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 霍亂是夏秋之季,感受時疫,病毒隨飲食而入,損傷脾胃,升降失司,清濁相干,出現(xiàn)以頻繁吐瀉、腹痛或不痛為特征的疾病。發(fā)病急驟,傾刻間揮 霍繚亂。需抓緊治療,以防不測。治療原則,寒霍亂或輕癥霍亂宜芳香化濕或溫中散寒;重癥宜回陽固脫,補虛益陰;熱霍亂宜清熱化濕,辟穢瀉濁 ;干霍亂宜辟濁解穢,利氣宣壅。常用: 處方1:藿香正氣丸(水);附子理中丸;玉樞丸;碧血丹;行軍散等,按說明服。 處方2:花椒、艾葉、砂仁各200克,樟腦、廣木香各9克,公丁香15克,蟬衣7.5克。前3味均研末,酒浸3日去渣后再入后4味藥,制成藥酒裝瓶備用 。 處方3: 皂角末吹入患者鼻孔,取嚏通氣道。使?jié)釟馔庑梗瑵釟馔獬?,病癥減輕。 處方4:生大蒜搗爛如泥,貼敷雙涌泉穴;或吳茱萸30克研末,鹽鹵和糊涂足心,有助癥狀減輕。 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1~3d,(數(shù)小時~7天) 典型霍亂的病程可分三期: (一)瀉吐期 持續(xù)數(shù)小時或1~2天,先瀉后吐,一般無發(fā)熱(O139型除外) 1、腹瀉 發(fā)病的第一個癥狀,多不伴有腹痛,最初大便含有糞質(zhì),后為黃色水樣便或米泔水樣便,有腸出血者可有洗肉水樣便,無糞臭,每日 可十余次,甚至排便失禁,大便多者可達40000ml以上。 2、嘔吐 發(fā)生在腹瀉后,噴射性,次數(shù)不多,初為胃內(nèi)容物,后為水樣,嚴重者可有米泔水樣液體,少有惡心。 臨床表現(xiàn) (二)脫水虛脫期 病人因瀉吐而迅速出現(xiàn)失水和電解質(zhì)紊亂,一般為數(shù)小時~2、3日。 1、脫水 輕度脫水:皮膚粘膜稍干燥,彈性略差,一般失水1000ml。中度脫水: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約喪失水分3000~3500ml。重度脫 水:皮膚干皺,聲音嘶啞,舟狀腹,神志不清,極度無力,失水約4000ml。 2、代謝性酸中毒 呼吸增快,Kussmaul大呼吸,可有意識障礙。 3、肌肉痙攣 低鈉導(dǎo)致腓腸肌和腹直肌痙攣、疼痛和肌肉強直。 4、低血鉀 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鼓腸,心律失常等。 5、循環(huán)衰竭 低血容量休克。四肢厥冷,脈搏細數(shù),血壓下降 臨床表現(xiàn) (三)恢復(fù)期(反應(yīng)期 ) 脫水糾正后,癥狀逐漸消失,體溫、脈搏、血壓恢復(fù)正常。 臨床表現(xiàn) 按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及尿量多少分為四型。 (1)輕型 僅有短期腹瀉,無典型米泔水樣便,無明顯脫水表現(xiàn),血壓脈搏正常,尿量略少。 (2)中型 有典型癥狀、體征及典型大便,脫水明顯,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 (3)重型 患者極度衰弱或神志不清,嚴重脫水及休克,脈搏細速或者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尿極少或無尿,可于發(fā)生典型癥狀后數(shù) 小時死亡。 (4)暴發(fā)型 稱干性霍亂,起病急驟,不等典型的瀉吐癥狀出現(xiàn),即因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隱性感染:多見于埃爾托生物型,僅有糞便培養(yǎng)陽性,是重要傳染源。 并發(fā)癥 急性腎功能衰竭 脫水后可造成腎前性少尿,補液不及時可加重休克,出現(xiàn)腎血流不足,腎小管缺血壞死,出現(xiàn)少尿,無尿。 急性肺水腫 代謝性酸中毒和補液不當(dāng)可造成肺水腫,胸悶,呼吸困難,紫紺,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等。 實驗室檢查 (一)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升高,白細胞可增高(10-30)×109/L,中性和單核增高。血清鉀、鈉、氯可降低,碳酸氫下降。 (二)尿常規(guī) 可見少量蛋白,鏡檢有紅、白細胞,管型。 實驗室檢查 (三)糞便檢查 1、大便常規(guī) 可見粘液和少許紅、白細胞 2、涂片染色 G染色,可見陰性弧菌,呈魚群狀排列 3、動力試驗和制動試驗 將新鮮糞便做懸滴或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可見穿梭狀運動的弧菌,即動力試驗陽性。