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康熙御碑,破順治謎案 李林忠 (北京)
摘要:筆者改換思路,用物理研究的步驟與方法確定白云寺中已歷整整300年之久的康熙皇帝欽賜御碑是隱文碑,并解密出其所隱含的“皇帝順治”四個隱文。御碑隱文以金石文字的確鑿鐵證,解開清朝入關(guān)第一帝“順治皇帝”的“生死之謎”、“出家之謎”和“終老之謎”。由此使近350年未能得解的彌天奇案“順治謎團”,得以始解。相信在全國專家學(xué)者與各地各界有興參與之人的共同研究與和諧協(xié)作下,順治謎團能得以沏底園滿解開。
關(guān)鍵詞:順治皇帝,白云寺, 出家,和尚,揭密
一.“順治謎案”,“康熙御碑”
在距今近350年前的順治十八年正月初破五剛過,清宮突然傳出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大清入關(guān)第一位皇帝,年僅24歲的順治,竟然于“丁巳夜,子刻,上崩于養(yǎng)心殿”。三天后不到八歲的康熙繼承父位。然而此后不久民間就沸沸揚揚傳出順治皇帝因愛妃去世而已去五臺山出家。一件驚天“順治謎案”由此而生。迷霧重重的皇宮訃告,鑄成了“清宮大忌”,因而關(guān)于順治的文字史料從此終斷。然而民間傳聞卻與日俱增,使此謎案不斷升級。如后來又盛傳孝莊皇祖母帶領(lǐng)孫兒康熙千里迢迢去五臺山“禮佛”是“勸順治回宮”;河南白云寺民間廣泛流傳康熙曾滿朝鑾駕,金瓜鉞斧欽訪該寺是“尋父”。白云寺附近村民保存有一幅坐龍椅穿朝靴,法號“醒遲”的老和尚彩色畫像。而“醒遲”正是順治出家的法號。白云寺中還有的最重要的實物證據(jù)是一塊“康熙欽賜御碑”(半殘,圖1)。上有“常堂”兩個大字,而且邊上的小字清楚地銘刻著“康熙四十九年 欽賜奉”等字樣。復(fù)原的“模碑”(圖2),顯示原碑只有四個棱形分布的大字“當、堂、常、賞”。不少學(xué)者,想用它來證明順治曾在此寺為僧,以便解開“順治謎案”。但今年此碑已整整300年了,四個碑文如何連讀,究竟是何意,尚無人給出令人信服的解答,更無從看出它與順治的關(guān)聯(lián)。“順治謎案”未解,“康熙御碑之謎”又生。
二.“明文無解”,“隱文當求”
2010年初作者偶然看到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 商丘》之《古剎謎蹤》節(jié)目,正是介紹上述歷史謎案。由于45年前曾在北京香山作過“四清”工作,多次聽到當?shù)乩先酥v順治出家傳聞,記憶深刻。中小學(xué)時,多次看《三國演義》,每次讀到楊修解蔡邕“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隱文碑,得出此八字隱文為“絕妙好辤”四字時,極為欽佩,記憶深刻。加上長期從事物理科研工作,有愛碰密謎的習(xí)慣,就想試探一下碑文的意義。 真正深入思考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簡單得只有四個最常用字的御碑,卻有極其深邃的玄機。特別奇怪的棱形排布,讓人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轉(zhuǎn)圈讀。無奈之下只好用數(shù)學(xué)的方法,把“四個字的全排列”,共24種全部列出來,但還是找不到一個符合漢語規(guī)則并有明確意義的讀法,更絲毫看不到與與“順治謎團”有何關(guān)聯(lián)之處。這樣我就排除了按通常明文字義去解釋的可能性--“明文無解”,需改換思路,另創(chuàng)蹊徑。反復(fù)看到那珠圓玉潤筆力遒勁的四個大字,曾經(jīng)尋思沒準“它只不過是顯示書法本領(lǐng)的“墨碑”,也許本來就沒什么意義,所以才排成棱形。但是退而思之,康熙這位才高百斗的當朝皇帝御賜的碑文豈能沒有特別的意義?!實在無計可施之時,只好“不會讀就不讀它”,先看它總體上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或至深的隱密之舉。
