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那篇《絕交要趁早》,本來罵過笑過也就罷了,但我和很多人聊過之后,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蠻值得討論的,于是我還是決定寫下這篇文。
那篇文章從頭至尾傳達了一個價值觀,那就是“如果別人對你好是要求得回報的,那就不是真心,這種人是應該絕交的”,這個東西一聽起來非常有道理的樣子,也是很多人無腦轉(zhuǎn)載的原因,但仔細想想,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誰是“無條件對你好”的呢,我絲毫不避諱把直系親情之外的所有感情當做某種意義上的交易,就連情人之間都是講付出與回報的,雖然屌絲們一口一個“我愛你和你沒關(guān)系”,但是那些“我給你蘋果可你喜歡的是梨”的文章怎么會分享得那么火呢,還不是你希望人家吃你的“蘋果”還要買你的帳呢,所以歸根結(jié)底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否認了這個前提我們就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了。
也許有人會說,作者可能真的是一個非常有個性有原則的文人,一個不落世俗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芙蓉哥哥,但是我卻覺得作者本人有著非常嚴重的雙重標準。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09年我北漂,身上沒錢了,在朋友那兒蹭吃蹭喝。一舊同事打來電話:'你到北京了?我在北京呢,有空見個面唄?!艺f忙。其實不忙,只是沒錢請她吃飯。隔不幾天,她給我發(fā)短信:'周末見面吧。’我回她:'見面好啊,但我沒錢請你吃飯,你請我吧?!缓?,她就沒回復了。中間隔了幾年沒聯(lián)系,一天,接到陌生號碼,她打來的:'你出書了?怎么都不跟大家說一聲呢?把老同事都忘啦?周末見面吃頓飯唄。’我說:'滾?!诉@個字,我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
我不知道別人看完這個事例是什么心情,總之當我看完以后當時就很想給作者兩個耳光。首先他自己就是“在朋友那蹭吃蹭喝”的,一個同事打電話來給他,也沒有任何要蹭飯的意思,他卻直接來了一句,“我沒錢請你吃飯,你請我吧”,最后無怪乎人家不理他了。沒想到幾年后人家來找他,他卻以為是她聽說自己出書了想來討好他的,還回了人家一句“滾”,這種小人心態(tài)我覺得只關(guān)乎人品,和所謂的“付出回報”沒有半點關(guān)系。
另外一個事例更加可笑:“C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有十多年交情了。他寄了一套書給我,是我很想買但一直沒舍得買的。偶爾聊天時提了一次,時隔很久,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碰到,隨手買下送我了。我非常開心,打電話給老媽。老媽說,咱回送人家啥呀?我說,才不用回送呢,人家送我書根本沒指望我回送,就是剛好看到我喜歡的書,幫我買了?!?/font>
的確他的朋友原本送他書是沒打算要回報的,但這不代表得到好處的你不知恩圖報,這話從作者口中說出來,頗有些“他本來就該這么對我”的意思,殊不知他自己卻沒有對C無條件付出的愿望,不知C本人在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后,究竟是感謝自己有個如此通情達理的朋友,還是后悔自己當時送的那套書。
最后一個事例是:“R和我算是世交。我爸和他爸是戰(zhàn)友。08年秋我在鄭州,他出差路過鄭州,從那里轉(zhuǎn)車,早上7點到,7點20走。我4點半起床,打車去火車站,和他見了一面,帶了水果送他,聊了5分鐘。11年他來北京工作,知道我也在北京,但從未和我聯(lián)系。今年突然冒出來,說要請我吃飯。我猜他一定是有事情才找我,就推辭說沒空。第二天,我爸就打電話跟我說,他爸說了,他想見你,沒有別的事,就是想敘敘舊,你也該出去見見人家。我以為如此,就去了,菜還沒上,他就說有事要我?guī)兔?。我頓時意興闌珊?!?/font>
我在想,11年R在北京工作,作者也在北京,作者說R從未和他聯(lián)系過,但作者本人也沒有主動和R聯(lián)系過不是嗎,我覺得他倆本來就沒有什么互相聯(lián)系的理由,畢竟他倆只是爸爸之間是戰(zhàn)友,兩人本身并沒有什么交情,對于這樣的兩個人我不知道除了有事相求,還有什么見面的理由。而他一聽到R有事找他,立即就推辭說沒空,R的爸爸找他吃飯,說有事找他幫忙,他也頓時意興闌珊,這似乎有些過于無情了,畢竟他不看人家的面子,也要看自己爸爸的面子,更何況他原本的觀點就是“對人付出是不求回報的”,可在自己身上實踐卻變成了“別人給回報我都不想付出”,不知道還有沒有比這更荒唐的一件事情。
總之,關(guān)于這篇文章的吐槽就到此為止,我只能祝作者的書能夠大賣了。我很在意的一點是,這篇文章出現(xiàn)后雖然在豆瓣上被批判得厲害,在人人網(wǎng)上卻成了熱門文章,很多人都支持作者說得對,這里面我估計有絕大多數(shù)沒有認真讀完日志,看見標題很爽就分享的人,也有對“付出應該是不求回報的”這個觀點表示贊同的。前者沒什么可說的,很多人生活中都會遇到極品,一直憋著勁兒想和他們絕交,這種情緒的積壓可以理解。而后一種情況卻值得商榷,在現(xiàn)實中人與人的關(guān)系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這說到底就是一個關(guān)于“人情世故”的討論,玩人人的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大學生,他們都很年輕,在學校里可以選擇自己的圈子,喜歡的人就成天混在一起,不喜歡的人大可以直接絕交,很灑脫也很自由。因此我很能夠理解他們關(guān)于父母輩“人情世故”上的排斥與厭惡感。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家里的親戚非常多,關(guān)系也由遠到近十分復雜,每年過年去拜年我都得事先問好爸媽每一個親戚怎么喊,究竟是“大姨婆”還是“姑婆公”都要想半天,而這些親戚和我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任何交集,我也找不到任何和他們接觸的理由,如果要見面,那要么就是過年,要么就一定是有事相求了。我曾經(jīng)非常反感這樣的一種形式主義,覺得這不是真正的“親情”,更像是一種關(guān)系網(wǎng),平時很松散,遇到困難才一環(huán)求一環(huán),遇到問題肯定各自飛了。但后來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我也漸漸明白了這其實上也是人與人相處的一種模式,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父母,頂多再加上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沒有人必須要對你付出真情,也沒有人活該白白對你好,就連我自己都不會去主動關(guān)心我姑婆的身體狀況,我又有什么權(quán)利要求她對我好呢?