隨后加上一滴O1群或O139群抗 血清,細菌停止活動,制動試驗陽性,可作為初篩診斷,動力和制動試驗均陽性時,臨床即按霍亂診斷、隔離與治療。 實驗室檢查 (四)細菌培養(yǎng) 堿性蛋白胨水培養(yǎng)基 (五)血清學(xué)檢查 檢測細菌凝集抗體、抗菌抗體和抗毒抗體。凡6周內(nèi)未曾接種霍亂菌苗者,單份血清在病程2周左右凝集效價達1:100即有診 斷價值。已預(yù)防接種者應(yīng)達1:200,凡抗體持續(xù)半年以上者,提示慢性帶菌。 (六)分子生物學(xué)檢查 PCR技術(shù)檢出霍亂弧菌編碼腸毒素的基因序列 診斷 確定診斷 符合以下三項中的一項者: ①有瀉吐癥狀,糞便培養(yǎng)有霍亂弧菌生長。 ②流行區(qū)人群,有典型癥狀,但糞便培養(yǎng)無霍亂弧菌生長,雙份血清抗體測定效價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③流行期間有不典型腹瀉癥狀,有密切接觸史,糞便培養(yǎng)陽性,診斷為輕型霍亂。 診斷 疑似診斷 符合以下兩項中一項者: ①有典型癥狀,但病原學(xué)檢查未明確者 ②流行期間有明確接觸史,且出現(xiàn)瀉吐癥狀,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者。 鑒別診斷 病毒性腸炎 發(fā)熱及中毒癥狀輕,多不伴腹痛,糞便培養(yǎng)無致病菌。 急性細菌性痢疾 發(fā)熱,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里急后重 細菌性食物中毒 預(yù)后 臨床類型、治療是否及時、合理等與預(yù)后密切相關(guān)。目前埃爾托生物型霍亂病死率在1%以下,但是老人、幼兒、孕婦及有并發(fā)癥者預(yù)后仍很差。 治療 治療原則:嚴格隔離,及時補液,輔以抗菌治療和對癥治療。 (一)嚴格隔離 按甲類傳染病隔離、上報。 (二)補液 補液原則:早期、迅速、足量。 治療 1、靜脈補液 適合于重度脫水、不能口服的中度脫水及極少數(shù)輕度脫水患者。補液原則: 先鹽后糖,先快后慢,糾酸補鈣,見尿(及時)補鉀,適時 補堿。輸液量根據(jù)脫水程度而定。以第一個24小時計,輕度脫水為3000~4000ml,兒童120~150ml/kg,含鈉液量為60~80ml/kg;中度脫水者4000~ 8000ml,兒童150~200ml/kg,含鈉液量80~100ml/kg;重度脫水者8000~12000ml,兒童200~250ml/kg,含鈉液量100~120ml/kg。中度以上脫水病 人最初2小時內(nèi)應(yīng)快速輸入2000~4000ml液體(多條通路,加壓) 治療 補液種類:541液(每升含氯化鈉5g,碳酸氫鈉4g,氯化鉀1g,配制可用:0.9%氯化鈉550ml,1.4%碳酸氫鈉300ml,10%氯化鉀10ml,以及10% 葡萄糖140ml。),還有2:1液(生理鹽水2份,1.4%碳酸氫鈉1份),林格乳酸鈉溶液等。 治療 2、口服補液 適用于輕、中度脫水病人,重度脫水病人在糾正低血容量休克后,也可以給予口服補液。 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口服補液鹽(ORS)配方為:葡萄糖20g(蔗糖40g或米粉40~6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枸櫞酸鈉2.9g),氯 化鉀1.5g,溶于1000ml水中。 最初6小時,成人每小時750ml,兒童每小時250ml,以后用量約為腹瀉量的1.5倍。 治療 (三)抗菌藥物及抑制腸粘膜分泌藥物輔助治療。 抗菌藥物不能代替補液。常用藥物有多西環(huán)素(成人200mg,每日2次;兒童每日6mg/kg)、環(huán)丙沙星(0.25~0.5g,每日2次)、諾氟沙星( 0.2~0.4g,每日3次),選擇其中的一種,連服3天。 抗分泌藥有氯丙嗪、黃連素、消炎痛及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 治療 (四)對癥治療 針對肺水腫,急性心衰,腎功能衰竭以及低鉀血癥等進行治療,如出現(xiàn)高血容量綜合征、高血鉀、嚴重酸中毒,必要時可采用透析療法。 預(yù)防 控制傳染源 對病人隔離,直至癥狀消失后6日,并隔日糞便培養(yǎng)1次,連續(xù)2次陰性。接觸者嚴密檢疫5天。 切斷傳播途徑 三管一滅,加強水源、食物管理 保護易感人群 霍亂菌苗接種發(fā)病時可減輕病情,但是對O139無效 |
|