏、全蝎、桃仁、天竺黃各 60克,天麻50克,黃蓮30克,蜈蚣50克。以上藥物共同粉碎后研為細面,加粉合劑壓片,每 片重0.3克。1—3歲,每次服4片;4-7歲,每次服6片;8—14歲,每次服8片;成人每次服10 片,均為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本方平肝熄風(fēng),化痛止抽,適用于肝風(fēng)偏勝的癲癇。 [方九]羚羊角10克,鉤藤12克,桑葉10克,菊花12克,白芍9克,生地12克,甘草9克,川貝母 10克,竹茹12克,茯神9克。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本方平肝熄風(fēng),清熱止抽搐,適用 于肝風(fēng)偏盛的癲癇。 [方十]大黃(酒蒸)、黃芩各24克,煅礞石30克,沉香15克。共研末,水泛為丸。每次服3—12 克,每日1-2次。本方通腑滌痰,適用于“痰癇”。 [方十一]青礞石360克,全蝎60克,地龍400克,膽南星、白礬各240克,二丑600克,天麻、沉 香各100克,紅花180克,鉤藤、清半夏、桃仁、生大黃各120克,石菖蒲2500克,人工牛黃10 克。將石菖蒲2500克,水煎5次,去渣,合并煎液,再將其余藥物,共研粉碎為細面,摻入 此藥液中,制顆粒壓片,每片重0.3克。1-3歲,每次服4片;4-7歲,每次服6片。8—14 歲,每次服8片,成人每次服10片,均為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本方化痰止痛,適用于痰火 偏勝的癲癇病人。 [方十二]木香10克,檳榔、青皮各9克,陳皮10克,莪術(shù)9克,黃連6克,黃柏10克,大黃5克, 炒香附、二丑各10克。將藥制成水丸,每日1丸,白開水送下。本方消食導(dǎo)滯,適用于食滯 所致之癲癇。 [方十三]當(dāng)歸10克,川芎9克,赤芍6克,桃仁9克,紅花、生地各10克,牛膝12克,柴胡10 克,枳殼9克,橘梗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本方活血化瘀,適用于因瘀血所致的癲 癇。 80.1 止痙除癇散 【來源】彭靜山,《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生龍骨、生牡蠣各60克,紫石英、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生石膏、滑石粉各45克,生赭石60克,桂枝15克,降香、鉤藤各60克,干姜、大黃、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貯瓶備用,勿泄氣。成人每次服5克,日服2~3次。小兒3歲以內(nèi)可服0.5~1克,5~10歲可酌加至2克。須連服1~3個月,不可間斷。 【功用】鎮(zhèn)痙止痛。 【方解】癇癥(俗名羊癇風(fēng)),發(fā)作時大多尖叫一聲,突然不省人事,或吐白沫,四肢及軀干強直或扭曲。病因多系五臟為病,肝風(fēng)內(nèi)動,痰濁中阻,而旁及陰陽維蹺督諸經(jīng)?!秲?nèi)經(jīng)》云:“二陰急為癇厥?!逼浒Y常猝然昏仆,僅一、二分鐘或稍長即蘇醒,醫(yī)生多不及見,而無法區(qū)分屬何種癇癥,內(nèi)屬何臟。成人每因驚恐或氣惱而見,兒童患此癥則得自先天。雖無生命危險但終身不能擺脫。發(fā)作間隔長短不定,尚無根治方法。 根據(jù)肝、肺、心、脾,腎五臟為病,旁及陰陽維蹺督諸經(jīng),牽涉甚廣,治須兼顧。此方以鎮(zhèn)痙為主,多用金石藥:龍骨入心、腎、大腸,肝經(jīng),能澀腸益腎,安魂定驚;牡蠣澀腸補腎;紫石英重鎮(zhèn)潤心補肝;寒水石由結(jié)晶性碳酸鈣而成,瀉熱降火;赤、白石脂重鎮(zhèn)收澀;石膏瀉胃熱;滑石利竅解??;赭石生用養(yǎng)血氣,入肝與心包二經(jīng),治血分之?。