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早的時候就意到這個現(xiàn)象,買到,賺不到。早期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最直接自然就是懷疑到能力水平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復的次數(shù)多了后,依然是這種情況,由經(jīng)歷累積出一個結論,按照操作時的感受和平時對待買入后的對走勢的心態(tài),從直覺上得出了這個結論,買入是:臨淵一腳生死在手 富貴在天。 所謂臨淵一腳,是因為極點買入的那一刻,就像去到一個懸崖邊上,再踏出一腳,眼中是茫茫不見底的深淵,這一腳是邁還是不邁?那一刻的感受和這一腳的感受是完完全全一樣的,完全是直面死亡的體驗,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關。當這樣的游戲玩得多了后,這一腳就容易邁得多了,因為結局無非就只有兩個,一個就是嘩啦一聲,死狗一樣從懸崖上掉下來,反正就是虱多不癢,最不濟也就是當天跌個10%,隔天開市再跌個10%而矣。另一種結局是一腳踏出去,還真是能在空氣中站住,這種最不可能的可能,卻正是纏論在技術層面上唯一的終極目標。這樣的事做多了以后,是有可能站在懸崖邊上的那一刻就感受到空氣的重量的,也就是說,是會實實在在地知道即使在懸崖上邁出一步也會踏實地踩在空氣上而不會摔下懸崖。 然后,就很理所當然地直接從懸崖上滾下來了?;蛘呤谴_實踩到了那個空氣了,但那實在的感覺很快就消散掉,依然在懸崖邊上不遠的地方滾了下去。 這樣的事情不繼地經(jīng)歷,修正又建立了技術上的因素,消亡又建立和各種心態(tài),最后穩(wěn)定在了一種狀態(tài),這樣就有了后面的兩句話,生死在手富貴在天。多少就是那種死豬不怕熱水燙的架勢。用技術上的手段控制買入后的判斷,一破底就出來,反正買的目標是第一類買入點,只要破底就證明那個第一類買入點的判斷是錯誤的,馬上清空全出,控制好心態(tài)事情就變得很簡單舒服了。 這樣的狀態(tài)維持了很長時間,開始的時候還覺得這樣很高明,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我漸漸地對這第三句話起了疑問,更準確來說是對這第三句話不滿意,為何?因為它不自由。 臨淵一腳,這是很難的,既有到了懸崖邊上對茫茫深淵邁出一腳的勇氣的難,如何找到懸崖更難,市場中可不是到處都是第一類買入點的。這一步是技術知識占的大頭。生死在手,這是手起刀落的事了,心理因素在這里占大頭。這兩方面無論怎樣難,終歸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做好了,自然就是自由的。而這里的第三條,卻是完全不覺得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東西,一付望天打救的樣子,這就起了疑心了。所以我就一直想把第三條去掉,但始終不得。這一輪所說的出發(fā)起行,這是最重要的目的地中的一個。 然而沒有想到,解決來得這樣簡單直接,一個偶發(fā)的機會外加三數(shù)天的思考,問題的答案如水銀瀉地般顯現(xiàn)了出來。2011年11月19號,酒鬼酒突然被曝出含塑化劑,次日開市后酒鬼酒連續(xù)暴跌4天, 這是一個突發(fā)事件,事發(fā)前的走勢在5分鐘級別己經(jīng)走到一個很接近第一類買入點的地方: 假設收市前一瞬間走出了一個完備的某級別的第一類買入點,設為A,而收市后并沒有當時的突發(fā)事件,第二天開市后,走勢也走出了一定的上行段。那這個A點是第一類買入點的判斷就是對的了。但有了突發(fā)事件后,A點就不是第一類買入點了。這種情況,就指向了一個事實:
A點的屬性,最終是由后面的走勢的性質(zhì)決定的。
這句話,初看起來就與纏說的“在什么級別的買入點買入就在什么級別的賣出點賣出”相予盾,然后我發(fā)現(xiàn),換一個角度,這不是予盾的。原先我是把在“什么級別的買入點買入就在什么級別的賣出點賣出”中的級別理解為很狹窄的級別,5分鐘的級別的買入點就一定要在5分鐘級別的賣出點賣出,在過去一年中,很多次因為這個認識,當天己經(jīng)漲了6%,依然因為不是同級別的賣出點而沒有賣,結果卻是破底被迫出來。而事實上,當一個買入點的性質(zhì)是由后面的走勢的性質(zhì)決定的時候,什么級別買什么級別賣這句話中的級別,其實是一個比我原來的理解寬泛很多的級別范圍,“什么級別買什么級別賣”中的“級別”,是指一個范圍而不是精確地限定在某一個級別。一個由五分鐘級別走勢背馳判斷出來的買入點,其最終對應的賣出點級別是五分鐘級別附近的各級別,從1分鐘到七分鐘的級別都有可能。但一個五分鐘級別背馳判斷出來的買入點,是不可能(或者說是不應當)對應著一個15分鐘甚到30分鐘級別的賣出點的。用動力學的直覺就很容易理解和解釋這個情況。
用級別的圖形來表達:
同樣,一個日線級別的買入點,除非出現(xiàn)特別的情況,否則它最終的賣出點僅是五分鐘級別也是不可能。
細致地去分辨“A點的屬性,最終是由后面的走勢的性質(zhì)決定的”這句話,可以得出更嚴謹?shù)慕Y論:
買入點的級別性質(zhì)最終是由對應的賣出點的級別性質(zhì)決定的。
也就是說,一個買入點,它“買入”的性質(zhì)是由前面的走勢決定的,而它的“級別”性質(zhì)則是由其后的走勢決定的。
買入點它其實只是一個時間的奇點,它既不是前面走勢的結論,也不是后面走勢的支撐。這就是它為何如此輕飄又飄忽的原因,它不會因為前面走勢而很肯定在某個時空出現(xiàn),類似于費恩曼歷史求和的情況,它在某個時空的出現(xiàn)只是一系列歷史事件導致的一個大概率事件。而買入點出現(xiàn)后,也如大爆炸理論一樣,它不一定可以爆出一個什么東西,以后能形成什么,要由這個買入點之后的時間中發(fā)生的事情去決定,而邏輯上這個點的性質(zhì)就要由這個點出現(xiàn)后的歷史去確定。這整件事情變得和問“為什么我們的宇宙是這個樣子”的那個問題一樣了,因為有這樣的宇宙才有我們這樣的人,有了我們這樣的人才會有人問“為什么我們的宇宙是這個樣子”的問題?!盀槭裁促I入點性質(zhì)是那個樣子的”,因為有了后面的走勢才會有買入點的性質(zhì),有了那個性質(zhì)才有問“為什么買入點性質(zhì)是那個樣子的”的可能。
因為存在,所以存在。
看來當初對買入點的直覺認識是對的,臨淵一腳 生死在手富貴在天,現(xiàn)在文字并沒有變,但后面的望天打救就洗去了,因為世界確實就是那個樣子的。這樣的話,那手起刀落就變得更容易了。
這一篇是過去兩年來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圖片副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