另外一點則是關(guān)于朋友的定位。我時常想,如果是我最要好的幾個哥們,那這輩子必定是有困難兩肋插刀,不求他們給我任何回報的,但這并不代表我希望他們真的是忘恩負義的,我為他們付出的本質(zhì)依然建立在他們承認這段友情的基礎(chǔ)上,期待他們在我有困難的時候拔刀相助的基礎(chǔ)上,這在潛意識里也沒那么無私,說到底也是一種交易。不過照正常的情況來發(fā)展,只要彼此心照不宣,這種關(guān)系也的確是很舒服的,比如我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們幫忙,他們向我借錢,大家不會把回報掛在嘴上,這個過程也會顯得很順利。
然而問題來了,如果有一天我的哥們?nèi)チ四硞€城市,在那里結(jié)婚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漸漸聯(lián)系得少了,而我的兒子某天正好在那里有需要他幫忙的,我讓我兒子去找他,這應不應該讓我兒子請他吃個飯呢?如果按很多人的觀點來看,或者是作者剛才的觀點,我這么多年沒怎么聯(lián)系他,現(xiàn)在忽然讓兒子去找他,并且是求他辦事的,那這下他非跟我絕交不可。但是于情于理而言,我本身并沒有什么錯,我漸漸少聯(lián)系他是因為生活的無奈,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都有需要人幫助的時候,這并不是所謂的“即時利用”,而我兒子和他又沒有任何的感情可言,我讓兒子請他吃飯并不是我在“用一頓飯做交易”請他幫忙,更多的是一種禮貌和誠意,順帶可以在飯桌上讓兒子替我寒暄問候,了解他的生活近況。
事實上無論多親密的朋友,多年之后都可能變成看似非常冰冷的“人脈”。我時常會和舍友開玩笑說,等我們以后退休了,大家再一起湊在一起戴著老花鏡打DOTA,各種補兵補不到,各種技能放小兵,各種手抖買錯裝備。這聽起來真的是一個非常溫馨的畫面,然而我深深的明白,不說到退休,也許五年十年后,當他們有了各自的事業(yè),組建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各種的孩子,我們之間也許真的就這樣淡掉了,他們有老婆孩子要照顧,有父母要養(yǎng),怎么可能還有心思去管我們這些哥們呢?我說過,這不是一種無情,而是生活的無奈,就像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們,他們也曾是一個父母生養(yǎng)的親生姐妹,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與生活,他們的后代也因此疏離成了名義上的“親戚”。因此我不會怪罪我的哥們,更不會因為他們有一天忽然來找我辦事就“絕交”,這就是所謂的“人情世故”,它聽起來很冰冷無情,但它卻又是如此的現(xiàn)實。
回首這些年,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從陌生到親密再到陌生,但捫心自問,這并不全是別人的問題,我們很大程度上把人情的冷暖歸咎到了他人身上,總在抱怨有的人忽然就淡了,漸漸不聯(lián)系了,而你只是在想起了他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他正好沒有在想你罷了,但當他曾經(jīng)在深夜里想起你的時候,你的心又在哪里呢。朋友之間尚且如此,并不太熟的人之間就更不用說了,也許他跟你只是一個公司的同事,跟你只是朋友的朋友,甚至跟你只有一面之緣,當他提著禮物來請你幫忙的時候,當他的付出是希望以你的回報為代價的時候,你又如何去責怪人家的世俗呢?
的確,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虛情和假意,這個社會有著許多的潛規(guī)則和“走后門”,但更多的時候,“人情世故”并非都是以這種極端而罪惡的方式呈現(xiàn)的,它代表了另外一種溫情,一種感情微薄或者當感情已淡后的維系方式。人的一生注定要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你可以留住感情最深的,也可以趕走對你對壞的,但絕大多數(shù)處在中間的人們,你卻無法把他們一概拋棄。或許他們對你也會心存感激,對你也依然殘留溫存,當你們在“人情”的飯桌上客套完畢后,開始真心地聊一聊彼此的生活,聽聽對方的故事,這何嘗不是一種溫馨。
我向來不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我也不會用多大的惡意去揣測所有人的內(nèi)心,有的人絕交并不可惜,但有的人即便你不深交,他依然有他存在的意義所在。你當然可以保持你的個性,留著你的棱角,但這個世界上能夠給你幫助,教會你事情的,并非只有最親密的家人朋友而已,當你覺得溫暖的時候,除了感謝大衣和毛衣,也別忘了感謝手套襪子秋褲以及內(nèi)褲,盡管他們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穿起來也頗有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