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定力
“定力”是佛家語,佛語有云,“定”為佛法之中樞。唐代詩人錢起在《題延州圣僧穴》中說:“定力無涯不可稱,未知何代坐禪僧。”苦修清除煩惱與妄想的定力,是僧侶得道為之奮斗、孜孜以求的必由之路和人生境界。面對人生路上種種磨難、誘惑、抉擇,我們每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同樣離不開過硬的定力修為,需要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及變化中把握自己的意志力。有定力的人,意志堅定,如凈水無波,不隨物流、不為境轉(zhuǎn);心地清凈,不惑于假象,不動于名利;做人穩(wěn)如泰山,做事有條不紊。
定力修行首在定心。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然而適合自己的道路可能只有一條。一些人站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左顧右盼、躑躅不前,缺的就是心定。心不定則方向亂,今天覺得當作家有名聲,明天認為從政有地位,過兩天又認為做生意有前途……人生是條單行線,容不得我們將寶貴的年華浪費在搖擺不定的選擇上。唯有正視自己的實力,認真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正確道路,歷艱險而不動搖,有所成而不自滿,一鼓作氣、矢志不渝、才是有定力的人,才會有大作為。
定力修行重在定性。俗世斑斕,名利誘惑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往往會蒙蔽我們的雙眼、迷亂我們的心性。宋代趙善璙在《自警篇·善處事》中說:“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先亂,何以臨事?”一些人根不穩(wěn)、性不定,抵擋不了一時的浮華侵擾,妄念肆生,貪欲溝壑愈填愈空,最終必然落入法網(wǎng),墮入深淵,葬送大好前程。有定力的人一如青竹,沿著生長的方向節(jié)節(jié)攀高,源于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定,更離不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性定。戒欲望,抗誘惑,是一生的必修課,臨危不懼、處變不驚,即使身處百丈懸崖,面對徹骨寒風,也要做到“花枝”俏麗不衰。
定力修行貴在定行。“水滴石穿”是成功的法寶。存乎中,形于外,定力修行最終要落實到行動中。一位青年畫家前去拜訪法國著名畫家門采爾,并向其提出一個問題:“我常一天能做出一幅畫,可賣出去卻總要一年的時間?!遍T采爾笑了:“為什么不反過來試一下呢?”年輕人豁然開朗,從此每次畫畫,他必耐心構思、反復揣摩,力求力道遒勁、筆筆傳神,終有所成。這正應了一句俗語: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面對各種“速成班”林立的當今社會,能夠靜心做事、做學問的人才是有定力的人,將手頭的活做細做精、將堅守的正確道路一步一個腳印走扎實,才是我們的應有之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