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是一種體內(nèi)水液停積,運化失常而引起的病癥。病根在于脾肺腎三臟。其中脾陽失運更為主要。治療此類疾病,據(jù)《金匱要略》應(yīng)“以溫藥和之”。表證宜溫散發(fā)汗;里癥宜溫化水濕;正虛宜補,邪實宜攻;邪實正虛,宜消補兼施;飲熱相兼,宜溫涼并用。 處方1:麻黃、甘草各6克,半夏、五味子、桂枝、白芍各9克,細(xì)辛3克。水煎服。用于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咳嗽痰多氣喘,浮腫,因感受風(fēng)寒所致的需解表化飲的痰飲者。 處方2:葶藶子、白芥子、全當(dāng)歸、半夏、旋復(fù)花、黑白二丑各9克,全瓜蔞、大戟各3克,蘇梗15克。水煎服。用于胸脅痛,咳嗽、呼吸困難、氣短息促,飲停兩脅,需攻逐水飲的痰飲患者。 處方3:茯苓、桂枝、白術(shù)各9克,甘草6克。氣虛氣短加黨參、炙黃芪各15克;喘促加五味子15克;咳嘔加半夏9克,干姜6克;腕部滿悶,心下悸動加炒蘇子,旋復(fù)花、厚樸花各9克;下肢浮腫加茯苓皮30克,澤瀉9克。用于脾腎陽虛,頭暈?zāi)垦?,氣逆心悸喘促,需要溫化水飲的痰飲患者?/SPAN> 處方4:黨參、山萸肉各12克,黃芪15克,熟地、山藥、蟲草、半夏、茯苓各9克,附子、甘草各6克。水煎服。用于痰飲喘促,咳嗽氣短無力,呼長吸短,張口抬肩,精神不振,屬于腎不納氣的痰飲患者。 處方5:桂枝、茯苓、杏仁、白術(shù)各9克,甘草、紫苑各6克。水煎服。痰多胸悶加白芥子、炒蘇子、萊菔子各9克,葶藶子3克;氣虛加人參6克,黃芪30克;肢冷加制附子6克。用于喘咳頻作,胸脘痞滿,心悸氣短,下肢浮腫,苔白滑,脈沉弦,屬于水氣凌心,宜溫化痰飲的肺原性心臟病者。 處方6:茯苓、白術(shù)各12克;白芍、9克,附子、生姜各6克,黃芪15克。水煎服。喘甚加杏仁、白果各9克;腹脹加厚樸、大腹皮各9克;咳甚加紫苑、冬花各9克;水腫甚加冬瓜皮 15克,車前子9克;心悸加桂枝5克,炒遠(yuǎn)志9克。用于胸脅支滿,心悸氣短,唇指紫紺,四肢明顯浮腫,小便不利,自汗畏寒,苔白滑,脈沉細(xì)無力。應(yīng)溫腎健脾利水,屬于脾腎陽虛的痰飲肺心病。 處方7:桑白皮、連翹、黃芩、紫苑、貝母、麥冬各9克,地骨皮12克,沙參15克,甘草6克。痰盛加竹瀝膏、天竺黃各6克;咳痰不爽加全瓜蔞30克,貝母9克;發(fā)熱加生石膏15克,黃芩9克。用于發(fā)熱氣急,咳嗽痰黃稠,咽干,痰熱內(nèi)蘊的肺源性心臟病。 處方8:米炒黨參、土炒白術(shù)、茯苓、白扁豆各15克,法半夏、陳皮、甘草、炙罌粟殼、煨訶子、肉豆蔻、干姜、補骨脂各10克,禹余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連用至愈。用于大便不實,經(jīng)常溏瀉,每日數(shù)次,腸鳴腹不痛,神倦體乏瘦弱,屬于腎命門火衰,不能蒸發(fā)脾陽,脾虛陽弱,不能運化精微而成痰飲的久瀉者。 處方10:茯苓 9克,干姜5克,五味子、細(xì)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于痰飲咳嗽。 處方11:半夏、橘皮各9克,茯苓12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用于咳嗽痰稀,胸膈脹滿的痰飲者。 處方12:半夏、陳皮、枳實各9克,茯苓12克,膽南星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咳嗽痰多,頭暈?zāi)垦!?/SPAN> 處方13:佛手6克,水煎服,用于痰多咳嗽。 處方14:香櫞9克,冰糖15克,代茶飲,用于咳嗽痰多。 處方15:炒萊菔子、炒蘇子各6克,炒白芥子3克,水煎服,用于咳嗽痰喘。 處方16:金沸草、前胡、半夏、茯苓各9克,荊芥穗6克,細(xì)辛、甘草各3克,生姜3片,大棗2個。水煎服。用于外感風(fēng)寒,咳嗽痰喘。 處方17:炒葶藶子9克,大棗12個。水煎服。用于痰飲喘咳,肺氣壅塞,水腫脹滿者。 處方18:硼砂、桑白皮、蘇子、兒茶各30克,共研細(xì)末制蜜丸。每次6克,早晚各1次。用于痰熱咳嗽。 處方19:海浮石12克,貝母、白芥子各9克,膽南星、陳皮各6克,木通5克。水煎服。用于痰熱咳喘,頑痰膠結(jié)。 處方20:海蛤殼、天門冬、黃芩、瓜蔞仁、桔梗、連翹各9克,香附、橘紅、青黛各6克,共研細(xì)末制水丸。每服9克。用于痰熱咳嗽。 處方21:凡痰病均可用調(diào)整氣機的方法有效解決氣虛痰生、氣逆痰壅、氣結(jié)痰凝、氣滯痰阻等癥狀。 法1:補氣化痰法。用于脾弱痰濁內(nèi)盛,納呆惡心,泛吐痰濁,神疲乏力,面姜黃不澤,腹脹便溏,時有咳喘,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細(xì)沉者。方用六君子湯加味:黨參、茯苓各15克,白術(shù)、陳皮、法半夏、白芥子、桔梗各10克,萊菔子60克,甘草5克。 法2:降氣除痰法。用于痰濁壅肺,肺氣不降,痰涎壅盛,咳喘短氣,胸膈煩悶,咽喉不利,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滑。方用蘇子湯加減:蘇子12克,法半夏、陳皮、前胡、厚樸、當(dāng)歸、生姜、白芥子各10克,肉桂6克(后下),甘草5克。 法3:行氣祛痰法。用于痰濁內(nèi)阻氣機郁滯,胸悶,咽中梗阻,喘息咳嗽,精神抑郁,神智癡呆,甚至喜怒無常,食納差,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方用順氣導(dǎo)痰湯加減:木香、香附、枳實、法半夏、陳皮、茯苓、生姜、山楂各10克,膽南星、石菖蒲、甘草各5克。 法4:破氣消痰法。用于痰濁凝滯,氣結(jié)血瘀,癥見痰核瘰疬、贏瘤乳癖,舌紫暗,苔白膩,脈弦者。方用橘核丸加減:橘核、枳實、厚樸、川楝子、木香、昆布、延胡索、桃仁各10克,海藻15克,肉桂(后下)6克。 處方22:甜杏仁、核桃仁各250克,蜂蜜500克,白糖適量。杏仁洗凈煮1小時,加碎核桃粉、白糖,充分發(fā)酵后再加蜂蜜,再燒沸即成。日2次,每次3克。用于久咳久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