這還真有奇效。由于小時有一位深通古典文學(xué)的“老夫子”,教過我作隱字游戲,所以知道漢語隱文的基本方法,對隱文有較敏銳的感覺。我頭腦中忽然閃出一個念頭:在“清宮大忌”的背景之下,是不能直接用有關(guān)“順治謎案”的詞語的,“御碑極可能是個隱文碑”。想到多次到此尋父的康熙,父子情深,在順治仙逝之年,決不愿看到入關(guān)立朝開國的父皇,就此煙滅在民間傳聞的茫茫迷霧之中。此時欽賜此寺的御碑,一定會隱藏著與順治謎團有關(guān)的秘密,如用上隱藏著“順治、皇帝、出家、為僧”之類的詞字。我意識到應(yīng)當全力投向?qū)で竺魑谋澈蟀挡氐碾[文。
三.“四個碑文”,“四個隱文”
漢語隱文絕藝最主要是筆劃隱字。漢字是世界文化寶庫中,最特殊最富表現(xiàn)力與藝術(shù)魅力的方塊字。雖然平常“一字一音一義”,但它神奇的魅力是一個字的筆劃,可以用多種方法隱出符合時代背景所需要的隱字來。經(jīng)過后復(fù)探索之后,終于得出了下面的發(fā)現(xiàn)。為了看清隱文字是如何隱藏在“四個碑文”之中的,我以“黑色筆劃”和“紅色筆劃”共同寫出原碑文字。其中“紅色筆劃”表示要去掉的筆劃,而“黑色筆劃”則是要留下的“隱文字”(每個隱文附在該圖碑文字右邊)。
(1)。首先我按照“當堂常賞”的順序來看第一個“當”(繁體字)(圖3)。我們可以從圖3清楚地看到:去掉當字上半部“尚”字的頭“小”字,只留下“寶字蓋”和“口”字,兩者結(jié)合恰巧成一個“白”字。而“尚”字下面的“田”字,將其左右兩豎筆去掉,豈不是一個“王”字。上“白”下“王”,一個“皇帝”的“皇”字躍然紙上。這個字使我“隱文碑”的設(shè)想,得到了初步證實。
2)再看第二個“堂”字(圖4)?!吧小弊诸^部的隱藏十分巧妙。但只須去掉寶字蓋的橫筆左邊多一半,即可看到左面的“三點水”和右面的“臺”字頭的“三角形”形狀。再加上“堂”字中間的“口”字,即為一個“治”字。果不其然,還是有隱字。而且已出現(xiàn)預(yù)期中的“皇,治”兩個字。
(3)輪到看第三個“?!弊至耍▓D5)。“?!弊制平庵卦谄平馑吧小弊謱毶w以上的部位。乍一看上去,很難說它隱藏著什么字部,但只要仔細一想,把它和預(yù)期的“帝”字頭一比較,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真是長了個“帝王頭”。再給它下面扎上一條高檔絲“巾”,就見到“帝”字了。有了“皇帝治”三個字了!那么第四個字,不用解就能知道應(yīng)該是上面推測過的那個“順”字了。
圖5 “?!弊纸颐軋D
(4)帶著目標去揭密文字真舒坦。由圖6,“順”字左邊的“川”字在“賞”字的“寶”字蓋以上一眼就能找出來;而右邊的“頁”字,只要把中間“口”字的“上折”筆劃與下面完整的“貝”字一靠攏就成。 “順”字現(xiàn)身,“皇帝順治”四 個隱藏至深的密文終于揭開了!??! 沒料到竟是如此“一針見血”,明明白白的“皇帝順治”這四個大隱字。今年整整300年的“康熙御碑”之謎,是該結(jié)果的時候了。