唤迪銥橄隳绢?,有芳香健胃之功,可防止礦物藥傷及胃氣;以上多金石重鎮(zhèn)之藥,故加桂枝解肌調(diào)營衛(wèi);鉤藤熄風(fēng)定痙,干姜通脈回陽;金石之品,不可久留體內(nèi),故用大黃之走而不守,蕩滌腸腑,使藥排出體外;又加甘草和諸藥而解百毒??v觀全方,質(zhì)重鎮(zhèn)逆入臟腑經(jīng)絡(luò),故可止痙除癇。久服方能生效,切不可間斷,若因獲效而停藥,則易復(fù)發(fā)。 【主治】癲癇,適用于各種癇證(俗名羊癇風(fēng))。 【療效】一般能連服1~3個月,療效頗佳。 【附記】本方多用金石之藥,易損心智,故小兒患者應(yīng)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80.2 柔肝益腦湯 【來源】薛盟,《益智健腦效驗方精選》 【組成】淮小麥30克,丹參24克,炙甘草、石菖蒲各9克,茯神、天麻各12克,炒棗仁、白芍、當(dāng)歸、枸杞子各15克,郁金10克。 【用法】每日1劑,上藥先加冷水適量,浸泡40分鐘,再煮,沸后文火煎30分鐘,倒出藥汁,復(fù)加水煎取汁。然后將2次藥汁混合均勻,分早、晚2次溫服。 【功用】柔肝安神,滌痰通瘀。 【方解】情志為病,悉當(dāng)責(zé)之于肝。郁之輕者為痰,重者為瘀。痰瘀同源,蒙蔽清竅,以致神志失常,心神煩躁恍惚。古代所稱肝主謀慮,心主神明,腎主伎巧,就精神頭腦病變而言,實應(yīng)以腦為代表。腦為髓海,屬無神之府,系主宰人體一切感官及思維活動的中心。正如《簡易方·五常六論》所說:“髓者,精之根,命之元也。精者,血之本,神之苗也。萃五味之英,集五氣之和,融結(jié)而為之。”所以治肝即治腦,在治療概念上,同出一轍,并無二致。 本方由仲景之甘麥大棗湯加味而成。方中大棗改用棗仁以增強藥效,取其安神之力獨專;以丹參、當(dāng)歸、白芍、枸杞子養(yǎng)血調(diào)肝;天麻熄風(fēng)鎮(zhèn)痙。茯神寧心定志;復(fù)佐石菖蒲、郁金祛痰寬中,共奏輕柔甘緩之妙。 【主治】癲癇,癔病(精神憂郁癥),更年期綜合征,不寐癥。 【加減】心腎不交之虛煩失眠,加肉桂、川黃連、琥珀;癇證目睛上吊,加決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鉤藤;神昏厥逆,加天竹黃、制膽星;肝陽上亢眩暈,加夏枯草、生石決明;心虛胸悶心悸加青龍齒、甘松;氣虛加黃芪、黨參;陰虛加生地、沙參。 【療效】屢用屢驗,堅持治療,效果甚佳。 80.3 癇靈湯 【來源】張海峰,《豫章醫(yī)萃——名老中醫(yī)臨床經(jīng)驗精選》 【組成】蚤休15~30克,膽南星6~10克,炒竹茹6~10克,僵蠶10~20克,川貝母10~20克,石菖蒲15~30克,郁金10~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熱化痰,涼肝止痙。 【方解】方中蚤休入心肝經(jīng),清熱涼肝定驚;石菖蒲豁痰開竅;膽南星、竹茹、川貝母清熱化痰;郁金清肝涼血、行氣解郁;僵蠶祛風(fēng)解痙化痰。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涼肝止痙之功。 【主治】癲癇。 【加減】如見痰多者,加天竹黃、枳殼、鮮竹瀝等;熱甚者,加黃芩、梔子、青黛;心神不寧者,加琥珀、朱砂;發(fā)作頻繁而抽搐甚者,加地龍、全蝎;脾虛者,加茯苓、陳皮。 【療效】屢用皆效,一般服10劑見效,50劑以上可愈。 80.4 治癲癇方 【來源】鄧鐵濤,《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