四個隱文字的揭開,同時也揭開了四字碑讀法應(yīng)為“當常賞堂”,即“皇帝順治”的順序。這完全符合漢字古代的讀法:“從上到下,從右到左”。 想到原碑文四個字,有著極為明顯的上下結(jié)構(gòu),而且四個字全是“尚”字頭,明顯表示“四個和尚”之意,也正是“是個和尚”的諧音。把它接在四個隱文字之后,正是明明白白告訴后來人的完美句子:“皇帝順治,是個和尚”。其實只有隱文“皇帝順治”四個字也是此意。 四.御碑解開,謎案始破 終于找到了文字記載。雖然御碑隱文“不是明寫的文字”,它卻“勝似明寫的文字”?;实塾系慕鹗淖謶?yīng)該是“圣旨御批的超級確鑿鐵證”了。由于長期沒有任何文字證據(jù),民間傳聞與實物,總有推測之嫌,不足以絕對讓人信服。有了康熙御碑隱文,可以“確切解開長達近350年的順治皇帝的三大謎案”: (1)確切解開順治皇帝二十四歲時的“生死之謎”。同各地傳聞一致,隱文確鑿證明:順治皇帝在二十四歲時不但沒死,而且據(jù)御碑出現(xiàn)于康熙四十九年與白云寺村民傳言的雙重證據(jù)而得知,他活到了康熙49年,73歲時才仙逝。 (2)確切解開順治皇帝的“出家之謎”。 隱文確鑿證明:民間流傳的“順治皇帝出家為僧”,是絕對確鑿的事實。他走出了與傳奇皇帝朱元璋的“游方和尚當皇帝”正好相反的道路,創(chuàng)造了“至尊皇帝當和尚”的驚人之舉與驚天謎案。 (3)確切解開順治皇帝“身世結(jié)局之謎”。 隱文確鑿證明;“順治皇帝”后期確實是“五湖四海為上客”的悠閑僧人。他的確曾在白云寺為僧,村民有“身披袈裟坐龍椅,足登朝靴進佛堂”的醒遲大和尚的畫像,有其可靠可信的淵源。御碑隱文揭出的順治皇帝的“身世結(jié)局”之謎是:壽終地“白云寺”;終老時間“康熙四十九年”;終老身份是“醒遲大和尚”。 作者認為:御碑隱文堪稱把漢語文字巧妙地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從隱文構(gòu)思之精巧,設(shè)定之奇妙,用字之超凡,達意之絕妙,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鮮艷奪目與神奇無比的隱文奇葩(另有專題論述)。似乎除了康熙這位才智貫太虛的一代圣君,沒有人能設(shè)計出如此絕妙的隱文御碑。因而就更加確信御碑隱文對揭開順治之謎有絕對重要的作用。順治出家后又生活了49年,一定經(jīng)過了很多地方。只有把他在各地的信息都匯聚起來,再經(jīng)過專家學(xué)者與各界同志的共同協(xié)作研究,就一定能描繪出“順治一生的完整圖象”,徹底完滿解開“順治謎團” 參考資料: (1)參考資料:(上網(wǎng)點擊下面網(wǎng)址,即可看到兩場《古剎謎蹤》電視節(jié)目) 1)中央電視臺 4頻道《走遍中國·商丘》之《古剎謎蹤》(上),2010.01.31《古剎謎蹤》(上) http://bugu.cntv.cn/life/humanities/zoubianzhongguo/classpage/video/20100131/100755.shtml 2)中央電視臺 4頻道 《走遍中國·商丘》之《古剎謎蹤》下,2010.02.01 《古剎謎蹤》(下) http://bugu.cntv.cn/life/humanities/zoubianzhongguo/classpage/video/20100201/100916.shtml (介紹“當堂常賞”康熙御碑的部分在 《古剎謎蹤》(下)(節(jié)目“19分45秒到24分02秒 ) 作者簡介:李林忠,1941年生于四川安岳縣。研究員,教授。原在中國科學(xué)院與國外長期從事受控熱核聚變研究與指導(dǎo)博士、碩士研究生作受控熱核聚變研究工作。曾任中科院HT-6B核聚變裝置的裝置負責人與實驗負責人。國內(nèi)外發(fā)表受控聚變研究論文70多篇。中國核學(xué)會,中國等離子體物理學(xué)會會員。國務(wù)院津貼專家。 |
|
來自: lilzliuzmFF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